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跨膜型抗CD3单链抗体介导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活性观察

    宋月雯;袁向飞;熊梦裳;林芳珍;卢杨;熊冬生;张砚君;范冬梅;张晴;

    目的将跨膜型抗CD3单链抗体(antiCD3scfv)特异性修饰于肝癌细胞膜表面,观察其介导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杀伤AFP阳性(AFP~+)肝癌细胞的活性。方法培养AFP~+人肝癌细胞Hep G2、Huh-7和AFP阴性(AFP~-)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效应细胞;取Hep G2细胞,分别感染含人AFP启动子(hAFPp)操控CD3scfv的腺病毒(AdCD3scfv)、Ad Track对照腺病毒,加入PBMC,分别采用显微镜、活细胞工作站监测Hep G2靶细胞与PBMC结合情况和相互作用;取Hep G2、Huh-7、HL-7702和MCF-7细胞,分别感染Ad CD3scfv、Ad Track及PBS,加入PBMC,采用Cyto To 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方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活化表面标志分子CD69、CD25,ELISA法检测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结果感染Ad CD3scfv的Hep G2细胞表面表达anti CD3scfv分子并与PBMC表面CD3分子结合,使PBMC聚集于Hep G2细胞周围,15 h后几乎所有Hep G2细胞漂起或消失;感染Ad Track的Hep G2细胞不与PBMC结合,形态无明显变化。与PBMC共培养12 h,与感染Ad Track、PBS的AFP~+细胞比较,感染AdCD3scfv的细胞死亡率增高,细胞中CD69、CD25及上清液IL-2、IFN-γ、TNF-α表达增加(P均<0.05);感染Ad Track、PBS的各类细胞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且PBMC对AFP~-细胞的杀伤作用有限。结论跨膜型anti CD3scfv分子可绕过抗原表达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局限,直接介导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AFP~+肝癌细胞。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7 ]
  • 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关蛋白1在肝细胞癌中转录调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玲玲;曹辉;白班俊;钟竹;杨菁;许钟;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及预测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关蛋白1(MAPKAP1)基因表达有关的转录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人MAPKAP1基因与肝癌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在线核苷酸数据库(Gene Bank)检索人MAPKAP1基因,获得其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通过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应用在线基因数据库Liveratlas提取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取交集获得目标转录因子。通过TCGA数据库提取筛选出的转录因子与MAPKAP1的肝癌基因芯片表达结果,采用Graph Pad Prism 5统计软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MAPKAP1基因在肝脏及肝癌中转录本全长1 689 bp,位于转录起始位点-1 470 bp至+218 bp。取交集获得目标转录因子共有13个,即C/EBP、CNBP、CTCF、DBP、IRF2、LEF1、NF1、NFKB1、PAX8、SMAD4、Sp3、SRF、YY1。相关性分析显示,转录因子C/EBP、DBP、LEF1与MAPKAP1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 151 3、0. 235 6、0. 155 3,P均﹤0. 01),CNBP、CTCF、IRF2、NF1、NFKB1、PAX8、SMAD4、Sp3、SRF、YY1与MAPKAP1表达无明显相关(P均﹥0. 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及预测,在人肝癌中C/EBP、DBP、LEF1与MAPKAP1表达呈正相关,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参与MAPKAP1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

    2020年02期 v.60;No.116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p62基因敲除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

    陈秀英;于莉;周君阳;丁妍;谭玉洁;

    目的观察p62基因敲除后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62敲除的EC109细胞株作为敲除组,选择野生型EC109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T7E1核酸内切酶检测打靶效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62蛋白,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T7E1酶切后,敲除组在800 bp左右有敲除后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只在870 bp左右有一条带。敲除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细胞合胞体数量多于对照组(P均<0.01);敲除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较圆且边界不清。敲除组10~80 h细胞增殖的CI值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细胞克隆数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敲除组96 h划痕愈合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周期中阻滞于G_0/G_1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p62基因敲除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细胞形成较多合胞体,且细胞的恶性行为受到抑制;p62有望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有效基因靶点。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0-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0 ]
  • miR-21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化疗耐药的影响和机制

    程灵灵;魏晓晶;庄婧;刘莉莉;石林;任翠爱;

