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miR-125b对人心肌细胞HCM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解小霞;孙晓静;苏文炀;杨柳;李力;王薇;李婷;田永强;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 125b对人心肌细胞HCM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8例为AMI组、体检健康对照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miR-125b表达。取对数生长期人心肌HCM细胞,分别采用瞬时转染法转染miR-125b mimics(浓度分别为200、100、50 nmol/L)及NC mimics(浓度分别为200、100、50 nmol/L),培养24 h及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转染miR-125b mimics终浓度为50、100 nmol/L,转染NC mimics终浓度为100 nmol/L及空白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早期凋亡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免疫、炎症相关蛋白炎性小体(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2(CCL2)、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表达。结果 AMI组血清miR-125b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1)。24、48 h时,转染各浓度miR-125b后HCM细胞相对增殖率均高于转染NC mimics后(P均<0. 05)。转染50、100 nmol/L miR-125b mimics后HCM细胞的早期凋亡百分比均低于转染NC mimics后(P <0. 05或0. 01)。转染miR-125b mimics 200 nmol/L后HCM细胞内NLRP3、IL-1β、CCL2、CX3CL1、RGC32的表达量均较NC mimics组降低(P均<0. 05)。结论 miR-125b可促进HCM细胞的增殖、抑制HCM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下调免疫、炎症调节相关因子NLRP3、IL-1β、CCL2、CX3CL1、RGC32的表达,抑制NLRP3/IL-1β通路激活。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羟基喜树碱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孙亦鹏;倪振华;张孟哲;毕俊杰;林玉华;王雄彪;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5、10μmol/L的HCPT处理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CPT-5组、HCPT-10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生物荧光法检测Caspase-8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cl-xl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PT-5组和HCPT-10组的细胞生存率降低,且HCPT-10组细胞生存率低于HCPT-5组(P均<0. 01)。HCPT-5组和HCPT-10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且HCPT-10组细胞凋亡率高于HCPT-5组(P均<0. 01)。与对照组相比,HCPT-10组的Bcl-2蛋白表达均下降(P <0. 01); HCPT-5组和HCPT-10组的Bcl-xl蛋白表达下降(P <0. 05或0. 01)。HCPT-5组和HCPT-10组的Caspase-8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1)。HCPT-5组和HCPT-10组的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 HCPT可抑制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2020年05期 v.60;No.116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体质量指数的冠心病患者心包周围脂肪量比较及意义

    高志红;樊一萌;秦会敏;袁宁璐;刘俊霞;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冠心病患者心包周围脂肪含量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7例,按照患者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7例、超重组74例、肥胖组36例。应用德国西门子第二代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CT半自动后处理Volume软件测量各组心外膜脂肪(EAT)及心外膜旁脂肪(PAT),观察冠状动脉形态不自然的发生情况。结果肥胖组、超重组的EAT、PAT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且肥胖组的EAT、PAT均高于超重组(P均<0. 05或0. 01)。BMI与EAT、PA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 464、0. 404,P均<0. 001)。肥胖组中男性EAT高于女性(P <0. 05)、PAT低于女性(P <0. 01)。超重组及肥胖组冠状动脉形态不自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χ~2=9. 001,P=0. 011)。结论随着BMI的增加,冠心病患者EAT与PAT均明显增大,且与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有一定关系。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ATP酶活性、CGRP表达的影响

    张正升;韩贵芝;张申;吴联合;盛存见;

