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基于SIRTUINs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肾透明细胞癌预后评估模型建立及验证

    卢文卿;金悦;刘云鹏;包博文;王一喆;车晓芳;

    目的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有关的SIRTUINs家族基因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建立一种新的ccRCC预后评估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资料完整的253例ccRCC患者的SIRT1~SIRT7 mRNA表达、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相关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IRT1~SIRT7mRNA表达对ccR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COX风险回归法筛选SIRTUINs家族中影响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计算风险评分RS1。基于ccRCC患者的RS1与临床病理参数,采用COX风险回归法筛选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计算风险评分RS2,作为ccRCC预后评估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对RS2高危和低危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ROC曲线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SIRT1、SIRT3、SIRT4及SIRT5 mRNA高表达的ccRCC患者OS均长于低表达患者(P均<0. 05),SIRT6、SIRT7 mRNA高表达的ccRCC患者OS均短于低表达患者(P均<0. 05); SIRT2 mRNA高、低表达的ccRCC患者OS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SIRT3 mRNA是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SIRT7 mRNA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基于SIRT3、SIRT7 mRNA计算得到RS1。高龄、浸润较深、远处转移和RS1高危是影响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基于上述因素计算得到RS2。RS2高危患者OS短于低危患者(P <0. 05),RS2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76。结论成功建立基于SIRTUINs和临床病理特征的ccRCC预后评估模型,该模型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准确性较高。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iR-590-3p对结直肠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

    徐明;唐澍;刘琦;黄姝娟;

    目的观察微小RNA-590-3p(miR-590-3p)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顺铂(DDP)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CRC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中选择miR-590-3p表达最高的SW620细胞构建DDP耐药株(DDP/SW620)。取SW620、DDP/SW620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并计算DDP作用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590-3p表达。将DDP/SW620细胞分为miR-590-3p inhibitor组和NC组,分别转染miR-590-3p inhibitor和NC质粒,计算DDP作用后的IC_(50)。采用Target Scan7. 1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预测miR-590-3p的靶基因为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蛋白1(LRIG1)。取miR-590-3p inhibitor组和NC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RIG1、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DDP/SW620细胞DDP的IC_(50)、miR-590-3p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W620细胞,二者比较P均<0. 05。miR-590-3p inhibitor组DDP的IC_(50)、miR-590-3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组,两组比较P均<0. 05。miR-590-3p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及LRIG1、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MDR1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组(P均<0. 05)。结论 miR-590-3p可促进CRC细胞发生DDP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负性调控LRIG1进而促进MDR1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2020年11期 v.60;No.116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慈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uh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健;王辰男;孟庆刚;

    目的探讨山慈菇提取物(CAE)对肝癌细胞Huh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使用不同浓度(10、20、30 mg/mL) CAE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29-3p及含跨膜Bax抑制剂的母体6(TMBIM6)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MBIM6及Cyclin D1、p21、Bcl-2、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29-3p与TMBIM6的靶向关系。将细胞分为CAE+anti-miR-329-3p组、CAE+anti-miR-NC组,分别转染miR-329-3p特异性寡核苷酸抑制剂(anti-miR-329-3p)及其阴性对照(anti-miR-NC),并加入含有30 mg/mL的CAE处理24 h。参照上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miR-329-3p表达、TMBIM6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加入CAE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TMBIM6 mRNA及蛋白、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miR-329-3p表达、p21及Bax蛋白表达均逐渐升高(P均<0. 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329-3p能够靶向结合TMBIM6。与CAE+antimiR-NC组比较,CAE+anti-miR-329-3p组细胞存活率及TMBIM6、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miR-329-3p表达及p21、Bax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 01)。结论 CAE可抑制肝癌细胞Huh7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iR-329-3p表达并负向调控其靶基因TMBIM6有关。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患者报告的运动神经元病结局评价量表的研制及第一轮科学性考评

    韩奕;张斌龙;李建军;高颖;

