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凯;黎谢梦丹;董静;王倩;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HCC827的克隆异质性,分析其与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CC827细胞,利用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化HCC827子代细胞株,分为A、B、C、D、E、F组;另取对数生长期HCC827细胞,记为亲代细胞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平板克隆形成数,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倍数,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异质性;采用细胞药敏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异质性;采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细胞EGFR基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MET、HER2基因,观察各组细胞遗传异质性;采用细胞克隆混合实验观察吉非替尼对细胞异质性的动态影响。结果 B组克隆形成数高于亲代细胞组(P <0.01),A、D、E组克隆形成数低于亲代细胞组(P均<0.05)。B、F组细胞培养48、72、96、120 h时的增殖倍数与亲代细胞组相比,P均<0.05; C、D组细胞培养72、96、120 h时的增殖倍数与亲代细胞组相比,P均<0.05;其中B组细胞增殖倍数最高,D组细胞增殖倍数最低。B组细胞为对吉非替尼最敏感的细胞组,其余各组细胞对吉非替尼的IC50值与亲代细胞组相比,P均<0.05,其中D组细胞为对吉非替尼IC50值最高的细胞组。亲代细胞组与A~F组细胞均为EGFR基因19 Del突变。D组细胞HER2基因扩增为阳性、MET基因扩增为阴性,而亲代细胞组和A、B、C、E、F组细胞HER2基因和MET基因扩增均为阴性。在吉非替尼压力下,吉非替尼敏感B克隆细胞和耐药D克隆细胞等比例混合培养2周后耐药细胞获得绝对生长优势,B克隆细胞与亲代细胞等比例混合培养2周后少量残留细胞中亲代细胞存在相对优势,D克隆细胞与亲代细胞等比例混合培养2周后两细胞均势生长。结论 HCC827细胞在增殖能力、药物敏感性等表型层面和驱动基因等遗传背景层面均存在克隆异质性,并且其克隆异质性与吉非替尼敏感性有关。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俊杰;葛艳丽;王声乐;王喆;王志荣;
目的观察转染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小干扰RNA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顺铂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凋亡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GES-1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SGC7901组)、顺铂耐药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SGC7901/DDP组),转染GCS小干扰RNA后继续培养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细胞数,计算凋亡指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DR-1、BCL2、BAX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糖蛋白(P-gp)、BCL2、BAX、Caspase3蛋白。结果SGC7901组、SGC7901+SiRNA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36±0.05、14.98±1.01,两组相比,P <0.05; SGC7901/DDP组、SGC7901/DDP+SiRNA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18±0.02、12.75±0.68,两组相比,P <0.05。SGC7901/DDP+SiRNA组、SGC7901+SiRNA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2.75±0.68、14.98±1.01,两组相比,P <0.05。SGC7901组细胞中MDR-1、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SiRNA组(P <0.05),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GC7901+SiRNA组(P <0.05); SGC7901/DDP组细胞中MDR-1、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DDP+SiRNA组(P <0.05),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GC7901/DDP+SiRNA组(P <0.05);SGC7901/DDP组细胞中MD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组(P <0.05),SGC7901/DDP+SiRNA组细胞中MD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SiRNA组(P <0.05)。SGC7901组细胞中P-gp、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SiRNA组(P <0.05),BAX、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GC7901+SiRNA组(P <0.05);SGC7901/DDP组细胞中P-gp、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DDP+SiRNA组(P <0.05),BAX、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GC7901/DDP+SiRNA组(P <0.05); SGC7901/DDP组细胞中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组(P <0.05),SGC7901/DDP+SiRNA组细胞中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SGC7901+SiRNA组(P <0.05)。结论转染GCS SiRNA可促进胃癌细胞株SGC7901、胃癌顺铂耐药株SGC7901/DDP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通路中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GCS可能通过MDR-1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
2020年33期 v.60;No.119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文远;李亚彭;张彦周;
目的观察侧支循环良好、不良的冠状动脉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LAD-CTO)血运重建成功患者的预后,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LAD-CTO血运重建成功的患者123例,按照Rentrop分级标准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 0-1级,45例)、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 2-3级,7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判定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如血管病变支数、多支CTO病变数量、LAD-CTO病变部位,并根据冠脉病变特点计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策略预测评分(J-CTO评分)及冠脉病变评分(SYNTAX评分)。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运重建术前及随访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左心功能指标。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MI)、支架内再狭窄(ISR)、再次血运重建、心衰再住院、脑卒中等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两组血管病变支数、多支CTO病变数量、LAD-CTO病变部位等冠脉病变特点相比,P均>0.05。侧支循环不良组J-CTO评分、SYNTAX评分分别为(1.51±0.59)、(23.31±5.36)分,侧支循环良好组分别为(1.18±0.80)、(21.41±4.12)分,两组相比,P均<0.05。随访时侧支循环不良组LVEF、FS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均<0.05),LVEDV、LVEDS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均<0.05)。两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MI、IS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非靶血管血运重建(NTVR)、心衰再住院、脑卒中、MACCE等临床终点相比,P> 0.05。结论在LAD-CTO血运重建成功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左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好,侧支循环情况对LAD-CTO病变血运重建成功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无差异。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子昂;雷印胜;王明华;郑晓舟;苗强;
