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洋;张蓓;龙玲艳;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细胞迁移诱导的透明质酸结合蛋白(CEMIP)、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96例份、Ⅱ~Ⅲ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30例份、Ⅰ期CIN组织30例份、慢性宫颈炎组织30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CEMIP、β-catenin、Cyclin D1,分析三指标间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宫颈鳞癌比较,Ⅱ~Ⅲ期CINβ-catenin、Cyclin D1阳性率低,Ⅰ期CIN及慢性宫颈炎CEMIP、β-catenin、Cyclin D1阳性率低(P均<0.05);与Ⅱ~Ⅲ期CIN比较,慢性宫颈炎CEMIP、β-catenin、Cyclin D1阳性率低(P均<0.05)。CEMIP、Cyclin D1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β-catenin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CEMIP与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1、0.453,P均<0.05),β-catenin与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为0.495,P<0.05)。与CEMIP、β-catenin、Cyclin D1阴性者比较,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P均<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SCC值、淋巴结转移及CEMIP、β-catenin、Cyclin D1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及CEMIP、β-catenin、Cyclin D1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CEMIP、β-catenin、Cyclin D1表达升高,其阳性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上述三指标可作为宫颈鳞癌病变进展和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舟;刘奕君;李晓丽;王梅;
目的分析成都市710 603例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结果及患儿治疗情况和智力发育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710 603例新生儿足跟滤纸干血片促甲状腺激素(TSH),初筛CH阳性者召回复查静脉血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进一步确诊。对确诊的215例CH患儿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定期随访患儿身高、体质量,进行盖泽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估患儿智力。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H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710 603例新生儿中,初筛CH阳性4 234例(0.59%),召回复查403 5例(95.30%),确诊CH 253例(0.03%)。对215例CH患儿进行随访,其中147例(68.37%)患儿在1月龄内开始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58例(26.98%)患儿在2~3月龄开始治疗,10例(4.65%)在3月龄后开始治疗,174例(80.93%)患儿FT4在14 d以内恢复正常,130例(60.47%)患儿TSH在14 d~1个月恢复正常;170例(79.10%)CH患儿身高、186例(86.52%)CH患儿体质量达同龄儿童正常范围,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07例(98.09%)患儿GESELL测试DQ平均分>70分,与正常儿童[209例(99.5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40例(66.67%)患儿DQ平均分>85分,与正常儿童[165例(78.5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H患儿智力发育影响因素为甲状腺发育情况、父亲学历、治疗依从性、FT4维持水平(P均<0.05)。结论 2016—2018年共对710 603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CH阳性4 234例,确诊CH 253例;对确诊CH患儿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后,患儿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基本达到正常儿童水平;甲状腺彩超情况、父亲学历、治疗依从性、FT4维持水平是CH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因素。
2020年36期 v.60;No.1194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蓓;玛依娜·卡哈尔;李瑞;梁美婷;宋睿睿;田婷婷;孙玉萍;
目的总结痛风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IL-1β基因启动子区rs2853550位点多态性。方法新疆地区痛风患者314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7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痛风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SNPscan~(TM)分型试剂盒进行PCR反应检测,GeneMapper4.1软件处理分析IL-1β基因启动子区rs2853550位点多态性。结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人群罹患痛风的危险较大,而规律运动使罹患痛风的危险降低(P均<0.05)。rs2853550位点基因型频率携带GA和GG基因型的人群发生痛风的危险分别是携带AA基因型的7.12倍和8.50倍,加合模型分析发现携带GG+AA基因型的人群罹患痛风的危险性是携带AA基因型的20.98倍。结论痛风的发病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密切有关,规律运动使罹患痛风几率降低;IL-1β基因启动子区rs2853550位点的基因突变可能与痛风发病有关,携带GG+GA基因型的人群罹患痛风的风险增加。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正鲁;钟宇南;戴秋芹;陈梓宏;余忠华;罗海清;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GAS5)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lncRNA-GAS5,分析血清lncRNA-GAS5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lncRNA-GAS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9±1.33、7.13±1.93,两者比较,P<0.05。