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着丝粒蛋白K小干扰RNA转染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叶侠;周琳;吴杰;陶敏;

    目的观察着丝粒蛋白K(CENPK)小干扰RNA(si-CENPK)转染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A549细胞及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采用q-RTPCR法检测CENPK mRNA。取生长状态良好的A549细胞,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si-CENPK,阴性对照组转染si-Negative Control,空白对照组不做转染;转染48 h后,收集三组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CENPK mRNA,CCK-8法检测转染后24、48、72、96 h OD值,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48 h细胞间距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48 h穿膜细胞数。结果 A549细胞、HBE细胞中CENPK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 710±0. 153、1. 000,两者比较,P均<0. 05。si-CENPK实验组、si-NC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ENPK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28±0. 06、1. 12±0. 10、1. 000,si-CENPK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 <0. 05。si-CENPK实验组培养24、48、72、96 h OD值分别为0. 317±0. 003、0. 512±0. 030、0. 711±0. 052、1. 012±0. 090,si-NC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 324±0. 004、0. 602±0. 022、0. 920±0. 043、1. 370±0. 103,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 322±0. 005、0. 610±0. 040、0. 918±0. 054、1. 320±0. 110,si-CENPK实验组与其余两组比较,P均<0. 05。si-CENPK实验组、si-NC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细胞间距离分别为(0. 70±0. 02)、(0. 34±0. 03)、(0. 37±0. 06) cm,si-CENPK实验组、si-NC阴性对照组比较,P <0. 05。si-CENPK实验组、si-NC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9±10)、(163±12)、(168±11)个,si-CENPK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均<0. 05。结论 si-CENPK转染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LV-ERK1-RNAi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ERK1/2、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观察

    张恒;孙宇;刘俊;陈尚威;周华富;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LV-ERK1-RNAi)转染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NCI-H1299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ERK2、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mRNA及ERK1、磷酸化ERK1(p-ERK1)、DNMT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NCI-H1299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KD组和NC组细胞分别转染LV-ERK1-RNAi、阴性对照病毒,CON组不作处理。转染72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率,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法检测细胞中ERK1/2、DNMT1 mRNA,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RK1、p-ERK1、DNMT1蛋白。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阴性对照病毒组、LV-ERK1-RNAi组转染效率达80%以上。与NC组、CON组比较,KD组ERK1、DNMT1 mRNA及ERK1、p-ERK1、DNMT1蛋白表达下降(P均<0. 05)。结论 LV-ERK1-RNAi转染后NCI-H1299细胞ERK1、DNMT1 mRNA及ERK1、p-ERK1、DNMT1蛋白表达降低,ERK2表达正常,表明LV-ERK1-RNAi特异敲低ERK1而调控DNMT1的表达。

    2020年03期 v.60;No.116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李泉;王占聚;孟洁;高文风;王爱红;陈蕾;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PNS)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NS低、中、高浓度组及阴性对照组,PN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200、400μg/m L的PNS溶液,阴性对照组加入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算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结果与PNS低浓度组比较,PNS中浓度组及PNS高浓度组不同时点(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48 h PI3K-p85、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PNS中浓度组比较,PNS高浓度组不同时点(24、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48 h PI3K-p85、p-AKT、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同组24 h比较,各组48、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与同组48 h比较,各组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升高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 05)。结论 PNS可抑制Raji细胞系增殖,诱导细胞凋亡,400μg/m L效果更佳,机制可能与其可抑制VEGF表达、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2020年03期 v.60;No.116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沉默A20基因对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增殖、周期、侵袭能力的影响

    罗德艳;冯俊;彭涛;唐一萍;

