山东医药

 


论著

  • 环状RNA-1565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时浩清;訾晓渊;张春雷;杨琦;孙颖浩;

    目的观察环状RNA(circRNA)-1565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PC-3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circRNA-1565 siRNA(si445)和阴性对照siRNA。两组转染24 h,分别检测其培养0~4 d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免疫共沉淀实验筛选与circRNA-1565结合的miRNA分别为miR-21和miR-153,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circRNA-1565对miR-21和miR-153的调控作用。将PC-3细胞分为si445组、si445+miR-21 inhibitor组、si445+miR-15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si445、si445+miR-21 inhibitor、si445+miR-153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siRNA,并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445组、si445+miR-15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子1(SNAIL1)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OD值、克隆形成个数、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进入下室的细胞个数、细胞移动距离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circRNA-1565可以分别与miR-21及miR-153直接结合。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进入下室的细胞个数、细胞移动距离均降低,且si445组、si445+miR-21 inhibitor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si445组、si445+miR-21 inhibitor组进入下室的细胞个数、细胞移动距离比较P均>0.05。si445组、si445+miR-153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细胞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均<0.05),三组细胞PTEN和SNAIL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5。结论 circRNA-1565可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竞争性结合miR-153并沉默其下游靶蛋白PI3K表达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AGPS基因沉默对神经胶质瘤细胞lncRNA、mRNA表达谱的影响及意义

    崔菀真;朱彧;岳伟;

    目的观察沉默烷基甘油酮磷酸合酶(AGPS)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表达谱的影响,并预测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将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shR-AGPS-1组、shR-AGPS-2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shR-AGPS-1、shR-AGPS-2和阴性对照慢病毒,筛选单克隆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GPS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的差异表达谱,对lncRNA共表达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大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信号通路作用网络、全局信号转导网络、lncRNA对通路的调控网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R-AGPS-1组和shR-AGPS-2组细胞均出现团缩以及增殖抑制等变化,且shR-AGPS-2组变化更加显著。shR-AGPS-1组、shR-AGPS-2组细胞AGPS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hR-AGPS-2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shR-AGPS-1组有73个lncRNA表达上调、107个lncRNA表达下调、13个mRNA表达上调、63个mRNA表达下调,shR-AGPS-2组266个lncRNA表达上调、233个lncRNA表达下调、61个mRNA表达上调、111个mRNA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共表达的mRNA主要参与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的富集度最高。信号通路作用网络和全局信号转导网络中连线较多的节点为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I3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lncRNA对通路的调控网络中lncRNA AK093732处于网络调控的枢纽地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为差异lncRNA调控的核心通路。结论沉默AGPS表达可通过引起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相关lncRNA及其共表达mRNA的差异表达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其中PI3K、Toll样受体及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主要靶点通路。

    2019年35期 v.59;No.115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过表达FOXC1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韩乐;赵征;宋养荣;雷宝霞;陈文娟;

