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miR-146a对LPS/Aβ_(1-42)诱导的人小胶质细胞系HMC3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调节作用观察

    邹婷;范炜豪;张妙萍;陈燕婷;崔理立;梁春梅;

    目的观察转染miR-146a对脂多糖(LPS)或β-淀粉样多肽_(1-42)(Aβ_(1-42))诱导的人小胶质细胞系HMC3炎症反应及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HMC3细胞分为LPS诱导组和Aβ_(1-42)诱导组,各组下设3个小组。将LPS诱导组分为A、B、C组,A组转染10 nmol/L的阴性对照错义链(mimics NC);B组转染10 nmol/L的mimicis NC,继续培养24 h后,加入100 ng/mL的LPS诱导72 h;C组转染10 nmol/L的miR-146a激动剂模拟物(miR-146a mimics),继续培养24 h后,加入100 ng/mL的LPS诱导72 h。将Aβ_(1-42)诱导组分为a、b、c组,a组转染10 nmol/L的mimicis NC;b组转染10 nmol/L的mimicis NC,继续培养24 h后,加入5μmol/L的Aβ_(1-42)诱导12 h;c组转染10 nmol/L的miR-146a mimicis,继续培养24 h后,加入5μmol/L的Aβ_(1-42)诱导12 h。取各组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使用流式细胞仪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A、B、C组细胞中炎症因子IL-6表达水平分别为(1.73±0.04)、(15.80±0.58)、(10.73±0.43)ng/mL,其中B组与A、C组相比,P均<0.05。a、b、c组细胞中IL-6表达水平分别为(2.85±0.14)、(4.32±0.39)、(3.01±0.25)ng/mL,其中b组与a、c组相比,P均<0.05。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0%±0.80%、13.00%±0.64%、9.47%±0.35%,其中B组与A、C组相比,P均<0.05。a、b、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0%±0.60%、5.70%±0.49%、2.60%±0.70%,其中b组与a、c组相比,P均<0.05。结论转染miR-146a对LPS或Aβ_(1-42)诱导的HMC3炎症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并可降低其凋亡率。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神经节苷脂预处理对布比卡因诱导N2a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丹;刘敬臣;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预处理对布比卡因诱导N2a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2a细胞随机分为3组:布比卡因组(B组)加入终浓度为900μmol/L的布比卡因培养24 h,GM-1预处理组(G+B组)加入5μmol/L GM-1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900μmol/L的布比卡因继续培养24 h,对照组(C组)不加入GM-1或布比卡因。取各组细胞,分别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CCK-8法测算细胞存活率,以细胞存活率表示细胞活力;采用TUNEL染色试验测算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以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表示细胞凋亡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测算各组细胞中LDH含量;采用天冬氨酰特异性半胱氨酰蛋白酶1(Caspase-1)活性实验测算各组细胞中Caspase-1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细胞炎症小体活化蛋白质-gasdermin D(GSDMD)、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量。结果 C组细胞胞体形态多样且饱满、形态规则,细胞膜完整且光滑;B组细胞皱缩变圆,细胞突触折断、消失,产生凋亡小体样的细胞突起囊泡;G+B组细胞损伤形态明显减轻,未见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及微孔形成。与C组相比,B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LDH含量升高,Caspase-1活性升高,GSDMD、NLRP3、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B组相比,G+B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LDH含量下降,Caspase-1活性下降,GSDMD、NLRP3、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布比卡因可通过提高N2a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Caspase-1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升高,促进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GSDMD,NLRP3,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有关;GM-1预处理可抑制布比卡因诱导的N2a细胞焦亡过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SDMD、NLRP3、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关。

    2021年09期 v.61;No.120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认知功能及其相关性

    王川;李美娟;杨树;王志慧;李洁;

