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玉琪;程立;胡先平;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分泌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连素的抗肺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MTT法观察博来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10μg/m L博来霉素用于肺纤维化诱导实验。将A549细胞分为博来霉素组、黄连素1组、黄连素2组、黄连素3组、黄连素4组、DMSO组、培养基组。博来霉素组加入10μg/m L博来霉素,黄连素1、2、3、4组分别加入60、80、100、125μmol/L黄连素和10μg/m L博来霉素混合溶液,DMSO组加入DMSO,培养基组加入不含FBS的DMEM/F12培养基。分别于处理24、48 h后经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_1。结果博来霉素组细胞形态从卵圆形、三角形等紧密连接的铺路石样转变为多形性、间隙增宽的多触角形细胞;黄连素药物组细胞形态更趋向于原始的铺路石样形态,且高浓度黄连素组细胞形态稳定性更好。博来霉素组、DMSO组培养24、48 h细胞上清液TGF-β_1水平均高于培养基组(P均<0. 05)。黄连素1、2、3、4组培养24、48 h细胞上清液TGF-β_1水平均低于博来霉素组(P均<0. 05)。黄连素3、4组培养24、48 h细胞上清液中TGF-β_1水平低于黄连素1、2组(P均<0. 05)。结论黄连素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A549细胞形态向多触角形细胞变化,维护细胞形态,下调TGF-β_1的分泌水平。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雷;杜伯祥;葛建云;姜秀丽;刘麟;宋杰;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行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IL-6、IL-8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拟行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4例。U组在CPB预冲液中加入乌司他丁15 000 IU/k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气管插管后即刻(T_0)、停CPB后(T_1)、手术结束前30 min(T_2)及术后4 h(T_3)收集EBC标本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手术时间、CPB时间、阻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采用ELISA法检测EBC中的IL-6、IL-8;记录患者氧浓度(Fi O_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计算氧合指数(Pa O_2/Fi 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呼吸指数(RI);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ICU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情况。结果 U组T_2、T_3时EBC中IL-6水平低于C组,U组T_1~T_3时EBC中IL-8水平低于C组(P均<0. 05)。U组T_1~T_3时Pa O_2/Fi O_2高于C组(P均<0. 05)。U组T_1、T_2时P(A-a)O_2、RI低于C组(P均<0. 05)。U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C组(P均<0. 05)。U组PPCs发生率低于C组(P <0. 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PB后EBC中IL-6、IL-8水平,改善氧合和肺功能,减少PPCs发生,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ICU时间。
2020年08期 v.60;No.116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纯明;何自力;李军;
目的观察山慈菇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对SMMC-7721细胞分别给予0、100、200、400、600、800、1 000 mg/L山慈菇提取物培养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SMMC-7721细胞分为0 mg/L组、400 mg/L组、600 mg/L组、800 mg/L组,分别加入0、400、600、800 mg/L的山慈菇提取物培养24 h,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算细胞克隆形成率,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TNF-α、IL-1β、IL-6 mRNA,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TNF-α、IL-1β、IL-6。结果 400、600、800 mg/L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0 mg/L组,600、800 mg/L组克隆形成率低于400 mg/L组(P均<0. 05)。400、600、800 mg/L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大,细胞形态皱缩,贴壁差,细胞易脱落,尤以800 mg/L组最明显。400、600、800 mg/L组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液上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0 mg/L组,600、800 mg/L组低于400 mg/L组(P均<0. 05)。结论山慈菇提取物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与分泌。山慈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文一惠;凌江红;丛军;李莉;
目的观察金刚藤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对SD大鼠分别以0. 5、1、2 g/m L的金刚藤水煎液灌胃,获得含药血清。将SMMC-7721细胞分为Control组、JGT-L组、JGT-M组、JGTH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0. 5、1、2 g/m L的含药血清4 m L。继续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培养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各金刚藤药物组相同作用时间下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Control组(P均<0. 05); JGT-L组、JGT-M组、JGT-H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减弱,组间两两相比,P均<0. 05。各金刚藤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Control组(P均<0. 05); JGT-L组、JGT-M组、JGT-H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两两相比,P均<0. 05。JGT-M组、JGT-H组G_0/G_1期细胞比例高于Control组(P均<0. 05); JGT-M组、JGT-H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JGT-L组,JGT-H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Control组(P均<0.05); JGT-L组、JGT-M组G2/M期细胞比例低于Control组(P均<0. 