    目的检测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探讨大蒜素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构建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选择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用56. 25、112. 5、225 mg/(kg·d)的大蒜素灌胃;模型组用等容量豆油灌胃。灌胃30 d时,摘眼球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ATP、CGRP水平;称量各组体质量,取出心脏并称量,计算心脏指数; HE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取左心室组织匀浆,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ATP、CGRP水平。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高于空白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心脏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均<0. 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心脏指数随大蒜素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r=-0. 357,P=0. 026)。模型组心肌组织ATP酶活性、CGRP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均<0. 05);各剂量组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均高于模型组(P均<0. 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心肌组织CGR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 05),且心肌组织CGRP含量与大蒜素的剂量呈依赖性(r=0. 342,P=0. 031)。心肌组织ATP含量与CGRP呈正相关(r=0. 246,P=0. 029)。结论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组织ATP活性及CGRP含量有关。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刘瑞莲;姚雯菲;许立新;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作用及ATP门控的嘌呤能P2X7受体(P2X7R)/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脂多糖(LPS)模型组(LPS组)、5 mg/kg利多卡因治疗组(5LD组)、10 mg/kg利多卡因治疗组(10LD组)、20 mg/kg利多卡因治疗组(20LD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5 mg/kg LPS建立大鼠ALI模型,以LPS组中LPS给药时间为基点,5LD组、10LD组、20LD组分别于LPS注射前10 min、LPS注射后1 h、LPS注射后3 h时腹腔注射相应剂量1%利多卡因,LPS组在这三个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S组四个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24 h后,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各组大鼠,取同一部位肺组织测算肺湿干重比值(W/D),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2X7R、NLRP3、Casepase-1蛋白表达,采用检测ELISA法肺组织IL-1β、HMGB1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MPO含量。结果 NS组肺组织结构完整,LPS组肺组织结构明显受损,20LD组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间隔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出血均明显减轻。LPS组W/D高于NS组,10LD组、20LD组W/D均低于LPS组(P均<0. 01)。LPS组P2X7R、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均高于NS组(P均<0. 01); 10LD组P2X7R、NLRP3蛋白表达均低于LPS组(P均<0. 05); 20LD组P2X7R、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均低于LPS组(P均<0. 05)。LPS组IL-1β、HMGB1、MPO水平均高于NS组(P <0. 01); 5LD组、10LD组、20LD组IL-1β、HMGB1、MPO水平均低于LPS组(P <0. 05或0. 01)。结论利多卡因可以改善ALI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肺水肿程度,降低肺组织IL-1β、HMGB1表达及MPO活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2X7R/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Ropalladins类似物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徐欢欢;柯丽娜;黄慧敏;曾小华;朱秀莲;陈琴华;李斌;

    目的探讨海洋生物碱Ropalladins类似物(化学名:E-N-叔丁基-2-对氯苯甲酰基-1-异丙基-4-对氯苄叉基-5吡咯烷酮-2酰胺,以下简称为化合物a)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宫颈癌Caski细胞系,设置B组和E、F、G组,分别给予DMSO及终浓度为12. 5、25、50μmol/L的化合物a,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细胞E6、E7 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E、F、G组生长抑制率均增高,细胞凋亡率均增高,E6、E7 mRNA表达均降低(P均<0. 05)。结论化合物a能有效地抑制Caski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ki细胞中E6、E7 mRNA的表达有关。

    2020年05期 v.60;No.116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龙井茶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肝Cyp450酶表达的影响

    吕乐;任红;孙海燕;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长龙井茶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肝Cyp450酶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5 mg/kg组、150 mg/kg组、300 mg/kg组各10只,龙井茶多酚提取物组给予75、150、300 mg/(kg·d)灌胃,空白组给予超纯水0. 1 mL/(10 g·BW)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 d。取另外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 d组、14 d组、28 d组各10只,7 d组、14 d组、28 d组以龙井茶多酚提取物150 mg/(kg·d)分别灌胃7、14、28d,对照组给予超纯水0. 1 mL/(10 g·BW)灌胃28 d。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肝脏Cyp3a11、Cyp 1a2、Cyp2c37、Cyp2d22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肝脏Cyp3a11、Cyp1a2、Cyp2c37、Cyp2d22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组,不同剂量的龙井茶多酚提取物各组Cyp3a11、Cyp2d22、Cyp2c37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yp1a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P均<0. 05)。相对于对照组,不同给药时长的龙井茶多酚提取物对Cyp3a11和Cyp2d22 mRNA及蛋白表达先降低、再增高,Cyp1a2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对Cyp2c37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均<0. 05)。结论龙井茶多酚能够显著影响小鼠肝Cyp450s酶多种亚型的表达,且剂量和给药时长对Cyp450底物药物的代谢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2020年05期 v.60;No.116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芪多糖通过AMPK/SIRT1/PGC-1α途径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徐雪垠;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APS组(200 mg/L APS+30 mmol/L葡萄糖)、Ex 527组(10μmol/L Ex 527+200 mg/L APS+30 mmol/L葡萄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比色法检测LDH漏出率,化学自发光法检测ATP含量,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9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沉默调节因子1(SIRT1)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SIRT1以及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增加,ATP含量下降,pAMPK、SIRT1以及PGC-1α蛋白表达下降,SIRT1 mRNA水平下降,Caspase-9活性增加(P均<0. 05)。而与高糖组相比,APS组细胞活性提高,LDH漏出率降低,ATP含量提高,p-AMPK、SIRT1以及PGC-1α蛋白表达上调,SIRT1mRNA水平下调,Caspase-9活性降低(P均<0. 05)。结论 APS可以通过AMPK/SIRT1/PGC-1α途径维持线粒体功能,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2020年05期 v.60;No.116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正>1首字是zu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做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范/做分析/做实事/做决定/做活动/做解释/做比较/做买卖/做设计/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演员/做服务/做表演/做好事/做报道/做医生/做顾问/做介绍/做项目/做保障/做抵押/做美容/做企业/做担保/做示范/做事业/做临时工/做市场