目的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单纯连续缝合法与经典三明治缝合法用于吻合主动脉根部断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分为单纯连续缝合组(16例)、经典三明治缝合组(16例)。单纯连续缝合组患者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使用单纯连续缝合吻合主动脉根部断端,经典三明治缝合组患者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使用经典三明治缝合吻合主动脉根部断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辅助时间、首个24小时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窦部直径、升主动脉内径等心脏超声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截瘫、呼吸功能不全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单纯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并行辅助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低于经典三明治缝合组(P均<0.05)。两组手术后窦部直径、升主动脉内径均低于手术前(P均<0.05);两组间手术前和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窦部直径、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单纯连续缝合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低于经典三明治缝合组(P <0.05)。结论单纯连续缝合与经典三明治缝合均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主动脉根部断端吻合的安全方式,能有效缩小窦部直径及升主动脉内径;单纯连续缝合较经典三明治缝合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会会;张磊;
目的探讨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咽痛4 d,发热半天"就诊,临床表现为左下颌及颈部软组织红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均升高,颈部CT检查发现左侧会厌部软组织肿胀,左侧口咽侧壁及左面部、两侧下颌部、左侧颈部及上纵隔肌间隙积气,头孢硫脒+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考虑咽旁间隙感染及颈深部产气杆菌感染可能,调整抗菌药物为头孢吡肟+奥硝唑,并急诊行气管切开+颈部探查、切开排脓手术。脓液培养提示产酸克雷伯菌、星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血培养提示念珠菌感染,诊断为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超声引导下行颈部脓肿扩大引流术,调整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奥硝唑,加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治愈后出院。结论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下颌及颈部软组织肿痛,血象升高,颈部CT检查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及肌间隙积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确诊手段是局部脓液细菌、真菌培养。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同时给予敏感足量抗菌及抗真菌药物,必要时局部切开引流。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娟;王迎难;倪吉祥;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有效诊断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早期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后经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 NGS)检测诊断为腺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间断咳嗽伴发热3月余"就诊。患者2个月前曾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考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多次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经抗病毒、抗细菌感染、抗炎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近日再次出现发热症状,肺部CT检查提示双肺可见多发斑片状及磨玻璃样模糊影,部分边缘模糊,双肺上叶可见纤维条索灶,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阴性,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m NGS检测,提示为人腺病毒C型感染,最终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结论腺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肺部CT检查多提示肺实变和渗出影、单侧或双侧结节、片状及斑片状实变影,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腺病毒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似,鉴别诊断困难,m NGS检测是腺病毒肺炎的有效诊断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2020年33期 v.60;No.119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建发;冯和林;檀紫瑞;苏明明;王贵英;
目的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搜索SEER数据库中1975年~2016年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应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人种、原发灶情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淋巴结转移情况、肺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等,初步筛选滑膜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采用lasso回归筛选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C指数值;应用列线图预测模型ROC及临床决策曲线(DCA)对预测列线图准确性进行评价;应用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滑膜肉瘤患者的年龄、原发灶情况、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肺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化疗情况等因素与预后存在相关性(P均<0.05)。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等5个因素是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对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的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指数为0.813,ROC和DCA准确性评价显示可信度较高,校正曲线结果显示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由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是否手术等5个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组成的滑膜肉瘤患者3、5年预后预测列线图。