    目的研制基于患者报告的运动神经元病(MND)结局评价量表,并进行第一轮科学性考评。方法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创建MND量表条目池,采用Delphi法进行条目筛选,制定出基于患者报告的MND结局评价量表。进行第一轮科学性考评,分析量表的可行性(20例MND患者量表测评的回收率、有效率及测评完成时间)、项目区分度(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信度(折半信度、克朗巴哈α系数)、效度(拟合优度指数)。结果基于患者报告的MND结局评价量表,共包含核心症状、全身症状、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等4个维度、16个可操作性高的条目。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测评完成时间(5. 7±2. 3) min。项目区分度分析结果显示,站立、行走、拿取物品、翻身、穿衣、夜间呼吸、肌肉跳动、饮水呛咳、言语、抬头、睡眠、疲劳、治疗渴望、急躁、对家人态度、人际交往与量表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 619、0. 507、0. 620、0. 430、0. 825、0. 722、0. 589、0. 681、0. 637、0. 498、0. 219、0. 217、0、0. 602、0. 606、0. 606,其中翻身、治疗渴望、睡眠、疲劳4个条目的Spearman相关系数低于0. 447(样本量为20例时的Spearman相关系数界值为0. 447)。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折半信度为0. 73,克朗巴哈α系数为0. 81。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拟合优度指数为0. 57。结论成功研制出基于患者报告的MND结局评价量表,并经第一轮科学性考评验证该量表可行性、信度、效度均良好;该量表可较好反映MND患者总体疾病情况变化,为临床评价MND提供了新的方法。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七氟醚对新生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NR1、NR2A、NR2B表达及行为学的影响

    张虓宇;贾丽洁;徐子锋;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新生大鼠发育过程中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NMDA受体NR1、NR2A、NR2B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方法将54只新生6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每组27只,七氟醚组和对照组在6~8日龄时分别每日吸入2. 1%七氟醚、70%O22 h。两组8、21日龄时分别选取7只处死,分离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1、NR2A、NR2B蛋白表达。两组分别于21、28、35日龄时,采用旷场实验记录自发运动次数、刻板样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距离; 35日龄时进行Y迷宫实验,记录总探索次数和自发交替行为正确率。结果与8日龄时比较,七氟醚组21日龄时前额叶皮层组织NR2A蛋白表达降低、NR2B蛋白表达升高,对照组21日龄时前额叶皮层组织NR2A蛋白表达升高、NR2B蛋白表达降低(P均<0. 05)。七氟醚组8、21日龄时前额叶皮层组织NR1、NR2B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8、21日龄时海马组织NR1、NR2A、NR2B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两组自发运动次数、刻板样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七氟醚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同日龄对照组(P均<0. 05)。两组总探索次数比较P>0. 05,七氟醚组自发交替行为正确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反复七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亚型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新生大鼠发育过程中前额叶皮层NR1、NR2B蛋白表达升高及NR2B向NR2A转变的延迟,并引起大鼠自发活动增加、注意力下降。

    2020年11期 v.60;No.116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外泌体对高糖作用后HUVECs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

    刘慧竹;黄群;闫美玉;吉懿;许小朋;刘奇良;王明亮;谢赟;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血清外泌体对高糖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正常SD大鼠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并经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将HUVECs分为外泌体组、高糖组和对照组,外泌体组、高糖组加入40 mmol/L葡萄糖,对照组加入7 mmol/L葡萄糖;同时外泌体组分别加入10、40、160μg/mL大鼠血清外泌体,高糖组和对照组不加入外泌体。各组分别于培养0、12、24、36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光密度(OD)值;培养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培养8 h,采用管腔形成实验测量成管长度和成管分支点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作用12、24、36 h的OD值及细胞迁移率、成管长度、成管分支点数均降低(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加入10μg/mL外泌体的外泌体组作用12、24、36 h的OD值及细胞迁移率、成管长度、成管分支点数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加入40、160μg/mL外泌体的外泌体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加入160μg/mL外泌体的外泌体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高糖会引起HUVECs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高浓度的正常大鼠血清外泌体可逆转上述变化,对HUVECs具有保护作用。

    2020年11期 v.60;No.116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miRNA差异表达谱生物学分析及miR-365a-3p参与发病的机制探讨

    李晖;焦顺;郑晓丹;肖黎;陈智芳;刘荣;