    目的观察沉默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A20)基因对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增殖、周期、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2细胞,接种至6孔板,待细胞融合达80%~90%时进行分组,实验共分为A20siRNA组、NC siRNA组、对照组,A20 siRNA组、NC siRNA组应用Lipofectamine RNAi MAX转染试剂分别转染A20siRNA、NC siRNA,转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转染后48 h,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A20 mRNA、蛋白,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NC siRNA组及对照组比较,A20 siRNA组A20 mRNA、蛋白表达降低,24、48、72 h的OD值降低,细胞G0/G1期比例升高,细胞S期、G2/M期比例降低,穿膜细胞数降低(P均<0. 05)。结论沉默A20基因能够抑制Hep-2细胞增殖和侵袭,缩短细胞周期。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环状RNA circ-Foxo3模拟物转染对人食管癌细胞株TE-13增殖、凋亡、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邢瑶;查文娟;李晓敏;高飞;刘阳晨;

    目的观察环状RNA circ-Foxo3模拟物(circ-Foxo3 mimics)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增殖、凋亡、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将circ-Foxo3 mimics和NC转染至TE-13细胞中培养(分别计为过表达组、NC组)。采用qRT-PCR法检测TE-13细胞circ-Foxo3,CCK8实验检测两组细胞OD值,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放射敏感性;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细胞PTEN蛋白。结果 TE-13细胞转染前后circ-Foxo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05±0. 01、3. 99±0. 17,转染前后比较,P<0. 05。过表达组0、24、48、72、96 h OD值分别为0. 20±0. 00、0. 32±0. 02、0. 46±0. 03、0. 74±0. 02、1. 26±0. 01,NC组分别为0. 20±0. 00、0. 45±0. 03、0. 72±0. 02、1. 35±0. 03、2. 18±0. 01,两组比较(除0 h外),P均<0. 05。过表达组照射前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 83±0. 85、11. 67±0. 47,NC组分别为0. 37±0. 06、5. 17±0. 25,两组同组照射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P均<0. 05。过表达组0、2、4、6、8 Gy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0. 20±0. 00、0. 83±0. 04、0. 67±0. 01、0. 50±0. 03、0. 31±0. 01,NC组分别为0. 20±0. 00、0. 91±0. 02、0. 84±0. 01、0. 65±0. 02、0. 52±0. 02,两组比较(除0 Gy外),P均<0. 05。过表达组照射前后PTEN蛋白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 71±0. 02、0. 87±0. 01,NC组分别为0. 53±0. 04、0. 55±0. 04,两组同组照射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P均<0. 05。结论 circ-Foxo3mimics转染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增加了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circ-Foxo3上调PTEN蛋白表达有关。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的脉管侵犯及预后影响因素

    杨玉杰;黄晓东;杨超;程煌荣;黎华丽;郑勇斌;

    目的分析胃癌的脉管侵犯(LBVI)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56例,根据是否发生LBVI分为LBVI阳性者(221例,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LBVI阴性者(135例,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胃癌发生LBVI的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对LBVI阳性与阴性者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超敏CRP、CEA、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胃癌发生LBV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不良、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晚是胃癌LBVI的危险因素(P均<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不良、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LBVI是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肿瘤分化不良、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晚的胃癌更易发生脉管浸润;肿瘤分化不良、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晚的胃癌预后较差。

    2020年03期 v.60;No.116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线阵超声内镜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诊断效能

    徐晓云;刘学青;杜宏伟;刘建华;

    目的评价线阵超声内镜(LEUS)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诊断效能。方法胆总管扩张患者326例,分别行LEUS检查和上腹部强化CT检查,诊断结果分别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后病理或其他影像学等金标准检查结果作比较,计算并比较LEUS和强化CT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计算LEUS和强化CT检查诊断胆总管扩张病因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326例胆总管扩张患者,根据金标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03例、胰头肿瘤64例、远端胆管癌67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43例、壶腹部癌19例、胆总管炎症15例、胆总管囊肿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例、门脉海绵样胆管病变1例、未发现病变10例(不除外小结石自行排出的可能或先天性胆总管扩张)。LEUS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为95. 4%,强化CT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为76. 1%,两者诊断的符合率相比,χ2=49. 778,P <0. 05。LEUS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的灵敏度为98. 4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8. 47%,强化CT检查对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的灵敏度为78. 48%、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9. 14%;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相比,χ2=55. 710,P <0. 01;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一致;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相比,χ2=61. 225,P <0. 05。结论LEUS检查有较高的胆总管扩张病因诊断效能,而且高于强化CT检查; LEUS能准确显示胆总管扩张病变部位,必要时能同时活检获取病理检查标本,对于胆总管扩张患者LEUS可以作为优先检查手段。