    目的分析miR-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36例MM患者、13例健康供者,磁珠分选骨髓组织中MM细胞,RT-qPCR法检测miR-21,分析其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将成功转染miR-21模拟物、miR-control质粒的人MM细胞ARP1分别命名为ARP1-OE细胞和ARP1-EV细胞,均加入化疗药物硼替佐米(5μmol/L)作用24、48、72 h,CCK8法测算细胞存活率以评价miR-21对MM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硼替佐米作用48 h后细胞中c-Myc和Aurora 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患者骨髓组织中MM细胞miR-21表达水高于健康供者(P <0. 05),miR-21高表达的MM患者总生存期短于miR-21低表达者(P <0. 05);在硼替佐米作用下,ARP1-OE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同时点的ARP1-EV细胞(P均<0. 05);在硼替佐米作用48 h后,ARP1-OE细胞c-Myc和Aurora A表达水平高于ARP1-EV细胞(P均<0. 05)。结论 miR-21在MM患者的表达水平升高,miR-21高表达者总生存期缩短; miR-21过表达可降低MM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该作用与其上调c-Myc和Aurora A表达有关。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8 ]
  • 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金文静;杨华;王林宣;李珊珊;顾文超;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HOTTIP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变化探讨其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HOTTIP-shRNA组、HOTTIP组和空载对照组,分别感染携带HOTTIP-shRNA的慢病毒、HOTTIP全长序列的慢病毒和空白慢病毒;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结果 HOTTIP-shRNA组、HOTTIP组、空载对照组穿膜细胞的数量分别为(12. 85±3. 25)、(305. 65±53. 45)、(45. 25±10. 75)个,细胞迁移率为35. 62%±10. 45%、13. 84%±4. 12%、64. 52%±14. 24%,HOTTIP-shRNA组穿膜细胞数量、细胞迁移率低于空载对照组,而HOTTIP组穿膜细胞数量、细胞迁移率均高于HOTTIP-shRNA组和空载对照组(P均<0. 05)。与空载对照组比较,HOTTIP-shRNA组细胞Vimentin表达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加(P均<0. 05);与HOTTIP-shRNA组和空载对照组比较,HOTTIP组细胞Viment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少(P均<0. 05)。结论 HOTTIP可增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调控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促进EMT形成有关。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1 ]
  • miR-181a-5p调控IGF2BP2表达对胎盘滋养层细胞浸润、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万淑梅;彭萍;高妍;

    目的分析microRNA-181a-5p(miR-181a-5p)靶向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IGF2BP2)的关系,以及对胎盘滋养层细胞HTR-8/SVneo浸润、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Targetscan7. 1预测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试验,预测并验证miR-181a-5p对IGF2BP2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收集子痫前期(PE)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各30例,以qRT-PCR法检测miR-181a-5p和IGF2BP2 mRNA,并分析二者表达的关系。将HTR-8/SVneo细胞分为NC组、miR-181a-5p过表达组和miR-181a-5p+IGF2BP2过表达组,用Lip2000分别转染无关序列、miR-181a-5p mimic、miR-181a-5p mimic+IGF2BP2过表达质粒12 h; 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IGF2BP2mRNA,Boyden实验观察细胞浸润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Wnt1和β-catenin蛋白。结果 Targetscan7. 1预测软件显示,miR-181a-5p与IGF2BP2 mRNA的3'UTR之间具有潜在的碱基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试验显示,miR-181a-5p能降低野生型IGF2BP2 mRNA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P <0. 05)。与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比较,PE胎盘组织中miR-181a-5p表达下降、IGF2BP2表达增加(P均<0. 05),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 601,P <0. 05)。与NC组比较,miR-181a-5p过表达组和miR-181a-5p+IGF2BP2过表达组细胞浸润和迁移的穿膜细胞数减少,细胞中IGF2BP2 mRNA、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P均<0. 05);与miR-181a-5p过表达组比较,miR-181a-5p+IGF2BP2过表达组细胞浸润和迁移的穿膜细胞数增多,细胞中IGF2BP2 mRNA、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P均<0. 05)。结论 miR-181a-5p的靶基因为IGF2BP2,对其有负向调控作用; miR-181a-5p靶向调控IGF2BP2表达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胎盘滋养层细胞浸润和迁移能力。

    2020年02期 v.60;No.116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4 ]
  • 海带多糖L01对脂多糖作用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水平的影响及机制