    目的建立子痫前期胎盘组织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差异表达谱中变化最显著的miR-365a-3p参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子痫前期和正常胎盘组织(各3例份)进行miRNA表达谱测序,De Seq2分析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可视化软件Star Base 3. 0显示miR-365a-3p(差异表达谱中表达上调最显著的miRNA)与TGF-β通路关键基因SMAD2、MAPK1的3'非编码区均存在靶向结合位点。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胎盘组织(各41例份) miR-365a-3p及SMAD2、MAPK1 mRNA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胎盘组织相比,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有44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12个miRNA表达显著上调、32个miRNA表达显著下调。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潜在靶基因主要参与子宫内膜癌、TGF-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 TOR信号通路、醛固酮调节钠的重吸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胰岛素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癌症发生等。子痫前期胎盘组织miR-365a-3p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胎盘组织,SMAD2、MAPK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胎盘组织(P均<0. 01)。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miR-365a-3p与SMAD2、MAPK1 mRNA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均<0. 05)。结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并参与诸多信号通路;子痫前期胎盘组织miR-365a-3p表达升高,其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GF-β信号通路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2020年11期 v.60;No.116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内菌群、短链脂肪酸变化及丁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刘庭玉;高振军;沈曼茹;黄继英;唐鄂;张国新;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内菌群、短链脂肪酸的变化,以及短链脂肪酸之一的丁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幽门螺杆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幽门螺杆菌组给予H. pylori SS1菌液灌胃,对照组给予布氏肉汤灌胃;隔日1次,共3次。两组灌胃后6、12个月各取6只小鼠,处死后取胃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灌胃12个月胃组织常见微生物菌群丰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灌胃后6、12个月胃组织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水平。将胃癌细胞系AGS随机分为丁酸盐组和空白对照组,丁酸盐组加入不同浓度丁酸盐,空白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两组培养0、12、24、48 h的光密度(OD)值,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进入下室的细胞数。结果幽门螺杆菌组胃组织内的微生物菌群按照丰度排序依次为幽门螺旋杆菌、柔嫩梭菌、拟球梭菌、乳酸菌、普氏菌,对照组依次为拟球梭菌、乳酸菌、肠杆菌、柔嫩梭菌,其中柔嫩梭菌、拟球梭菌为丁酸盐产生菌。幽门螺杆菌组灌胃后6个月胃组织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与灌胃后6个月比较,幽门螺杆菌组与对照组灌胃后12个月胃组织乙酸、丙酸、丁酸水平均升高,且幽门螺杆菌组升高更明显(P均<0. 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加入不同浓度(0. 5、1. 0、2. 5 mmol/L)丁酸盐的丁酸盐组作用24、48 h的OD值均升高(P均<0. 05);相同作用时间下,丁酸盐组OD值随着丁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以2. 5 mmol/L作用48 h时的OD值最高(P均<0. 05)。丁酸盐组(丁酸盐终浓度为2. 5 mmol/L)与空白对照组进入下室的细胞数分别为(221±32)、(85±14)个,两组比较P <0. 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小鼠胃组织中丁酸水平及产丁酸盐的菌群丰度升高,而丁酸盐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020年11期 v.60;No.116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20年11期 v.60;No.116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正>~~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过表达miR-22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邵淑娟;王宏利;杜巍;李红霞;汪方园;王亚娟;霍志平;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22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子宫内膜癌JEC、HEC-1B、KLE、Ishikawa细胞及人子宫内膜上皮HEECs细胞中miR-224表达,选择miR-224相对表达量最低的Ishikawa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Ishikawa细胞分为miR-224 mimics组和mimics-NC组,分别转染miR-224模拟物和模拟物阴性对照。两组转染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24、48、72、96 h细胞增殖的光密度(OD)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计数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五聚蛋白3(PTX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组OD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miR-224 mimics组培养24、48、72、96 h的OD值均明显低于mimics-NC组同时间点(P均<0. 05)。miR-224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高于mimics-NC组,侵袭和迁移实验穿膜细胞数、PTX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imics-NC组(P均<0. 05)。结论过表达miR-224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X3蛋白表达有关。

