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方法构建及验证

    李申;陈汉祎;余卓营;胡克平;王建勋;

    目的 构建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方法,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制备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及E484K、N501Y突变RBD片段的重组噬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重组噬菌体展示效果。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RBD抗体及包被液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加入RBD、突变RBD重组噬菌体以结合抗体,qPCR法扩增噬菌体的基因片段以间接地反映抗体与重组噬菌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经RBD免疫后分离的羊驼血清,加入含RBD片段的重组噬菌体及不含重组片段的噬菌体,qPCR法观察重组噬菌体在生物样本中与RBD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RBD抗体,加入含RBD及含突变RBD的重组噬菌体,qPCR法观察点突变对RBD与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 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到清晰且符合预期大小的重组噬菌体条带。包被RBD抗体的实验组扩增噬菌体基因片段拷贝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加入含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羊驼血清扩增片段拷贝数高于加入无外源片段噬菌体的扩增片段拷贝数(P <0.01);加入含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RBD抗体扩增片段拷贝数高于加入含突变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扩增片段拷贝数(P<0.01)。结论 成功构建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展示新型冠状病毒RBD片段的效果良好,并且在研究由病原突变导致的免疫逃逸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聂天旸;于会勇;陈卫衡;张山;满天;黄振峰;王成祥;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以2020年1月17日—3月17日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面对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患者生命质量总积分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到生命质量总分线性相关方程。结果 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命质量总分(75.79±13.80)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3.20±0.78)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2.60±0.79)分。对于生命质量总分,女性、后遗症分级高及有吸烟史的患者得分低于男性、后遗症分级低及无吸烟史的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分型(r=-2.12,P=0.022)、后遗症分级(r=-4.13,P <0.01)、性别(r=1.83,P=0.048)、吸烟史(r=-0.18,P<0.01)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有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分级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呈线性相关(R~2=0.170,P<0.01)。线性相关方程:Y=94.179-9.153X。结论 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其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普遍不满,总体生命质量偏低,并受性别、后遗症分级、吸烟史等因素的影响,且以后遗症分级影响最显著。

    2022年05期 v.62;No.123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M_(2.5)处理后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分析

    吴秋秋;刘兆宇;李本;殷威达;杨志凯;陈纪涛;刘季芳;

    目的 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M_(2.5)处理后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方法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对照组(无处理)和PM_(2.5)组(100μg/mL PM_(2.5)处理),分别处理24 h后提取两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后,利用差异分析软件edge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使用clusterProfile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KEGG富集分析中化学致癌通路的10个较感兴趣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分别计算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PCR法、转录组测序得到的PM_(2.5)组/对照组比值,对比q-PCR法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转录组测序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一致,以验证测序的准确性。结果 共筛选到1 1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688个,上调基因483个。GO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调节趋化作用、细胞黏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类固醇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上。选择Gstt1、Gsta1、Gstm1、Gstm7、Gsta3、Gstp2、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验证,其中Gsta1、Gsta3、Gsta4、Gstm1、Gstm7、Gstt1、Gstp2属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家族;q-PCR法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均显示,Gsta1、Gsta3、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表达上调,Gstt1、Gstm1、Gstm7、Gstp2表达下调,q-PCR法测得各基因表达变化均与转录组测序的趋势一致(P均<0.05)。结论 PM_(2.5)可导致MLE-12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谷胱甘肽代谢等信号通路,PM_(2.5)导致细胞毒性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减弱GST的解毒功能而影响化学致癌通路。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肺腺癌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分析

    张泽鑫;余佳蓓;林思其;刘紫凤;陈林静;陈栩静;陈祎琦;