    王靳琎;魏英;钱航;黄慧敏;余飞;陈琴华;谢露;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01对脂多糖(LPS)作用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一氧化氮(NO)释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BMEC,将其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不处理,LPS组加入40μg/m L LPS,L01对照组加入100μg/m L L01,L01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40μg/m L LPS和1、10、100μg/m L L01,共同孵育48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液中的NO,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NOS、iNOS蛋白。结果 LPS组细胞液中NO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1),L01低、中、高剂量组NO水平均低于LPS组(P均<0. 01),L01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eNOS mRNA表达降低而iNOS mRNA表达增加(P均<0. 01);与LPS组比较,L01中、高剂量组eNOS mRNA表达增加而高剂量组iNOS mRNA表达降低(P均<0. 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eNOS和p-eNOS蛋白表达降低而iNOS蛋白表达增加(P均<0. 01);与LPS组比较,L01高剂量组eNOS蛋白和中、高剂量组p-eNOS蛋白表达增加,中、高剂量组iNOS蛋白表达降低(P均<0. 01)。结论海带多糖L01可从转录和蛋白水平调控iNOS/eNOS表达抑制NO的生成,进而维护血脑屏障内环境的稳定。

    2020年02期 v.60;No.116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关系

    柯少雄;杨长青;陈俊杰;盛淑婷;魏子白;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黏膜肥大细胞(MC)活化的关系。方法收集IBS患者25例(IBS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的结肠黏膜标本,其中IBS腹泻型15例(IBS-D组)、IBS不定型10例(IBS-U组)。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肠道黏膜菌群及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评价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肠黏膜MC数量及活化情况(MC脱颗粒),分析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与肠黏膜MC活化的关系。结果各组肠黏膜菌群在门水平占比前三位均为变形菌、厚壁菌、拟杆菌,肠黏膜菌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IBS-U组在属水平中毗邻贫养菌丰度低于对照组、泰氏菌丰度高于对照组(P均<0. 05),IBS-D组中互营烃降解菌、卟啉单胞菌、大理石雕菌、心杆菌丰度高于IBS-U组、对照组(P均<0. 05)。各组M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BS-D组与IBS-U组MC脱颗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IBS-D组与IBS-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肠黏膜MC脱颗粒率与毗邻贫养菌的丰度无明显相关性(r=0. 113,P> 0. 05),与泰氏菌的丰度呈正相关(r=0. 723,P <0. 01)。结论 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以变形菌、厚壁菌、拟杆菌为主,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部分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亚型肠黏膜菌群丰度变化不同; IBS患者肠黏膜MC脱颗粒率明显升高,且与泰氏菌丰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2020年02期 v.60;No.116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7 ]

作者·编者·读者

  • 本刊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正>~~

    2020年02期 v.60;No.1160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山东医药》关于医学名词与统计学符号的应用说明

    <正>医学名词要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科学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020年02期 v.60;No.1160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

    2020年02期 v.60;No.1160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基础研究

  • 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变化与Tim-3的关系

    张于念;田海清;腊晓琳;

    目的观察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相关因子变化,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与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在POF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用卵母细胞透明带糖蛋白3抗体制备免疫性POF模型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卵巢组织HE染色,从血清及病理学验证造模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im-3~+CD4~+CD25~+Treg、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CD4~+CD25~+Treg细胞相关因子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的中Tim-3,分析模型组卵巢Tim-3表达与外周血Tim-3~+CD4~+CD25~+Treg及其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SH增高而E_2、AMH降低(P均<0.05),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减少而闭锁卵泡增多;外周血Tim-3~+CD4~+CD25~+Treg、CD4~+CD25~+Treg数量均减少,血清TGF-β_1水平下降而IFN-γ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卵巢中Tim-3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与外周血Tim-3~+CD4~+CD25~+Treg、TGF-β_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931、0.909,P均<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886,P<0.05)。结论免疫性POF小鼠Tim-3减少可能会抑制CD4~+CD25~+Treg细胞活性,使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_1分泌减少而炎症因子IFN-γ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免疫性POF的发生和发展。

    2020年02期 v.60;No.1160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7 ]
  • 青牛解毒汤水煎液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观察

    唐周一豆;覃骊兰;