血清lncRNA-GAS5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ncRNA-GAS5表达水平、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鼻咽癌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cRNA-GAS5的低表达、肿瘤直径≥3 cm与鼻咽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均<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血清lncRNA-GAS5高表达及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分别为50.3、27.5个月,两者比较,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lncRNA-GAS5表达降低,其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此指标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智军;赵玉国;肖晓艳;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源性表达基因8(MEG8)、转谷氨酰胺酶2(TGM2)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5例份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MEG8、TGM2 mRNA,分析两者间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MEG8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23、1.87±0.55,TGM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3±0.95、0.98±0.36,两者比较,P均<0.05。MEG8、TGM2 mRNA表达均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肠癌组织中MEG8 mRNA和TGM2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98,P<0.05)。MEG8 mRNA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77.78%(35/45)、生存时间为(43.62±8.31)个月,低表达者分别为52.50%(21/40)、(31.07±7.25)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TGM2 mRNA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54.55%(24/44)、生存时间为(37.21±9.68)个月,低表达者分别为78.49%(32/41)、(49.18±8.76)个月,两者比较,P均<0.05。结肠癌患者预后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级别TNM分期、有淋巴结转移、MEG8 mRNA低表达、TGM2 mRNA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MEG8 mRNA呈低表达,TGM2 mRNA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两指标有助于评估疾病病情及患者预后。
2020年36期 v.60;No.119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谷清阳;郝斌;许长宝;褚校涵;
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逆行肾内结石手术(RIRS)后结石清除的影响因素及术前累计结石直径(CSD)、结石体积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行RIRS治疗的肾结石患者200例,根据RIRS术后结石清除状态分为结石清除组(167例),结石残留组(33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肾结石患者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CSD及结石体积预测肾结石患者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价值。结果结石清除组和结石残留组结石数量、CSD、结石体积比较,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SD及结石体积是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影响因素。当CSD≤26 mm时,CSD与结石体积具有相似的预测能力(P<0.05);当CSD>26 mm时,CSD对于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预测能力低于结石体积(P<0.05)。当结石数目为1时,CSD与结石体积显示出了相似的预测价值(P>0.05);在结石数目为2~3时,CSD与结石体积显示出了相似的预测价值(P>0.05);当结石数目≥4时,CSD对于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评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体积仍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影响因素是CSD及结石体积;术前CSD和结石体积是CSD≤26 mm或结石数目<4肾结石患者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有效预测指标,结石体积是CSD>26 mm或结石数目≥4患者RIRS术后结石清除的有效预测指标。
2020年36期 v.60;No.119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邢珍;王丽;汪业铭;姚杰;曹高亚;王新生;李福龙;
目的对比观察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情况。方法 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FP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LP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F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L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3 min(T_3)、插管后5 min(T_4)的心率(HR)、MAP、RPP、动脉乳酸及诱导期时间、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和T_0、T_1、T_3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与T_1时点比较,L组和LP组T_2、T_3时点的MAP、HR、RPP升高(P均<0.05)。与L组、F组比较,LP组和FP组麻醉诱导至插管时间缩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与T_1时点比较,LP组和L组T_3时点血浆NE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引起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增多;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刺激小,未增加心肌耗氧;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延长诱导至插管时间,对患者不利;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持续泵注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尤其适合于心肌贮备较差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
2020年36期 v.60;No.119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艳滨;高军;高惠娟;
目的总结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中青年CRV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右眼前闪光感,可见条纹样黑影1周"就诊;双眼矫正视力1.0;眼底照相显示右眼视盘充血、边界模糊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明显,局部呈腊肠样改变,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黄斑区无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符合"右眼CRVO、右眼视盘水肿",进而诊断为CRVO。给予口服及球旁注射激素治疗,辅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眼底照相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显示视盘上、下方侧支血管逐渐形成,侧支血管形成初期较为细小,后逐渐增粗、走形较为迂曲,并呈单支走形,尤其下方侧支呈现多圈状,伴随侧支血管的出现,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状态以及视盘水肿逐渐缓解,并完全恢复,病程进展中未出现黄斑水肿,视力无下降,闪光感逐渐恢复,条纹样黑影消失,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 CRVO的临床特点为视盘充血、边界模糊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明显,局部呈腊肠样改变,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黄斑区无水肿;眼底照相、FFA检查可以确诊;口服及球旁激素注射治疗后视盘侧支血管逐渐形成,并在OCTA中呈像清晰,表现为走形迂曲的单根血管,可呈多圈状,患者预后良好。