05)。结论金刚藤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丽君;周燕;汤宇飞;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间歇性低氧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及胰腺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42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歇性低氧组、Nrf2激活剂组、抗Nrf2抗体组及EGB低、中、高浓度组,每组6只。除常氧对照组给予空气外,其余各组小鼠循环给予氮气和氧气建立间歇性低氧模型。Nrf2激活剂组腹腔注射莱菔硫烷,抗Nrf2抗体组腹腔注射抗Nrf2抗体,EGB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EGB 50、100、200 mg/(kg·d)灌胃,常氧对照组和间歇性低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第10周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苯醌氧化还原酶1(NQ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分别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HO-1、NQO1、γ-GCS mRNA和蛋白。结果间歇性低氧组、抗Nrf2抗体组血清T-AOC、GSH-Px水平低于常氧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常氧对照组(P均<0. 05); Nrf2激活剂组及EGB高浓度组血清T-AOC、GSH-Px水平高于常氧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常氧对照组(P均<0. 05); Nrf2激活剂组及EGB低、中、高浓度组血清T-AOC、GSH-Px水平高于间歇性低氧组,MDA水平低于间歇性低氧组(P均<0. 05);抗Nrf2抗体组血清T-AOC、GSH-Px水平低于间歇性低氧组,MDA水平高于间歇性低氧组(P均<0. 05)。间歇性低氧组、抗Nrf2抗体组胰腺组织中Nrf2、HO-1、NQO1、γ-GCS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常氧对照组,Nrf2激活剂组及EGB高浓度组Nrf2、NQO1、γ-GC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常氧对照组(P均<0. 05); Nrf2激活剂组及EGB高浓度组Nrf2、HO-1、NQO1、γ-GC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间歇性低氧组,抗Nrf2抗体组Nrf2、HO-1、NQO1、γ-GCS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间歇性低氧组(P均<0.05)。间歇性低氧组及抗Nrf2抗体组胰腺组织中Nrf2、HO-1、NQO1相对表达量低于常氧对照组,Nrf2激活剂组Nrf2、HO-1、NQO1、γ-GCS相对表达量高于常氧对照组(P均<0. 05); Nrf2激活剂组及EGB中、高浓度组Nrf2、HO-1、NQO1、γ-GCS相对表达量高于间歇性低氧组,抗Nrf2抗体组Nrf2、HO-1、NQO1、γ-GCS相对表达量低于间歇性低氧组(P均<0.05); EGB高浓度组Nrf2、HO-1、NQO1、γ-GCS表达高于EGB中浓度组(P均<0. 05)。结论 EGB可减轻间歇性低氧小鼠氧化应激水平,上调胰腺组织Nrf2-ARE通路蛋白表达。EGB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减轻OSAS胰腺组织损伤。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红军;相蕾;
目的比较颅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 MSCs)移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 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从雄性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出b MSCs,从颅骨中分离c MSCs,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神经嵴相关基因(Snail、Slug)和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Ngf)的mRNA。将SD雄性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另选20只为假手术组,将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 MSCs组和c MSCs组,各20只。模型组单纯给予PBS,b MSCs组和c MSCs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 h经尾静脉注射b MSCs、c MSCs(1. 0×10~6/300μL PBS)。分别于建模后2、7、14、21 d,采用平衡木实验和Garcia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建模21 d后处死大鼠并取出大脑、制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TC染色观察并计算大鼠海马组织局灶性梗死(CI)面积,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结果 c MSCs中Snail、Slug、Bdnf、N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 MSCs(P均<0. 05)。模型组、b MSCs组、c MSCs组在各时点平衡木实验得分高于假手术组,Garcia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均<0. 05)。b MSCs组、c MSCs组建模后7、14、21 d的平衡木实验得分低于模型组,Garcia评分高于模型组(P均<0. 05); c MSCs组建模后7、14、21 d平衡木实验得分低于b MSCs组,Garcia评分高于b MSCs组(P均<0. 05)。建模21 d后,与b MSCs组相比,c MSCs组的损伤相对减轻,坏死区域缩小,细胞结构不完整,核固缩程度下降,间质水肿减轻。b MSCs组、c MSCs组CI面积小于模型组,c MSCs组CI面积小于b MSCs组(P均<0. 05)。模型组、b MSCs组、c MSCs组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b MSCs组、c MSCs组神经元凋亡率低于模型组,c MSCs组神经元凋亡率低于b MSCs组(P均<0. 05)。结论 c MSCs来源于颅神经嵴细胞,具有显著的神经源性活性。c MSCs移植较b MSCs移植更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可减轻海马组织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
2020年08期 v.60;No.116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萍;刘可智;向波;谭清宇;陈德超;梁雪梅;