    目的观察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C1(FOXC1)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将H1299细胞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转染FOXC1目的基因质粒和空载体质粒。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FOXC1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培养1~8 d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细胞FOX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培养1~4 d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培养5~8 d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细胞克隆形成率、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过表达的FOXC1可能通过上调MMP-2表达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及侵袭。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雷帕霉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穆清爽;张继云;古力鲜·马合木提;卢雪玲;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靶向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向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诱导建立IPF模型,对照组向气管内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按体质量给予2 mg/kg RAPA腹腔注射,1次/d,连续15 d,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取各组肺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炎症和纤维化评分,ELISA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阳性表达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胶原蛋白1(Collagen1)、Collagen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S6核糖体蛋白(p-S6)。结果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炎症评分分别为(2.51±0.40)、(1.61±0.36)、(1.15±0.27)分,纤维化评分分别为(3.08±0.54)、(2.31±0.33)、(1.26±0.31)分,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肺组织HYP含量、TGF-β_1及PAI-1阳性表达率、mTOR及p-S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降低,LC3-Ⅱ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肺组织Collagen1、Collagen3、CT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RAPA可减轻IPF小鼠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mTOR表达进而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级联反应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卡维地洛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赵勇;徐岩;姬婷婷;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及TLR4/NF-κB信号通路、β-arr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细胞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卡维地洛组、中剂量卡维地洛组、高剂量卡维地洛组、TLR4封闭抗体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低、中、高剂量卡维地洛组及TLR4封闭抗体组分别在缺氧/复氧损伤前30 min加入1、5、10μmol/L卡维地洛及20μg/mL TLR4封闭抗体进行预处理。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F-κB、β-arrestin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均升高,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以模型组变化最明显(P均<0.05)。低、中、高剂量卡维地洛组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均依次降低,Bcl-2蛋白表达均依次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 mRNA表达均升高,β-arrestin2 mRNA表达均降低,TLR4封闭抗体组NF-κB mRNA表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TLR4封闭抗体组及低、中、高剂量卡维地洛组TLR4、NF-κB mRNA表达均降低,TLR4封闭抗体组及高剂量卡维地洛组β-arrestin2 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低剂量卡维地洛组比较,中、高剂量卡维地洛组TLR4、NF-κB mRNA表达均降低,β-arrestin2 mRNA表达均升高(P均<0.05)。结论卡维地洛预处理能够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升高β-arrestin2表达及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3 ]
  • 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损伤后透析液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水平变化及意义

    王进;王丹;郇传胜;李朝阳;吕伟;周丁华;

    目的观察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损伤后透析液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水平变化,并探讨脂肪变和缺血损伤对肝脏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C0组、C30组、F0组、F30组,每组3只。C0组、C30组喂饲标准饲料,F0组、F30组喂饲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C0组和F0组无热缺血直接分离肝脏,C30组和F30组热缺血30 min后分离肝脏,均进行冷缺血处理。各组分别于冷缺血0、1、2、4、6、8、10、12 h取肝脏透析液,采用微透析技术检测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水平,计算乳酸/丙酮酸。结果与同组冷缺血0 h比较,各组其余时间点透析液葡萄糖水平均降低(P均<0.05);随着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各组透析液葡萄糖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与C0组同时间点比较,其余各组透析液乳酸水平均升高,以F30组升高最明显(P均<0.05)。F30组冷缺血0~6 h透析液丙酮酸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同时间点(P均<0.05)。与同组冷缺血0 h比较,C0组冷缺血1~12 h透析液乳酸/丙酮酸均降低,C30组、F30组冷缺血4~12 h透析液乳酸/丙酮酸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C0组同时间点比较,其余各组冷缺血1~12 h透析液乳酸/丙酮酸、甘油水平均升高,以F30组升高最明显(P均<0.05)。结论脂肪肝大鼠热缺血后透析液葡萄糖水平降低,乳酸/丙酮酸、甘油水平升高,并随冷缺血时间延长而加剧;脂肪变和缺血均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和肝脏代谢能力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肝损伤加重。

    2019年35期 v.59;No.115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多激活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学习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分析

    杨贵昌;钟妍其;朱彦;刘哲;王冬青;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中的多激活卷积神经网络(MACNN)自动学习模型(简称MACNN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大样本膝关节软骨MRI图像为基础组成MACNN模型训练集,通过卷积、池化、全连接激活及分类输出等步骤对图像信息逐层交互分析,自动提取表征并学习隐藏关系,完成MACNN模型训练。选择健康志愿者23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17例,其中膝关节镜诊断分级Ⅰ级21例、Ⅱ级39例、Ⅲ级30例、Ⅳ级27例。收集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术前及健康志愿者入组后的MRI图像共2 035幅,以此为基础分析传统人工阅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及MACNN模型三种方法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总诊断效能及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MACNN模型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AUC高于传统人工阅片、SVM分类,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传统人工阅片、SVM分类,敏感性高于传统人工阅片(P<0.05或<0.01)。MACNN模型诊断Ⅰ~Ⅳ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AUC均高于传统人工阅片、SVM分类;诊断Ⅰ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特异性高于传统人工阅片、SVM分类,准确性高于传统人工阅片(P<0.05或<0.01);诊断Ⅱ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传统人工阅片、SVM分类(P<0.05或<0.01);诊断Ⅲ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传统人工阅片(P均<0.01);诊断Ⅳ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特异性高于传统人工阅片(P<0.05)。结论 MACNN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总诊断效能及分级诊断效能均较高,尤其在Ⅰ级及Ⅱ级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有明显优势。