2020年36期 v.60;No.119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璐;谢玉波;陈燕桦;卢伊芝;何芳;梁蓓薇;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ex)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脑皮质组织IL-6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8只SPF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6只。Dex组(D组)在制模前10 min按照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泵注Dex,后制备CPB模型,制模后转CPB机2 h,转流期间Dex以5μg/(kg·h)的泵注速度维持,转流2 h后停CPB机;体外循环组(C组)建立大鼠CPB模型,模型制备方法参照D组,制模后转CPB机2 h,转流期间给予与D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S组)只作动静脉血管穿刺置管,不转CPB机,给予与D组等量生理盐水。CPB转流结束后立即处死各组8只大鼠,取脑组织,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神经细胞,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CPB转流2 h结束后立即处死各组余下的8只大鼠,冰上分离皮质和海马组织,ELISA法检测皮质组织匀浆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L-6),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结果与S组比较,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皮质组织匀浆上清液IL-6水平及海马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皮质组织匀浆上清液IL-6水平及海马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 CPB期间静脉泵注Dex可减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脑部炎症,机制可能与其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0年36期 v.60;No.119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林;侯艳红;李春梅;刘浩润;
目的比较黏性蛋白1(MUC1)与糖类抗原199(CA199)单克隆抗体偶联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UC1-GEM-PBCA-NP、CA199-GEM-PBCA-NP)对裸鼠胰腺癌种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胰腺癌种植瘤荷瘤动物模型,将制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6组各7只;A组静注2.5 mg/kg的MUC1-GEM-PBCA-NP,B组静注等量CA199-GEM-PBCA-NP,C组静注等量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GEM-PBCA-NP),D组静注等量吉西他滨,E组静注等量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F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每5 d重复治疗1次。35 d后比较各组移植瘤肿瘤体积、抑瘤率。另取9只荷瘤裸鼠并分为3组各3只,a组静注10 mg/kg MUC1-Cy3-PBCA-NP,b组静注10 mg/kg CA199-Cy3-PBCA-NP,c组静注等量Cy3-PBCA-NP,比较各组Cy3荧光信号强度。结果与其余各组比较,A组肿瘤体积小,抑瘤率高(P均<0.05);与C、D组比较,B组肿瘤体积小,抑瘤率高(P均<0.05);与F组比较,C、D组肿瘤体积小,抑瘤率高(P均<0.05)。a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强于其余两组,主要定为于细胞胞膜及胞质中;b组荧光信号强度弱于a组,且主要定为于细胞胞膜,胞质中荧光信号较弱;c组荧光信号微弱,仅部分细胞胞膜可见。结论 MUC1-GEM-PBCA-NP、CA199-GEM-PBCA-NP均可抑制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但抗MUC1作为载药纳米粒的修饰分子时抑瘤效果更佳。
2020年36期 v.60;No.119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雪;伍艳平;周铁军;龚莉;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微小RNA-451(miRNA-451)、c-myc及EMT分子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61例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30例份、正常宫颈组织20例份,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NA-451,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E-cadherin、Vimentin,分析miRNA-451、c-myc、E-cadherin、Vimentin之间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CIN、正常宫颈组织中miRNA-451阳性率分别为16.4%、36.7%、80.0%,c-myc阳性率分别为88.5%、60.0%、10.0%,E-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55.7%、70.0%、95.0%,Vimentin阳性率分别为67.2%、46.7%、20.0%,两两比较,P均<0.05。miRNA-451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c-myc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年龄有关,E-cadherin、Vimentin阳性表达均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miRNA-451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305,P<0.05),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1,P<0.05);c-myc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406,P<0.05);miRNA-451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0.257,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miRNA-451表达降低,c-myc表达升高,均与EMT进程有关,miRNA-451的丢失可能导致c-myc过表达,两者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2020年36期 v.60;No.119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树志;李倩倩;赵继丽;张孟元;
目的观察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基于镇痛评分调控镇痛药物剂量的效果。方法 490例分娩镇痛产妇分为调控组和常规组各245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镇痛,以10 mL/h的速率硬膜外推注0.07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剂;调控组基于镇痛评分调控镇痛药物剂量,即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时,分次追加药物剂量,直至VAS评分≤3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产妇、新生儿指标和围产期不良反应。结果调控组镇痛前VAS评分(7.03±0.72)分、镇痛后VAS评分(2.60±0.49)分、镇痛满意度10(7~10)分、高镇痛满意度96.3%,常规组分别为(7.11±0.74)分、(3.30±1.04)分、9(5~10)分、73.9%,两组镇痛后VAS评分、镇痛满意度、高镇痛满意度比较,P均<0.05。两组产妇、新生儿指标和围产期不良反应比较,P均>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基于镇痛评分调控镇痛药物剂量能够降低产妇分娩VAS评分,提高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且不影响分娩结局。