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疗法(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例,采用PANSS评估临床疗效,减分率≥60%为治疗应答组(8例),<60%为治疗无应答组(8例),另选择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各组外周血,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整合生物信息方法分别获得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应答组治疗前后、治疗无应答组治疗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比分析得到重叠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疾病相关分析、药物相关分析、表型分析和全表型组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176个重叠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55个、下调121个。重叠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基因与磷脂酰激酶活性有关,表达下调基因与核糖体等显著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表达上调基因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有关,表达下调基因与亨廷顿病通路、HIV显著相关。表型分析和全表型组关联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及症状相关。结论 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元通路、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和可塑性、调节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相关。
2020年08期 v.60;No.116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鲁莉;潘虹;石朋飞;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过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PTC细胞株KTC-1分为对照组和过表达组。对照组细胞感染空载体慢病毒pLV-Control,过表达组细胞感染FoxO1过表达慢病毒pLV-FoxO1。确定稳定转染并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及细胞周期分布;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Bim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及克隆形成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多(P均<0. 05);过表达组细胞中PI3K蛋白表达及p-Akt/Akt水平低于对照组,Bim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 FoxO1过表达可抑制PTC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Bim信号通路相关。
2020年08期 v.60;No.116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田;邵义明;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ApoE)在体内和体外对脓毒症的抗炎作用。方法将RAW264. 7细胞分为对照组、Apo E组、LPS组、LPS+Apo E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Apo E组加入5μg/m L的Apo E。LPS组加入1μg/m L的LPS。LPS+Apo E组先加入1μg/m L的LPS,6 h后加入5μg/m L的Apo E。各组处理24 h后吸取细胞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将WT小鼠分为WT组、WT+LPS组,将ApoE~(-/-)小鼠分为ApoE~(-/-)组、ApoE~(-/-)+LPS组,每组各7只。WT组、ApoE~(-/-)组不做特殊处理。WT+LPS组、ApoE~(-/-)+LPS组采用腹腔注射10mg/kg LPS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后1 h眼球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观察各组小鼠造模72 h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LPS组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 05); LPS+Apo E组IL-6水平低于LPS组(P <0. 05)。WT+LPS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WT组(P均<0. 01); ApoE~(-/-)+LPS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ApoE~(-/-)组(P均<0. 01); ApoE~(-/-)+LPS组血清IL-6水平高于WT+LPS组(P <0. 05)。ApoE~(-/-)+LPS组小鼠造模后24 h内全部死亡,WT+LPS组小鼠造模后72 h仍有2只存活(Log-Rank=0. 002,P=0. 96)。结论 Apo E可以减轻脓毒症细胞及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20年08期 v.60;No.116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童晓霞;周京国;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脱脂牛血清白蛋白(BS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分为BSA组及空白对照组,BSA组分别加入0. 312 5%、0. 625%、1. 25%、2. 5%、5%、10%脱脂BSA培养6 h,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培养6 h。提取各组PBMCs,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结果 BSA组加入1. 25%、2. 5%、5%、10%脱脂BSA后,IL-1β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 05)。BSA组加入1. 25%、2. 5%、5%、10%脱脂BSA后,ASC 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 05)。BSA组与空白对照组NLRP3、Caspase-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1. 25%~10%的脱脂BSA刺激PBMCs可上调细胞中IL-1βmRNA表达、下调ASC mRNA表达,对NLRP3、Caspase-1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
2020年08期 v.60;No.116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光辉;孙纲;刘子源;徐鹏;邵润东;陈琦;鲍丰羽;
目的观察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在人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种HCC细胞系(Huh7、Hep3B、Hep G2、SK-Hep1、BEL7402、SMMC7721)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的TRIM59 mRNA和蛋白,选择预实验中TRIM5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HCC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将Hep G2细胞分为sh TRIM59组和sh Control组,sh TRIM59组感染TRIM59慢病毒,sh Control组转染TRIM59慢病毒阴性对照。将Huh7细胞分为pc DNA3. 1-TRIM59组和pc DNA3. 1-Vector组,分别转染pc DNA3. 1-TRIM59质粒和pc DNA3. 1-Vector对照质粒。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ep G2、Huh7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p53蛋白。结果各HCC细胞中TRIM5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LO2细胞,Hep G2及Huh7细胞中TRIM59的表达高于其他HCC细胞系(P均<0. 05)。sh TRIM59组Hep G2细胞集落形成数低于sh Control组,p5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h Control组(P均<0. 05)。pc DNA3. 1-TRIM59组Huh7细胞集落形成数高于pc DNA3. 1-Vector组,p5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pc DNA3. 1-Vector组(P均<0. 05)。结论 HCC细胞中TRIM59 mRNA及蛋白高表达;上调TRIM59表达,HCC增殖能力增强、p53蛋白低表达,下调TRIM59表达则HCC增殖能力减弱、p53蛋白高表达; TRIM59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节p53蛋白表达实现的。