    目的观察青牛解毒汤水煎液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各10只,青牛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34.125、68.250、136.500 g/kg的青牛解毒汤灌胃,模型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阳性药组以等体积拜阿司匹灵(镇痛)或醋酸地塞米松(抗炎)灌胃,1次/d,连续7 d。采用醋酸扭体实验观察镇痛作用,同时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实验观察抗急慢性炎症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各10只,青牛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用药干预同抗炎研究,模型组、空白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采用角叉菜胶实验观察小鼠足趾炎性肿胀情况,ELISA法检测足趾肿胀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_2(PGE_2)。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青牛解毒汤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耳肿胀度减轻、棉球肉芽肿形成减少(P<0.05或<0.01)。青牛解毒汤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组足趾肿胀度、组织中PGE_2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足趾肿胀度高于空白组(P均<0.01);青牛解毒汤低剂量组和模型组足趾肿胀组织中PGE_2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均<0.01),而青牛解毒汤高剂量组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青牛解毒汤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其减轻角叉菜胶所致炎性肿胀作用与降低PGE_2表达有关。

    2020年02期 v.60;No.1160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临床研究

  • 麦默通活检与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对比分析

    邱俊;袁慧明;罗铭;李富;苏卡;曾健;

    目的比较麦默通活检(MMT)与空芯针穿刺活检(CNB)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 008例,其中术前行MMT者509例、CNB者499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CNB和MMT诊断乳腺癌的价值;从1 008例患者中选取活检前已行乳腺钼靶检查者190例,其中CNB 119例、MMT 71例,分析组织学低估与乳腺钼靶钙化的关系。结果 CNB取样失败率4. 8%,而MMT无取样失败者(P <0. 01); CNB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 1%,低于MMT的98. 2%(P <0. 01); CNB诊断假阴性率0. 6%,而MMT无诊断假阴性者(P>0. 05); CNB组织学低估率5. 3%,高于MMT的1. 8%(P <0. 01);乳腺癌病灶直径≤2 cm、> 2~5 cm时MMT诊断符合率高于CNB(P均<0. 05),> 5 cm时CNB与MMT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CNB组织学低估与乳腺钼靶钙化存在正相关(r=0. 193,P <0. 05),MMT组织学低估与乳腺钼靶钙化无明显相关性(r=-0. 003,P>0. 05)。结论 MMT在乳腺癌诊断准确性方面优于CNB,尤其是在直径≤5 cm的病灶中; CNB较MMT更易发生组织学低估和活检取样失败,CNB的组织学低估可能与乳腺病灶内钙化有关。

    2020年02期 v.60;No.116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效果及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苏卓彬;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黄迪;任慧敏;李曙光;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实施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术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单药组各50例,分别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均连续化疗8个周期。分别于用药前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ELISA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凋亡抑制基因Bcl-2,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观察3年生存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Bax、Bcl-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联合组血清CEA、CA125、CA199、TPS均低于单药组(P均<0. 05),Bax高于单药组而Bcl-2低于单药组(P均<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单药组(P <0. 05),但两组3年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未增加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3年无病生存率,但在总生存率上无明显获益。

    2020年02期 v.60;No.1160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2 ]
  • 扳机后12~13 h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石雪冬;张娜;甄秀丽;赵静云;吕翠婷;张轶;赵素英;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扳机后12~13 h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5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人工助孕656个周期,其中IVF周期480个、卵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176个。根据扳机后12~13 h血清HCG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高水平,分别为A、B、C三组。比较三组获卵率、MⅡ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卵裂率、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并分析HCG水平与获卵率、MⅡ卵率及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在IVF/ICSI周期中,A组获卵率低于B组和C组(P均<0. 05),B组、C组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获卵率与血清HCG水平呈正相关(r=0. 082,P <0. 05),三组优胚率、卵裂率、重度OHSS发生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IVF周期中,A组受精率均低于B组、C组(P均<0. 05),B组、C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受精率与血清HC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 058,P>0. 05)。在ICSI周期中,A组MⅡ卵率低于C组(P <0. 05),三组MⅡ卵率与血清HCG水平呈正相关(r=0. 183,P <0. 05); A组受精率低于C组(P <0. 05),三组受精率与血清HC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 033,P>0. 05)。结论在IVF/ICSI周期中,扳机后12~13 h血清HCG水平越低,其获卵率、成熟率及受精率会越低。

    2020年02期 v.60;No.116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1 ]
  • 米拉贝隆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盖钧伟;刘淼;王海峰;李艋;马庆彤;杨世强;马洪顺;王雨舟;