2020年36期 v.60;No.119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召义;李克忠;李波;孙艳萍;孙利静;
目的对比宫腔镜手术静脉全身麻醉中不同剂量纳布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0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90例,N_1组患者在宫腔镜手术静脉全身麻醉中静注0.1 mg/kg纳布啡,N_2组静注0.15 mg/kg纳布啡,N_3组静注0.2 mg/kg纳布啡。比较各组麻醉开始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扩张宫颈时(T_2)、术毕清醒时(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SpO_2),记录各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肢体活动、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头晕例数,另比较各组术后1 h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例数。结果 3组内各时点SBP、DBP、HR、SpO_2比较,P均<0.05;3组间同时点SBP、DBP、HR、SpO_2比较,P均>0.05。N_1组术中肢体活动例数与其余两组比较,N_3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例数与其余两组比较,P均<0.05。与N_1组比较,N_2组和N_3组丙泊酚用量低,术后苏醒时间短(P均<0.05)。与N_1组比较,N_2组疼痛评分0分、1分例数多,疼痛评分3分、镇静评分2分例数少(P均<0.05);与N_1组比较,N_3组疼痛评分0分、1分及镇静评分4分例数多,疼痛评分3分及镇静评分2分例数少(P均<0.05);与N_2组比较,N_3组镇静评分2分、3分例数少,4分例数多(P均<0.05)。结论 0.15 mg/kg纳布啡具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其他剂量组更适合用于宫腔镜手术。
2020年36期 v.60;No.119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平;沈刚;银光华;
目的观察小剂量缩宫素静滴辅助多模式分娩镇痛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缩宫素静滴辅助多模式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多模式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产程VAS评分、不同时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不同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口开3 cm时、宫口开全时、胎儿娩出时外周血应激反应相关指标(NE、COR、ADR、ACTH)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短,产后2 h出血量少(P均<0.05)。结论小剂量缩宫素静滴辅助多模式分娩镇痛可以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并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对于新生儿无不利影响。
2020年36期 v.60;No.119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朱飞龙;陈慧芬;张军;吴瑛婷;刘媛;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PE)孕妇不同孕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_3]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335例(重度组)、非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7例(非重度组),另选500例健康体检孕妇作对照(对照组),比较各组孕早期(14周)、孕中期(28周)血清25(OH)D_3水平及25(OH)D_3缺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孕早期、孕中期25(OH)D_3水平及非重度组孕中期25(OH)D_3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孕早期比较,重度组孕中期25(OH)D_3水平升高,非重度组孕中期25(OH)D_3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孕早期、孕中期25(OH)D_3缺乏率高(P均<0.05)。结论 SPE孕妇孕早期、孕中期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非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孕中期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25(OH)D_3水平与P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PE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2020年36期 v.60;No.119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玉;申健;
目的观察3 991例接受分娩镇痛的阴道试产初产妇分娩结局。方法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765 7例,按照是否行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3 991例)和对照组(3 666例),观察组施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不施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侧切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中宫口开大<3 cm行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488例(A组)、宫口开大≥3 cm行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142例(B组),对照组中转剖宫产401例(C组),比较3组胎儿窘迫、无指证、胎方位异常、发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25.48%、侧切分娩率为58.48%、剖宫产率为16.04%、阴道助产率为0.33%、新生儿窒息率为0.35%,对照组分别为27.82%、58.92%、13.26%、0.13%、0.25%,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P均<0.05。A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50.0%、无指证发生率为18.4%、胎方位异常发生率为11.9%、发热发生率为7.8%,B组分别为46.5%、9.9%、10.6%、8.5%,C组分别为46.4%、24.7%、5.2%、3.2%,A、B组无指证发生率比较,A、B组与C组无指证、胎方位异常、发热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分娩镇痛使阴道试产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的可能性增加,不影响新生儿结局,建议分娩镇痛在宫口开大至少3 cm时实施;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可能是胎方位异常及发热。
2020年36期 v.60;No.119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伟;盛伟松;董娜;薛娟;朱丹荣;钱娟;