2020年33期 v.60;No.119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都生;吴志勇;林锋;陈威;许锦鸿;郭延松;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319例,进行PCI手术治疗后,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分为损伤组(191例)和对照组(12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既往周围血管病史等一般资料,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梗死动脉、冠脉病变长度、冠脉狭窄率、人均植入支架数目、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扩张压力、预扩张球囊直径、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时间、术中收缩压等PCI手术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女性比例、有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既往周围血管病史、Hb A1c、冠脉病变长度、冠脉狭窄率、支架扩张压力、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时间、LVEF、术中收缩压等资料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预扩张时间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可能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女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预扩张时间长是其危险因素。
2020年33期 v.60;No.1191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雨;高杏;薛婷;邱小松;吕冬梅;
目的观察CYP2C19*3位点不同基因型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接受常规剂量伏立康唑治疗时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接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重症IFI患者70例,用药第3天清晨用药前采集肘静脉血,抗凝存放。取抗凝全血,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后,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CYP2C19*3位点基因型,依据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GG组、GA组、AA组。取抗凝全血,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Xevo TQS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检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70例患者伏立康唑常规剂量治疗1周及以上,然后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计算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70例患者中,CYP2C19*3位点GG型60例、GA型10例,未检测到AA基因型。GG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3.58±2.84) mg/L,GA组为(5.80±2.16) mg/L,两组相比,P <0.05。GG组患者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为55.00%(33/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16/60); GA组患者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为90.00%(9/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4/10);两组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相比,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 0.05。结论 CYP2C19*3位点GA基因型重症IFI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治疗有效率均高于GG型重症IFI患者。
2020年33期 v.60;No.119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宏博;栾兆辉;覃语思;陈瑶;李敏;彭贵勇;
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患者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局部猪纤维蛋白原与曲安奈德混悬液喷洒对食管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接受食管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食管ESD手术完成时于吻合口前壁喷洒猪纤维蛋白原与曲安奈德悬浮液,切口消毒清理后再次喷洒猪纤维蛋白原与曲安奈德悬浮液,缝合切口,完成手术;对照组创面不给予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时,使用胃镜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食管狭窄情况,计算食管狭窄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和随访期间吞咽困难、胸痛、反流、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吞咽困难程度以Atkinson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子满意度评价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计算总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30.00%,两组相比,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Atkinson分级0级17例、1级2例、2级1例、3级0例、4级0例,对照组吞咽困难Atkinson分级0级6例、1级2例、2级7例、3级5例、4级0例,两组相比,P <0.05。观察组胸痛、反流、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两组相比,P> 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55.00%,两组相比,P <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食管ESD术后局部喷洒猪纤维蛋白原与曲安奈德混悬液可降低食管狭窄发生率,缓解患者吞咽困难情况。
2020年33期 v.60;No.1191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三军;张军华;于洋;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中分别静脉给予舒芬太尼、纳布啡、右美托咪定的患者内脏牵拉痛。方法实施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配入Suf组、Dex组、Nal组,每组30例。手术时常规监护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Suf组和Nal组患者在打开腹膜探查阑尾前5 min分别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和纳布啡0.1 mg/kg; Dex组在打开腹膜前10 min按照4μg/(kg·h)负荷输注右美托咪定,然后转入输注速度0.3μg/(kg h)持续输注,直到关闭腹腔。探查牵出阑尾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记录入室平静后(T0)、进入腹膜前即刻(T1)、探查牵出阑尾时(T2)的MAP、HR和Sp O2。记录术中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低心率(HR <55 bpm)、呼吸频率<10次/分钟或者Sp O2<90%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Suf组、Dex组、Nal组VAS评分分别为(2.17±0.82)分、(2.31±0.89)分、(1.95±0.79)分,组间相比,P均> 0.01。三组在T1、T2时MAP和HR均低于T0时(P均<0.01),T1、T2时Dex组HR均低于Suf组和Nal组(P均<0.01)。三组术中低血压、低心率、呼吸频率<10次/分钟或者Sp O2<90%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组间相比,P均> 0.01。结论与静脉给予舒芬太尼相比,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和纳布啡同样能对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内脏牵拉痛起镇痛作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0年33期 v.60;No.119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依;王文俊;杨安怀;