    2020年05期 v.60;No.116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缩略语的使用要求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

    2020年05期 v.60;No.116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吸入异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范晓英;薛沙;李静;张万平;郑仲磊;

    目的探讨吸入异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均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异氟烷组、模型组和模型+异氟烷组,每组12只。模型组、模型+异氟烷组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假手术+异氟烷组仅开胸穿线不结扎。假手术+异氟烷组和模型+异氟烷组造模后吸入浓度为1. 0 MAC(1. 38%)的异氟烷,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造模后吸入氧气代替异氟烷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期平均压(LVSP)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处死大鼠后取心肌梗死部位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p-p38、p38含量,采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MDA和SO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VEDP升高,EF、FS、LVSP均降低,心肌缺血程度及梗死程度均增高,p-p38/p38比值增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 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异氟烷组LVEDP降低,EF、FS、LVSP均升高,心肌缺血程度及梗死程度均降低,p-p38/p38比值降低,心肌组织MDA活性降低、SOD活性增高(P均<0. 05)。结论吸入异氟烷可有效恢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的梗死程度和缺血程度,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2020年05期 v.60;No.116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连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

    孙田歌;孟凡华;杨敏;赵红梅;于志艳;张瑞;臧淑妃;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GDM组8只、黄连素干预组8只。模型组和黄连素干预组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将大鼠合笼交配,通过腹膜内注射STZ构建GDM大鼠模型。造模后,黄连素干预组予以黄连素100 mg/kg灌胃15 d,对照组、GDM组予以同等方法使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监测血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直至大鼠分娩。D0和D19时尾静脉断尾采血,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于D0和D19称取大鼠体质量,于D19时从子宫中取出胎鼠、胎盘并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NE、α1-AT水平。采用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促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TNF-αmRNA表达。结果黄连素干预组血糖及IR均低于GDM组(P均<0. 05)。GDM组体质量、TC、TG、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GDM组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低于GDM组(P均<0. 05)。GDM组NE表达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NE表达低于GDM组(P均<0. 05)。GDM组NE水平、NE/α1-AT比值高于对照组,α1-AT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 05)。黄连素干预组NE水平、NE/α1-AT比值低于GDM组,α1-AT水平高于GDM组(P均<0. 05)。GDM组MCP-1、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MCP-1、TNF-αmRNA表达均低于GDM组(P均<0. 05)。结论黄连素可以改善GDM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组织NE的释放、升高α1-AT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

    2020年05期 v.60;No.1163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湖北省鄂州市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分析

    夏萌;严龙君;熊敏超;陈永忠;李明;陈晓莉;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31日我院收治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肺部感染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分析早期、进展期、重症期胸部CT表现。结果早期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外周、多发斑片磨玻璃影;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可累及多个肺叶;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结论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早期多以双肺外侧带散在小斑片状改变为主,随着病情进展,病灶相互融合后以双肺外周斑片状膜玻璃影为主。

    2020年05期 v.60;No.116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乳山市首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分析

    王倅旭;