    目的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肺腺癌(LUAD)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BATMAN数据库筛选复方红豆杉胶囊的活性成分及治疗靶点;使用TCGA数据库及GEO数据库对LUAD的表达谱数据进行WGCNA分析,筛选LUAD的共表达模块。将复方红豆衫胶囊活性成分治疗靶点、TCGA数据库及GEO数据库中相关性差异最大的基因模块进行相互映射,取交集获得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加权共表达基因;使用R语言绘制加权共表达基因的药物—化合物靶点图,并对加权共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对TCGA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单变量生存分析图,筛选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核心靶基因,并通过HPA数据库对该核心靶基因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验证其在正常组织及LUAD组织中是否有差异。结果 共得到复方红豆杉胶囊活性成分141个,作用靶点356个。TCGA数据库中共得到1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GEO数据库中共得到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TCGA数据库中的绿松石色模块(正常样本r=0.77,LUAD样本r=-0.77,P=9E-119)及GEO数据库中的绿松石色模块(正常样本r=0.88,LUAD样本r=-0.88,P=5E-22)相关性差异最明显,分别包含了6 587、649个基因。将复方红豆杉胶囊活性成分治疗靶点、GEO数据库绿松石色基因、TCGA数据库绿松石色基因取交集,共得到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加权共表达基因14个,分别为LDLR、FOS、IL6、CAV1、TUBB3、TUBB6、MCL1、CA2、JUN、SLC6A4、CD36、ALDH1A1、MAOB、TFAP2C。加权共表达基因的药物—化合物—靶点图显示,红豆素A和紫杉碱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活性成分。GO功能分析显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生物过程为有机羟基化合物转运、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主要细胞成分为内吞囊泡膜、内吞囊泡、膜筏等,主要分子功能为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活性、一氧化氮合酶结合、脂蛋白颗粒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主要通过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朊病毒病、苯丙胺成瘾等通路发挥作用。KaplanMeier单变量生存分析图显示,CAV1基因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核心靶基因(P <0.009)。HPA数据库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AV1在肺正常组织中染色中等,在LUAD组织中无染色。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红豆素A和紫杉碱,核心靶基因为CAV1,其可通过有机羟基化合物的转运、调节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的活性等方式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信号传导通路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氧化三甲胺的稳定性冠心病低强度他汀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李杰;晁鹏;刘军;刘永;

    目的 观察稳定性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建立基于TMAO的他汀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前瞻性收集稳定性CHD且接受低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完成1年随访计划的63名患者随访终点事件为血脂不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 mmol/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法检测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之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水平,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他汀类药物敏感基因基因SLCO1B1、ABCB1、ABCG2、ApoE的突变情况。1年后统计纳入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检测情况,比较高、低TMAO水平者的血脂达标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列线图模型及风险评分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指数)、赤池信息准则(AIC)值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内部验证对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 高TMAO水平者血脂不达标率高于低TMAO水平者(P<0.01)。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MAO、SLCO1B1基因突变、ABCB1基因突变、ABCG2基因突变、ApoE基因突变为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以上5项指标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62,C指数为0.781,AIC为569.428。内部验证显示,建模组、验证组AUC分别为0.770、0.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TMAO水平的稳定性CHD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敏感的概率更大,TMAO、SLCO1B1基因突变、ABCB1基因突变、ABCG2基因突变、ApoE基因突变是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危险因素,以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稳定性CHD患者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效果较好。

    2022年05期 v.62;No.123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紫檀芪灌胃对大鼠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董文婷;尚福军;郭锦;刘慧;刘艳丽;

    目的 观察紫檀芪(PTE)灌胃对大鼠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TE组、PTE+3-TYP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PTE组及PTE+3-TYP组大鼠术后均给予PTE灌胃处理,PTE+3-TYP组大鼠在给予PTE的同时经腹腔注射SIRT3特异性阻断剂3-TYP,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对大鼠进行心功能检查,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检测大鼠心肌肥厚指标,包括心体比(HM/BM)、心胫比(HM/TL)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染色法检测心肌组活性氧(ROS)生成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去乙酰化修饰酶SIRT3、FOXO3a去乙酰化后产物Ac-FOX03a、抗氧化蛋白NOX2及氧化应激标志蛋白gp91~(pho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DP、LVESP、血清BNP水平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dp/dt、-dp/dt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P均<0.05);模型组与PTE+3-TYP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标(HM/TL、HM/BM、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及心肌ROS生成量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P均<0.05),模型组与PTE+3-TYP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IRT3、NOX2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PTE组<假手术组;Ac-FOX03a、gp91~(phox)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PTE+3-TYP组> PTE组>假手术组(P均<0.05),模型组与PTE+3-TYP组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可以通过减轻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3/FOXO3a信号通路实现的。

    2022年05期 v.62;No.123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过/降表达miR-4746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TGF-β/Smad通路蛋白表达观察

    李雨珊;张仁静;侯维;蹇顺海;向月;何欣蓉;