    2019年35期 v.59;No.115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2 ]
  • 姜黄素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汪五清;曾义斌;张彤;张超;贺燕妮;杜凌波;强燕;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随机分为高、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和对照组,高、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40、20、1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各组作用48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和细胞周期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结果高、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依次降低,克隆形成数依次升高,两组间比较P均<0.05。高浓度姜黄素组G_0/G_1期细胞比例均高于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和对照组,G_2/M期细胞比例均低于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和对照组(P均<0.05)。高、中、低浓度姜黄素组和对照组细胞VEGF、Cyclin D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5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本刊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正>《山东医药》杂志从2019年3月起正式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研究成果的途径,同时提供系列增值服务,提升论文的科研诚信。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

    2019年35期 v.59;No.115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

    2019年35期 v.59;No.1157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基础研究

  • SRT1720鞘内给药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

    郝苗苗;余良主;秦方;谢敏;朱海丽;

    目的观察SRT1720鞘内给药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RT1720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SRT1720组均采用胫骨髓腔内注射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在胫骨髓腔内注射相同体积HBSS缓冲液。建模12 d后,SRT1720组单次鞘内注射SRT1720,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注射相同体积DMSO+生理盐水(体积比为1∶1)。各组给药后0、1、3、5、7、24 h检测50%缩足阈值(PWT);给药后24 h处死,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组织SIRT1、p-SIRT1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TNF-α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给药后0、1、3、5、7、24 h的50%PWT均降低,SRT1720组给药后0、24 h的50%PWT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SRT1720组给药后1、3、5、7、24 h的50%PWT均升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SIRT1、p-SIRT表达均降低,TNF-α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SRT1720组脊髓组织SIRT1、p-SIRT1表达及p-SIRT1/SIRT1均升高,TNF-α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SRT1720鞘内给药可减轻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的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脊髓SIRT1活性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山奈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梁滨;肖永生;李荣霖;

    目的探讨山奈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25、50、75和100μg/mL)的山奈素作用乳腺癌MCF7细胞12、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山奈素的最佳作用浓度为75μg/mL、作用时间为48 h。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山奈素组、索拉菲尼(sorafenib)组、ML-099+山奈素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含75μg/mL山奈素的培养基、含10μmol/L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sorafenib的培养基、含5μmol/L 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激活剂ML-099与75μg/mL山奈素的培养基、等量PRMI1640培养基。培养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Raf-1、p-ERK、Cyclin D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山奈素组和sorafeni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Raf-1、ERK、Cyclin 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山奈素组和sorafenib组细胞p-Raf-1、p-ERK、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ML-099+山奈素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ML-099+山奈素组细胞p-Raf-1、p-ERK、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山奈素组、sorafenib组上述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山奈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3 ]