    2020年11期 v.60;No.116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296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钊雯婧;杨芬;夏睿;吴鹏;陈锦飞;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296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LINC01296表达。将SGC-7901、BGC-823细胞各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入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RNA(siNC)进行转染,转染24 h。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波长450 nm处的光密度(OD)值,克隆形成实验计数克隆形成数,胞质胞核分离实验观察LINC01296在胃癌细胞中的分布,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LINC01296与EZH2、SUZ12的相互作用。结果 SGC-7901、BGC-823及GES1细胞LINC012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 04±1. 64、5. 33±1. 32、1. 41±0. 01,SGC-7901、BGC-823细胞LINC0129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ES1细胞(P均<0. 05)。转染siRNA、siNC的SGC-7901细胞OD值分别为1. 20±0. 03、1. 38±0. 02,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12. 56±5. 22)、(256. 14±6. 42)个,二者比较P均<0. 05;转染siRNA、siNC的BGC-823细胞OD值分别为1. 50±0. 04、1. 73±0. 22,克隆形成个数分别为(98. 21±5. 56)、(203. 76±5. 31)个,二者比较P均<0. 05。LINC01296在SGC-7901、BGC-823细胞核中的相对表达比例均高于细胞质(P均<0. 05)。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LINC01296可以与EZH2、SUZ12结合。结论LINC01296可能通过与EZH2、SUZ12结合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2020年11期 v.60;No.116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顾敦星;孙翾;陈常玉;陈云飞;李鑫;孟朋民;苏心镜;

    目的观察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进行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1次/d,共30 d。两组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行MRI检查,测量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椎间隙高度,测量两组60、120°/s角速下的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结果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88%,对照组分别为7、10、7、8例和75. 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和椎间隙高度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 05)。相同角速条件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PT均升高,F/E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 05)。结论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并有助于恢复患者椎体形态、提高其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

    2020年11期 v.60;No.116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

    赵士好;杨少坤;许效坤;肖爱华;

    目的观察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两组术前及术后4周行膝关节功能JOA评分评价近期疗效,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评价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后4周JO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术后6个月H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采用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KOA,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2020年11期 v.60;No.116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IVC/Ao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蔡朦朦;缪娟娟;葛建林;杜伯祥;宋杰;

    目的观察不同术前容量反应性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与心脏收缩期腹主动脉最大内径的比值(IVC/Ao)变化,并探讨IVC/Ao对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例,术前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试验前后采用经胸心脏超声测量每搏输出量(SV),计算ΔSV,评价患者容量反应性。患者试验前超声测量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IVCDmax)、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IVCDmin)以及心脏收缩期腹主动脉最大内径(Ao),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及IVC/Ao。分析容量负荷试验前IVC/Ao与ΔSV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IVCCI、IVC/Ao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4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容量反应阳性(ΔSV≥15%) 20例、阴性(ΔSV <15%) 21例。与容量反应阴性者比较,容量反应阳性者试验前IVCDmin降低,IVCCI、IVC/Ao均升高(P均<0. 05),IVCDmax无明显变化(P> 0. 05)。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IVC/Ao与ΔSV呈正相关关系(r=0. 726,P <0. 01)。容量负荷试验前IVC/Ao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 877、临界值为1. 255、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IVCCI分别为0. 785、21. 650、75%、19%。结论容量反应阳性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IVC/Ao升高,IVC/Ao对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高于IVCCI。

    2020年11期 v.60;No.116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低目标血压治疗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段文龙;陈万;吕立文;唐宇涛;潘春熹;

    目的比较高、低目标血压治疗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高目标组33例和低目标组29例。两组均给予脓毒性休克集束治疗,高目标组和低目标组目标平均动脉压分别控制在80~85、65~70 mm Hg。记录两组治疗3 d后急性胃肠损伤(AGI)发生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及28 d病死率。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测量腹腔内压(IAP),行腹部超声检查并测算胃动力指数(MI)及肠系膜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s)、舒张末期流速(Vp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高目标组发生AGI 12例(36. 36%),低目标组为28例(96. 55%),两组比较P <0. 01。高目标组治疗后MI、Vpd、Vps均高于治疗前,低目标组治疗后IAP高于治疗前(P均<0. 05)。治疗后高目标组IAP低于低目标组,MI、Vpd、Vps均高于低目标组(P均<0. 05)。高目标组治疗后APACHEⅡ、SOFA评分分别为(13. 03±3. 6)、(3. 60±0. 93)分,低目标组分别为(14. 93±2. 67)、(4. 75±1. 05)分,两组比较P均<0. 05。高目标组28 d病死率为15. 15%(5/33),低于低目标组的34. 48%(10/29),两组比较P>0. 05。结论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高目标血压治疗较低目标血压治疗更有助于减轻其胃肠功能损伤,并可降低其AGI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2020年11期 v.60;No.116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外周灌注指数、乳酸、降钙素原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王文静;孙雷焕;郭波;刘昌;谭文君;

