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洋;任芳;
目的探讨miR-199a-3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培养四株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90、CAOV3、HO-8910S,采用RT-qPCR法检测四株卵巢癌细胞中miR-199a-3p的表达情况。选择miR-199a-3p表达较低的卵巢癌细胞,分为对照组、NC mimic转染组、miR-199a-3p mimic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试剂,miR-199a-3p mimic组、NC mimic转染组分别加入miR-199a-3p mimic和NC mimic转染试剂。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RT-qPCR检测过表达miR-199a-3p后卵巢癌细胞中smad1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试验观察miR-199a-3p对smad1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199a-3p在卵巢癌细胞株CaOV3及OV-90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细胞(P均<0. 05)。CaOV3及OV-90细胞过表达miR-199a-3p后,miR-199a-3p mimic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低于NC mimic组(P均<0. 05)。miR-199a-3p mimic组细胞中smad1的表达低于NC mimic组(P <0. 05)。miR-199a-3p互补结合smad1mRNA的3'UTR区;与wt-smad1 3'UTR+NC mimic组相比,wt-smad1 3'UTR+miR-199a-3p mimic组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均<0. 05)。结论过表达miR-199a-3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mad1的基因表达有关。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劲红;杜林;蒋萍;陈英超;姜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RUNX家族转录因子3(Runx3)、Twist家族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EC患者,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unx3、Twist1表达,比较两种组织Runx3、Twist1表达量,并对Runx3、Twist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Runx3、Twist1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C组织中Runx3表达降低,Twist1表达增高(P均<0. 05)。EC组织中Runx3和Twist1表达呈负相关(r=-0. 611,P <0. 05)。EC组织中Runx3、Twist1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 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 05)。低Runx3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高Runx3表达组,高Twist1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Twist1表达组(P均<0. 05)。结论 EC中Runx3表达下调,Twist1表达上调,两者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2020年13期 v.60;No.117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唐澍;徐明;陈芬;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LA复合体11(HCG11)及微小RNA(miR)-144-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检测102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LncRNA HCG11及miR-144-3p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间LncRNA HCG11、miR-144-3p表达差异,分析胃癌组织LncRNA HCG11、miR-144-3p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ncRNA HCG11表达升高,而miR-144-3p降低(P均<0. 05)。癌组织中LncRNA HCG11、miR-144-3p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及组织学分化有关(P均<0. 05),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位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均> 0. 05)。癌组织中LncRNA HCG11与miR-144-3p呈负相关(r=-0. 611,P <0. 05)。高LncRNA HCG11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LncRNA HCG11表达组患者,低miR-144-3p表达组患者3年OS低于高miR-144-3p表达患者(P均<0. 05)。结论胃癌组织中LncRNA HCG11表达升高、miR-144-3p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有望成为新的胃癌肿瘤标志物。
2020年13期 v.60;No.117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海燕;张星亮;黄宇戈;
目的探讨miR-3162-3p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只小鼠,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对照+mimic组、致敏组、致敏+mimic组。致敏组采用腹腔注射OVA致敏,致敏+mimic组致敏后腹腔转染miR-3162-3p化学合成类似物mimic;对照组、对照+mimic组进行相应对照处理。各组采用瑞氏染色对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检测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ELISA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IL-4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miR-3162-3p和靶基因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致敏组分别比较,对照+mimic组、致敏+mimic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增加、巨噬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增强、IL-4水平升高、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miR-3162-3p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靶基因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从而加剧OVA致敏小鼠肺部炎症反应。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司马明珠;李全忠;王延年;
目的探讨Fisher判别分析对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判别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65例,其中1型糖尿病病例14例,2型糖尿病病151例。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血糖数据计算出17个血糖波动特征,以此为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统计软件提供的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分类模型,检验模型判别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Fisher判别分析分类模型判别2型糖尿病的正确率为90. 1%,判别1型糖尿病组的正确率为57. 1%,1型及2型糖尿病合计判别正确率为87. 3%,交叉核实法检验总判别正确率为83. 0%。Fisher判别分析1型及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36,判别1型与2型糖尿病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3. 7%、94. 4%、34. 8%。结论 Fisher判别分析对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分类能力良好。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奕;张斌龙;邱怡;冯路达;高颖;
目的构建基于患者报告的运动神经元病(MND)结局评价量表(MND-PRO)的理论模型框架。方法参照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研制说明,成立研究小组;综合文献分析及回顾性病例分析,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核心小组的讨论及专家论证,最终形成MND-PRO理论框架。结果根据文献分析提取MND相关症状形成症状采集量表,总结出MND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核心症状及全身症状,最终形成了核心症状、全身症状、心理精神症状、社会关系四个领域的MND-PRO理论框架模型。结论通过文献分析及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形成了MND-PRO的理论模型框架,此为MND-PRO量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0年13期 v.60;No.117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波;刘春雨;于健;孙文国;王彩梅;刘升学;