    目的总结分析山东省乳山市第1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经验,并探讨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市第1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部CT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患者女性,39岁,有与已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史,从接触确诊患者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4 d。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表现为干咳,伴咽痛,无发热,后期咽痛逐渐加重,咳少量白稀痰。血常规:WBC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率均上升。早期胸部CT无异常。行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非肺炎型"。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经早期抗病毒、抗炎及口服化痰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治疗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右肺胸膜下斑片状高密度影,且临床症状加重;加用干扰素α-2b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口服,效果显著。共治疗10 d后症状消失,胸部CT示右肺下叶少许炎症,较前吸收。两次复查鼻咽拭子标本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达到当时第四版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结论本例新冠肺炎患者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不典型,无发热症状,经采集鼻咽拭子标本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治疗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尤其是要重视对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及化痰药物治疗的应用。

    2020年05期 v.60;No.116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短期效果评价

    王斌;汪建;张西坤;孙琳;孙文;李山成;仲锋;杨焕刚;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癌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Ⅲ期中央型肺鳞癌患者3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均给予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术后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4个周期。术后第1、3、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全部行胸部CT复查,采用实体肿瘤RECTST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术后1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无1例死亡,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RR)为78. 1%(25/32)、疾病控制率(DCR)为93. 8%(30/32)。术后3个月时,RR为90. 61%(29/32),DCR为96. 9%(31/32)。术后6个月时,RR为65. 6%(21/32),DCR为90. 6%(29/32)。治疗后血清Cyfra21-1、TPA、SCC-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 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粒子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肯定,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2020年05期 v.60;No.1163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联合鼻腔扩容术对多平面阻塞OSAH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田秋实;初腾;逄明杰;范洪江;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治疗对阻塞平面为鼻、咽腔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阻塞平面位于鼻、咽腔的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对OSAHS患者行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术前、术后6个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及肺功能检测,PSG检测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MEF_(75))、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PEF)。结果实验组术前AHI、LSaO_2与自身PEF,FEV_1,MEF_(75)具有相关性(P <0. 01);实验组术后AHI低于术前,术后LSaO_2高于术前(P均<0. 01);实验组术前MEF_(75)、FEV_1、PEF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MEF_(75)、FEV_1、PEF均高于术前(P均<0. 05);实验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5. 71%(72/84),重度有效率为84. 31%(43/51),中度有效率为87. 88%(29/33)。结论 OSAH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损害,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平面为鼻腔及咽腔OSAHS患者效果良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2020年05期 v.60;No.116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CT后处理技术与X线评估气胸及液气胸患者肺压缩比结果比较

    孟庆良;赵建娜;张晓明;梁文娇;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评估气胸、液气胸患者肺压缩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885例气胸、液气胸患者,先后行常规X线胸片及胸部CT扫描。将患者胸部CT图像导入飞利浦EBW4. 05工作站,利用组织分割(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及肺密度(Lung Density)技术分别测定胸腔内气体(G)、液体(E)及同侧胸腔体积(L),利用公式G/L或G+E/L,准确计算出肺压缩比。结果 CT后处理对小量、大量气胸患者测得的肺压缩比均高于X线(P <0. 001)。X线法、CT法对小量气胸患者肺压缩比的相关性为0. 908(P=0. 000 7),对大量气胸的相关性为0. 922(P=0. 000 3)。结论利用MSCT后处理技术能够精确快捷地计算出肺压缩比,可以有效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

    2020年05期 v.60;No.1163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胸腺肽联合基础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孙莹;王丹凤;

    目的对胸腺肽联合基础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CBM、CNKI、VIP、Wang Fang、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以胸腺肽联合基础抗结核药作为试验组、以基础抗结核药作为对照组,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其有效性(总有效率、病灶吸收、细菌痰培养转阴、肺空洞缩小及闭合)及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药疹、关节痛、低热、消化道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纳入16篇文献,受试者共1 50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 54%、76. 0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0. 17,95%CI 0. 14~0. 21,P <0. 000 01);试验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3. 53%、17. 63%,试验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OR=0. 73,95%CI 0. 55~0. 97,P <0. 000 01)。结论基础抗结核药联合胸腺肽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提高疗效,降低部分不良反应。