    目的观察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认知功能,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记为观察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RP,将患者CRP水平以3 mg/L作为分界值,定义CRP水平<3 mg/L者为正常CRP组,CRP水平≥3 mg/L者为高CRP组。根据2005年中国人口普查情况,将MAT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应用于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样本,获得656名健康志愿者的规范性数据,记为常模组。采用连线测验(TMT)、符号编码(BACS)、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H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持续操作测验(CPT)对各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分。以年龄、病程作为控制变量,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98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周血CRP水平为[0.88(0.38,2.01)]mg/L,其中正常CRP组77例、高CRP组21例。观察组TMT、BACS、HVLT、BVMT、CPT评分均低于常模组(P均<0.05)。正常CRP组CPT评分高于高CRP组(P<0.05)。外周血CRP水平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CP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290,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其外周血CRP水平与认知功能中的注意、警觉维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8 ]
  • 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靶基因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调控机制探讨

    张英立;刘乘麟;于明懂;王莹;胡南;卢悦淳;吕国义;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DEMs)及其靶基因(DEGs),并构建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mRNA的调控网络图,探讨其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搜索下载POCD小鼠海马组织与正常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GSE95070,采用R软件limma函数包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即DEMs。将DEMs分别输入到miRTarBase、TargetScan、miRDB数据库中,三个数据库中皆存在的靶基因为差异表达的DEMs靶基因,即DEGs。使用R软件中的ggplot2、enrichplot函数包对DEGs进行了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STRING在线工具构建DEGs蛋白互作网络(PPI),将蛋白间相互作用得分>0.4的节点输入到可视化工具Cytoscape软件中,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出节点度值排名前10的节点,即为可能参与小鼠POCD发生发展的枢纽基因。选取枢纽基因及其相应的DEMs,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mRNA调控网络图。结果共筛选出1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DEMs,得到448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DNA结合的转录因子激活活性、特异性RNA聚合酶Ⅱ、微小GTP酶结合等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在树突的形成以及调节、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等生物学过程中显著富集,在突触膜的有机组成成分、细胞边缘以及囊泡运输等细胞组分中显著富集。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Cushing综合征相关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Hepatitis C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小鼠POCD发生发展的10个枢纽基因分别为Gsk3β、Igf1、Cd34、Ubxn7、Smad2、Smarca4、Stat1、Grb2、Sin3a、Ncam1,相应的6个DEMs分别为mmu-miR-362-3p、mmu-miR-3065-5p、mmu-miR-592-3p、mmu-miR-28a-3p、mmu-miR-181c-5p、mmu-miR-351-5p,成功构建了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mRNA调控网络图,其中mmu-miR-362-3p调控Gsk3β的关系对、mmu-miR-3065-5p调控Igf1的关系对在调控网络中节点度最高。结论与正常小鼠海马组织相比,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有19个差异表达的DEMs和448个DEGs;DEGs与树突的形成以及调节等有关,参与介导Cushing综合征相关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mmu-miR-362-3p、mmu-miR-3065-5p等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Igf1等靶基因的表达,影响POCD的发生发展。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脑瘫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脑瘫核心驱动基因筛选

    曾杰;徐林;赵亚林;邓博文;于睿钦;赵毅;穆晓红;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脑瘫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筛选脑瘫核心驱动基因。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获取脑瘫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通路串话分析,应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并筛选排名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即为脑瘫核心驱动基因。结果得到298个脑瘫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脑瘫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学过程方面主要与免疫应答、防御反应、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等有关,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与轴突、突触后膜、突触等有关,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与蛋白聚糖结合、胶原结合、抗原结合等有关。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脑瘫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脑瘫差异表达基因的通路串话关系网络中,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与其他的通路之间存在较多的串话关系。PPI网络中的10个关键基因是IL-6、TNF、IFNG、CXCL8、TLR4、ICAM1、IL-4、IL-1β、CCL5、PTGS2。结论脑瘫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Th17细胞分化、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参与了脑瘫的发生发展;IL-6、TNF、IFNG等可能是脑瘫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附13例报告)

    彭莉莉;刘阳;孙建军;刘娅;赵丹珩;