2020年08期 v.60;No.116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胆迎;李晨;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损伤、凋亡、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自噬在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离C57BL/6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组,OGD/R组构建OGD/R模型并分别于缺氧缺糖培养后3、6、12 h更换正常培养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aspase-3、LC3B-Ⅱ,采用CCK-8实验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二硝基苯肼法检测LDH漏出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TNF-α。分离C57BL/6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3-MA对照组、OGD/R组、OGD/R+3-MA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OGD/R组、OGD/R+3-MA组建立OGD/R模型(缺氧缺糖培养后6 h更换正常培养基),3-MA对照组及OGD/R+3-MA组造模前加入1 mmol/L的3-MA;检测GFAP、细胞存活率、LDH漏出率、TNF-α水平、Caspase-3。结果OGD/R组不同处理时间细胞GFAP表达、LDH漏出率、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均<0. 05); OGD/R组6 h、12 h时的Caspase-3/Pro-Caspase-3及LC3B-Ⅱ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 05)。OGD/R+3-MA组细胞GFAP表达、LDH漏出率、TNF-α水平、Caspase-3/Pro-Caspase-3表达均低于OGD/R组,细胞存活率高于OGD/R组(P均<0. 05)。结论 OGD/R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增强,凋亡蛋白表达增加,自噬激活。自噬可能促进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损伤、凋亡,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
2020年08期 v.60;No.116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红林;曾庆维;陈晓宇;李桂荣;刘静云;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143(miR-14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26例,收集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43、HIF-1αmRNA,分析miR-143、HIF-1α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与HIF-1α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 05)。miR-143在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 05),在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P <0. 05); HIF-1α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 05),在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 <0. 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与HIF-1αmRNA表达呈负相关(r=-0. 952,P <0. 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低表达、HIF-1α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2020年08期 v.60;No.116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彬;李贝贝;李晓东;
目的分析并总结囊腔类肺癌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行胸部M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囊腔类肺癌的患者14例,分析患者MSCT影像征象,包括囊腔的形态、有无壁结节、腔内有无分隔及血管穿行、囊周有无磨玻璃密度影等。结果 14例囊腔类肺癌均为周围型。典型周围型肺癌影像征象包括分叶征9例(64. 3%)、毛刺征5例(35. 7%)、胸膜凹陷征5例(35. 7%)、血管集束征9例(64. 3%);特有征象包括囊腔壁不规则14例(100%)、囊腔伴有壁结节7例(50%)、囊腔内有分隔9例(64. 3%)、囊腔周围伴磨玻璃密度影5例(35. 7%)、囊腔内有血管穿行12例(85. 7%)。结论囊腔类肺癌除具有周围型肺癌的典型CT征象外,还有囊腔壁不规则、分叶征、囊腔伴有壁结节、腔内有分隔及血管穿行等恶性征象。
2020年08期 v.60;No.116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牛三强;于康军;谭宪岩;陈玲;陈东颖;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195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病例组,健康无合并症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清标本,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95,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miR-195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析miR-195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子痫前期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miR-195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1)。病例组miR-195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脐动脉S/D≥2. 6的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195水平高于S/D <2. 6者,miR-195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低于S/D <2. 6者(P均<0. 