目的观察3岁以下患儿粪便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3岁以下哮喘患儿50例(观察组,其中发作期21例、缓解期29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粪便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B/E)及外周血辅助T细胞(Th1、Th2、Th1/Th2、Treg)和血清炎症因子(IL-1、IL-2、IL-4、IL-5、IFN-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减少,B/E降低(P均<0.05);与同组缓解期比较,观察组发作期双歧杆菌数量减少,B/E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Th1、Th1/Th2、Treg水平降低,外周血Th2水平升高(P均<0.05);与同组缓解期比较,观察组发作期外周血Th1、Th1/Th2、Treg水平降低,外周血Th2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1、IL-4、IL-5水平升高,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P均<0.05);与缓解期比较,观察组发作期血清IL-1、IL-4、IL-5水平升高,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B/E与Th1/Th2、Treg呈正相关(r=0.743、0.787,P均<0.05),发作期B/E与Th1/Th2、Treg呈正相关(r=0.889、0.779,P均<0.05),缓解期B/E与Th1/Th2、Treg无相关性(r=-0.248、0.156,P均>0.05)。结论 3岁以下哮喘患儿肠道菌群内双歧杆菌减少,菌群失调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也可影响Th1、Th2、Th1/Th2、IL-1、IL-2、IL-4。
2020年36期 v.60;No.119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清华;武爱芳;朱彤宇;
目的观察短程快速激素补充治疗(HRT)血液病骨髓移植(BMT)后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液病BMT后POF患者17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其中闭经≤12个月患者53例、闭经>12个月患者33例)和对照组(86例,其中闭经≤12个月患者48例、闭经>12个月患者38例),观察组采用短程快速HRT,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Kupper-man症状评分和血清E_2、FSH、LH以及疗效比较,P均<0.05。结论短程快速HRT血液病BMT后POF疗效较好,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更早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血管舒缩症状,尤其是闭经≤12个月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而闭经>12个月患者因体内激素水平缺乏,内分泌及临床症状通过HRT治疗后恢复慢。
2020年36期 v.60;No.119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远;杨曼;商英楠;魏红;杨静馨;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对下颌第一磨牙窝沟龋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 236例(236颗牙)下颌第一磨牙窝沟龋患儿随机分为A、B、C组,A组(79例)用SonicFill大块复合树脂修复,B组(79例)用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复合树脂修复,C组(78例)用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应用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量表(USPHS,包括边缘完整性、边缘台阶、边缘变色、表面状态、继发龋)及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AS,包括整体轮廓、表面形态、颜色满意程度)评价各组术后12个月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12个月在边缘完整性、边缘台阶、边缘变色、表面状态、继发龋方面优于B、C组(P均<0.05)。A组在整体轮廓、表面形态质方面优于B、C组(P均<0.05),3组在颜色满意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onicFill大块复合树脂修复儿童下颌第一磨牙窝沟龋可获得较理想的短期临床效果,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优于Tetric N-Ceram Bulk Fill大块复合树脂修复和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
2020年36期 v.60;No.119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宇;熊竹友;蒋邦红;王怀谷;李光早;
目的观察改良打包技术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皮肤缺损植皮修复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皮肤缺损患者按照植皮术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植皮区先予改良打包技术固定,再予VSD敷料固定;对照组植皮区仅予以VSD敷料固定。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皮片存活面积、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皮片存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少,皮片存活面积大,疼痛评分低,满意度评分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片存活优等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植皮区术后压痕、植皮区周围正常皮肤单纯红肿、皮肤红肿且伴有水泡和破溃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改良打包技术与VSD在皮肤缺损植皮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缩短患者植皮术后治疗周期,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植皮存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满意度。
2020年36期 v.60;No.119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斌;张南南;施毕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2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NGPTL2诊断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2、CIMT、BMI、腰围、腰臀比、FBG、HbA_(1c)、TG、HDL是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2是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在最佳截断值为10.25 ng/mL时,血清ANGPTL2诊断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88%。结论 T2DM合并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NGPTL2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潜在血清学指标。
2020年36期 v.60;No.119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敏朋;俞渊;许斌;潘孟;潘壮;陈金梅;