    目的观察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3例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乙状窦憩室伴发乙状窦骨质缺损患者接受乙状窦憩室回纳+骨壁重建术治疗,2例岩上窦憩室患者接受岩上窦憩室回纳+骨壁重建术治疗,2例乙状窦骨质菲薄患者接受乙状窦骨壁加强术治疗,2例颈静脉球窝高位患者接受鼓室探查术+下鼓室封闭术+外耳道成形术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并发症。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7例乙状窦憩室伴发乙状窦骨质缺损患者术后6例耳鸣缓解,1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搏动性耳鸣;2例岩上窦憩室患者术后耳鸣均缓解;2例乙状窦骨质菲薄患者术后耳鸣均消失;2例颈静脉球窝高位患者术后1例耳鸣消失,1例耳鸣无改善。结论憩室回纳+骨壁重建术对乙状窦憩室和岩上窦憩室患者疗效较好,乙状窦骨质菲薄患者可行乙状窦骨壁加强术治疗,颈静脉球窝高位患者手术治疗需谨慎。

    2021年09期 v.61;No.120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济南地区1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颜丙辉;李燕;吴琼;高南南;刘长云;

    目的观察济南地区1 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健康体检的济南地区0~6岁儿童1 180例,采集末梢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末梢血25-(OH)D水平表示维生素D水平。收集入选儿童性别(男童、女童)、出生胎龄【出生胎龄<37周记为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记为足月儿,并分为早产婴儿(0~1岁早产儿)、足月婴儿(0~1岁足月儿)、早产幼儿(1~3岁早产儿)、足月幼儿(1~3岁足月儿)】、年龄(0~1岁记为婴儿、1~3岁记为幼儿、3~6岁记为学龄前儿童)、季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BMI(BMI≥P95记为肥胖、P85≤BMI<P95记为超重、BMI<P85记为正常)等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济南地区1 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济南地区1 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5.25±9.37)ng/mL。出生胎龄为早产婴儿的101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42.07±12.19)ng/mL,足月婴儿的404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7.19±8.75)ng/mL,两者相比,P<0.05。1 180例0~6岁儿童中,505例婴儿维生素D水平为(38.17±9.72)ng/mL,552例幼儿维生素D水平为(34.30±8.18)ng/mL,123例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27.54±7.51)ng/mL,组间相比,P<0.05。1 180例0~6岁儿童中,季节为春季的373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3.96±8.63)ng/mL,夏季的372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6.13±10.02)ng/mL,秋季的247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6.99±9.28)ng/mL,冬季的188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3.99±9.10)ng/mL,组间相比,P<0.05。1 180例0~6岁儿童中,BMI为肥胖的64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3.61±7.63)ng/mL,超重的224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3.48±7.73)ng/mL,正常的892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35.81±9.78)ng/mL,组间相比,P<0.05。年龄、季节、BMI是济南地区1 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地区1 180例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年龄、季节、BMI是济南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2021年09期 v.61;No.120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9 ]
  • 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魏倩;李泽;冯红蕾;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105例(胰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以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为临界值,将105例胰腺癌患者分为EphA2蛋白高表达者、EphA2蛋白低表达者,分析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中位数为临界值,将随访资料完整的胰腺癌患者分为EphA2蛋白高表达组、EphA2蛋白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健康组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 956±216)ng/L、(474±51)ng/L,两组相比,P<0.05。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无关(P均>0.05)。EphA2蛋白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14.9%,EphA2蛋白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为37.7%,两组相比,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胰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外泌体EphA2蛋白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

    2021年09期 v.61;No.120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沉默Pard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系SiHa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迎嘉;阿仙姑·哈斯木;

