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在冷冻复苏周期囊胚移植中的应用

    崔亭亭;纪昌丽;杨阳;晁岚;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AH)技术在冷冻复苏周期囊胚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苏周期囊胚移植患者444例,根据有无行激光AH分为激光AH组(AH组)250例、非激光AH组(NAH组)194例,比较两组囊胚孵化程度、妊娠结局指标(胚胎植入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和新生儿结局指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比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巨大儿比例)。结果 移植前AH组和NAH组的4、5、6期囊胚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H组移植胚胎310个,AH组移植胚胎388个。AH组的胚胎植入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总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均高于NAH组(P均<0.05),两组的双胎活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H组巨大儿比例低于NAH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比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激光AH能促进囊胚孵化,改善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且未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王子韬;向婷;王文;谢建民;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31例RA患者,采用基于血肌酐、胱抑素C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公式计算估算GFR(eGFR),根据eGFR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54例[eGFR<60mL/(min·1.73 m~2)]、B组100例[60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C组77例[eGFR≥90 mL/(min·1.73 m~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RA病程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收集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血脂和尿常规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以eGFR是否<60 mL/(min·1.73 m~2)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RF、CRP、NLR、尿酸、镁、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脂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血尿酸、RF、CRP、NLR、白蛋白是RA患者eGFR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RA患者eGFR水平变化与年龄、病程、血尿酸、RF、CRP、NLR、白蛋白有关。

    2022年07期 v.62;No.123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槐素对Nigericin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补娟;史深;周玲;张晓玲;叶勒丹·马汉;朱沂;

    目的 探讨刺槐素对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培养小鼠BMDM细胞,将BMDM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Nigericin组、LPS+2.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和LPS+10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加入LPS(50 ng/mL)处理3 h,除空白对照组、LPS组外其他各组继续加入2.5、5、10μmol/L刺槐素处理0.5 h,然后加入刺激剂10μmol/L的Nigericin处理0.5 h。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裂解液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和上清液中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提示NLRP3炎症小体活化情况;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后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释放情况;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提示NLRP3炎症小体活化后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各组细胞裂解液中Pro-caspase-1、Pro-IL-1β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Nigericin组上清液中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高,上清液IL-1β、IL-18、TNF-α水平及LDH活性高(P均<0.05)。与LPS+Nigericin组比较,LPS+2.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10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上清液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及IL-1β、TNF-α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LPS+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10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DH活性低(P均<0.05),LPS+2.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5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PS+10μmol/L刺槐素+Nigericin组LDH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槐素能有效抑制Nigericin诱导的小鼠BMDM骨髓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0-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机械通气后血清s TREM-1、IL-12水平与ICU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

    徐鑫祥;马弘达;查丽芬;顾俊;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型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与ICU老年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ICU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195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82)和肺部未感染组(n=113)。收集患者基础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机械通气后6 h内血清sTREM-1、IL-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肺部未感染组比较,肺部感染组血清sTREM-1、IL-12水平高(P均<0.05);血清sTREM-1、IL-12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均<0.05)。sTREM-1+IL-12诊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均<0.05)。结论 血清sTREM-1、IL-12水平升高是ICU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高靖;王秀艳;杨红梅;朱辰蕊;赵悦;张会芬;

    目的 探讨血清微囊蛋白-1(Caveolin-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取AIS患者148例为AIS组,根据其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57)、非END组(n=91);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53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eolin-1、Caspase-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糖、Caveolin-1、Caspase-3为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均<0.05)。Caveolin-1联合Caspase-3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升高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作为END发生的预测指标。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浆mi R-195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可能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淑华;陈延宇;刘燕锋;王云霞;姚宇迪;吴志勇;

    目的 探讨血浆微小RNA-195(miR-195)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及可能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选取AMI患者100例作为AMI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并分离血浆。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iR-195表达;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TnI、miR-195对AMI的诊断效能;用miRDB和miRWalk数据库预测miR-195的靶基因,并筛选与AMI相关基因,取交集进行基因本体数据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AMI组胸痛发生4 h即可在血浆中检测到miR-195表达,且随胸痛时间延长血浆miR-195表达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iR-195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4.7%;miR-195联合cTnI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6、91.0%、93.0%。miR-195的靶基因与AMI相关基因的交集基因多富集于细胞凋亡的负向调控通路。结论 血浆miR-195对AMI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效能,其机制可能是miR-195靶基因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2022年07期 v.62;No.123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束支区域起搏用于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朱路勇;王岳松;董学滨;邵旭武;王学忠;