目的总结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肿瘤占比较大而不可直接切除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疼痛,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例患者肝脏肿瘤占比较大,不能直接实施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经多学科团队协作专家组讨论,采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3周期,待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Recist疗效评价达到PR级后,全麻下行复杂肝癌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肿瘤占比较大而不可直接切除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先采用FOLFOX方案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再进行根治性切除治疗。
2020年36期 v.60;No.119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馨元;谭碧波;梁丁丁;李丽花;莫凌昭;
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三大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血清肿瘤标记物,有低创伤性、可重复性的特征,可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肿瘤负荷监测、药物疗效预测、复发转移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信息。CTCs与宫颈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通过监测CTCs计数变化情况,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提示是否存在转移。子宫内膜癌检测到的CTCs含量越高,则病理分化程度差、分期晚,且患者预后不佳。卵巢癌患者通过测定外周血CTCs可以辨别良恶性肿瘤、评估肿瘤分期及预测疾病的进展或复发;同时,CTCs计数高的患者临床分期晚、病情进展快、化疗效果差且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短,CTCs还可成为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并作为靶向治疗的治疗位点。
2020年36期 v.60;No.119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范家英;吴文峰;黄洁贞;
妇产科手术涉及盆腹腔脏器的牵拉、血流阻断及局部损伤,往往可引起围术期明显的内脏疼痛。手术后合并中重度疼痛,尤以内脏痛的程度更为剧烈,是麻醉医生疼痛管理关注的重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使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分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等)和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羟考酮是一种κ和μ双受体激动的半合成阿片类药物,由于在内脏痛治疗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对宫缩痛治疗效果良好,越来越受到妇产科手术围术期镇痛的重视。对于妇科手术,羟考酮主要用于术后镇痛,使用方式有超前镇痛、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对于产科手术,羟考酮不仅用于术后镇痛还可完成术中分娩镇痛。
2020年36期 v.60;No.119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苏英杰;高晨曦;张颐;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EC患者应用的"二元分类"法临床重复性差,无法准确预测EC患者预后实现精准治疗。随着基因组学和二代测序的发展,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对EC患者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重分类,将其分为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性超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TCGA分子分型使EC分类从单纯的病理形态学分类转向结合免疫特点以及分子改变的分类方法,使临床治疗更加精准化、个体化,对临床医生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36期 v.60;No.119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吉莉;蒋立量;夏中元;詹丽英;
椎管内麻醉是目前产妇分娩镇痛、剖宫产手术最常用最有效的麻醉方法,对母婴影响最小。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主要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_2受体,产生镇静、镇痛等药理学作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手术分娩镇痛、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麻醉质量与术后镇痛,加快产妇恢复,并促进母乳喂养,且不影响产程进展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动物研究显示硬膜外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具有神经毒性尚有争议,临床研究显示硬膜外应用常规剂量右美托咪定目前并未发现神经损伤。
2020年36期 v.60;No.1194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玲玲;王海琳;
卵巢癌是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起病隐匿,初治时多为晚期,即使给予手术和系统化疗获得临床缓解后,仍有75%的患者复发,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化学疗法、靶向疗法、免疫疗法、放射疗法,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冠潮;王福;张继伟;张修举;高庆和;郭俊;赵丰;郭军;
精浆外泌体(SE)主要包括前列腺小体和附睾小体等,其携带的蛋白质、RNA、脂质等功能物质转移至精子,参与了精子成熟的过程。SE通过影响精子鞭毛运动、离子浓度、多元醇代谢通路等途径,增强精子活力;通过减少ROS产生,清除过量ROS,提高精子抗氧化能力;通过修饰精子膜脂质成分,稳定精子膜结构;通过调控精子受精能力,利于精子穿越透明带。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司延如;尹祾轩;王国辉;杨潍潍;李清华;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已有许多药物被用来控制高血压,但部分药品存在血压控制不稳定或损伤机体其他脏器等不良反应。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降压、心血管系统活性等,其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素合成、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参与机体血压调节,降低发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9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瑞;杨谛;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是骨重塑、修复过程中重要的细胞,成骨细胞主要起骨形成作用,破骨细胞主要介导骨吸收,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调节,可以调节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分化,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成骨细胞通过三种方式调节破骨细胞,包括旁分泌、近分泌及旁分泌、近分泌协同。旁分泌包括成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破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释放基质中的成骨细胞合成的细胞因子,近分泌包括直接接触及缝隙连接,旁分泌、近分泌两者协同发挥作用。
2020年36期 v.60;No.119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