    目的观察沉默分离缺陷基因3(Pard3)对宫颈癌细胞系SiHa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iHa细胞分为siRNA1组、siRNA2组、siRNC组,siRNA1组转染Pard3小干扰RNA1(siRNA1),siRNA2组转染Pard3小干扰RNA2(siRNA2),siRNC组转染空白载体,转染后继续孵育48 h。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试验观察三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分别以细胞迁移相对数量和细胞侵袭相对数量表示。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三组细胞中Pard3、JAK2、STAT3、E-cadherin、Vimentin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细胞中Pard3、JAK2、STAT3、E-cadherin、Vimentin、p-JAK2、p-STAT3蛋白。结果 siRNA1组、siRNA2组细胞迁移相对数量和细胞侵袭相对数量均高于siRNC组(P均<0.05)。siRNA1组、siRNA2组细胞中Pard3、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iRNC组(P均<0.05),siRNA1组、siRNA2组细胞中VimentinmRNA、Vimentin蛋白、p-JAK2蛋白、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iRNC组(P均<0.05)。结论沉默Pard3基因可促进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节JAK2/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2021年09期 v.61;No.1203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基础研究

  • 银杏叶提取物对TGF-β1诱导增殖的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胡方芳;易鲛隆;王顺;成荣;李伟;罗振华;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TGF-β1诱导增殖的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出生1~3 d的SD乳鼠CFb分为4组,其中TGF-β1组加入20 ng/mL的TGF-β1溶液,低浓度GBE组加入20 ng/mL的TGF-β1溶液和2μg/mL的GBE溶液,高浓度GBE组加入20 ng/mL的TGF-β1溶液和20μg/mL的GBE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48 h,采用MTT比色法测算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氨基末端激酶(JNK)、P38mRNA。结果 TGF-β1组、低浓度GBE组、高浓度GBE组、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24.1%±13.4%、106.1%±7.5%、83.5%±5.2%、100.0%,其中TGF-β1组与对照组、高浓度GBE组相比,P均<0.05。TGF-β1组细胞CTGF、JNK、P38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浓度GBE组细胞CTGF、JNK、P38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TGF-β1组(P均<0.05)。结论高浓度GBE(20 ng/mL)对TGF-β1诱导增殖的SD乳鼠CFb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samd/TAK1信号通路中CTGF、JNK、P38基因表达有关。

    2021年09期 v.61;No.120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非布索坦灌胃对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何钢;张力;王天轶;

    目的观察非布索坦灌胃对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百草枯组、百草枯+非布索坦组,百草枯组和百草枯+非布索坦组给予百草枯一次性灌胃染毒,百草枯+非布索坦组在染毒24 h后进行每天非布索坦灌胃治疗,对照组、百草枯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灌胃14 d后处死,分离肺组织并心脏取血。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黄嘌呤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羟脯氨酸。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β-catenin蛋白,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正常,百草枯组大鼠肺组织出现重度纤维组织增生、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水肿情况,百草枯+非布索坦组大鼠肺组织中呈现中度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血清LDH水平显著升高、sRAGE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非布索坦组LDH水平显著降低、sRAGE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XO、MDA、羟脯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SOD、TA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非布索坦组XO、MDA、羟脯氨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SOD、TAC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MP-9、IL-8、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非布索坦组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MMP-9、IL-8、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非布索坦灌胃可改善百草枯对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XO和相关的氧化应激、下调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2021年09期 v.61;No.120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大黄提取物灌胃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王飞;刘建雄;王明明;乔栎;

    目的观察大黄提取物灌胃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每组60只。模型组和大黄组大鼠采用经典longa's线拴法制备脑梗死模型。建模当日,大黄组大黄提取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连续观察,各组分别于观察的第1、3、5、7、10天随机抽取10只用于实验。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甲酰胺浸泡法测算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渗出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结果建模后第1、3、5、7、10天,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分,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较少,且各时间点无变化;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脑组织中EB渗出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趋势,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大黄提取物灌胃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BBB渗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大黄提取物阻止脑梗死区Occludin mRNA的降解有关。

    2021年09期 v.61;No.120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临床研究

  • 基于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诱发/加重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