    目的 观察过/降表达miR-4746的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 选取人食管鳞癌细胞ECA-109、TE-1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细胞中miR-4746的表达水平。取miR-4746表达最高的食管鳞癌细胞分为miR-4746 mimic组、miR-4746inhibitor组及对照组,分别转染miR-4746过表达、miR-4746抑制及对照质粒。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TGF-β/Smad通路相关分子TGF-β_1、TGF-βRⅡ、Smad4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miR-4746在ECA-109、TE-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HEEC(P均<0.01),其中TE-1细胞的miR-4746表达量最高。各时点细胞吸光度值、细胞迁移距离、穿膜细胞数比较,miR-4746 mimic组>对照组> miR-4746 inhibitor组(P均<0.05)。TGF-β_1 mRNA及蛋白表达量miR-4746 mimic组>对照组> miR-4746 inhibitor组,TGF-βRⅡmRNA、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量miR-4746inhibitor组>对照组>miR-4746 mimic组(P均<0.05),各组TGF-βRⅡ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4746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mad4低表达,抑制TGF-β/Smad通路实现。

    2022年05期 v.62;No.123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iR-369-3p在山荷叶素调控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

    王雪;鲍敏丽;姚炳山;

    目的 观察山荷叶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miR-369-3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山荷叶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分别予以DMEM培养基及2.5、5.0、10.0μmol/L山荷叶素处理24 h,以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分别观察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iR-369-3p。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NC、miR-369-3p mimic分别转染至SW579细胞,分别记为miR-NC组、miR-369-3p mimic组,按上法观察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及细胞中的miR-369-3p;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anti-miR-NC、miR-369-3p Inhibitor转染至SW579细胞,转染成功后加入含10.0μmol/L山荷叶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分别记为山荷叶素+anti-miR-NC组、山荷叶素+miR-369-3p Inhibitor组,按上法观察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及细胞中的miR-369-3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山荷叶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逐渐减少,划痕愈合率逐渐降低,miR-369-3p表达量逐渐升高(P均<0.05)。与miR-NC组比较,miR-369-3p mimic组细胞中miR-369-3p表达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P均<0.05)。与山荷叶素+anti-miRNC组比较,山荷叶素+miR-369-3p Inhibitor组中miR-369-3p表达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P均<0.05)。结论 山荷叶素可能通过上调miR-369-3p表达进而降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

    2022年05期 v.62;No.123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及心肌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李亚芹;徐占稳;赵兴洲;康世鑫;崔红根;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普通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贝那普利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组分别给予每日5.0 mg/kg贝那普利及17.5、35.0、70.0 mg/kg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处理,高血压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采用尾动脉容积法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率;麻醉大鼠后分离左心室,计算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胶原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 大鼠收缩压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各组大鼠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鼠心脏重量指数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间隙较窄,可见少量胶原占据;高血压组大鼠心肌组织间隙增宽,肌间隙中胶原含量增多;中、高剂量黄芩组及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较高血压组间隙变窄且胶原减少;低剂量黄芩组较高血压组心肌结构改善不明显。大鼠心肌组织PⅠCP、PⅢNP比较,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高于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大鼠心肌组织NF-κB表达比较,高血压组、低剂量黄芩组>中剂量黄芩组、高剂量黄芩组、贝那普利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 黄芩茎叶总黄酮可抑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重构,且中剂量应用时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

    2022年05期 v.62;No.1235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医用臭氧膀胱灌注治疗大鼠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沙可夫;廖利民;刘铁军;王莹;于春虎;曲文龙;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膀胱灌注治疗大鼠膀胱炎的效果、安全性,并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96只同月龄雌性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取72只分为正常组(Ⅰa、Ⅰb、Ⅰc亚组各12只)和治疗组(Ⅱa、Ⅱb、Ⅱc亚组各12只),另24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经尿道灌注大肠杆菌悬浮液进行膀胱炎造模,正常组和对照组不进行造模处理。正常组的Ⅰa、Ⅰb、Ⅰc亚组和治疗组Ⅱa、Ⅱb、Ⅱc亚组分别以10、20、30μg/mL医用臭氧水1 mL行膀胱灌注且保留30 min,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行膀胱灌注,各组均连续灌注7 d。模型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收集尿液,根据尿液细菌计数下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干预后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处死大鼠后ELISA法检测膀胱肌层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将正常组大鼠处死后取膀胱组织并行HE染色,以评价医用臭氧水浓度使用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Ⅱa、Ⅱb、Ⅱc总有效率依次增高且均高于模型组(P均<0.05),但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内Ⅱa、Ⅱb、Ⅱc排尿间隔及Ⅱb、Ⅱc膀胱容量逐渐升高,且均高于模型组,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内Ⅱa、Ⅱb、Ⅱc膀胱肌层组织TNF-α、IL-6表达量逐渐降低而SOD、GSH-PX活性逐渐增高,且TNF-α、IL-6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而SOD、GSH-PX活性均高于模型组,但TNF-α、IL-6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SOD、GSH-PX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正常组Ⅰa、Ⅰb均未出现明显病理改变,Ⅰc中1只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短时间内应用医用臭氧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炎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尿频、尿急等症状及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尤以20、30μg/mL时最显著,但高浓度的医用臭氧存在二次损伤的可能。