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195水平下降,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 miR-195表达变化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2020年08期 v.60;No.116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卓娜;孙彤;李晨运;田晶;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CEUS征象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影响。方法对二维超声ACR TI-RADS分级为TR3、TR4、TR5级的53个结节(恶性结节34个、良性结节19个)进行CEUS检查,分析良恶性结节各项CEUS征象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EUS征象进行赋分,出现即为阳性、赋1分,不出现或不确定即为阴性、赋0分。分别绘制CEUS征象评分、ACR TI-RADS分级评分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CEUS征象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影响。结果良恶性结节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廓清范围改变、始增时间晚、低增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US征象评分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AUC(0. 998,95%CI 0. 993~1. 000)大于ACR TI-RADS分级评分(0. 855,95%CI 0. 721~0. 990),P <0. 05。CEUS征象评分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截断值是3. 5,ACR TI-RADS分级评分为6. 5。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低增强、廓清范围改变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β分别为0. 214、0. 598、0. 159、0. 092,P均<0. 01)。结论 CEUS征象中,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廓清范围改变、始增时间晚、低增强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CEUS征象评分> 3. 5分有助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低增强、廓清范围改变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更大。
2020年08期 v.60;No.116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陈晓芳;王志红;孙虎;王涛;徐志新;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或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纳布啡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激反应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0例和C组3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纳布啡,B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纳布啡,C组不给予纳布啡;记录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T_0)、拔管时(T_1)、拔管后5 min(T_2)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CRP)。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苏醒时间和Ramsay评分均高于A组和C组(P均<0. 05); A组和B组T_1、T_2时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C组,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C组(P均<0. 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手术中静脉注射纳布啡可抑制应激反应及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不增加不良反应,且麻醉诱导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2020年08期 v.60;No.116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艺芳;刘宗伟;王洋;阚成霞;张君;于宜琛;侯宁宁;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探讨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与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以外科室住院的患者,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病案首页中国家疾病分类法第10次修订(ICD-10)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编码(E10-E14)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降糖药物处方记录,筛选合并低血糖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分析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疾病谱,分析合并低血糖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57 208例住院患者中,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0. 15%(86/57 208)。合并低血糖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所患疾病常见的为恶性肿瘤(31. 40%)、肝衰竭(13. 94%)、慢性肾脏病(11. 63%)、心力衰竭(9. 30%)、败血症(8. 14%)、脑血管病(8. 14%)等。死亡组进行手术治疗、血液透析的比例高于非死亡组,死亡组合并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重症肺炎、脑血管病、心力衰竭、肝衰竭、慢性肾脏病、败血症的比例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高于非死亡组(P均<0. 05)。高CCI评分(OR=2. 057,P=0. 014)、慢性肾脏病(OR=25. 492,P=0. 012)、败血症(OR=180. 134,P <0. 001)是合并低血糖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0. 15%,常见疾病为恶性肿瘤、肝衰竭、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败血症、脑血管病等。高CCI评分、慢性肾脏病、败血症是合并低血糖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0年08期 v.60;No.116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海清;王勇;纪永健;李一然;