    张文婷;臧晓宇;陈助明;徐鹏;张影;王健;

    目的总结他汀类药物诱发/加重的重症肌无力(MG)临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等电子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诱发/加重MG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12月。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原因、他汀类药物名称及用药剂量、MG症状出现时间、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特征、治疗措施、MG症状缓解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11篇,共涉及20例患者,其中他汀类药物诱发MG 12例、他汀类药物加重MG 8例。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1岁,年龄(58.00±9.37)岁。20例患者均因高脂血症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中合并心肌梗死3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共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MG症状最快可在1周内出现,最慢在3个月后出现。75.00%的患者症状出现在使用他汀类药物4周内。上睑下垂(40.00%)、复视(35.00%)、构音障碍(35.00%)、肢无力(30.00%)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12例新发患者中,3例停药后症状即缓解,余9例需停药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治疗。8例病情加重患者中,2例停药后症状缓解,余6例需要增加现已应用药物的剂量或增加其他治疗方案。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11例(55.00%)患者评价结果为"肯定",7例(35.00%)患者评价结果为"很可能",2例(10.00%)患者评价为"可能"。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诱发/加重MG,症状多在使用他汀类药物4周内出现或加重,临床表现以上睑下垂、复视、构音障碍及肢无力为主,经停药或给予相应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在2个月内缓解。

    2021年09期 v.61;No.120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血清sLAG3、miR-221水平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效能

    杨东锋;李传侠;王义义;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sLAG3)、微小RNA-221(miR-221)水平对帕金森病(PD)的诊断效能。方法临床确诊的PD患者92例(PD组),均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依据Hoehn-Yah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LAG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22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LAG3、miR-221水平对PD的诊断效能。结果 PD组血清sLAG3水平、miR-2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32.54±173.18)pg/mL、31.63±6.42,对照组分别为(705.96±113.58)pg/mL、23.98±4.89,两组相比,P均<0.001。重度组血清sLAG3水平、miR-22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48.88±126.87)pg/mL、37.08±4.51,中度组分别为(926.87±163.52)pg/mL、32.03±6.84,轻度组分别为(863.54±142.67)pg/mL、27.87±4.36,组间相比,P均<0.05。PD患者血清sLAG3水平、miR-221相对表达量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sLAG3水平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取截断值为887.62 pg/mL时,血清sLAG3水平诊断PD的敏感度为55.43%、特异度为94.00%。血清miR-221水平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取截断值为27.22时,血清miR-221水平诊断PD的敏感度为71.74%、特异度为72.00%。取血清sLAG3水平截断值为887.62 pg/mL、miR-221水平截断值为27.22时,血清sLAG3联合miR-221水平诊断PD的敏感度为80.43%、特异度为76.00%。结论 PD患者血清sLAG3水平、miR-22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血清sLAG3、miR-221有助于PD的诊断。

    2021年09期 v.61;No.120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1例POEMS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孙雪茜;邹晓军;付冰冰;孙晓鹏;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POEMS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64岁女性,以间歇性发热9年伴皮肤变黑、加重喘憋1个月就诊,1个月前再次出现高热,伴皮肤表面硬化、瘙痒明显,口干、眼干,面部出现少量散在瘀斑样皮疹,同时患者感觉憋喘,夜间平躺时明显。入院查体发现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发黑、硬化,表面有鳞屑状皮损,蜕皮,以四肢伸面、颈前颈后及胸腹部为著。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血小板减少、天然SS-A抗原++、血清M蛋白产生、脾大、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为POEMS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离子紊乱、低蛋白血症、双肺炎症、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患者经甲泼尼龙、头孢西酮钠、人血白蛋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POEMS综合征合并干燥综合征临床罕见,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措施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炎、对症治疗为主。干燥综合征有演变为POEMS综合征的可能,需引起重视。

    2021年09期 v.61;No.120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1例MRI阴性额叶癫痫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分析

    武银银;张利亚;汤光明;张丹丹;过玥;黄雅青;戈东辉;丁彤;李莉;