    2022年05期 v.62;No.123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一家系基因检测分析

    武琼;魏兵;王辉山;刘涛;安然;

    目的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对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DCM)一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方法 收集2例家族性DCM家系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患者及对照者静脉血,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法筛选DCM突变基因位点,通过dbSNP数据库、Mutation taster、CADD、NCBI ClinVar和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数据库对突变基因位点的致病性进行验证。采集患者三代(同辈、父辈及子辈)家系成员的静脉血进行Sanger测序,观察家系中突变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显示,2例患者肌联蛋白(TTN)基因在染色体chr2:179434142位置均发生碱基C变为碱基T的杂合型无义突变,10例健康对照者均无此变异;Mutation taster预测该位点变异为致病性突变,CADD预测该变异为高蛋白危害性,ClinVar数据库中收录该位点为致病性位点,ACMG将该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该家系中另有4名成员携带此位点突变。结论 TTN基因chr2:179434142位点杂合突变为该家系DCM的致病位点,此位点突变为不完全外显突变,基因突变携带者发病年龄较晚,发病后病情稳定。

    2022年05期 v.62;No.123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张自珍;杜扬;陈俐志;刘莹;杜彪;

    目的 系统评价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1年5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采用RevMan5.4软件对总有效率及血压、血脂、中医症状评分变化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325篇文献,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8篇进行定量分析,共计874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其中观察组(干预措施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472例、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降压降脂药物)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OR=1.03,95%CI为0.33~3.19,P=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MD=-5.13,95%CI为-10.29~0.04,P=0.05)、舒张压(MD=-4.81,95%CI为-8.47~-1.14,P=0.01)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浆总胆固醇(MD=-0.08,95%CI为-0.19~0.75,P=0.86)、甘油三酯(MD=-0.04,95%CI为-0.32~0.23,P=0.76)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晕头痛(MD=-0.75,95%CI为-1.36~-0.47,P=0.02)、神倦乏力(MD=-0.66,95%CI为-0.92~0.39,P<0.01)、胸闷(MD=-0.66,95%CI为-0.95~-0.37,P<0.001)中医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较好,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头痛、胸闷等症状。

    2022年05期 v.62;No.1235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

    李亚洲;辛灵艳;

    目的 观察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分析其与气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127例ACOS患者(ACOS组)、7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119例急性加重COPD患者(AECOPD组)、76例哮喘患者(哮喘组)以及6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静脉血检测其外周血EOS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COS组免疫功能指标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ELISA法检测ACOS组诱导痰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根据EOS计数中位数将ACOS组分为高EOS水平者及低EOS水平者,比较不同外周血EOS水平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及诱导痰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系数分析ACOS组外周血EOS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EOS计数ACOS组、哮喘组> AECOPD组> COPD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ACOS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S高水平者诱导痰中TNF-α、IL-6、IL-1β3水平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EOS低水平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低于EOS低水平者(P均<0.05)。ACOS组外周血EOS计数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NK细胞、CD4~+/CD8~+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02、-0.409、-0.401、-0.618,P均<0.05),与TNF-α、IL-6、IL-1β、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26、0.503、0.357、0.313,P均<0.05)。结论 ACOS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外周血EOS计数与ACOS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有关。

    2022年05期 v.62;No.123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林振清;周景玉;刘旭燕;郭东英;

    目的 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续带机1周,观察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联合呼吸操干预1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呼吸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30 s椅子坐立试验(30-STS)。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P均<0.05);两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hs-CRP、IL-8、HMGB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E_R、FVC、FEV、/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两组6 min步行距离、30-STS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呼吸操辅助PRVC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组织氧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2022年05期 v.62;No.1235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自制3D打印定位器在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前穿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周新涛;陈剑;刘建;