    2020年05期 v.60;No.116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张勇;梁家立;张波;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防止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EVAR治疗的36例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具有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尤其是内膜呈现螺旋形撕裂,而且有多个内膜破口。所有患者均经腔内治疗或者杂交手术。术中支架远端放入假腔3例,为防止产生严重后果,术中确保加硬导丝在真腔中,而且术中一直保持加硬导丝末端在升主动脉根部直到手术结束,一旦支架进入假腔,可以顺着加硬导丝将支架引入真腔。行两侧股动脉穿刺,确保在双侧股动脉穿刺后导管均位于真腔。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复查主动脉CTA显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段主动脉重塑良好。结论在应用TEVAR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通过术中一直保持加硬导丝末端在升主动脉根部直到手术结束,可以有效防止支架误入假腔的不良后果,提高手术成功率。

    2020年05期 v.60;No.116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包剥脱术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秦学伟;陈宣伶;姚兰;

    目的总结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经验。方法 1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连接压力套件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经口置入食管超声探头,在机械通气时以M超计算患者心包剥脱前、后的下腔静脉(IVC)直径,记录开胸前与关胸后的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每搏量变异(SVV);记录患者入室与出室的乳酸(Lac)及Hb;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总量等指标;记录TEE的并发症。结果开关胸前后的SVV、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出室时Lac较入室时降低、Hb较入室时升高(P均<0. 05)。术中输液总量少于出液总量(P <0. 05)。心包剥脱后CVP、IVC直径均低于心包剥脱前(P均<0. 05)。心包剥脱前与心包剥脱后,CVP与IVC直径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分别是0. 590与0. 544(P均<0. 05)。未发生引起循环的剧烈波动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术中进行TEE监测,有助于控制术中输液、出液总量,维持围术期循环稳定及内环境稳态,为此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2020年05期 v.60;No.116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高血糖对高脂血症的交互作用

    翟文海;张燕;林文源;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与高血糖的交互作用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宜昌地区2018年3~11月健康体检人群5 223例资料完整者,检测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空腹血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危险因素的独立效应,应用相加模型、相乘模型对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ALT升高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ALT正常人群(χ~2=167. 51,P <0. 001)。高血糖人群中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χ2=43. 45,P<0. 001)。ALT和血糖与血脂4单项均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LT升高和高血糖并存时患高脂血症的风险是正常ALT和血糖的10. 4倍(95%CI为3. 03~36. 50,P <0. 001),两因素对高脂血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指数、相对超危险度比、归因比、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分别为4. 68、7. 39、71. 1%、78. 6%。结论 ALT升高与高血糖的正相加交互作用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共存可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2020年05期 v.60;No.116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亚鑫;孙钰;李小磊;张亮;范开;颜连启;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伤口是否延期愈合分为伤口延期愈合组(A组) 18例和伤口正常愈合组(B组) 184例。收集两组高血压、糖尿病、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椎体数、术中血液回输、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异体输血等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糖尿病、BMI、术中是否血液回输、术后是否输血、术后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8. 424,P=0. 003)、肥胖(OR=19. 544,P=0. 001)、术后输血(OR=9. 075,P=0. 018)、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OR=1. 945,P=0. 028)是伤口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糖尿病、肥胖、术后输血、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

    2020年05期 v.60;No.116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恢复期带菌危险因素分析

    马丙南;林菁;周洁雯;高智群;

    目的探讨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恢复期带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116例,其中治疗后恢复期带菌者42例、非带菌者74例,比较恢复期带菌者与非带菌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恢复期带菌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1岁、黏液便、血便、高热、WBC> 15×10~9/L、合并肠道外并发症及抗生素使用>10 d者其恢复期带菌的发生率高于恢复期非带菌者(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1岁(OR=7. 451,P <0. 05)、WBC> 15×10~9/L(OR=2. 986,P <0. 05)及抗生素使用> 10 d(OR=5. 689,P <0. 05)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恢复期带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1岁、WBC>15×10~9/L及抗生素使用> 10 d是小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恢复期带菌的高危因素。

    2020年05期 v.60;No.116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频谱理疗联合刺激灌肠对小儿急腹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王晓蕾;程海燕;

    目的探讨频谱理疗联合刺激灌肠对小儿急腹症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腹症患儿6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刺激灌肠,观察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刺激灌肠联合频谱腹部理疗。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胃肠减压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记录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通过WHOQOL-BREF问卷评估患儿生活质量,由患儿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胃肠减压量少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总体情况、生理功能、精神健康和情绪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频谱理疗联合刺激灌肠对小儿急腹症术后肠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2020年05期 v.60;No.1163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腘静脉与膝下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