临床研究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李锦粱;马浩越;孙兆伟;吴泽华;冯玉杰;赵伟;张炳远;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73例,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580例与验证集193例,训练集中128例为有难度手术并纳入手术困难组、剩余452例纳入手术简单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是否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于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记录两次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年龄偏大、1周内存在腹痛症状、纤维蛋白原升高、胆囊长径及壁厚增加、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训练集中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包含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对应分数,通过总分评价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该列线图训练集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96,验证集外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809,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成功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对手术难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2019年35期 v.59;No.115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2 ]
  • 免气腹法与气腹法穿刺置入第1套管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谢茂云;黄耀;林志群;李明;郑希彦;陈庸;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免气腹法和气腹法穿刺置入第1套管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免气腹组72例、气腹组48例。免气腹组术中切开脐孔上缘皮肤、皮下脂肪、筋膜、腹白线、腹膜,逐层入腹,于直视下将去除了尖锐针芯的第1套管针套管鞘置入腹腔;气腹组术中常规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后将第1套管针置入腹腔。记录两组腹腔镜一次置入成功率、操作时间、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免气腹组腹腔镜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气腹组为87.5%,两组比较P<0.01。免气腹组操作时间为(2.12±0.61)min,气腹组为(7.53±1.36)min,两组比较P<0.01。免气腹组无血管、脏器损伤等穿刺并发症发生,气腹组发生大网膜血管损伤1例、小肠系膜损伤1例、腹壁气肿形成2例,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免气腹法穿刺置入第1套管针较气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

    2019年35期 v.59;No.115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6 ]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指标分析

    高岩;蓝宇;王叶;吴改玲;贾绮宾;

    目的筛选可以用于早期预测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收集HLAP患者101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82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1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BMI及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ALT、AST、LDH、Cr、BUN、血钙(Ca~(2+))、胰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对比分析不同病情HLAP患者临床资料,对有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重症HLAP的效能。结果不同病情HLAP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脂肪肝病史、吸烟史、饮酒史、BMI及L、ALT、AST、BUN、Cr、TG、AMY、Ca~(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首次化验的WBC、N、NLR、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N、NLR、LD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818、0.842、0.713,敏感度分别为0.870、0.882、0.889、0.556,特异度分别为0.685、0.696、0.761、0.848;其中NLR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均高于WBC、N、LDH,其最佳临界值为9.04。结论 WBC、N、NLR、LDH是早期预测HLAP严重程度的指标,其中NLR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2019年35期 v.59;No.115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1 ]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临床分析

    李义;刘恒新;聂慧;姜晓玲;杨德利;江辛玲;

    目的总结6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6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EG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43、43、44、45、47、60岁,其中2男2女为夫妻关系,发病前曾进食相同食物,均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6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伴随胃肠道非特异性症状。4例(66.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2例(33.3%)正常。大便寄生虫检查均阴性,4例隐血阳性。6例均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胃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受累黏膜局灶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例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肠镜下均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病理检查可见肠黏膜慢性炎症表现,间质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散在浸润。6例均行骨髓穿刺,结果提示粒系细胞增生活跃,早期细胞未见,中幼粒细胞以下各期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黏膜病变型5例,肌层病变型1例。患者确诊EG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发病2个月内治愈;2例因激素减量过快导致1个月后复发,继续规律服用激素后未再复发;1例因累及肌层,发病5个月后再次发生幽门梗阻。结论 EG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腹痛为主但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多点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不高的患者极易漏诊和误诊,骨髓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上多应用糖皮质激素。

    2019年35期 v.59;No.115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内镜下止血术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蒋继周;

    目的观察内镜下止血术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仅予以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内镜下止血术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1 d快速止血率、呕血及黑便消失时间、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1 d快速止血率均低于观察组,呕血及黑便消失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份(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高于观察组,生存质量中角色、认知、社会、躯体功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内镜下止血术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并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

    2019年35期 v.59;No.115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3 ]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LAP~+CD4~+ T细胞比例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蒋春艳;陈木兴;谢丽平;林涛发;王少扬;

    目的观察LAP~+CD4~+ T细胞比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初次手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术中收集其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LAP~+CD4~+ T细胞比例,分析HCC患者癌组织中LAP~+CD4~+ T细胞比例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P~+CD4~+ T细胞比例分别为11.57%±1.59%、5.74%±0.89%,两者比较P<0.01。HCC患者癌组织LAP~+CD4~+ T细胞比例与性别、年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AST/ALT均无关(P均>0.05),TNM分期Ⅰ~Ⅱ期的HCC患者癌组织LAP~+CD4~+ T细胞比例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LAP~+CD4~+ T细胞比例升高,LAP~+CD4~+ T细胞可能参与了HCC的疾病进展。