    目的 观察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用于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心动过缓需起搏治疗的患者111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LBBaP组,三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于相应部位植入起搏电极。于术中及术后7 d、12个月测三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和阻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12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三组心力衰竭及非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QRS波时限。统计三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心源性死亡情况;统计各组的手术时长、射线曝光时长、射线剂量。结果 三组间不同时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 d三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P均<0.05),LVEF、LVDs、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RVAP组心力衰竭患者LVEF下降,LVDs、LVDd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5);RVSP组心力衰竭患者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LBBaP组心力衰竭患者LVEF升高,LVDs、LVDd及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P均<0.05)。三组非心力衰竭患者各时间点上述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三组QRS波时限延长(P均<0.05),其中LBBaP组<RVSP组<R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BBaP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RVAP组(P<0.05);LBBaP组手术时长、射线曝光时长及射线剂量大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 LBBaP起搏参数稳定,对心功能及QRS波时限无明显影响,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但LBBaP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长,射线剂量大。

    2022年07期 v.62;No.1237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R-320a、MACC1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肖超;肖佑;肖戈;潘燎;王晓燕;王真权;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320a(miR-320a)、结肠癌转移关联基因1(MACC1)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63例结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qRT-PCR测定血清miR-320a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MACC1,Pearson相关法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20a表达与MACC1水平的相关性。术后随访3年,统计复发转移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320a表达、MACC1水平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组血清miR-320a表达低,MACC1水平高(P均<0.05)。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20a表达与MACC1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5)。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5.49%(26/102)。血管侵犯(HR=1.900,95%CI:1.442~2.285)、TNM分期Ⅲ期(HR=1.433,95%CI:1.237~1.725)、MACC1≥7.18 ng/mL(HR=2.022,95%CI:1.808~3.061)是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iR-320a≥0.91(HR=0.322,95%CI:0.126~0.575)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miR-320a+MACC1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88.16%。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miR-320a表达降低,MACC1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

    2022年07期 v.62;No.123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CEP55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陈志平;邵东奇;毕明宏;

    目的 探讨CEP55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及NSCLC细胞(A549、H1299、H1975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CEP55蛋白,筛选CEP55蛋白表达最高的A549细胞为后续实验细胞。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只转染Lipofectamine2000)、si-NC组(转染Lipofectamine2000和NC序列)、si-CEP55组(转染Lipofectamine2000、si-CEP55序列)。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CEP55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si-NC组、control组比较,si-CEP55组CEP55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与si-NC组、control组比较,si-CEP55组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能力(OD值)低,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少,p-Akt、p-mTOR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 沉默CEP55基因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2年07期 v.62;No.123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头翁皂苷A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尹玉婷;黄炜;XI Yan;

    目的 探讨白头翁皂苷A(PSA)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0、15、20 mg/L)PSA进行干预24 h,分别将0、20 mg/L的PSA干预的细胞记为对照组、PSA组。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单击多靶模型检测肝癌细胞放疗敏感性,qRT-PCR检测细胞内SIRT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SIRT蛋白表达。结果 随PSA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侵袭细胞数目均逐渐降低(P均<0.05)。经0、2、4、6、8 Gy X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比较,PSA组细胞存活分数低(P均<0.05);PSA组放射增敏比为1.963。与对照组比较,PSA组SIRT1 mRNA、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 PSA可能通过下调SIRT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提高其放疗敏感性。

    2022年07期 v.62;No.123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结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张婧;苟园园;张林;刁攀娅;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去泛素化酶(USP22)、叉头框蛋白M1(FoxM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198例,术中取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表达。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USP22、FoxM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P均<0.05)。结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USP22、Fox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均高于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USP22、FoxM1蛋白高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2022年07期 v.62;No.123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镜与胃肠电图联合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

    高静;郑伟;陈娜;季颖娜;高长俊;李雪梅;高慧;