    目的分析1例MRI阴性额叶癫痫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MRI阴性额叶癫痫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月龄患儿,因"4天内无热抽搐6次"就诊,患儿有频繁抽搐发作,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异常代谢筛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提示异常儿童脑电图,捕获一次左侧额部起源的临床发作。经患儿家长同意知情后,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Trio-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20号染色体长臂检测到杂合缺失(chr20:61,886,324~62,965,020),该杂合缺损区包含KCNQ2基因、CHRNA4基因等,属于致病性变异。患儿父母该基因组区域未见异常,该缺失为新生突变。根据患儿发作表现、脑电图特点等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KCNQ2基因、CHRNA4基因缺失所致MRI阴性额叶癫痫,给予奥卡西平及苯巴比妥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KCNQ2、CHRNA4基因缺失导致的额叶癫痫起病年龄早、发作频繁,患儿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奥卡西平、苯巴比妥治疗有效。

    2021年09期 v.61;No.120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8 ]
  •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及防治(附1例分析)

    王环宇;张银文;马永峰;谢荣景;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发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体检发现左肺下叶肿物1天就诊,入院后穿刺病理显示肺腺癌,行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显示黏液性腺癌,明确诊断为左肺下叶周围型腺癌。患者术前置入颈内静脉导管,未实施血栓形成预防措施,术前改良Caprini RAM评分为10分。术后第3天拔除颈内静脉导管,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指脉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3%,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伴高乳酸血症,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后诊断双小腿部分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考虑为急性肺栓塞,紧急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CT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右肺动脉主干栓塞,给予华法林、LMWH抗凝治疗,术后12天改为利伐沙班继续治疗。复查CT肺动脉造影、下肢静脉超声未见异常,顺利出院。结论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可能发生VTE,超声、CT检查可明确诊断,诊断后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在入院和术后即刻需进行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术前给予恰当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降低VTE发生风险。

    2021年09期 v.61;No.120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洛铂、雷替曲塞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安全性对比观察

    姜瑞涛;王玉彬;王贵军;

    目的对比观察洛铂、雷替曲塞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安全性。方法胃癌切除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32例患者术后以洛铂行腹腔热灌注化疗,B组28例患者术后以雷替曲塞行腹腔热灌注化疗,选取术前、第1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后、第2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后3个时间点,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及离子[白蛋白(ALB)、Na~+、K~+、Ca~(2+)]、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心率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WBC、RBC、HB、PLT等血常规指标和ALB、Na~+、K~+、Ca~(2+)等白蛋白及离子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第1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后AST水平高于A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B组心率失常、腹痛发生率高于A组(P均<0.05),其余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雷替曲塞相比,洛铂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2021年09期 v.61;No.120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8 ]
  • 接受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咳嗽的危险因素

    钱鹏;朱峰;马冬春;葛腾飞;王路;郭华;徐宁;

    目的探讨接受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咳嗽(C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8例接受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AP将其分为发生CAP及未发生CAP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出现CAP的危险因素。结果 258例患者术后CAP发生率39.1%(101/258)。与术后未发生CAP者比较,术后发生CAP者性别、吸烟史、手术侧、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等因素具有差异。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是术后出现C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接受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出现CAP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双腔管气管插管、非楔形切除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清扫。

    2021年09期 v.61;No.12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3 ]
  • 2018—2019年天津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观察

    周洪经;吴敏;郭明日;张秀雯;张丽霞;孙海柏;秦中华;