    目的探讨早期外周灌注指数(PI)、乳酸及降钙素原(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根据患者住院第28天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3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入住ICU当天(D0)和经过标准治疗1 d(D1)的PI、乳酸及PCT等资料,绘制D1时PI、乳酸及PCT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单独预测时的Cut-off值。结果 D0时两组PI、乳酸及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D1时死亡组PI低于生存组,乳酸及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均<0. 05)。D1时PI、乳酸及PCT单独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 906(95%CI:0. 842 4~0. 968 8)、0. 795(95%CI:0. 695 3~0. 894 6)、0. 809(95%CI:0. 697 4~0. 920 5),敏感度分别为87. 5%、72. 9%、89. 6%,特异度分别为81. 2%、78. 1%、71. 9%,Cut-off值分别为0. 27、4. 30、3. 73。PI、乳酸及PCT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 932(95%CI:0. 879~0. 985),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经过标准治疗1 d后PI低于0. 27、乳酸高于4. 30 mmol/L、PCT高于3. 73 ng/mL均提示预后不良,PI与乳酸、PC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2020年11期 v.60;No.116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效果观察

    刘英彦;张民;崔剑;曹薇;李政荣;王伟;杜蓓;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振动机械排痰治疗、B组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C组行振动机械排痰治疗,其余基础治疗措施均相同。三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行咳嗽、痰液量、痰液性状评分,记录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咳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A组咳嗽、痰液性状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而痰液量评分高于B组和C组(P均<0. 05),C组咳嗽评分低于B组而痰液量、痰液性状评分高于B组(P均<0. 05)。治疗后,A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和C组(P均<0. 05),C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B组(P均<0. 05)。临床疗效显效率A组高于B组和C组(P均<0. 05),B组和C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坠积性肺炎应用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振动机械排痰,可通过促进排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效果。

    2020年11期 v.60;No.116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通阳泄浊自拟方辅助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梁春玲;陈晓杰;刘祖发;张辰浩;刘杰;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阳泄浊自拟方辅助治疗冠心病(CHD)伴颈动脉斑块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D伴颈动脉斑块并发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予益气活血、通阳泄浊自拟方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相关指标、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主证、次证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每博输出量(SV)较治疗前升高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EVF、SV高于对照组而LEVDD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颈动脉IMT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 00%,高于对照组的63. 50%(P <0. 05)。结论益气活血、通阳泄浊自拟方有助于改善CHD伴颈动脉斑块并发CHF患者的症状及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11期 v.60;No.116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脑胶质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B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赵亚运;张墨轩;潘景臻;司茂飞;赵志明;张健;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外科手术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因颅脑外伤行颅内减压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收集其脑胶质瘤组织,对照组术中收集其切除的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CCNB2表达。术后随访记录观察组生存时间,分析CCNB2表达与观察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脑胶质瘤组织CCNB2阳性表达率为50. 8%(33/65),对照组为16. 7%(5/30),两组比较P <0. 01。观察组脑胶质瘤组织CCNB2阳性表达与患者WHO分级、p53基因型、Ki-67表达均有关(P均<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KPS评分、肿瘤直径均无关(P均> 0. 05)。观察组脑胶质瘤组织CCNB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为(44. 0±5. 7)月,阴性表达患者为(81. 0±6. 4)月,两者比较P <0. 01。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CCNB2蛋白表达升高,CCNB2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020年11期 v.60;No.116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刘迎春;范文生;李立安;王楠;李震;李冠强;吴迪;孟元光;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微创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90例,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者229例(机器人组),行腹腔镜手术者161例(腹腔镜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切除情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左盆腔及右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和总淋巴结切除数),以及中转开腹率、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总淋巴结切除数均高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均低于腹腔镜组(P均<0. 01)。两组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左盆腔及右盆腔淋巴结切除数、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但是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率更低、总淋巴结切除数更多。

    2020年11期 v.60;No.116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介入时机行CRRT对剖宫产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刘强;零冠军;翟文庆;刘洪颜;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时机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剖宫产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AKI的产妇87例,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中期组30例、晚期组27例。早期组确诊12 h内行CRRT,中期组确诊12~24 h内行CRRT,晚期组确诊24 h后行CRRT。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6天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及胱抑素C(Cys C),尿量恢复时间(尿量恢复至60 mL/h)及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随访半年内慢性肾炎发生率、生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第3、6天BUN、Cr、β2-MG、Cys C均降低(P均<0. 05)。早期组、中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天BUN、Cr、β2-MG均低于晚期组,中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Cys C均低于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中期组治疗后第6天Cys C均低于晚期组(P均<0. 05)。早、中、晚期组尿量恢复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依次升高(P均<0. 05)。晚期组气管插管率高于早期组、中期组(P均<0. 05),三组慢性肾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三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AKI患者早期进行CRRT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并可缩短病程、降低气管插管率。