    2020年03期 v.60;No.116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香草乙酮静注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观察

    张霖;耿庆;范涛;冯浩洁;沈小康;

    目的观察香草乙酮(A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O组、LIRI组、假手术(SO)组各8只,APO组在造模前30 min静注50 mg/kg的APO,APO组和LIRI组采用在体左肺门夹闭60 min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LIRI模型,SO组仅游离左肺门、不夹闭。各组再灌注后120min剖杀取材。切取约1/3新鲜左肺组织,计算湿干比(W/D);另取肺组织的部分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并进行肺病理评分;采用DHE法检测肺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水溶性四唑盐-1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MPO、TNF-α、IL-1β、IL-6。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APDH氧化酶2(NOX2)、NAPDH氧化酶4(NOX4)蛋白。结果 SO组肺间质及肺泡结构清晰、完整,未见明显充血、水肿及炎性浸润; LIRI组肺间质水肿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泡毛细血管扩张,肺泡内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损伤明显; APO组的上述改变减轻。与SO组比较,APO组及LIRI组W/D、病理学评分、ROS平均荧光强度、MDA浓度、MPO阳性细胞数和TNF-α、IL-1β、IL-6平均荧光强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均<0. 05);与LIRI组比较,APO组W/D、病理学评分、ROS平均荧光强度、MDA浓度、MPO阳性细胞数和TNF-α、IL-1β、IL-6平均荧光强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均<0. 05)。与SO组比较,APO组和LIRI组NOX2、NOX4蛋白IOD值升高(P均<0. 05);与LIRI组比较,APO组NOX2、NOX4蛋白IOD值降低(P均<0. 05)。结论 APO能够有效预防大鼠LIRI,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肺组织NOX2、NOX4蛋白表达。

    2020年03期 v.60;No.1161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大鼠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后胸主动脉壁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性氧簇表达观察

    姚蓉飞;刘鹏;任秋月;周胜男;常柏;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后胸主动脉壁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性氧簇(ROS)表达情况。方法随机选取40只大鼠,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采用尾静脉注射STZ(30mg/kg)诱导方法制备T2DM模型;将最终造模成功的34只大鼠按体质量、血糖分层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各17只。另选取2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根据人鼠等效剂量,辛伐他汀组每日以1. 05mg/(kg·d)辛伐他汀溶液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日以等量无菌饮用水灌胃1次,灌胃16周,后处死取大鼠胸主动脉。电镜下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凋亡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Bax 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OS。结果电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细胞核清晰,形态完整,有条索样连接紧密、连续;模型组内皮细胞可见明显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及内皮细胞碎片;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病理损伤较轻,内皮细胞相对连续,完整,有轻度肿胀。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paf-1、AIF、Caspase-3、Bax mRNA及ROS表达升高,Bcl-2 mRNA表达降低(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模型组Apaf-1、AIF、Caspase-3、Bax mRNA及ROS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升高(P均<0. 05)。结论 T2DM大鼠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后,可明显减轻内皮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机制可能为下调Apaf-1、AIF、Caspase-3、Bax mRNA及ROS表达,上调Bcl-2 mRNA表达。

    2020年03期 v.60;No.116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

    2020年03期 v.60;No.1161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

    2020年03期 v.60;No.1161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高压氧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徐小丹;黄璟;涂涛;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60只)、模型组(60只)、对照组(3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从颈外动脉处逆行穿刺插管注入0. 3 m L栓塞液制备急性脑梗死模型,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制模后治疗组高压氧治疗1、3、7、14、21、28 d(分别计为T_1、T_2、T_3、T_4、T_5、T_6),1次/d。比较各组不同时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阳性神经元数、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T_1~T_6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_1~T_6神经功能评分减少(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T_1~T_4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_1~T3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T_1~T_6脑梗死体积增加(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T_6脑梗死体积减少(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T_1~T_6HIF-1α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T_1~T3HIF-1α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T_1~T_6脑梗死区域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_1~T3脑梗死区域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 05)。结论 HBO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有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促进皮质和海马HIF-1α过度表达有关。