    2019年35期 v.59;No.115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幕上异位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杨灵犀;孙凤娇;王翀;朱广庭;段德义;韩浩;

    目的探讨幕上异位间变性室管膜瘤(SEA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EA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2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入院,前列腺电切术后第1天出现嗜睡、应答迟钝。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强化(MRI)示左侧颞叶不规则花环状异常强化影,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并移位,病灶外周见片状低信号水肿影,大小4.3 cm×6.3 cm×5.4 cm,中线结构右移,考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左颞叶有一约5 cm×4 cm×6 cm大小的囊实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实性部分质软,血供丰富,呈浸润性生长;术中予以吸除囊液,分块切除实质肿瘤及部分水肿脑组织。病理检查示左侧颞叶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免疫组化示EMA、GFAP阳性,Ki-67阳性率约为30%。患者出院后接受局部放疗及化疗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MRI示左侧颞叶间变性室管膜瘤术后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残腔影,周围颞叶肿胀,T2 FLAIR呈高信号,有可疑复发迹象。术后13个月入院并复查MRI示左侧颞叶间变性室管膜瘤术后病灶范围增大,左侧大脑半球见一4.6 cm×6.6 cm×6.4 cm不规则片状不均匀高信号影,左侧侧脑室及大脑脚受压,中线结构右移,考虑肿瘤复发。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患者于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 SEAE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临床特征变异较大,其治疗方案尚未完全统一,建议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术后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辅助化疗或放疗,并定期进行MRI检查。

    2019年35期 v.59;No.115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测量

    徐森明;蓝娇娜;王有科;劳贞贤;覃兴乐;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区间。方法选择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颈椎节段(C_2~C_7)进行重建和成像。以C_2~C_7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所对应颈椎棘突中点的纵向垂线(简称颈椎棘突中垂线)为两条基线,利用三维重建系统配套软件分别测量两种体位下颈椎关节突外缘、关节突内缘至两条基线的水平间距,并计算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结果同一体位下,C_2~C_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外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_2~C_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内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充分前屈位下C_4~C_5、C_5~C_6颈椎关节突外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C_2~C_7各颈椎关节突内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P<0.05或<0.01)。俯卧中立位下C_2~C_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充分前屈位下C_2~C_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5.7~20.9 mm。结论以后正中线或颈椎棘突中垂线为基线衡定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间距无差异,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C_2~C_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分别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15.7~20.9 mm。