目的对比不同AFP水平的AFP阳性胃癌(AFPGC)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AFPGC患者62例,根据AFP水平分为A组(AFP≥10倍正常上限值)和B组(AFP <10倍正常上限值)。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情况、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分析AF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胃底-贲门肿瘤发生情况及其他脏器转移尤其肝转移发生情况高于B组(P均<0. 05)。两组1年生存率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中位OS分别为12. 0、14. 0个月,A组中位OS短于B组(P <0. 05)。结论与AFP <10倍正常上限值的患者相比,AFP≥10倍正常上限值的AFPGC患者肿瘤多发于胃底-贲门,更易发生脏器转移尤其是肝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AFP≥10倍正常上限值可能是AFPGC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2020年08期 v.60;No.116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姜盼盼;杨佳;王显红;刘洋;王马艳;杨文慧;董昌宏;权金星;
目的观察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H)患者血清25(OH) D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H患者46例纳入病例组,性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3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25(OH) D、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甲状旁腺激素(PTH)、雌二醇(E2)、睾酮(T)及血钙、血磷、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分析25(OH) D与性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 D、FSH、LH、P、E_2、T、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血清25(OH) D水平与T、E_2、LH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 277、0. 470、0. 234,P均<0. 05)。25(OH) D水平与PRL、FSH、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 039、0. 124、0. 135,P均> 0. 05)。结论 HH患者血清25(OH) D水平降低,其与性腺激素(T、E2、LH)存在相关性。
2020年08期 v.60;No.116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康萍;蒋茜;毛朝明;刘佳梦;丁超;董利阳;
目的观察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家族7(SLAMF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LGLL患者9例为病例组(T-LGLL 6例、NK-LGLL 3例),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和NK细胞(CD3~-CD56~+)后,分析SLAMF7阳性表达率。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两组淋巴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病例组大颗粒淋巴细胞中嗜天青大颗粒主要成分颗粒酶B(Granzyme B)和穿孔素(Perforin)阳性表达率。以0. 5μg/m L的植物血凝素(PHA)、100 U/m L的IL-2刺激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作慢性活化淋巴细胞模型,于培养0、24、48、72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中SLAMF7的阳性表达率及CD4/CD8比例。结果病例组T-LGLL患者CD8+T细胞中SLAMF7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病例组NK-LGLL患者、对照组NK细胞中SLAMF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大颗粒淋巴细胞的轻微嗜碱性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嗜天青大颗粒,大颗粒淋巴细胞中SLAMF7阳性表达与Granzyme B+Perfo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 818,P <0. 05)。0. 5μg/m L的PHA持续刺激活化淋巴细胞后,CD4/CD8比例无明显变化; CD4~+T细胞中SLAMF7阳性表达率在PHA刺激24 h后上调,48 h时达峰值,72 h时有所降低; CD8~+T细胞中SLAMF7阳性表达率升高,至48 h达峰值,而后保持稳定。结论 LGLL尤其T-LGLL患者大颗粒淋巴细胞中SLAMF7高表达,与细胞中嗜天青大颗粒的主要成分表达呈正相关; SLAMF7可作为CD8~+T细胞持续活化的指标,可能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特征标志,有望作为T-LGLL的诊断标志。
2020年08期 v.60;No.116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强;曾庆云;郑利君;丛中笑;唐昊;
目的观察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CSR患者120例,松解颈部软组织后采用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颈部CT扫描,并行三维立体成像,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棘突偏歪、椎间孔大小、椎间盘突出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为(2. 75±0. 81) mm,低于治疗后的(5. 46±0. 70) mm(P <0. 05);治疗前棘突偏歪(2. 6±0. 24)个,高于治疗后的(1. 12±0. 21)个(P <0. 05)。治疗后较治疗前椎间孔径线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突出和膨出的椎间盘最大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81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 83%。结论在影像学上,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可通过调整颈椎生理曲度、矫正颈椎棘突偏歪、增强颈椎稳定性从而改善CSR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0年08期 v.60;No.116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宁勇;刘明锁;高侨;刘文文;吉莹雪;刘宪勇;
目的观察清创联合银锌抑菌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凝胶治疗小面积Ⅲ度烧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的小面积Ⅲ度烧伤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41例;两组均在清创基础上常规换药治疗,并应用银锌抑菌霜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EGF凝胶治疗。每次换药时观察创面,计算治疗第14天创面溶痂面积、第45天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溶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观察创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第14天创面溶痂面积、第45天创面愈合率增高,且创面溶痂时间、愈合时间缩短(P均<0. 05)。观察组创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 83%,低于对照组的36. 54%(P <0. 05)。结论清创联合银锌抑菌霜、EGF凝胶湿敷治疗小面积Ⅲ度烧伤,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且减少创面不良反应。