    目的观察米拉贝隆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OAB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14例,经3 d药物洗脱期后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12周,停药3 d后口服米拉贝隆12周。做排尿日记并记录24 h内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及每次排尿量,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米拉贝隆后24 h排尿次数、尿急发作次数、尿失禁发作次数、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均减少而每次排尿量增加(P均<0. 05),但二者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用酒石酸托特罗定不良反应发生率100%,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的28%(P <0. 05)。结论米拉贝隆能有效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OAB,且安全性较高。

    2020年02期 v.60;No.116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9 ]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水平变化及意义

    周婷;丁娴;吴宏图;薛良;王军;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hsc Tn T)、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HFMD患儿114例,其中重症HFMD患儿44例(重症组)、普通病情患儿70例(对照组);治疗72 h后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比较不同治疗结局重症HFMD患儿血清各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各指标与同时点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72 h后,重症组血清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存活患儿血清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水平均低于死亡患儿(P均<0. 05);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水平与PCIS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 774、-0. 781、-0. 630、-0. 695、-0. 705,P均<0. 05)。结论重症HFMD患儿血清NT-proBNP、hs-cTnT、BMEC、S100B、NSE水平较普通病情患儿升高,提示重症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心肌损伤;血清各指标与重症HFMD患儿病情、预后有关,对指导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2020年02期 v.60;No.116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4 ]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血清SIRT1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刘刚;谭蔚;李世荣;邝爱玲;

    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NEC患儿60例(观察组)、健康新生儿50例(对照组),采集受试对象空腹血,ELISA法检测血清SIRT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1对NEC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SIRT1为(6. 58±1. 37) ng/m L,低于对照组的(11. 06±1. 82) ng/m L(P <0. 05)。观察组Ⅰ~Ⅲ期患儿血清SIRT1分别为(9. 48±1. 52)、(7. 25±1. 49)、(4. 05±1. 17) ng/m L,各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血清SIRT1诊断NE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965,标准误为0. 007,95%CI为0. 945~0. 991,P <0. 05;其对NEC的最佳诊断截断值为9. 84 ng/m 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 70%、89. 50%。结论 NEC患儿血清SIRT1呈低水平,且随疾病进展而持续降低;血清SIRT1对NE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NE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0年02期 v.60;No.116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4 ]
  • 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在B超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上官扬琴;吴论;彭学强;陈浩;戚志超;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在B超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或内固定拆除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M组连接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系统(初始血浆浓度为50 ng/m L),DM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复合咪达唑仑(初始血浆浓度为25 ng/m L)。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_0)、术后30 min(T_1)、60 min(T_2)、120 min(T_3)、150 min(T_4),观察并记录MAP、HR、RR、Sp O_2;术后24 h随访患儿对麻醉和手术中的记忆情况,计算遗忘率;记录术后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结果在T_0~T_4时,D组MAP、HR低于M组和DM组(P均<0.05),M组与DM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Sp O_2低于D组和DM组(P均<0.05),D组与DM组Sp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术后24 h对麻醉和手术中的记忆遗忘率均为100%,均高于D组的16.67%(P均<0.05)。DM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D组和M组(P均<0.05),且D组术后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M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可使患儿术中无痛舒适、呼吸平顺、血流动力学平稳、安睡无记忆,且有利于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

    2020年02期 v.60;No.116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0 ]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闫学爽;吴萍;肖娜娜;严士杰;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出院时、出院6个月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ELBWI患儿40例,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判定EUGR发生情况,并分析对比发生与未发生EUGR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有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院时40例患儿中有33例发生EURG,发生率82.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有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是出院时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P均<0. 05)。出院6个月40例患儿中有15例发生EUGR,发生率37.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SAG)、有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是出院6个月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P均<0. 05)。结论ELBWI患儿出生后体格发育有一个追赶过程,但仍有部分患儿发生EUGR;患儿出生体质量、有创通气时间是出院时EUGR的独立影响因素,患儿出生体质量、有创通气时间、SAG是出院后6个月EURG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0年02期 v.60;No.116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2 ]
  •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浆RBBP4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李雪华;向波;梁雪梅;刘可智;周晴晴;