    赵得银;于智勇;张艮龙;许程伟;

    目的对比分析经腘静脉与膝下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期DVT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置管溶栓入路不同分为腘静脉入路组和膝下静脉入路组,每组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两组手术情况、髂静脉支架置入情况、溶栓前后下肢周径差、血栓清除分级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膝下静脉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均高于腘静脉入路组(P均<0. 05)。两组髂静脉支架置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中行下肢彩超或深静脉顺行造影均提示为通畅。两组溶栓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溶栓前(P均<0. 05)。两组溶栓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血栓清除分级及术后PT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腘静脉及膝下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DVT均有良好的效果,对于腘静脉置管困难的病例,可考虑膝下静脉入路。

    2020年05期 v.60;No.116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聚类分析在哮喘表型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黄伟健;邱晨;酆孟洁;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表型研究是识别疾病异质性的常用方法。目前,哮喘表型的研究方法分为有偏分类和无偏分类。无偏分类中的聚类分析是一种客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聚类分析来探索哮喘表型的研究逐渐增多,聚类分析在重度哮喘分型、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型、哮喘治疗、哮喘影像学诊断及哮喘合并其他疾病的表型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明确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2020年05期 v.60;No.116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欧阳灿辉;张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的疾病。目前,抗甲状腺药物仍然是我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基石,然而停药复发率高,其复发风险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明确复发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类数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特定患者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男性、吸烟、大型甲状腺肿、严重的生化疾病和较高水平的抗体等临床参数及CTLA-4、CD40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参数是导致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020年05期 v.60;No.116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研究进展

    韩志成;李小明;

    传统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可通过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虽然其急救能力强,但存在手术操作过程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不足。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由于其非血管侵入的特性,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多个大型前瞻性非随机实验结果均显示其与经静脉植入型除颤器具有类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等获得性疾病,亦适用于遗传性心脏病患者,目前正成为指南推荐的另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2020年05期 v.60;No.116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帅蓉;周媛;罗迪贤;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没有编码蛋白能力的非编码RNA。近年研究表明,lnc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作用。lncRNA分为致癌lncRNA和抑癌lncRNA。与肺癌相关的致癌基因有肺腺癌转移相关因子1(MALAT1)、HOX转录反义RNA(HOTAIR)、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反义RNA1(DLX6-AS1)、H19、吸烟和癌症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1(SCAL1)、Sox2重叠转录本(Sox2ot)等,与肺癌的生长、迁移和侵袭相关。与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有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GAS5)、AK126698、生长停滞特异基因转录的反义RNA(GAS6-AS1)、SPRY4内含子转录本1(SPRY4-IT1)、BRAF基因激活的非编码RNA(BANCR),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2020年05期 v.60;No.1163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王林林;张蕊;吕晓冰;胡建;辛辉;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临床发现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无明显的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这类心肌梗死被定义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约占10%。不同于阻塞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MINOCA的发病主要与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夹层等原因有关,通常较少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因此血运重建不是MINOCA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应用于MINOCA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大多与阻塞性心肌梗死相似,但具体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无明确定论。能否尽早识别MINOCA,寻找潜在原因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与预后紧密相关。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房颤外科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少峰;沈崇文;施超;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房颤机制的不断阐明,各种手术方式逐渐应用于外科。随着各种新能源如射频、冷冻、微波、激光、超声等能源应用于房颤的外科治疗,外科消融将房颤的治疗推向更高的水平。但在房颤外科消融治疗领域里有着很多分歧,如单双极消融孰优孰劣、各种消融能源如何选择、不同的器质性心脏病同期行外科消融时如何选择消融径线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微创房颤外科的发展以及内外科杂交消融的方案如何选择等。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多参数磁共振在前列腺癌诊断、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雷银;李天杰;罗韬;桂绍涛;刘浩林;吴汶钊;林叶远;刘孝东;

    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致死率显著上升。传统的PSA筛查特异性不高,容易带来过度诊断,并且存在漏诊风险。多参数磁共振是当前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影像,在评价前列腺癌临床分期、早期诊断、提高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和评估治疗后复发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0年05期 v.60;No.116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