    目的 观察自制3D打印定位器在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前穿刺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8例需行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治疗的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术前使用穿刺定位装置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CT引导下采用自制3D打印定位器定位,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传统钢丝定位。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总时间、CT检查次数、穿刺次数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总时间、CT检查次数、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气胸及肺表面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制3D打印定位器应用于胸腔镜术前肺结节定位效果较好,可缩短穿刺总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CT扫描次数,减轻患者的疼痛及恐惧。

    2022年05期 v.62;No.1235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氧化应激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

    杜双霞;张晓红;苑艳尊;张盼;崔铮铮;刘倩;

    目的 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ADL评分>40分)62例与预后不良组(ADL评分≤40分)18例;入院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损伤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力(TAC)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VD患者MMSE评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VD患者预后的影响;以预后不良组作为阳性样本,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VD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MMSE评分及血清BDNF、NGF、SOD、GSH-Px、CAT、TAC水平均降低水平降低而GFAP水平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MMSE评分及血清BDNF、NGF呈正相关,与GFAP呈负相关(P均<0.05)。将其他因素控制后,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血清SOD、GSH-Px、CAT、TAC单独及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49、0.725、0.804、0.875,联合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77.42%。结论 血清SOD、GSHPx、CAT、TAC水平与VD患者MMSE评分、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密切相关,且能辅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2022年05期 v.62;No.1235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王铭锐;云婷婷;符丽红;王康恒;王达君;

    目的 观察小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82例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口服,疗程均为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评价精神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PRL)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评价药物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7.03%(P <0.05)。治疗前两组S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AP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AP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RL、TSH、FT_4、FT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PRL、T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血FT_4、FT_3水平降低(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RL、TSH、FT_4、FT_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能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抑郁发作时SAPS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2年05期 v.62;No.123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PFNA与加长PFNA内固定术在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陈琛;许安平;凌炜;马志翔;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加长PFNA在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中的应用效果,并从创伤应激程度、骨代谢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前瞻性选取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IFF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检测血清创伤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人抗酒石酸磷酸酶(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两组血清NE、SOD、Ang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而VAS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PINP水平均高于术前而TRACP-5b、β-CTx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血清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RACP-5b、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髋内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FNA及加长PFNA均适用于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IFF患者的内固定治疗。与PFNA比较,加长PFNA可改善骨代谢,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且能减少髋内翻的发生;但PFNA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性大的不足,不适宜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2022年05期 v.62;No.1235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郝晓慧;张志林;卢秀荣;张贤雨;王聪;

    目的 观察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随访并比较两组生存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5.00%、疾病控制率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30.00%、50.00%(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随着治疗疗程延长血清SCC及PLR逐渐降低而LMR逐渐升高(P均<0.05);治疗前两组SCC、PLR、L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SCC及PLR均低于对照组而LMR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7.2个月、13.5个月(P均<0.05)。观察组皮疹、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信迪利单抗静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宫颈癌患者,较单纯化疗患者有更高的临床缓解率、更长的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SCC、PLR而升高LMR水平以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2年05期 v.62;No.123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变化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赵乐;陈林;顾翔;丁祖运;夏新成;吴战坡;

    目的 动态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FNF)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C反应蛋白_(CRP)/白蛋白(ALB)水平及辅助T细胞(Th) 1/Th2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FNF术后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术后未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测算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采用感染评分评价感染组感染程度;选取术后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峰(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感染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FNF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老年FNF术后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3 d血清SDF-1、CRP/ALB水平持续升高而Th1/Th2持续下降,且均于术后3 d达高(低)峰,未后7 d呈回落(升高)趋势(P均<0.05);感染组术后1、3、7 d血清SDF-1、CRP/ALB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h1/Th2低于未感染组(P均<0.05)。感染组感染评分(14.39±3.3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3 d血清SDF-1水平(r=0.728,P <0.01)、CRP/ALB水平(r=0.728,P<0.01)与感染评分均呈正相关,Th1/Th2(r=-0.836,P <0.01)与感染评分呈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 d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是老年FNF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均<0.05);术后3 d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2单一及联合诊断老年FNF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4、0.732、0.607、0.914,联合诊断高于任一单一诊断(P均<0.01)。结论 老年FNF患者于术后3 d血清SDF-1、CRP/ALB水平达峰值,而Th1/Th2达谷值;术后3 d血清SDF-1、CRP/ALB水平及Th1/Th与老年FNF患者术后感染程度有关,是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术后感染的诊断。