    2020年03期 v.60;No.116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单次大剂量、多次小剂量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对比观察

    李燕华;梁月琴;夏洪颖;王崇静;李仲昆;

    目的对比观察单次大剂量、多次小剂量环磷酰胺(CY)腹腔注射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效果。方法30只ICR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单次组、多次组、对照组各10只,单次组在实验第7天腹腔注射100 mg/kg的CY,多次组在实验第1、3、5、7 d腹腔注射50 mg/(kg·d)的CY,对照组在实验第1、3、5、7 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PPs计数、CD3~+细胞比例、CD19+细胞比例、肠道黏膜SIg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单词组实验第8 d及多次组实验第3、5、7、8 d体质量降低(P均<0. 05);与多次组比较,单次组实验第3、5、7、8 d体质量升高(P均<0. 05)。与空白组比较,单词组和多次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均<0. 05);与多次组比较,单次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均<0. 05)。与空白组比较,PPs计数、CD19~+细胞比例、肠道黏膜SIgA含量降低,CD3~+细胞比例升高(P均<0. 05);与多次组比较,单词组PPs计数、CD19~+细胞比例、肠道黏膜SIgA含量降低,CD3~+细胞比例升高(P均<0. 05)。结论单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的CY均可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前者对小鼠体质量影响更小,且造模效果佳。

    2020年03期 v.60;No.116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胸水中尾加压素Ⅱ检测在肿瘤性、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谢平;白茹;陈彩萍;何玉;杨雪;赵晖;刘亮明;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检测在肿瘤性胸腔积液(MPE)、结核性胸腔积液(TP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MPE 30例、TPE 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种患者胸水中UⅡ,绘制ROC曲线分析UⅡ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最佳截点、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MPE、TPE患者胸水中UⅡ水平分别为(24. 906±22. 427)、(8. 525±8. 214) ng/m L,两者比较,P <0. 05。鉴别诊断MPE和TPE的UⅡ最佳截点为12. 635 ng/m L,曲线下面积为0. 779(95%CI 0. 672~0. 886),灵敏度为63. 3%,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70. 37%,阴性预测值为79. 24%,正确诊断MPE 19例,TPE 42例,准确度为76. 25%。结论MPE患者胸水中UⅡ水平高于TPE患者,检测胸水中UII指标有助于MPE和TPE的鉴别诊断。

    2020年03期 v.60;No.116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前后R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单个核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因子基因表达观察

    锁星星;娄方明;裘影影;芮金兵;王燕茹;汤郁;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单个核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SFs)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例使用IL-6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20例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全血,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ELISA和qRT-PCR检测使用IL-6、TNF-α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IL-6、IL-8、TNF-α。选取同时间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RA和骨关节炎患者各5例,获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分离培养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和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OASFs),采用qRT-PCR检测RASFs和OASFs中IL-6、IL-8、TNF-α;运用si-RNA干扰RASFs的IL-8表达,采用ELISA法和qRT-PCR法检测干扰前后血清和SFs IL-6、IL-8、TNF-α。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的浓度均高于健康者(P均<0. 05)。RASFs IL-8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OASFs)(P <0. 05)。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单个核细胞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5)。使用IL-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使用IL-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单个核细胞IL-6、IL-8的mRNA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均<0. 05)。RASFs的IL-8基因下调后IL-8、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均<0. 05)。结论 RA患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及OA患者; TNF-α抑制剂使IL-6、IL-8、TNF-α降低,IL-6抑制剂使IL-6、IL-8降低,IL-8 si-RNA转染使IL-8、TNF-α表达水平降低。