    目的 探讨胃镜和胃肠电图联合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急性腹痛患儿,根据后期皮肤是否出现紫癜症状分为HSP组(112例)和对照组(60例)。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和胃肠电图检查,HSP组在确诊和治疗后6个月恢复期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胃镜下HSP组在急性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消化道黏膜损伤,胃镜对HSP诊断的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83.33%。与餐前比较,HSP组、对照组胃肠电图的餐后主频率增快,波形幅值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增多(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SP组急性期的餐前和餐后的主频率、正常慢波百分比均低,波形幅值高(P均<0.05);HSP组恢复期餐前和餐后的主频率、正常慢波百分比高于急性期和对照组,波形幅值低于急性期和对照组(P均<0.05)。HSP组急性期进行胃镜和胃肠电图检查并确诊的时间短于皮疹出现时间(P<0.05)。结论 胃镜和胃肠电图联合检查对早期儿童腹型HSP诊断有一定价值。

    2022年07期 v.62;No.123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原位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植入术后晚期管腔扩大的影响因素

    杨新越;郑悠阳;林立;邱春光;

    目的 探讨原位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药物涂层球囊(DCB)植入术后晚期管腔扩大(LL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原位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89例(89处弥漫性病变),均接受单纯DCB植入治疗,根据是否发生LLE分为LLE组47例、非LLE组4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位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DCB植入术后LLE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PCI(OR:0.282,95%CI:0.088~0.909,P<0.05)、病变血管是否钙化(OR:0.242,95%CI:0.064~0.921,P<0.05)、病变长度(OR:0.962,95%CI:0.927~0.999,P<0.05)是原位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DCB植入术后LLE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PCI史、病变血管钙化、病变长度越长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DCB植入术后易发生LLE。

    2022年07期 v.62;No.123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吕文学;鹿洪秀;蔡余力;邱红明;孔鹏;于明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60例。手术均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即刻实施周围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后6、12、24、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3、7 d测量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前及术后1、3 d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激素分泌激素(ACTH)、皮质醇(COR),记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及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试验组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活动状态下,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7 d,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两组ACTH、C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 d,试验组ACTH、COR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 d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且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2022年07期 v.62;No.123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CT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樊化;孙萍;巫开文;张怡;杨璐;

    目的 探讨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5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7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与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CT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于CT检查联合血清标志物的评分模型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转移组肿瘤直径2~3 cm、中央型肺癌、肿瘤实性比例≥80%、淋巴结短径≥10 mm、淋巴结SUVmax≥4.5比例及血清CEA、NSE、Cyfra21-1阳性比例高于未转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分型、肿瘤实性比例、淋巴结短径、淋巴结SUVmax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分方程:Logit(P)=-5.559+0.599×(血清CEA阳性)+0.529×(血清NSE阳性)+0.647×(血清Cyfra21-1阳性)+0.778×(中央型肺癌)+0.877×(肿瘤实性比例≥80%)+0.990×(淋巴结短径≥10 mm)+1.139×(淋巴结SUVmax≥4.5),总分0~10分。该评分模型预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65~0.994),最佳截断值为7分,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77.14%。结论 CT检查联合血清CEA、NSE、Cyfra21-1检测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2年07期 v.62;No.123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局部应用对绝经后阴道壁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吕广伟;吕腾;于新平;马德花;焦今文;王黎明;白书杨;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局部应用对绝经后阴道壁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绝经后盆腔脏器脱垂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术前不使用激素类药物和非激素类润滑剂或保湿剂;实验组于术前阴道内给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均匀涂抹,隔天1次,每次2 g,术前至少使用10次。术中留取阴道前壁组织标本。用HE染色法观察阴道壁上皮厚度,Masson染色法观察阴道壁肌肉和胶原纤维的分布排列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阴道壁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阴道壁组织学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HE染色法显示实验组阴道上皮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法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阴道壁平滑肌组织排列更为整齐,胶原基质更加紧密;实验组阴道壁组织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MMP-1、IL-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实验组阴道壁组织表面膜折叠和微绒毛结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局部应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能够有效改善绝经后阴道壁组织学特征,增加阴道壁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并且一定程度上减轻阴道炎症反应。

    2022年07期 v.62;No.123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王乐;韩继斌;高小娟;刘虹;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β_2微球蛋白(β_2-MG)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AKI患者130例,非AKI患者12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酐、RBP、β_2-MG。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RBP、β_2-MG对早期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利尿剂使用率、脓毒症发生率、肾脏替代治疗率、病死率高,ICU住院时间长,尿酸、胱抑素、α1微球蛋白、白细胞计数高,血清碳酸氢盐水平低(P均<0.05)。入住ICU第1~7天AKI组血清肌酐、RBP、β_2-MG水平高于非AKI组(P均<0.05)。且AKI组入住ICU第1~3天血清肌酐、RBP、β_2-MG水平升高,入住ICU第1天血清RBP水平即达峰值,第3天血清肌酐、β_2-MG水平达峰值。入住ICU第1天,RBP与β_2-MG联合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清肌酐(P均<0.05);入住ICU第2天,血清肌酐、RBP、β_2-MG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596、0.638,诊断价值均偏低。入住ICU第3天,RBP与β_2-MG联合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肌酐、RBP、β_2-MG单独诊断,且灵敏度高(P均<0.05)。结论 血清RBP与β_2-MG联合诊断早期AKI的价值较高。