    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血浆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BBP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BD抑郁发作患者20例(患者组),20例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有可比性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BBP4蛋白,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患者组心理弹性,分析患者组血浆RBBP4蛋白水平与心理弹性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浆RBBP4为(47. 14±21. 73) ng/m L,高于对照组的(35. 07±21. 99) ng/m L(P <0. 05)。患者组心理弹性总分(40. 50±23. 33)分,其中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三个维度分别为(19. 65±12. 94)、(14. 30±7. 58)、(6. 40±3. 78)分。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RBBP4蛋白与心理弹性总分、力量性得分、乐观性得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 476、-0. 576、-0. 472,P均<0. 05),而与坚韧性得分无明显相关性(r=-0. 381,P> 0. 05)。结论血浆RBBP4蛋白水平在BD抑郁发作患者升高,可作为诊断BD抑郁发作的生物标志物;且其升高水平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提高心理弹性尤其是乐观性及力量性品质的干预措施也许能降低BD患者发病风险。

    2020年02期 v.60;No.116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8 ]
  • 正念减压疗法对高校教师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秦立霞;罗涛;王省堂;刘筠;刘桥生;胡茂荣;

    目的观察正念减压疗法对高校教师知觉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高校教师11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60人及对照组56人。干预组进行8周的正念减压训练,对照组未采取特殊处理。干预前后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及职业倦怠调查问卷(MBI-HSS)进行测评,计算干预前后得分差值。结果干预前,两组CPSS和MBI-H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较干预前及对照组CPSS和MBI-HSS得分降低(P均<0. 05),对照组较干预前CPSS和MBI-H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CPSS和MBI-HSS得分差值分别为(-7. 31±3. 71)、(-11. 13±5. 79)分,对照组分别为(-0. 29±1. 21)、(-1. 16±3. 74)分,两组CPSS和MBI-HSS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降低高校教师知觉压力水平,减轻职业倦怠感。

    2020年02期 v.60;No.116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铁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司倩楠;王建刚;刘新宇;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铁缺乏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CRP水平分为微炎症组46例、非微炎症组34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铁代谢指标铁蛋白(FER)、铁调素(Hepcidin)、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分析血清炎症水平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TNF-α、IL-6、FER、Hepcidin水平微炎症组高于非微炎症组及对照组,非微炎症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 TSAT水平微炎症组低于非微炎症组及对照组(P均<0. 05),非微炎症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TNF-α与FER、Hepcidin水平呈正相关(P均<0. 05),与TSAT水平呈负相关(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与铁代谢障碍有关;炎症介质可能通过调节铁代谢过程,参与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形成。

    2020年02期 v.60;No.116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6 ]
  • HP联合CVVH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刘岩;杜乃东;任思思;徐丽娜;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流滤过(CVVH)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2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其中43例(对照组)另予HP治疗、39例(观察组)另予HP联合CVVH治疗。记录两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乳酸、胆碱酯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磷酯酶1(PON1)],观察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乳酸、炎症因子、MDA、LPO均下降而胆碱酯酶、SOD、PON1均上升,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2020年02期 v.60;No.116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26 ]
  • 血清cTnI、hs-CRP、NT-pro 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杨淑娟;梁锦荣;李盘石;覃炳军;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 (c Tn 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7例,按是否发生AMI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联合与单独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水平均升高(P均<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P均<0. 05),且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结论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AMI诊断准确率,有利于ACS急诊救治中AMI的早期筛查及诊断。

    2020年02期 v.60;No.116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14 ]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卢方理;周经霞;贝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通过检测血清扣针蛋白5(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行NIHSS评价临床疗效,ELISA法检测血清Fibulin-5、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 15%,高于对照组的81. 25%(P <0. 05)。治疗前,两组各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升高而S100B、应激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血清Fibulin-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100B、应激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其调控血清Fibulin-5、BDNF、S100B及应激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020年02期 v.60;No.1160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91 ]
  •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赵娜;于倩;李婧;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群(f QRS)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86例,收集其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高血压、脑血管病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比较是否出现f Q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f QRS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86例冠心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f QRS者96例。是否出现f QRS患者的年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与f QRS形成有关(P均<0. 05);相关分析显示,f QRS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 523、0. 619,P均<0. 05)。结论冠心病心电图f QRS的形成受患者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的影响,且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2020年02期 v.60;No.116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7 ]
  • 奥美拉唑预防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

    胡青林;马文军;刁磊;采有金;王选峰;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应激性溃疡(SU)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将104例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分别使用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预防SU。观察术后7 d内SU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即刻及术后3、7 d时取静脉血并检测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胃泌素(G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观察组SU发生率为3. 8%,低于对照组的23. 1%(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 7%,低于对照组的11.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两组各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HSP70术后7 d>术后3 d>术后即刻,GAS、hsCRP、IL-8术后7 d <术后3 d <术后即刻(P均<0. 05);术后3、7 d时观察组血清HSP70高于同时点对照组,GAS、hs-CRP、IL-8水平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 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应用注射用奥美拉唑,可降低术后SU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其可能通过降低GAS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增加血清HSP70水平保护胃黏膜,从而发挥预防SU的作用。