    目的观察2018—2019年天津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分离出的NTM菌株282株,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法进行法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82例NTM菌株分为8种,胞内分枝杆菌占比最大(29.08%),其次为龟/脓肿分枝杆菌(26.60%)和堪萨斯分枝杆菌(23.41%),鸟分枝杆菌占9.57%、偶然分枝杆菌占6.38%、戈登分枝杆菌占3.19%、瘰疬分枝杆菌占1.06%、浅黄分枝杆菌占0.71%。NTM对异烟肼的耐药率为100%,对氨基水杨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胞内分枝杆菌对利福布汀和氯法齐明的耐药率低,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鸟分支杆菌对丙硫异烟胺、利福布汀和氯法齐明的耐药率均较低,偶然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0%,戈登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极低。结论 2018—2019年天津地区NTM菌株有8种,以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不同NTM菌种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种间差异,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2021年09期 v.61;No.120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9 ]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单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对比分析

    黄小娟;刘斌;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单纯CAP患儿痰菌培养鉴定结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CAP患儿940例,根据患儿有无合并CHD分为CHD合并CAP组(CHD组,400例)、单纯CAP组(CAP组,540例)。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未用药前经无菌吸痰管吸取气管深部痰液,采用德国西门子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痰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痰菌培养鉴定培养结果。结果CHD组400例患儿中,共检出201例菌株,痰培养阳性率为50.3%,检出菌种27种,以G-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等16种),其次为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6种)、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5种)。CAP组540例患儿中,共检出菌株195株,痰培养阳性率为36.1%,检出菌种13种,以G-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9种),其次为G+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CH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均<0.05),CHD组冬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CHD组≥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冬春季痰培养阳性率高于夏秋季(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28 d~3岁患儿痰培养阳性率均高于≥3岁患儿(P均<0.05)。CHD组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其中CHD组光滑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率高于CAP组(P<0.05)。结论 CHD组及CAP组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均以G-菌为主,CHD合并CAP患儿较单纯CAP患儿在冬春季、婴幼儿期易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CHD合并CAP患儿真菌痰培养阳性率高,易于感染光滑念珠菌。

    2021年09期 v.61;No.120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

    王琳;宣之东;张颖;李超;刘永容;姜利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8例,术后随访2年,每3个月接受实时三维超声、二维超声及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实时三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膀胱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系数对实时三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检查与膀胱镜检查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58例患者共完成有效复查402例次,其中阳性37例次、阴性365例次。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阳性33例次、阴性369例次,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78.38%、特异度为98.90%、阳性预测值为87.88%、阴性预测值为97.83%,κ=0.579,P<0.01。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共发现阳性35例次、阴性367例次,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89.19%、特异度为99.45%、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8.91%,κ=0.832,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与膀胱镜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

    2021年09期 v.61;No.120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1例毛发—肝—小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分析

    杨宁;苗春月;赵倩倩;王新刚;高雁翎;

    目的分析毛发—肝—小肠综合征(THES)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信息,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遗传特征。方法 8月龄患儿,因生长迟缓8月余和腹泻、便血3月余就诊,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经患儿家长同意,抽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3 mL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患儿存在出生低体质量、生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难治性腹泻、毛发异常、特殊面容等临床表现。腹部增强CT+重建检查发现肝内小片状低密度影,肠壁增厚。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以结肠肝曲及横结肠为著。结肠镜活检病理发现回肠末端中度慢性回肠炎、嗜酸性结肠炎伴轻度活动性改变,升、横结肠嗜酸性脓肿形成,轻度慢性直肠炎。患儿SKIV2L基因存在2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 2164C>T(p. R722X)杂合突变、6p21.33(31922331-31931574)×1缺失,均为疑似致病性变异;患儿母亲存在c. 2164C>T(p. R722X)杂合突变,患儿父亲存在6p21.33(31922331-31931574)×1缺失。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为THES。结论本例THES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低体质量、发育迟缓、难治性腹泻、毛发异常、特殊面容、肝病等,SKIV2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为其致病原因,突变基因遗传自父母双方。

    2021年09期 v.61;No.120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医院管理

  • 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足及改进措施

    高贵德;李婕;刘可可;杨爱辉;徐静雅;