    2019年35期 v.59;No.115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止血带应用时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贾少华;张海宁;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截骨后与切皮前应用止血带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初次TKA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2例,根据术中止血带的应用时机分为截骨后组与切皮前组各46例。截骨后组在截骨完毕后使用止血带,假体安装后放开止血带;切皮前组在皮肤切开之前使用止血带,切口缝合完毕后放开止血带。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失血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术前及术后1、3、5 d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1月膝关节HS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后组止血带使用时间短于切皮前组,术中失血量高于切皮前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切皮前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Hb、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截骨后组术后1、5 d膝关节VAS均低于切皮前组同时间点,术后1周、1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切皮前组同时间点(P均<0.05)。结论 TKA术中截骨后使用止血带、安装假体后放开止血带可显著降低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2019年35期 v.59;No.115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0 ]
  • 川崎病患儿血清CF-6水平变化及其对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许涛;钱炜;胡静;鞠樑;李红;陈静华;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对患儿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初次发病的川崎病患儿150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发病10 d内接受初次治疗[静脉滴注IVIG 2 g/kg、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d)],根据疗效分为IVIG治疗有效者和IVIG无反应者,IVIG无反应者确诊后接受再次治疗。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48 h、1个月,IVIG无反应者再次治疗后48 h,对照组入院体检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F-6水平。绘制血清CF-6诊断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F-6水平为(240.55±93.64)pg/mL、对照组为(66.67±26.76)pg/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中IVIG治疗有效者123例,IVIG无反应者27例。观察组IVIG无反应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48 h血清CF-6水平均高于IVIG治疗有效者同时间点和对照组,IVIG治疗有效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48 h血清CF-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IVIG无反应者再次治疗后48 h血清CF-6水平高于IVIG治疗有效者首次治疗后48 h(P<0.05)。观察组IVIG治疗有效者和IVIG无反应者首次治疗后1个月血清CF-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血清CF-6诊断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cut off值为270.7 pg/mL,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75.2%。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清CF-6水平升高,血清CF-6水平高于270.7 pg/mL提示IVIG治疗效果不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魏鸿;刘光喜;张传峰;王秀芹;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对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毕选用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药物为右美托咪定2.5μg/kg复合羟考酮50 mg,对照组为羟考酮50 mg。记录两组术后4、6、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Ramsay镇静评分、自控静脉镇痛累计羟考酮消耗量和总按压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及术后1、2 d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6水平。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4、6、24 h静息及运动状态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4、6、24、48 h羟考酮消耗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1 d血清HMGB1、TNF-α、IL-10和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2 d血清HMGB1、TNF-α、IL-6水平均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 d血清IL-10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1、2 d血清HMGB1、TNF-α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2 d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血清HMGB1、TNF-α、IL-6等促炎因子水平。

    2019年35期 v.59;No.1157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3 ]

综述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李尚俊;张能;陈书练;罗旭;

    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PCa)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PCa进入CRPC阶段后雄激素受体(AR)信号轴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AR信号轴为作用靶点是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特点,主要包括细胞色素酶选择性抑制剂(阿比特龙、Orteronel、Galeterone)和AR拮抗剂(比卡鲁胺、恩杂鲁胺、Apalutamide、Darolutamide)。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是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主要代表,二者可有效抑制AR信号轴的活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耐药机制的研究及耐药基因检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相关耐药基因的靶向治疗是降低耐药性、提高药物反应性的方法之一。阿比特龙和恩杂鲁胺提前用于激素敏感型PCa的临床疗效良好,但提前用药后一旦出现耐药,将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出更大挑战。近年来多种内分泌治疗药物被开发并用于CRPC治疗,且大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耐受性,选择合适药物、通过检测耐药基因评估耐药性、评估潜在不良反应及制定对应措施是临床用药的重点。

    2019年35期 v.59;No.1157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生物大分子载体在肿瘤纳米靶向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董丽娜;蔡璐璐;赵明明;张秀莉;李梦双;窦宾茹;解婷;徐凯;李菁菁;

    生物大分子作为生物体内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降解、血浆半衰期长、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等优点,是理想的药物载体,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点。蛋白质(白蛋白、转铁蛋白、脂蛋白)、多糖(壳聚糖、透明质酸)及脂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大分子,作为载体应用于纳米药物不仅能改善化疗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还能进一步实现通过温度、pH或空间控制的方式智能释药,除此之外还可凭借自身特异性靶向配体实现靶向给药。目前,多项研究通过共价、非共价结合(包埋封装、疏水作用、静电吸附)和表面修饰活性基团等方法对上述生物大分子进行修饰,开发了多种基于生物大分子为载体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纳米药物的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35期 v.59;No.115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0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2 ]
  • FoxO3a参与腹主动脉瘤发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陆伟灵;丁荣明;王东泰;钟高俊;温中毓;谢东明;谢家和;