2020年08期 v.60;No.116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梁陆鑫;侯宗柳;邱婉芳;王文举;杨芳;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介导肿瘤免疫抑制作用数量最多的细胞群。整个实体瘤组织中,CAFs多位于组织的边缘或浸润在肿瘤组织中,在肿瘤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AFs介导免疫抑制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的刺激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大部分细胞,包括抑制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和增加肿瘤细胞的活性两方面。CAFs自身也具有免疫抑制特性。针对CAFs特异性标志物、特定蛋白质、参与CAFs激活的信号通路分子或CAFs特定分泌因子的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但仍面临许多挑战,还需要对CAFs的不同亚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确定肿瘤进展中具有优势的亚型,重点研究其靶向治疗方案。
2020年08期 v.60;No.116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欢;王世垚;张国强;雷齐鸣;程志斌;
紫杉烷类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胶束与口服紫杉醇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可单药或与铂类、5-Fu、亚叶酸钙和靶向药物等联合运用于胃癌的术前、术后化疗,但不良反应严重。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胶束与口服紫杉醇等新型紫杉烷类药物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疗效。目前临床上对于紫杉烷药物的选择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仍需要大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适用范围及不同制剂的适用原则。
2020年08期 v.60;No.1166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美竹;孙旭;卢旭亚;张朝晖;徐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这可能与其特有的杀白细胞素、苯酚可溶调节蛋白、表面蛋白及其形成的细菌生物膜等因素相关。MRSA易在创面感染或定植,宿主的自身因素对MRSA的定植具有较大影响。除万古霉素外,包括利奈唑胺、达普霉素、替加环素、特拉万辛和头孢洛林在内的新药也开始用于MRSA感染的治疗;非抗生素的外科局部治疗(如清创术)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目前研究发现的具有抗MRSA的中草药主要包括车前草科、肉桂、豆科和水蛭,多种中药制剂外用治疗MRSA创面感染被证实安全有效。
2020年08期 v.60;No.116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贺鸿桂;徐祖敏;
MUS81-EME1是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MUS81-EME1能促进同源重组修复、链间交联修复,也能促进染色体普通型脆弱位点的表达,还能处理复制过程中停滞的复制叉,重新启动复制。MUS81-EME1可与其他结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SLX1-SLX1、XPF-ERCC1形成合适的多聚体结构,能增强其作为分解酶的活力。MUS81-EME1的活性受细胞周期蛋白、复制检查点的调控。最新一些研究表明,MUS81-EME1能处理复制应激下的反向复制叉,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起到潜在致癌作用。
2020年08期 v.60;No.116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娜;郗光霞;
近年来代谢手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研究表明,代谢手术可通过影响神经调节、减少热量摄入、改变生长激素释放肽分泌、升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肽YY水平、增加循环胆汁酸、减少炎症因子生成及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改善糖代谢的目的。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墨花;陈方侠;刘立法;闫俊;
Suvorexant是治疗失眠的新型药物,其机制是高度选择性阻断食欲素A、食欲素B与食欲素1受体和食欲素2受体结合,抑制清醒,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这种选择性作用机制理论上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可能性,使得该药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为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药物。研究发现,Suvorexant对单纯失眠及精神障碍、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伴睡眠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并对所患疾病有改善作用或不影响疾病。但该药缺乏与其他改善失眠药物疗效的比较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数据,需要进一步探索。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瑾;关巍;
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持续性低氧症状并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长期家庭氧疗是COPD静息性低氧血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夜间氧疗可应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和睡眠呼吸障碍引起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接受短期氧疗之后,需要在3个月内重新评估是否符合长期氧疗标准。对于入院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伴急性高碳酸血症患者来说,无创通气为首选方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可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再插管率,舒适度、安全性优于无创通气。氧疗装置由最初的压缩氧气瓶逐步更新为便携式氧气浓缩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新的FreeO_2闭环滴定氧疗系统可自动调节氧流量以维持目标氧饱和度,已被证实可以增加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
2020年08期 v.60;No.116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