    2020年02期 v.60;No.116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7 ]

综述

  • 预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祁飞;夏春燕;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移植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术后高复发转移率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如某些酶类、生物蛋白类、分化群分子类及肿瘤复发转移相关基因、RNA等。对肿瘤组织内与肝癌复发转移相关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预测价值,对具有复发转移倾向的肝癌肝移植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年02期 v.60;No.116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9 ]
  • 乳腺癌放疗抵抗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香婷;屈佳肴;龚珂;李佳;曾元清;罗迪贤;

    放疗是乳腺癌手术后常见的治疗方式,然而放疗极易使乳腺癌细胞产生放疗抵抗,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显示,乳腺癌的放疗抵抗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周期调控、自噬、DNA损伤及修复、肿瘤干细胞等。研究乳腺癌的放疗抵抗机制,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从而抑制或减少乳腺癌放疗抵抗的产生,提高放疗敏感性。

    2020年02期 v.60;No.116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9 ]
  • 胞外囊泡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诊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周双雄;赵红丽;洪珞珈;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导致未成熟的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胞外囊泡(EVs)是体内不同种类细胞膜来源的囊泡,包括从细胞膜表面释放的微粒(MPs)和来自细胞腔内的外泌体。最初,EVs被认为是无功能的细胞微粒。现研究表明,EVs通过参与凝血异常、促进血管形成、抑制骨髓造血、改变骨髓造血微环境、减少肿瘤细胞凋亡等促进AML发生发展,检测外周血和其他体液中EVs表达水平对AML诊治、耐药监测、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v.60;No.116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microRNA-149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李银凤;刘晓柱;

    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microRNAs(miRNA)及其靶基因通过调节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进程。miR-149是新发现的一种miRNA,可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异常表达,通过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周期、凋亡等细胞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肿瘤的转移、病理进程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等临床特征。因此,miR-149可作为多种肿瘤筛查生物标志物,其表达模式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牲相一致;同时,miR-149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2期 v.60;No.116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7 ]
  • 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剂、激动剂在恶性肿瘤发生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林文云;段桂华;万苹;

    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家族(SRCs)是细胞核激素受体(NRs)的共激活因子,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结合形成二聚体,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SRCs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耐药有关。SRCs在多个细胞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中都起关键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抗癌治疗的潜在靶点。其抑制剂、激动剂均有相关基础研究,尤其是靶向激动剂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为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2020年02期 v.60;No.116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敬雪明;张诗琬;喻雪琴;陈芳;梅怡晗;

    肾纤维化(RIF)是多致病因素致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失常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一种病理结果,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核基因转录失调可能是导致RIF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TGF-β/Smad、TLR4、Wnt/β-catenin、Notch等是目前研究导致RIF发生的主要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独立或交互调节而发挥对RIF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探索其致纤维化机制有助于RIF的诊断与治疗。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9 ]
  • 脑血管病与肾脏功能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

    施萌婧;臧运华;李媛媛;李丽萍;

    脑血管病(CVD)是一类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来众多的研究发现,肾脏功能某些指标与CVD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肾小球滤过率、尿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脑与肾的血管不仅有相似的生理结构,其病理基础也有很多相似性。因此,早期重视某些肾脏功能指标的异常对CVD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0 ]
  • 软骨细胞凋亡引发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新军;袁银鹏;王越;田晨阳;王宇泽;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软骨细胞功能的损害及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软骨细胞在Caspase、Bcl-2蛋白家族等媒介下,在一氧化氮、IL-1β、TNF-α等诱导剂作用下,通过MAPKs通路、PI3K/AKT通路、Wnt/β-catenin通路、Fas/Fas L通路、NF-κB通路、JAK/STAT通路、高流体剪切力通路,诱发细胞凋亡,从而促进OA形成。对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可为OA的诊治、转归等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76 ]

  • 《山东医药》投稿须知

    <正>《山东医药》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东省立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现为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己任,坚持学术第一的办刊理念,及时反映医药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药科技的新理论、新进展。为便于广大作者投稿,现将《山东医药》投稿须知公布如下。

    2020年02期 v.60;No.116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