    2020年03期 v.60;No.116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超声在286例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杨东芹;徐卫云;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超声(ABVS系统)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方法通过CDR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286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均行ABVS系统、普通超声(US)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者诊断乳腺肿块的效能。结果 ABVS系统共发现447个病灶,US共发现368个病灶,共402个病灶有术后病理诊断。ABVS系统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343个,不符59个; US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326个,不符42个。"汇聚征"或"太阳征"诊断乳腺癌灵敏度为21. 9%,特异性为91. 6%,准确度为86. 1%。ABVS系统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100. 0%,特异度为84. 1%,准确度为85. 3%; US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3. 8%,特异度为88. 1%,准确度为88. 6%;两者比较,P> 0. 05。结论 ABVS系统和US诊断乳腺肿块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但ABVS系统较US具有更高的乳腺肿块检出率(尤其是直径<1 cm肿块),且对乳腺病灶大小的评估及定位更加精准,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新手段。

    2020年03期 v.60;No.116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Perimount牛心包人工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程程;陈彤云;陈庆良;姜楠;付博;

    目的观察Perimount牛心包人工心脏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33例,在术中应用Perimount牛心包人工心脏瓣膜,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无早期死亡(术后30 d内),晚期死亡(术后30 d以后) 1例(3. 0%,年龄在60~69岁,死因与瓣膜相关),术后4年生存率96. 9%±3. 1%。无SVD和再次手术发生,免于SVD 100%,免于再次手术发生100%;出血1例(3. 0%),与口服抗凝药有关,4年免于出血发生率96. 6%±3. 4%;栓塞3例(9. 1%),4年免于栓塞发生率90. 7%±5. 1%;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6. 1%),右心衰3例(9. 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年、4年PG、MG、PV、PAP降低,EOA升高(P均<0. 05)。结论 Perimount牛心包人工瓣膜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临床使用较安全,血流动力学(术后4年)较稳定。

    2020年03期 v.60;No.116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合并糖尿病的结核病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后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情况观察

    韩冰;胡柳杨;姚亚超;曹东林;

    目的观察结核病合并糖尿病(TB-DM)患者经吡嗪酰胺(PZA)抗结核治疗后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发生情况。方法 TB-DM患者90例(观察组),单纯结核病患者9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HRE)三联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加用PZA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ZA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57. 51±65. 75)、(551. 80±189. 21)μmo L/L,对照组分别为(267. 63±68. 28)、(352. 07±141. 62)μmo L/L,同组PZA治疗前后及两组PZA治疗后比较,P均<0. 05;观察组PZA治疗后发生高尿酸血症63例(70. 00%),高尿酸血症发生时间(6. 8±2. 2) d;对照组分别为31例(34. 44%)和(12. 6±2. 9) d;两组比较,P均<0. 05;观察组PZA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正常、轻度高尿酸血症、中重度高尿酸血症者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9. 15±0. 61)、(11. 82±0. 90)、(14. 12±0. 81) mmo L/L,对照组分别为(4. 59±0. 45)、(5. 75±0. 22)、(6. 15±0. 06) mmo L/L,观察组两两比较,对照组血尿酸正常者与其余两者比较,P均<0. 05。观察组及对照组PZA治疗后痛风性关节炎分别为11例(12. 22%)、3例(3. 33)%,持续时间分别为(17. 1±1. 7)、(9. 3±0. 6) d,两组比较,P均<0. 05。结论较单纯结核病患者,TB-DM患者经PZA抗结核治疗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程度重、发生时间长,关节症状发病率高。

    2020年03期 v.60;No.11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接受常规及手术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大黄素鼻饲后炎症指标及T细胞亚群变化观察

    龙玲;葛晨;赵浩天;任珊;赵鹤龄;