目的观察经透明角膜入路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疗效。方法先天性白内障患儿15例26眼,均接受经透明角膜入路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完成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完成经透明角膜入路的23G玻璃体切割术。26眼术中发生1眼前房不稳定和虹膜脱出。26眼术后1周内有1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渗出,并于1周内症状消失;术后1周后出现1眼角膜散光、3眼瞳孔区IOL表面色素沉着和2眼角膜切缘混浊。结论经角膜缘入路的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前房渗出少、炎症反应轻微,并发症少。
2020年33期 v.60;No.119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廖付军;鲍海龙;李洁琪;吴叶婷;杨京;李伟;
目的总结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方法对2例COVID-19患者[两姊妹,分别编号为患者A(妹妹)、患者B(姐姐)]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患者同时发病,均具备COVID-19典型影像学特点,入院第3天,均出现呼吸困难、胸部CT见双肺渗出影较前明显增加、氧分压下降,在其他治疗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患者A(妹妹)使用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持续用药12 d)后病情未再继续出现进展恶化,康复出院;而患者B(姐姐)在使用2 d后因患者本人考虑激素的不良反应而停止使用,随后出现病情进展恶化,转入ICU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生命支持,在入院第8天继续使用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持续使用16 d后病情逐渐趋向稳定后停用,撤除呼吸机后转出ICU至康复出院。结论在COVID-19治疗过程中,当肺部炎症、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有向危重型转变的时候,可考虑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2020年33期 v.60;No.119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庆辉;白杰;
目的观察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影响术后一次性结石清除率(SFR)的因素。方法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31例,行经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手术疗效、术后一次性SFR和并发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经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一次性SFR的因素。结果治疗有效率91.77%,一次性SFR 73.16%,并发症发生率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位置、结石直径、结石数量、结石硬度、结石负荷、结石成分、肾盏漏斗长度、肾盏盏口宽度、肾盂肾盏夹角、肾积水程度均与经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直径≥2 cm上尿路结石术后一次性SFR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结石负荷、结石成分、肾盂肾盏夹角、肾积水程度是影响经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直径≥2 cm的上尿路结石术后一次性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尿道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上尿路结石具有一定疗效,结石负荷增大、结石成分质硬、肾盂肾盏夹角狭小和合并严重肾积水是导致术后一次性SFR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0年33期 v.60;No.119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谢阳;杨昌建;曹建方;谢红;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6例,均接受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43例。常规麻醉诱导前,D组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5 min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泵入,直至术后24 h; C组给予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及术后72 h(T4)时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T0-T4时间点采集颈静脉血,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围术期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 3+细胞百分比,使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围术期肾功能损伤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周静脉血PBMC中TLR3/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caspase-3蛋白,采用ELISA法检测TLR3/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48 h时Scr值,计算两组患者术后48 h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结果 D组患者围术期T1、T2、T3时HR、MAP均低于C组(P均<0.05),D组患者围手术期T1、T2时HR、MAP均低于T0时(P均<0.05)。T2、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TLR3+细胞百分比均低于C组(P均<0.05)。T3、T4时D组SCr、BUN均低于C组(P均<0.05)。T2、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NF-κB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组(P均<0.05),T3、T4时,D组外周静脉血PBMC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48 h时AKI发生率低于C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CP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有肾保护作用,可降低术后AKI发生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2020年33期 v.60;No.119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瑞;苗蕾;陈邬锦;冀琨;张蓓;孙玉萍;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的NLRP3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痛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267例痛风患者及448例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PCR法检测NLRP3基因。结果痛风患者NLRP3基因rs3806268位点基因型为CC、CT、TT的分别是177、81、9例,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别为81.5%(435/534)、18.5%(99/534);健康者分别为289、146、13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8%(724/896)、19.2%(172/896)。痛风患者NLRP3基因rs3806268位点基因型为GG、GA、AA的分别是59、118、90例,等位基因G、A频率分别为44.2%(236/534)、55.8%(298/534);健康者分别为104、238、106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8%(446/896)、50.2%(450/896)。痛风患者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基因型为GG、GC、CC的分别是48、135、84例,等位基因G、C频率分别为43.3%(231/534)、56.7%(303/534);健康者分别为95、234、119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3%(424/896)、52.7%(472/896),痛风及健康者NLRP3基因rs380626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s3806268位点在加性模型中AA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以及在隐性模型中AA基因型相对于GG+GA基因型均表现为痛风的保护因素,能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OR分别为0.58、0.61,95%CI分别为0.41~0.84、0.44~0.85)。结论痛风患者NLRP3基因rs3806268位点基因型以CC为主,等位基因C频率较高。NLRP3基因rs380626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有关,rs3806268位点突变可能是痛风的保护性因素。