    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进行快速分析及处置,减少早期院内交叉感染等。同时,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建设不受重视、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热门诊人员配置和培训不到位等。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通过优化预检分诊制度、优化发热门诊空间设置、规范发热门诊内部就诊流程、加强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管理及培训、加强发热门诊信息化防控网络建设等一系列改进措施,有效提高整体诊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公立医院发热门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61;No.1203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9 ]

综述

  • 口腔炎性疾病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及两病同治研究进展

    王娟;李文惠;孙安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力进行性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神经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并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变性丧失。以往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脑部病变本身,而新近研究提示口腔炎性疾病也会影响AD的发生发展。口腔炎性疾病可促进Aβ蛋白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发神经元变性,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口腔炎性疾病可能是通过受损血脑屏障路径、颅神经路径、颅底骨路径、微生物—肠—脑轴路径等路径促进AD的发生发展,其中组织蛋白酶B降解功能缺失、Toll样受体过度激活、NLRP3炎性小体激活等可能是口腔炎性疾病促进A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口腔炎性疾病早防早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细胞因子药依那西普等可起到口腔炎性疾病与AD的联动防治的作用。

    2021年09期 v.61;No.120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途径研究进展

    任念念;冯源;王柳杨;葛颂;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脑组织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幽门螺杆菌是牙周炎、龋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AD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口腔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影响牙周组织炎症状态和改变龈下微生态来加重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破坏,影响AD的发生发展;口腔幽门螺杆菌可随唾液及食物进入胃肠道导致胃部疾病及胃幽门螺杆菌再感染,并通过肠—脑轴影响AD的发生发展;口腔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腔定植于鼻黏膜,以口—鼻—嗅神经途径影响AD的发生发展。

    2021年09期 v.61;No.120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成像及生物医学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代岳;蔡璐璐;卢佳慧;沙萱;徐凯;李菁菁;

    普鲁士蓝(PB)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和磁性特性,其制备的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具有简单可调控、易于表面功能化和功能化组装、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载药率、靶向性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以PBNPs作为成像对比剂,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光声成像等生物医学成像中,可提高病灶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PBNPs在光热转换和纳米酶方面具有优势,被应用于肿瘤及炎性病变的光热治疗、抗炎、抗氧化治疗等。此外,PBNPs的中空介孔结构和较大的表面区域能够高效负载化疗药物,修饰特异性靶向分子,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智能可控释放,可显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核酸适配体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佳齐;吴倩倩;郑晓雪;李倩;

    核酸适配体是一段单链寡核苷酸分子,主要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获得。核酸适配体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三维结构高选择性地与目标靶点结合,具有与抗原-抗体反应相类似的高亲和性、高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由于具有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合成成本低、可通过化学修饰获得高稳定性等区别于蛋白质抗体的优点,成为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研究开发热点。核酸适配体可用于疟原虫、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虫等寄生虫的诊断和靶向控制,核酸适配体用于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细菌的检测具有高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应用于HIV、丙型肝炎病毒、H1N1病毒等病毒检测具有更好的病毒变异适应性,核酸适配体还具备应用于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菌等真菌临床检测和治疗的潜力。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药物疗法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国发;王晓芳;张蕾;李楠;贾友超;

    头颈部鳞癌(HNSCC)是一种具有分子异质性和肿瘤-宿主相互作用特征的免疫抑制疾病,在手术切除瘤体基础上结合放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方法。顺铂、5-FU、氨甲喋呤、博来霉素等辅助化疗药物可使患者获益,但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评估其不良反应。HNSCC的新辅助化疗优先选择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FU),可降低局部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并延长总生存期。靶向细胞表面信号受体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靶向细胞信号通路药物(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和靶向肿瘤干细胞药物等靶向治疗药物,在HNSCC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疾病控制率并降低放化疗所带来的多种不良反应,药物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等,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临床效果值得期待。姑息化疗是治疗不适合手术/再放疗的复发/转移性晚期HNSCC的主要手段,铂类联合5-FU加/不加西妥昔单抗是晚期姑息化疗的主要治疗方案。

    2021年09期 v.61;No.1203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