    目的观察接受常规及手术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大黄素鼻饲后炎症指标及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病因治疗、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A组患者术前1天鼻饲10 g大黄素,B组鼻饲20大黄素,C组鼻饲等量温开水,3次/d,共1 d。3组中39例行胃肠手术,21例行非胃肠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症指标(PLT、CRP)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3组术后第1、3天WBC和CRP水平升高(P均<0. 05);与术后第1天比较,A、B组术后第3天WBC及A、B、C组术后第3天CRP水平降低(P均<0. 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第1、3天WBC和CRP水平降低(P均<0. 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第3天WBC和CRP水平升高(P均<0. 05)。与同组术前1天比较,3组术后第1天及A、C组术后第3天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P均<0. 05);与术后第1天比较,A、B组术后第3天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P均<0. 05);与C组比较,A组术后第1天CD3~+、CD4~+/CD8~+及术后第3天CD3~+、CD4~+、CD8~+、CD4~+/CD8~+升高,B组术后第3天CD3~+、CD4~+/CD8~+及术后第3天CD4~+、CD4~+/CD8~+升高,B组术后第3天CD8~+降低(P均<0. 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第1天CD3~+、CD4~+/CD8~+及术后第3天CD3~+、CD4~+、CD4~+/CD8~+降低,术后第3天CD8~+升高(P均<0. 05)。结论大黄素可降低术后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大黄素剂量效果更明显。

    2020年03期 v.60;No.116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王随力;温志红;杨彩琼;王美春;杨彩婷;

    目的观察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114例喘息患儿根据哮喘预测指数(API)分为API阴性组(64例)和API阳性组(50例),两均给予抗炎、抗过敏、舒张气道等规范治疗;另取50例同期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作对照(对照组)。各组均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API阴性组、API阳性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每公斤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呼气时间(Ti/Te)、呼出25%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量(TEF75)、呼出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量(TEF50)、呼出75%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量(TEF25)。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I阳性组和API阴性组治疗后TPTEF/TE、VPEF/VE、Ti/Te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API阴性组治疗后TPTEF/TE、VPEF/VE、Ti/Te、VT/kg、TEF75降低(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API阳性组治疗后TPTEF/TE、VPEF/VE、Ti/Te、VT/kg、TEF25、TEF75降低(P均<0. 05)。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反映婴幼儿喘息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TPTEF/TE、VPEF/VE、Ti/Te可反映婴幼儿喘息患儿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程度,VT/kg并非患儿通气功能改善的敏感指标。

    2020年03期 v.60;No.116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开放手术治疗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附4例报告)

    陈彪;宋志强;王文佳;王帅军;李强;吴建臣;李学松;李胜文;

    目的观察开放手术治疗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患者4例,均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术中确认回肠通道及输尿管末端位置,仔细分离粘连,完整切除狭窄段,2例双侧吻合口狭窄行Wallace端端吻合,1例单侧吻合口狭窄行Nesbit端侧吻合,1例双侧吻合口狭窄怀疑恶性狭窄患者切除单侧肾输尿管全长及狭窄段后行Nesbit端端吻合。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0~275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 L,术中均未输血。其中1例出现吻合口漏尿,予观察后引流量逐渐减少。所有4例术后1个月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术后随访7~11个月,患者症状均缓解。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5个月复查肾功能,2例较术前好转,2例维持术前水平;复查CT,4例肾积水较前改善或维持术前水平。结论 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临床处理棘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拔管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20年03期 v.60;No.116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Graves病甲亢患者外周血25-OH-D_3、IL-4、TR-Ab水平及CD_4~+ CD_(25)~+ Foxp3~+ Treg细胞百分比变化观察

    李晓通;李莉华;

    目的观察Graves病(GD)甲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白细胞介素4(IL-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外周血CD_4~+CD_(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GD甲亢患者40例(观察组),均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合并维生素D缺乏者(18例)另补充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_3、IL-4、TR-Ab水平及外周血CD_4~+ CD_(25)~+ Foxp3~+ Treg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CD_4~+ CD_(25)~+ Foxp3~+ Treg百分比降低,IL-4水平升高(P均<0. 05)。观察组25-OH-D_3水平与TR-Ab呈负相关(r=-0. 83、-0. 73,P均<0. 05),与CD_4~+ CD_(25)~+ Foxp3~+ Treg数量呈正相关(r=0. 56,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维生素D补充后、缓解期血清TR-Ab水平降低,缓解期血清IL-4水平降低(P均<0. 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缓解期血清TR-Ab水平降低(P <0. 05)。结论 GD甲亢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下降,CD_4~+ CD_(25)~+ Foxp3~+ Treg细胞减少,细胞因子IL-4水平升高,25-OH-D_3水平与TR-Ab、IL-4水平负相关,与CD_4~+ CD_(25)~+ Foxp3~+ Treg数量呈正相关,通过对缺乏维生素D患者补充维生素D治疗,可使其IL-4水平有下降,可能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具有一定作用。