目的探讨桂林市公务员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58例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性别、年龄、民族、膳食、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等一般情况;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彩超诊断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情况;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标准判定体检者MS及相关疾病如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发生率,比较体检者MS和非MS代谢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危险因素。结果 858例中,共检出MS患者115例,总患病率13. 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9. 1%,女性患病率为7. 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年龄递增MS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40岁以上体检者MS患病率高于40岁以下(P <0. 05);男性40~49岁、女性50~59岁MS患病率增长较快,60~69岁为患病高峰; 40~59岁男性MS患病率高于相同年龄女性(P <0. 05)。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0. 1%、26. 2%、22. 1%、12. 4%,不同年龄和性别体检人群MS相关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MS和非MS两者性别构成、年龄、NAFLD检出率、ALT、AST、BMI、TG、UA、FPG、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NAFLD、尿酸为MS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桂林市40~59岁男性公务员合并NAFLD或血尿酸异常升高者应特别重视MS的发生。
2020年13期 v.60;No.117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宗华;孔东波;江波涛;邹伟;饶志刚;赵克栋;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SB16-AS1(LncRNA ASB16-AS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分别将si-NC、si-ASB16-AS1、miR-NC、miR-760 mimics、siASB16-AS1+anti-miR-NC、si-ASB16-AS1+anti-miR-760转染至LNCaP细胞。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ASB16-AS1与miR-760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p21蛋白水平。结果与转染si-NC、miR-NC相比,转染si-ASB16-AS1、miR-760 mimics后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均<0. 05),迁移、侵袭细胞数减少(P均<0. 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ASB16-AS1能够靶向结合miR-760。与si-ASB16-AS1+anti-miR-NC组相比,si-ASB16-AS1+anti-miR-760组细胞增殖活力升高(P <0. 05),迁移、侵袭细胞数增多(P均<0. 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水平升高(P均<0. 05),p21蛋白水平降低(P <0. 05)。结论 LncRNA ASB16-AS1通过靶向干扰miR-760表达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2020年13期 v.60;No.117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首字是zu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做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范/做分析/做实事/做决定/做活动/做解释/做比较/做买卖/做设计/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演员/做服务/做表演/做好事/做报道/做医生/做顾问/做介绍/做项目/做保障/做抵押/做美容/做企业/做担保/做示范/做事业/做临时工/做市场
2020年13期 v.60;No.1171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文题原则上不能使用缩略语,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可以直接使用。未公认的名词术语,请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内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缩略语,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以下名词术语可直接使用缩写。
2020年13期 v.60;No.1171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20年13期 v.60;No.117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蕊;郝春华;孙双勇;徐向伟;席文恭;赵专友;王维亭;汤立达;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SNX)对大鼠脑膜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NX 13mg/kg组、SNX 26mg/kg组、SNX 52 mg/kg组、脑心通和尼莫地平组各10只。各组分别采用相应药物连续灌服给药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1 h,大鼠尾静脉注射15%高分子量右旋糖酐5 mL/kg,制备脑微循环障碍模型。监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硬脑膜表面血流量,测定血浆NO、ET-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注射15%高分子量右旋糖酐后5~120 min时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减少(P均<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后30~90 min时SNX 26mg/kg组、SNX 52 mg/kg组脑软脑膜血流量增加(P <0. 05或<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NX 52 mg/kg组大鼠血浆内皮因子NO水平升高,ET-1浓度降低(P <0. 05或<0. 01)。SNX 52mg/kg与临床等效剂量的脑心通、尼莫地平作用相当。结论 SNX能改善大鼠脑微循环障碍。
2020年13期 v.60;No.117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静;何燕南;
目的探讨生姜作用于卵巢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基因靶点,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网页(TSMP)筛选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靶基因,并借助genecard和TCGA数据库筛选与卵巢癌相关的靶基因,之后将所筛选的靶基因使用R软件包limma绘制韦恩图并取其交集,构建生姜网络,并通过GEO的数据库验证靶基因的表达,最后借助KM在线数据库对目标靶基因进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最终预测得出生姜有效活性成分2个,预测相关靶点基因166个。作用卵巢癌的靶点基因6 892个,具有高表达靶点基因为200个。上述靶基因具有交集的靶点基因共4个,与正常组织相比,其交集靶点基因在卵巢癌中均为高表达且均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预后(P均<0. 05)。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为解析生姜抗卵巢癌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目标靶点基因的关系网络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2020年13期 v.60;No.117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艳利;许二妮;尉娜;殷闯;谭军;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腺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P组)各25只。AP组术前3 d腹腔注射腺苷注射液(剂量为1. 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1次/d); Sham组及IR组术前3 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线栓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三组各随机抽取5只大鼠三组行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三组余20只分别取5只于缺血2 h再灌注6、24、48、72 h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刻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不同时刻细胞凋亡数目。结果再灌注24 h,Sham组未见脑梗死病灶;与Sham组比较,IR、AP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大(P均<0. 05);与IR组比较,AP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小(P <0. 05)。与Sham组比较,IR组与AP组Caspase-3阳性细胞及凋亡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多(P均<0. 05);与IR组比较,AP组Caspase-3阳性细胞及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 <均0. 