    2020年11期 v.60;No.116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25(OH)D_3缺乏程度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肖琴琴;朱金朋;马晨旭;田蕾;

    目的观察血清25(OH)D_3水平与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LC患者60例作为ALC组,其中酒精性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分级) A级15例、B级19例、C级26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5分22例、5~14分23例、>14分15例。选择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分析ALC组血清25(OH)D_3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ALC发生的关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D_3缺乏程度与ALC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LC组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ALC组血清25(OH)D_3水平充足(> 30 ng/mL) 0例、不足(20~30 ng/mL) 11例(18. 3%)、中度缺乏(10~19 ng/mL) 22例(36. 7%)、重度缺乏(<10 ng/mL) 27例(45. 0%),对照组分别为29例(48. 3%)、24例(40. 0%)、7例(11. 7%)、0例,ALC组血清25(OH)D_3重度缺乏的比例更高(P <0. 05)。ALC患者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与血清25(OH)D_3缺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Gamma分别为0. 620、0. 547,P均<0. 05)。二元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是AL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OR=0. 852,95%CI:0. 788~0. 920,P <0. 05),血清25(OH)D_3重度缺乏是ALC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OR=0. 16,95%CI:0. 04~0. 70,P <0. 05)。结论 ALC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其缺乏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25(OH)D_3<10 ng/mL是ALC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

    2020年11期 v.60;No.116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李旭纲;戚晓阳;施鸿飞;陈一心;邱旭升;

    尺骨鹰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目前该类骨折最佳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器固定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记忆合金内固定术和尺骨鹰嘴切除术等。对于一些非移位性骨折患者,其伸肌机制可能是完整的,可予以非手术治疗,此外有移位的老年患者也应考虑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稳定、坚固,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尺骨鹰嘴骨折,但其手术损伤较大,患者存在感染风险,且常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临床骨科医师的经验总结与技术进步,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和钢板内固定术逐渐成为尺骨鹰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临床上仍需骨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2020年11期 v.60;No.116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髌骨软化症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张盼;刘建强;

    髌骨软化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病,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尚不肯定,且并发症较多,故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保守疗法的一种,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毫针针刺疗法、电针疗法、温针疗法、小针刀疗法、火针疗法及针灸联合其他疗法。毫针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腧穴发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电针疗法在针刺的基础上通过电针仪刺激腧穴,具有加强针感的作用;温针疗法在针刺的基础上于针柄处加以点燃艾条,使得热力直达穴位深层,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小针刀疗法将针与手术刀结合,对病变部位进行切割、剥离,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火针疗法是将针具加热烧红后刺入人体腧穴,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此外,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可以因人制宜、辨证选穴、标本兼顾,同时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本病的疗效较好。

    2020年11期 v.60;No.116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氨甲环酸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罗兴鹏;解京明;王迎松;李韬;毕尼;卢钰;杨桂然;

    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出血量大等特点,而大量出血会导致患者心、肺、肾功能受损,并影响其凝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氨甲环酸(TXA)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药物,属于抗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药物之一。TXA可阻断含有赖氨酸残基的纤维蛋白与纤溶酶重链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抑制纤溶酶对血小板Gp16受体的作用,保护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及其功能,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目前,TXA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局部用药、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用药。TXA的应用剂量目前争议较多,大多数研究认可的应用剂量是术前100 mg/kg负荷量+术中10 mg/(kg·h)维持量;但是从止血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及不同术式的个体化用药等多方面考虑,该剂量是否为TXA的最佳剂量,仍需更多临床对比研究来证实。TXA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癫痫、心血管事件、血栓形成及椎管渗入,但是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总体来说TXA的安全性比较高。

    2020年11期 v.60;No.116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李晓陵;姜晓旭;王丰;曹丹娜;刘晓慧;蔡丽娜;