    2020年03期 v.60;No.116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IVIM-DWI与DCE-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观察

    刘郭坤;李健斐;刘艳超;王玉芳;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加权成像(IVIM-DWI)与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前列腺疾病患者8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癌组,其中高分化4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术前采用IVIM-DWI、DCE-MRI检查,测量IVIM-DWI参数真实的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空间容积分数(Vp),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DWI联合DCE-MR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价值。结果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f、Ve升高,D*、Ktrans、kep、Vp降低(P均<0. 05)。与低分化组比较,高分化者D*及中分化者D*、f、kep升高(P均<0. 05);与中分化组比较,高分化者D*、kep升高,f降低(P均<0. 05)。IVIM-DWI联合DCE-MRI正确诊断前列腺癌3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9例,诊断准确性为90. 00%,AUC为0. 909(95%CI为0. 836~0. 980),灵敏度为97. 10%,特异度为84. 80%。结论 IVIM-DWI联合DCE-MRI诊断前列腺疾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有助于初步评估前列腺疾病性质。

    2020年03期 v.60;No.116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PE、DFPP治疗妊娠期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对比观察

    任迪;曾晶晶;赖锴;谭婷婷;

    目的比较单重滤过血浆置换(PE)、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妊娠期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36例妊娠期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E组(19例)和DFPP组(17例),PE组采用PE治疗,DFPP组采用DFP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三酰甘油下降率、分离血浆量、补充血浆量、治疗次数、不良反应次数、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渗透压及导管留置天数、ICU住院日、胰腺炎好转天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E组第1次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降低(P <0. 05);与DFPP组比较,PE组第1次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三酰甘油下降率及第2次三酰甘油下降率降低,第2次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P均<0. 05)。与DFPP组比较,PE组单次分离血浆量、总分离血浆量减少,单次充血浆量、总补充血浆量、治疗次数增加(P均<0. 05)。两组组内及组间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渗透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导管留置天数、ICU住院日、胰腺炎好转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 0. 05)。结论PE、DFPP治疗妊娠期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PE操作简单,血浆需求量多; DFPP血浆需求量少,但需有专用设备及耗材,操作相对复杂。

    2020年03期 v.60;No.116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7781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夏雨;张兵;

    目的分析7781例患者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送检的7 781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检测,血培养阳性标本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 781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共检出651株病原菌(8. 37%),其中革兰阴性菌363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9株,以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9株,以念珠菌为主。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主要科室分布在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血液内科和新生儿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约4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抗菌药物耐药率约30%,鲍曼不动杆菌整体耐药水平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30%);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本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种类繁多,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呈现出较大的耐药性差异。

    2020年03期 v.60;No.116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蛋白A亚基的结构特点、重组表达及应用研究进展

    刘玉盒;陈慧;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员,由764个氨基酸组成,残基22-289包括TSHR整个富含亮氨酸的区域(LDR)和铰链区域的近端(SSD),为TSHR A亚基。病理情况下,A亚基脱落可作为自身抗原而引发自身免疫,产生抗TSHR的自身抗体(TRAb),TSH、Graves病(GD)患者血清优先识别TSHR A。通过使用质粒或腺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表达TSHR A可有效诱导TSAb的产生和(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真核细胞CHO克隆表达的TSHR A预处理GD模型小鼠,发现其可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注射TSHR A亚单位蛋白于TSHR A-NOD. H2h4(自发GD模型)小鼠,通过将致病的TRAb转化为非功能性减轻了甲亢。