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2020年13期 v.60;No.117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戴建东;张志余;刘艳华;张剑峰;于立群;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孕产期致病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多家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超声筛查结果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1 500例(观察组)及双侧髋关节均正常的婴幼儿1 500例(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两组基本情况及其母亲在孕产期的情况,比较两组婴儿母体孕产期情况、婴儿胚胎期及产后情况,选取两组母体及婴儿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调查项目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婴儿母体孕期补充奶制品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两组婴儿性别、髋关节发育不良家族史、胎次、出生方式、出生时体质量、出生时胎龄、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母体孕期补充奶制品不足、女性、羊水量异常、髋关节发育不良家族史、人工助产、出生低体质量、早产、非完全母乳喂养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婴儿及母体孕产期诸多因素相关,临床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020年13期 v.60;No.117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培珍;陈彪;
目的探讨丁卡因含服复合静脉麻醉在超重或肥胖者无痛清醒胃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胃镜检查者164例,以BMI进行肥胖程度进类,其中体质量正常组52例(BMI≥18. 5~<24 kg/m2)、超重组47例(BMI≥24~<28㎏/m~2),肥胖者(BMI≥28㎏/m~2)按数字随机表法进一步分为入睡组31例、清醒组34例。入睡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于睡眠状态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清醒组、超重组和正常组采用丁卡因含服复合静脉麻醉,于清醒状态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比较各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镜检时间、留观时间,入室后(t_0)、麻醉诱导后(t_1)、胃镜至食管口时(t_2)、检查结束时(t_3)基本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入睡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诱导量和总量均高于清醒组、超重组、正常组,清醒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诱导量和总量均低于正常组(P均<0. 05);超重组与正常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诱导量和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入睡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留观时间均长于清醒组、超重组、正常组(P <0. 05),而醒组、超重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与本组t0时比较,各组t_1、t_2时MAP和HR均降低(P均<0. 05);入睡组t_2时MAP低于超重组,t_3时MAP高于正常组、清醒组(P均<0. 05);入睡组t_1时HR高于清醒组,t_2时HR高于清醒组、超重组(P均<0. 05);入睡组t_1、t_2时SpO_2低于清醒组、超重组、正常组同期(P均<0. 05),而清醒组、超重组、正常组各时间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四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丁卡因含服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超重或肥胖者无痛清醒胃镜检查能够获得与体重正常者相似的麻醉效果,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还能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行。
2020年13期 v.60;No.117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新才;孙波文;邱立彬;苏亮;邵静波;
目的探讨Select Secure 3830电极房间隔起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56例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依据患者心房电极导线的选择分为两组,其中置入美敦力3830心房螺旋电极共30例为观察组,同期置入美敦力4574心房翼状电极共2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心室均置入3830心室螺旋电极,并于术前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位片等检查。分别记录两组置入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个6月心房电极起搏阈值电压、感知电压、阻抗,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6月左房内径大小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入组患者均按计划成功行心脏双腔起搏器置入术,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未发生电极脱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置入即刻,观察组心房电极起搏阈值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起搏阈值电压无统计学差别(P均>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心房电极起搏阈值电压均低于置入即刻。观察组置入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得阻抗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置入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心房电极感知电压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 0. 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6个月所测左房内径数值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Select Secure 3830电极在心房起搏的应用中安全有效,且能灵活地选择起搏位点,更符合生理传导模式,适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0年13期 v.60;No.117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厉广栩;逯军;谷春芳;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检测筛查遗传代谢病高危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海口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遗传代谢病高危患儿175例,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患儿血液及尿液标本,根据串联质谱血液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尿液串联质谱检查综合考虑,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遗传代谢病的诊断。结果 175例遗传代谢病高危患儿中,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异常27例(异常率15. 43%)。其中确诊为遗传代谢病1例(确诊率0. 57%),经基因检测为戊二酸血症Ⅰ型;其他代谢异常26例,包括氨基酸异常23例和酰基肉碱异常3例。结论串联质谱是筛查遗传代谢病的有效方法,但假阳性率较高;加强检测质量控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可有效提高筛查效率。
2020年13期 v.60;No.117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飞;刘建勇;滕云飞;李海涛;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及其与IL-17、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组79例、单纯高血压组74例、健康体检对照组90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1和TLR4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组患者IMT分别为(0. 87±0. 07)、(0. 98±0. 06)、(1. 23±0. 14) mm。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组患者IMT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均<0. 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组较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血清HMGB1、TLR4、IL-17、IL-6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和ILR4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均<0. 05)。血清HMGB1、TLR4表达与IL-17、IL-6浓度呈正相关(P均<0. 05)。结论高血压合患者外周血HMGB1、TLR4表达上调,促使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导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的形成。
2020年13期 v.60;No.117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秀芝;