    帕金森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是其主要病理改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一种探测静息状态下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新兴技术,其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低频振幅分析法、局部一致性分析法、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又包括脑网络分析法、独立成分及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分析法。低频振幅分析法、局部一致性分析法可反映局部脑功能活动指标。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法可反映全脑体素与线性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一种对全脑整体功能活动进行分析比较的方法,但在数据分析中研究者的选择会造成结果存在主观性偏倚。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rs-fMRI分析方法,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期 v.60;No.116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痉挛性发声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任佳;吕丹;于凌昱;刘世喜;

    痉挛性发声障碍(SD)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又严重影响患者言语表达及社交能力的嗓音疾病。SD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包括皮质抑制丧失、感觉输入障碍、神经解剖学改变。明确诊断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但目前客观评估方法能力有限,诊断多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导致该疾病容易误诊或漏诊。SD的治疗主要包括嗓音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声带注射A型肉毒素等。声带注射A型肉毒素是主流推荐的治疗方式,其注射剂量存在争议,注射方式包括喉肌电图监视下应用特定的肌电注射空针电极经环甲膜穿刺注射、电子喉镜监视下经环甲膜穿刺注射、电子喉镜监视下利用内镜注射针注射。三种注射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操作水平以及现有设备选择适合的方法。

    2020年11期 v.60;No.1169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张施明;

    常规桡动脉途径仍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首选途径,但是存在桡动脉闭塞、桡神经损伤、桡动脉痉挛后穿刺困难等缺点。因此,部分医生提出了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途径,该途径具有定位方便、能更好地保证近端桡动脉开放、术后易止血、节约手术费用、可以作为近端桡动脉闭塞逆行再通的入路、对近端桡动脉损伤少、左侧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可使术者操作更舒适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远端桡动脉直径偏小、穿刺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不利于使用大型号(7 F以上)的导管手术、与常规桡动脉导管长度不匹配等缺点。因此,建议患者穿刺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鼻烟壶区穿刺部位桡动脉直径,有助于术者选择适当型号的动脉鞘及穿刺点;对于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直径偏小、体质量低及身高偏矮的女性尽量不选择该入路,对于常规桡动脉途径操作不熟练的术者也尽量不选择该入路。由于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PCI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而非常规技术,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其优劣。

    2020年11期 v.60;No.116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汪婷;项前;金培培;卢文斌;林省伟;郭品豪;卞金俊;

    冠状病毒是人类及动物常见的病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结构,其传染性及致病性极强,对全球经济及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病毒性肺炎爆发,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新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现有关于SARS-CoV-2的研究基本以新病毒的基因结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为主,涉及其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少。SARS-CoV-2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具有遗传相似性,因此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相关的免疫应答也是研究SARS-CoV-2免疫应答的基础。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诱导宿主产生特定的免疫反应,如介导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应答、视黄酸诱导基因样受体表达以及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相应的T细胞、B细胞等。冠状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病毒感染的基本发病机制,而机体的免疫应答对于控制和消除冠状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深入了解近年来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可为SARS-CoV-2的科学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1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左卡尼汀在生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周昕;孔飞燕;丁豪帅;常德辉;

    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能量代谢必需物质,可将长链脂肪酸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内,并进行三羧酸循环反应和脂肪酸的β氧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左卡尼汀在生殖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左卡尼汀缺乏将会导致精子及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近年来,左卡尼汀逐渐应用于多种生殖相关疾病的治疗,包括与男性不育相关的精索静脉曲张、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以及与女性不孕相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闭经等疾病。另外,左卡尼汀在临床上还可应用于冷冻精子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改善体外培养精子质量以及提高体外胚胎移植妊娠率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BV pgRNA与HBV 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张诗琬;喻雪琴;陈芳;陈星;戢敏;梅小平;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仅存在于肝细胞内,是反映HBV存在的最直接指标,也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复发的根源。HBV 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且HBV 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因此HBV 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Ag)及HBV DNA是目前HBV相关性肝病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测指标,但对反映抗HBV治疗效果、选择停药时机、预测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准确性均存在一定缺陷。HBV前基因组(pgRNA)是HBV 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的转录产物,可反映肝细胞HBV 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且血清HBV pgRNA水平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患者易接受,是反映HBV cccDNA水平较为可靠指标。HBV pgRNA不仅可以反映HBV cccDNA的存在状态,还可以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表达水平、反映HBV DNA及HBsAg水平变化、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在反映CHB患者病情、评估疗效、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20年11期 v.60;No.116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