    2020年03期 v.60;No.116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的治疗进展

    牛薇;刘茜;弓艳霞;唐艳萍;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EoE)是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导致儿童和成人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慢性食管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与免疫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EoE的治疗策略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EoE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及内镜治疗等多个方面,饮食治疗是治疗EoE的基础,去除食物中的过敏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EoE的复发风险,而质子泵抑制剂(PPI)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oE最为常用的药物,食管扩张对于已出现吞咽困难的慢性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EoE治疗以改善症状、诱导和维持组织学缓解以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同时防止饮食限制和药物长期应用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0年03期 v.60;No.1161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雨晨;徐英英;葛繁梅;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常伴随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或突变。由于AML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重视。lncRNA是目前发现的一种不具有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参与了染色体失活、染色体修饰、基因印记、细胞分化调控及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过程,其来源多种多样,包括癌症易感性候选者15、长链非编码RNA HOXB簇反义RNA3、人H19基因、homeobox反义基因RNA、INK位点反义非编码RNA、SBF2的反义RNA、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00662等,其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在AML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AML的发生、发展、预后、复发密切相关。

    2020年03期 v.60;No.116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疗法在骨肉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森;尹静;林碧蓉;谢明忠;李茜;古钦文;戚力升;彭道琥;朱凯;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目前新辅助化疗加化疗的方案治愈了约70%的患者,但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骨肉瘤的预后仍然较差。随着对机体免疫系统探究的逐渐深入,免疫疗法非常有希望成为继手术、化疗之后能够有效治疗恶性骨肉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者针对不同的免疫缺失的原因采用了不同的免疫疗法策略,包括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或多肽疫苗)、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方法。细胞因子通过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杀肿瘤细胞效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肿瘤疫苗(或多肽疫苗)通过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行作用,但治疗的主要障碍是其特异性抗原一直难以识别,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将自体或异体免疫细胞在体外给予不同细胞因子的刺激进行扩增,而后回输入患者体内,发挥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杀灭肿瘤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恢复恢复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优势。

    2020年03期 v.60;No.116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单耐异烟肼结核病的诊治进展

    张丹;王璞;

    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和流行给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单耐异烟肼结核病(HR-TB)发病率高,容易导致结核病治疗的失败、复发以及获得性利福平耐药。传统的药物敏感试验诊断HR-TB耗时长,及时性差;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基因芯片法、线性探针技术、荧光PCR溶解曲线法,诊断HR-TB比较快速,效率高,且有较好灵敏度、特异度。HR-TB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大剂量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氟喹诺酮类、链霉素,世界卫生组织谨慎的建议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左氧氟沙星作为HR-TB的治疗方案,但仍需大量更深入的研究评价其治疗效果。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血液学指标在儿童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冯伟;赵旭峰;崔华雷;

    儿童急性阑尾炎(AA)是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分为复杂性阑尾炎(CA)和单纯性阑尾炎。临床上依据患儿的症状、查体及相关检验,诊断AA不难,但精确诊断AA的类型仍存在相当难度。血液学指标具有更好的普适性、简便性和客观性,对CA有判定价值,但其价值不一。白细胞计数(L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对CA的综合诊断效能较好,但LC、CRP或不适用于5岁以下患儿。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CA的判定价值较低,甚至有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对鉴别CA无价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诊断CA有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结合LC可有效提高对CA的综合诊断价值。D-乳酸对穿孔性阑尾炎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低钠血症、铁调素、Toll样受体-4对CA也有较好的判定价值,但相关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炎症介质及炎症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霍瑞雪;崔宇;吴晓静;王弋嘉;王凤玮;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炎症介质及炎症细胞因子在其每个发展阶段起至关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大多数白细胞介素(IL,IL-6、IL-1、IL-8、IL-13、IL-21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低氧诱导因子、大多数趋化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炎症形成及肿瘤生长及转移,而IL-10则起到抑制肿瘤形成作用,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和不同亚型的IL-17对于CRC形成起着双向调节作用。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0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投稿须知

    <正>《山东医药》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东省立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现为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己任,坚持学术第一的办刊理念,及时反映医药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药科技的新理论、新进展。为便于广大作者投稿,现将《山东医药》投稿须知公布如下。

    2020年03期 v.60;No.1161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