2020年33期 v.60;No.119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文钧;黄国华;应巧;牟健;
目的观察膀胱癌(B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MALAT1、微小RNA(miR)-146b-5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BC及其癌旁组织各149例份,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lncRNA MALAT1、miR-146b-5p,分析lncRNA MALAT1、miR-146b-5p间及其与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C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54±0.413、0.636±0.201,miR-146b-5p相对表达量0.509±0.122、1.255±0.360,两者比较,P均<0.05。lncRNA MALAT1、miR-146b-5p表达均与BC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lncRNA MALAT1、miR-146b-5p表达均与BC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 BC癌组织中lncRNA MALAT1表达升高,miR-146b-5p表达下降,两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并与B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诊断和治疗BC分子标志物。
2020年33期 v.60;No.119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培培;吴涛;
目的观察口服罗沙司他对慢性肾脏病(CKD)并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CKD并肾性贫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r Hu EPO)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罗沙司他胶囊口服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RBC)、Hb、红细胞比容(Hct)],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铁代谢指标[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Fer)、血清铁(Fe)、铁调素(Hepc)]和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恶心、腹泻、过敏、头痛、心衰、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时,两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RBC、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时,对照组Fer、Fe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TRF、TIBC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Hepc、Fer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TRF、TIBC、Fe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Hep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个月时,观察组TCH、LDL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TCH、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服罗沙司他治疗CKD并肾性贫血较r Hu EPO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态、机体铁代谢和血脂代谢,不良反应较少,口服方便。
2020年33期 v.60;No.119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刘海涛;官毅;祝恒成;宋华杰;
目的总结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相关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VHL综合征相关肾癌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患者(患者1、2,父子关系)通过CT尿路造影(CTU)检查均诊断为VHL综合征相关肾癌。患者1分期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15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2行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10个月右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VHL综合征相关肾癌的治疗首选肾部分切除术,分期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2020年33期 v.60;No.119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怡靓;常晓红;孙钧;席晓萍;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 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疑似CHD患者189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108例)和非冠心病组(CON组,81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55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根据Gensin积分,将CHD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24分,30例)、中度狭窄组(25~49分,49例)和重度狭窄组(≥50分,29例)。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CHD组、CON组)患者血浆s ST2,使用6511型心电图仪检测QRS波时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HD患者血浆s 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积分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血浆s ST2水平、QRS波时限均高于CON组(P均<0.05)。单支病变组患者血浆s 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分别为(17.59±7.48)μg/L、(85.32±13.59) ms,双支病变组分别为(26.54±9.67)μg/L、(107.27±19.54) ms,三支病变组分别为(35.89±13.69)μg/L、(130.53±28.67) ms,组间相比,P均<0.05。轻度狭窄组患者血浆s 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分别为(16.32±6.71)μg/L、(83.29±11.46) ms,中度狭窄组分别为(27.34±11.45)μg/L、(108.94±19.77) ms,重度狭窄组分别为(35.16±15.57)μg/L、(128.11±23.49) ms,组间相比,P均<0.05。CHD患者血浆s ST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23、0.859,P均<0.001),CHD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17、0.695,P均<0.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s 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CH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2020年33期 v.60;No.119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珊珊;张洁莉;王婷婷;臧爱民;李玉苗;杨华;