目的探讨小容量肺灌洗对煤工尘肺病合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煤工尘肺病合并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小容量肺灌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肺功能、营养状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活动能力,并检测观察组第1次灌洗液和最后1次灌洗液细胞总数、分类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TGF-β1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SGRQ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观察组最后1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MMP-9、TGF-β1、TNF-α水平均低于第1次灌洗液(P均<0. 05)。结论小容量肺灌洗能够有效降低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血液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及活动耐量。
2020年13期 v.60;No.117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亮;宋英;韩光;付辉;孙智宏;刘家明;赵保钢;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手术前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方案;观察组行TEG检测,在TEG指导下根据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PAI)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PAI)调整抗凝药物治疗方案。记录观察组根据TEG检测结果抗凝药物调整前后的AA-PAI、ADP-PAI变化,比较两组缺血性、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时机、支架类型、支架数量、单次治疗动脉瘤数量、术后即刻栓塞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观察组抗凝药物调整后AA-PAI> 95%、AA-PAI <50%、ADPPAI> 90%、ADP-PAI <30%患者的百分比均低于调整前(P均<0. 05)。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TEG检测有助于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2020年13期 v.60;No.117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檀永攀;薛红元;王露芳;
目的观察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CAS)前后颈内动脉狭窄侧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PSV)、阻力指数比值(rRI)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CAS治疗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3例,有明显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者26例(有症状组),无明显症状者17例(无症状组)。所有患者CAS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计算rPSV、rRI。结果有症状组CAS治疗前rPSV高于CAS治疗后,rRI低于CAS治疗后(P均<0. 05)。无症状组CAS治疗前rPSV高于CAS治疗后(P <0. 05),但CAS治疗前后rRI比较P>0. 05。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接受CAS治疗后rPSV明显降低、rRI明显升高,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接受CAS治疗后rPSV明显降低,而rRI变化不明显。因此,CAS更适合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
2020年13期 v.60;No.117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晓波;许延路;边建平;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EICU住院患者126例,依据SOFA评分结果分为重症感染组67例和和非重症感染组59例,检测两组入院时及综合治疗10 d血清甲状腺激素、PCT变化。结果重症感染组入院时血清T3、FT3、T4、FT4、TSH、PCT水平降低,与非重症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重症感染患者67例给予综合治疗10 d后根据血清T3水平分为T3正常29例、低T3综合征38例,低T3综合征发生率为56. 72%; T3正常及低T3综合征患者血清T3、FT3、T4、FT4、TSH、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根据最终治疗预后126例分为病死组36例和生存组90例,病死组血清T3、FT3、T4、FT4、TSH、PCT水平低于生存组(P均<0. 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PCT水平降低,检测其变化对判断疾病转归有指导意义。
2020年13期 v.60;No.117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岳建美;孙珂;丁莉梅;伊继峰;井庆平;
目的观察手机APP优行项目对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并同意启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89例,出院前知情同意下分为APP组53例和对照组36例。出院后APP组采用APP优行项目对患者继续进行治疗指导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干预。观察两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HbA1c、血脂、血压等指标,比较两组随访干预26周后FPG、2 hPG、HbA1c、血糖达标率、平均每周血糖监测的次数、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血脂、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 05)。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达标后院外继续治疗随访26周,APP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FPG、2 hPG、HbA1c降低,平均每周血糖监测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P干预是血糖达标的独立因素(OR=19. 20,P <0. 01); Pe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血糖监测频次呈负相关(r=-0. 336,P <0. 01)。结论手机APP的应用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意识,有助于院外患者血糖的控制和自我管理。
2020年13期 v.60;No.117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晓杰;何举仁;申军国;徐云霞;梁燕;刘佳欢;高艳刚;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骨折分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1、3、6、12个月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关节僵硬6例,褥疮1例,软组织粘连3例;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关节僵硬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联合个体化康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0年13期 v.60;No.117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武;黄琳惠;蔡兴俊;荣健;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1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抗菌、雾化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连接呼吸机,通气模式选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随后在拔出插管后改用口鼻面罩通气给氧,实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辅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血气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变化,分析影响序贯通气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ECOPD患者治疗24 h血气指标HR、RR、PaCO_2降低,pH、PaO_2升高,血液生化指标脑利钠肽、肌酐、尿素氮降低,白蛋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与治疗前比较,AECOPD患者治疗24 h肺功能指标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值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内科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PaCO_2、PaO_2是影响序贯通气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 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良好疗效,但高龄、合并内科基础疾病、APACHEⅡ评分高以及PaCO_2、PaO_2明显异常患者易出现通气治疗失败。