    2022年07期 v.62;No.123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寇怀琳;范新春;张青;赵闯;宋文豪;

    目的 探讨坏死性筋膜炎(N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感染被控制、创面愈合良好、肢体功能与感染前相比无明显异常)、预后不良组12例(截肢或死亡)。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合并全身疾病比例、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检查风险指标评分(LRINEC)评分≥8分比例、C反应蛋白、血糖、清创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RINEC评分≥8分为坏死性筋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RINEC≥8分的NF患者预后不良。

    2022年07期 v.62;No.1237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正中矢状面在面部对称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邓艾佳;刘义闻;吴坡;李浩;张正瑞;羊书勇;

    目的 比较不同正中矢状面(MSP)在面部对称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30例颌面部正常者的颌面部螺旋CT资料,将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相应解剖标志点在三维原模型上定位MSP,建立3种MSP,分别为由鼻根点—前鼻棘点—后鼻棘点构成的平面(N-ANS-PNS)、由鼻根点—前鼻棘点—蝶鞍点构成的平面(N-ANS-S)、由鼻根点—颅底点—蝶鞍点构成的平面(N-Ba-S)。以相应的MSP建立镜像模型,分析镜像模型与原模型之间的重叠度差异。结果 平面N-ANS-PNS、N-ANS-S重叠度差异低于平面N-Ba-S(P均<0.05);平面N-ANS-PNS与平面N-ANS-S重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平面N-ANS-PNS离散性低。结论 基于不同MSP评估颌面部对称性的结果存在差异;采用N-ANS-PNS作为MSP与真实MSP误差小,可有效评估颌面部对称性;镜像技术结合三维色彩图示分析可有效评估MSP的真实性。

    2022年07期 v.62;No.123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进展

    魏晋红;路潇;胡鑫鑫;田利民;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大量研究表明,SCH可能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CH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涉及心脏结构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度增加、全身性炎症等多种机制。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心功能、内皮功能、动脉僵硬度,并降低全身血管阻力,但是SCH患者是否应该治疗尚存在争议。

    2022年07期 v.62;No.123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性氧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浩;王磊;陈志远;刘修恒;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主要原因之一。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OS)被认为是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主要有害代谢产物。ROS的生成途径包括线粒体来源和非线粒体来源。前者主要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后者主要通过黄嘌呤氧化酶、NADPH氧化酶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酶合成酶催化产生。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拮抗ROS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与核样因子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NRF2/KEAP1)信号通路等]激活有利于减轻组织损伤。因此,针对以上通路研制靶向治疗药物(HIF信号通路激活剂、NRF2信号通路激活剂)有望成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治疗手段。

    2022年07期 v.62;No.123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肌卫星细胞Niche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朱强;黄慧;张家红;刘琴琴;牛衍龙;王茂源;

    肌卫星细胞Niche是由特殊的微环境组成的特定区域,在维持卫星细胞静止及增殖分化等生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卫星细胞Niche包括直接Niche和间接Niche。直接Niche由调控卫星细胞的信号通路、肌纤维Niche和细胞外基质组成,成肌调节因子MyoD通过Wnt信号通路使卫星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并诱导卫星细胞进行成肌分化,Notch信号可能通过动态调节迁移机制来维持卫星细胞的静止状态;间接Niche是间质细胞、运动神经元、微血管系统组成的局部微环境和系统微环境,可调节卫星细胞功能及其增殖、分化等。

    2022年07期 v.62;No.123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孕激素抵抗在不孕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霍晶晶;罗星雨;杜愿;转黎;李云秀;唐邹颖;胥琴;