目的总结乳腺癌脉络膜转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间断干咳伴胸闷、气短1月"就诊,入院后主诉头晕、双眼视物不清,有乳腺癌病史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视力检查提示视力下降,双眼及附属器超声回报右眼球球壁后上部局部眼球壁增厚,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回报右眼视盘神经上皮层部分脱离,PET-CT和头颅增强核磁检查回报全身多发转移癌。结合患者病情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右眼脉络膜转移、脑转移、双肺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多发骨转移、纵膈及双肺门淋巴结转移,右眼继发视网膜脱落。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7周期,并辅以局部化疗,眼部症状有所缓解,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临床罕见,且较多无症状,确诊时多已晚期。乳腺癌脉络膜转移初筛检查可选择眼部超声明确眼底占位,确诊的金标准为眼转移灶活检,但有严格的适应证。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可应用多西他赛等全身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联用局部体外放射治疗。
2020年33期 v.60;No.119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宗斌;朱可;吴强;韩冰;宗雪峰;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患者161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5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0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口服降压药史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RDW、MPV、P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等指标,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DW、MPV、PDW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MPV、PDW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效能。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女性比例、RDW、MPV、PDW、hs-CRP水平均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均<0.05)。RDW、MPV、PDW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182、0.342、0.300,P均<0.05)。女性、RDW、MPV、PDW、hs-CRP水平升高均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RDW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ROC下面积为0.619,取最佳截断值为13.55%时,特异度为94.39%,敏感度为25.93%。MPV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ROC下面积为0.725,取最佳截断值为11.55 f L时,特异度为89.72%,敏感度为46.30%。PDW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ROC下面积为0.715,取最佳截断值为13.35%时,特异度为92.52%,敏感度为42.59%。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RDW、MPV、PDW升高。高血压患者RDW、MPV、PDW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检测RDW、MPV、PDW有助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诊断。
2020年33期 v.60;No.119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林善鸿;曾文锋;赵玉婉;吴昊开;柳建军;
一氧化氮(NO)前体药物包括有机硝酸酯类、金属-亚硝基复合物类、呋咱氮类、S-亚硝基硫醇类、重氮烯二酸盐类和释放NO的聚合体纳米颗粒等,它们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内活性氧和活性氮积累,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也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损伤DNA、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改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等途径,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2020年33期 v.60;No.119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秋颖;张文燕;郑川川;岑朝;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胃内微生物群中的特殊致病菌,其感染机体后会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胃内菌群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在H.pylori感染后,细菌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患者胃内菌群改变不同;同样,在H.pylori治疗时使用到的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胃内菌群的改变,细菌多样性、细菌丰度发生变化。
2020年33期 v.60;No.119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成家飞;张露;冯皖;徐艺;
炎症性肠病(IB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IBD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疗效仍不理想。迷走神经(VN)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通路、胆碱能抗炎(CAP)通路、脾交感神经抗炎通路调节肠道炎症,其功能异常与IBD的发病有关。迷走神经刺激(VNS)作为生物电神经调控的一种方法,可能通过激活HPA通路、CAP通路、脾交感神经抗炎通路在IBD治疗中发挥抗炎作用,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疗效。
2020年33期 v.60;No.119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耿僡临;胡鹏程;翁艳;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具有共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肺肿瘤的一个亚型,包括典型和非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染色质重构基因、Yes相关蛋白1(YAP1)基因、MYC家族基因、BCL2家族基因、p130基因等相关基因,miR375、miR205-5p、miR-29等相关miRNAs,m 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中洁;李莹;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既往诊断金标准限制,患者诊断较困难,2018年我国HIT专家共识提出4Ts评分≥6分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临床即可诊断为HIT。HIT患者必须停止使用肝素类药物,使用替代抗凝药物(阿加曲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方式进行治疗。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施锦涛;张晓勃;张凯;王克平;周海宇;
椎间盘退变(IDD)可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等病理现象,其病因复杂,常规治疗手段多为对症治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核内部的重要传递者,其可通过对环境的应激适应、炎症反应等多种重要的细胞生理病理过程,参与IDD的发生发展。作为MAPK信号通路的亚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p38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能通过介导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代谢等反应,调节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细胞生理活动,进而调控IDD的发生发展。
2020年33期 v.60;No.1191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