    血管稳态失衡主要表现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炎症、细胞外基质(ECM)降解、氧化应激及自噬紊乱等。腹主动脉血管主要由内皮、平滑肌、成纤维细胞和基质等构成,因此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与血管稳态失衡有关,而叉头框O类转录因子3a(FoxO3a)在血管稳态失衡中发挥重要作用。FoxO3a可以通过促进VSMC凋亡和血管ECM降解、抑制氧化应激和VSMC衰老、诱导调节自噬、参与VSMC表型转换、促进血管炎症反应等途径影响血管稳态,从而参与AAA的发生。对FoxO3a的功能及其调控血管稳态的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参与AAA发生的相关机制,对AAA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35期 v.59;No.115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Sirt1对恶性肿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娇;程庸;叶小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一种具有NAD~+依赖性的Ⅲ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抑制肿瘤发生又可以促进肿瘤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irt1可修饰靶蛋白的乙酰化状态介导上、下游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多种肿瘤干细胞(肝癌干细胞、乳腺癌干细胞、卵巢癌干细胞等)的生物学行为,是肿瘤干细胞增殖、耐药、自我更新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键调控因子,能促进干细胞耐药、增殖、转移并维持其干性,从而影响肿瘤进展和患者预后。

    2019年35期 v.59;No.115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SLC7A11、SLC7A5调控成骨过程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倪飞飞;徐庆;李建军;

    溶质载体家族7A11(SLC7A11)、SLC7A5是CD98分子的两条轻链,可以与CD98分子重链(SLC3A2)形成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在人体免疫系统及细胞生长的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LC7A11、SLC7A5是重要的氨基酸转运体,通过调节氨基酸的转运,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长以及重要的细胞过程提供关键原料氨基酸,从而影响细胞增殖与分化。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SLC7A11具有正负两方面调控作用,主要作用于GSH、Runx2调控成骨,SLC7A11表达升高可使谷胱甘肽合成增加而促进成骨,同时可下调Runx2而抑制成骨;SLC7A5表达升高可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维持骨代谢平衡。因此,SLC7A11和SLC7A5可在分子及转录水平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从而调控成骨过程。

    2019年35期 v.59;No.115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余铖灏;胡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椎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微创手术是脊椎外科发展的趋势,内窥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微创手术主要有腹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导航技术辅助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等。腹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损伤脊柱后柱,但适应证较少;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应证广泛,但学习曲线陡峭;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和导航技术辅助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三者一脉相承,在手术入路、适应证、手术视野及精确穿刺置管等方面不断提高,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相关神经根疾病方面效果均较好。

    2019年35期 v.59;No.115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3 ]
  • 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洁;赵江明;王黎;张丽;

    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指肝性脑病的初级阶段,常并发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门体静脉分流异常的患者。MHE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神经认知缺陷,通常只能通过各种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电心理测试才能发现,若不加以治疗可进展为显性肝性脑病。MHE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最常见的学说有氧化应激/亚硝化应激学说、炎性反应学说、氨中毒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神经递质改变学说、锰中毒学说、幽门螺杆菌与肠道微生物失衡学说等,此外还有低钠血症学说、锌缺乏理论、褪黑素学说等,多种学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4 ]
  • 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胡钧亓;李耀文;张叶青;靳祎;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其基本过程是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软件来开发被打印物体的三维模型,然后将数字化模型切成二维平面薄片,最后通过沉积叠加许多薄层而形成立体物质。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不仅能缩短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打印出的三维立体结构也能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目前,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医学建模、植入物和医疗器械研发、组织工程、医用卫生材料、远程医疗等方面,并取得满意进展。随着未来更好的医学打印材料的发现,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出有生理活性的人体组织器官,使受损组织得以修复再生,还能打印出微观水平的蛋白质载体、通道蛋白等结构,为解决人体生化物质代谢障碍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自噬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陈银慧;毛晓宁;吴锐剑;张星亮;

    自噬是除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之外,细胞质内清除衰老、受损细胞器和蛋白以及有害大分子物质的一种自我调控机制。自噬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但目前研究多倾向于自噬通过促进气道炎症、免疫反应以及气道重塑等机制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面,部分自噬抑制剂可通过调节自噬通路来抑制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等减缓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进展,对于哮喘的治疗具有广阔前景,该类药物主要包括3-甲基腺嘌呤、巴伐洛霉素A1、羟氯喹。

    2019年35期 v.59;No.115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