    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成功受孕至关重要,而孕激素抵抗可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种植,引起不孕、胚胎反复种植失败、自然流产等不良生殖结局,其已成为部分育龄期女性孕激素治疗失败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激素抵抗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共存。在EMT中孕激素抵抗可能与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微小RNA的差异性表达及DNA甲基化有关;在PCOS中孕激素抵抗可能与白血病抑制因子、同源盒基因-A10及叉头框转录因子O1表达降低有关;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中孕激素抵抗可能与有丝分裂诱导基因6表达降低、TGF-β/Smad2/Smad3信号通路异常有关。

    2022年07期 v.62;No.123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诱导痰检测技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

    张亚丽;蒋毅;

    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而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的无创气道采样方法。诱导痰细胞学计数可广泛用于哮喘的诊断、分型及炎症的评估;诱导痰中细胞因子检测在哮喘的发病、病情评估、个体化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在国内外各项研究中的运用不断成熟,可对诱导痰成分进行组学分析,特别是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分析为哮喘诊治、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2022年07期 v.62;No.1237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侯佳林;李龙;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抑制肿瘤的进展。目前研发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相似制剂)、结合VE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结合VEGF受体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抑制剂(尼达尼布、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索拉非尼、Vorolanib、Lenvatinib、呋喹替尼)。贝伐单抗、雷莫芦单抗及尼达尼布等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由于大多数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点较多,缺乏明显的选择性且不良反应明显,暂未显示良好疗效,但少数TKI也有治疗肿瘤的可能性;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联合化疗、靶向基因突变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可产生协同效应。

    2022年07期 v.62;No.123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门功能客观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应本娟;胡丽君;王佚;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儿远期生活质量。对肛门功能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是治疗功能障碍的前提。目前,临床主要釆用直肠肛管测压、同位素排便造影、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肛管直肠内超声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方法联合进行肛门功能综合评定。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秦志新;孙麟;李季声;王志强;邓黎;邓晨;

    微创手术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新趋势,目前常用的微创技术主要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微创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MIS-ALIF)、微创椎弓根椎体截骨术(MIS-PSO)、微创前柱松解重建技术(MISACR)、环状微创技术(CMIS)等。MIS-TLIF通过扩张器植入较大的椎间融合器矫正畸形,减轻神经压迫所致的疼痛并改善腰椎前凸,但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OLIF通过插入大的横向融合器显著矫正冠状面畸形,增强椎体间融合且对椎体附件损伤较小,促进畸形矫正,但术中腰丛神经损伤可致下肢感觉异常;MIS-ALIF可置入较大椎间融合器促进矫正且通过渐进式矫正,恢复了腰椎的自然曲度,手术不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但手术入路因邻近大血管致椎体暴露困难;MIS-PSO通过四杆技术实现脊柱较强的畸形矫正,显著改善椎体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但在畸形严重的情况下应用此技术需要多节段与分期手术,导致机体损伤加重;MISACR将高度前凸的椎间融合器放入椎间盘间隙,通过侧凸转位治疗矢状面失衡,维持和改善脊柱整体对齐,但对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CMIS联合多种微创矫正技术,达到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可显著增加脊柱前凸,降低再手术率,但多种技术应用致治疗成本升高。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透析用人工血管研发进展

    黄巳悦;王惠明;

    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是自身血管条件不佳的血液透析患者避免导管置入的最佳选择。传统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与自身血管顺应性不佳,植入后导致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反复发生。在传统ePTFE人工血管表面涂抹某些药物及生物活性因子,从而达到减少血栓、抑制内膜增生及抗感染的功效。此方法简便、易操作且成本较低,然而药物及生物活性因子面对复杂的人体环境容易降解甚至失去疗效,因此这种方式的远期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组织工程材料更为仿生,且植入后可自我更新,是理论上较为理想的抗内膜增生、抗血栓及抗感染的人工血管材料,然而其面临着制备难度高、成本高且难以普及等难题。即用型人工血管尽管未解决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难题,但其允许早期穿刺,是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导管依赖行之有效的方式。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IL-27在胃肠道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梦丽;程艳波;董跃丽;史长松;

    白细胞介素-27(IL-27)由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IL-27p28亚基组成,是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成员之一;抗原提呈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是产生IL-27的主要来源;IL-27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研究发现,IL-27作为多效功能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性肠病、胃炎、胃癌、结肠癌等疾病的病理过程。IL-27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过程中既能发挥促炎作用又能起到治疗作用,可抑制CD4+T细胞介导的胃黏膜炎症,但IL-27在胃癌、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22年07期 v.62;No.123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