2020年13期 v.60;No.117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赵久平;孟令东;程云涛;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治疗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比伐芦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比伐芦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PCI术前以及术后2、15、30 d抽取两组患者静脉全血采用PL-11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仪观察血小板激活前后数量改变,计算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记录两组PCI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次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CI术后2、15、30 d比较,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30d内,观察组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血管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主要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127,P <0. 05),皮疹、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出血等次要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188,P <0. 05)。结论比伐芦定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治疗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3期 v.60;No.117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健兰;陈灿;
心房纤维化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心房纤维化形成的循环生物标志物检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成纤维细胞、胶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微小RNA等有助于临床了解房颤发生发展情况,指导房颤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另外一些可识别心房纤维化的成像技术,如电解剖下电压标测、心脏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侵入性心电图绘制技术能直观评估心房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也可预测房颤节律控制治疗的成功率。
2020年13期 v.60;No.117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买吐地·买吐逊;马翔;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类极其凶险的血管重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多项研究表明,活性增高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AAD的发生发展有紧密的联系。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增高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换异常,加剧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激活NF-κB通路,引起血管壁炎症反应,影响miR-143/145基因簇在主动脉VSMC中表达,从而导致AAD的发生。
2020年13期 v.60;No.117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芯;陶杰;
心脏术后房颤(POAF)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激活、炎性反应、心房缺血等有关。POAF可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了脑卒中、外周动脉系统栓塞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延长重症监护室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且明显增加其医疗费用。临床上可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筛选出POAF高危患者,并及时进行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预防。
2020年13期 v.60;No.117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秦欣;李爱民;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维生素D是一种第二类固醇激素,兼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密切关系,能够抑制哮喘反应中多种类型细胞的炎症信号。血清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哮喘患者症状加重、气道炎症反应增强、肺功能降低以及预后不良有关。但是,临床应用维生素D对哮喘的有益作用还未得到明确支持,维生素D调节免疫功能的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0年13期 v.60;No.117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光峨;马虎;
免疫治疗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但只有一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效益。免疫治疗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可准确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个体化免疫治疗至关重要。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记物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新抗原及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缺陷、驱动基因突变及肠道菌群等。PD-L1及TMB是目前免疫治疗获益相对较强的生物学标记物,对肿瘤免疫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其他生物标记物尚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应用效果不够确切,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富存;杨阳;
下咽癌是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细胞恶性度高,早期无特殊症状。手术治疗首先要彻底去除或控制癌症病灶,同时考虑保留喉功能的可能性。近年来下咽癌手术治疗进展主要包括手术原则、微创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下咽癌、术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处理及缺损修复等几个方面。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俊越;龚维明;
唑来膦酸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的重要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引起发烧、疼痛、流感样症状、低钙血症、肾功能损害、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非典型股骨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控制这些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包括唑来膦酸充分水化缓慢滴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减少症状,联合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糖皮质激素促进抗炎介质释放、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以及双膦酸盐口服预治疗等。目前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确切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的标准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诗琬;喻雪琴;陈芳;敬雪明;梅怡晗;梅小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β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肺组织炎症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病毒S蛋白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为受体致患者肺组织损伤且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重者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感染性休克,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人类对2019-nCoV本身及作用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等方面尚不完全清楚。在COVID-19初期,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感冒或普通肺炎表现类似,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免疫学特征及2019-nCoV核酸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COVID-19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心理支持、对症支持、预防感染、抗病毒及免疫增强治疗等手段来促进患者生命康复。针对2019-nCoV的疫苗及特效治疗药物仍在重点研究。
2020年13期 v.60;No.1171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2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