    2022年05期 v.62;No.123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SGLT2抑制剂对NLRP3炎症小体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丹;马茜钰;张锦;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物,被发现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等机制对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产生抑制,从而减轻内皮炎症损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022年05期 v.62;No.1235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焦丕奇;胡威;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探讨SGLT2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为SGLT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治疗。

    2022年05期 v.62;No.1235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RhoA/ROCK信号通路对免疫细胞的调控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进展

    张好东;王文娟;裴瑛;寇城坤;王琼英;余静;

    心肌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心脏分泌信号分子,从而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协同刺激和正反馈通路进一步加重心脏炎症损伤。RhoGTP酶Ras同源家族成员A(RhoA)是参与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蛋白质之一,其能够激活下游的ROCK激酶构成RhoA/ROCK信号通路,发挥诱导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组及细胞迁移、收缩、黏附、增殖等生物学作用。RhoA/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有效的免疫细胞应答至关重要,并且被认为是许多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深入了解Rho/ROCK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探究其通过影响免疫应答在心肌损伤中发挥的潜在作用,或可为心肌损伤提供新的诊疗靶点。

    2022年05期 v.62;No.1235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波心电参数变化与心房颤动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郭帅斌;黄织春;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因心房不协调活动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及较高的病死率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利用心电图可获得的P波离散度、P波终末电势、P波电轴等传统P波心电参数对AF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P波峰值时限是新近提出心电参数概念,其在预测AF发生方面显示出较高特异度及敏感度,可为AF发生的早期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2022年05期 v.62;No.123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雪松;李彬;刘文兵;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导致左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而引起的心力衰竭。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对其规范的治疗方法也尚无定论。目前,临床上对HFpEF的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有创治疗等。深入研究HFpEF的治疗方法,或可为发掘HFpEF的潜在治疗方式提供新的方向。

    2022年05期 v.62;No.1235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白璐;霍燃;商琰红;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亚型,常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是一种罕见的EGFR基因突变,其结构不同于经典EGFR基因突变,对传统治疗方法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可产生耐药,治疗相对困难。对于携带EGFR ex20ins的NSCLC患者而言,化疗仍然是最有效且研究最为充分的治疗方案;一代及二代EGFR-TKIs对EGFR ex20ins NSCLC的治疗效果较差,新型GFR-TKIs如奥西替尼、Mobocertinib(TAK-788)、波奇替尼、Amivantamab(JNJ-372)、DZD9008、伏美替尼、CLN-081(TAS6417)等对EGFR ex20ins NSCLC展示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在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免疫治疗在EGFR ex20ins NSCLC患者中的数据不够充分,其疗效尚不能确定。新型EGFR-TKIs给EGFR ex20ins NSCLC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但这些药物是否能使患者长久获益,还需要更多研究加以支持。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Yes相关蛋白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韦彦君;冯阿磊;张文韬;杨哲;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低,亟需寻找新的治疗靶点。Yes相关蛋白1(YAP1)作为Hippo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抵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YAP1在食管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抑制食管癌细胞凋亡、增强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并且导致食管癌患者的化疗耐药和放疗抵抗。靶向YAP1治疗可能给食管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将YAP1抑制剂与抗癌药物或放疗联合应用或是治疗食管癌的新策略。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钰琪;任靖宜;康小文;

    结核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传统的结核病病因学诊断存在易于和其他疾病混淆及实验室检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如Xpert可以促进结核病的诊断,但其仍存在不足。二代测序技术(NGS)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式,在多种传染病中被用于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耐药性检测和疫情调查,其在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出较大价值。未来NGS有望成为病原学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技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明智的治疗相关决策。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载脂蛋白E模拟肽CN-105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玉凤;拱忠影;汪志云;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以脑血管病及创伤性脑损伤最多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载脂蛋白E是机体调节脂质代谢及胆固醇平衡的重要脂蛋白,其模拟肽CN-105兼具分子量小、血脑屏障通透性高的特点,可在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原发性脑出血及创伤性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CN-105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在未来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临床治疗的新选择。

    2022年05期 v.62;No.1235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