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多表位融合蛋白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

    徐琳琳;白琼琼;张金鹏;焦阳;殷德辉;

    目的 探讨多表位融合蛋白(rMEP)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个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OMP16、OMP2b、OMP31和BP26,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以上蛋白的细胞表位。设计重组rMEP,以其为抗原,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59份羊和153份牛的血清样本,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MEP在牛或羊布鲁氏菌病中的诊断价值,用特异性试验检测rMEP在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特异度。结果 在4个蛋白中,共预测了25个表位,利用原核表达成功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6×10~4的rMEP。对159份羊血清样本的诊断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阳性和阴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92%、96.97%;对153份牛血清样本的诊断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阳性和阴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65%、96.20%。特异性试验证实,rMEP作为抗原与所选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 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的rMEP可用于诊断羊和牛的布鲁氏菌病,且特异度高。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特发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张硕;王佳卉;武童;卢少明;马增香;

    目的 探索特发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AI)的关系。方法 排除已知原因(医源性、遗传性及除TAI以外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卵巢储备降低后,将348例于同一天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并且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AMH水平分为特发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组和正常卵巢储备(NOR)组,比较DOR组和NOR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抗体(TPOAb、TGAb)阳性率;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低育龄(21~30岁)、中育龄(31~35岁)、高育龄(36~40岁)三个年龄段,比较各育龄段DOR组和NOR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总体研究病例,DOR组和NOR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甲减患病率、甲状腺抗体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根据年龄分层分析后,在中育龄女性,DOR组相对于NOR组,TSH水平低而TPOAb阳性率高(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年龄和TSH水平后,TPOAb阳性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仍有统计学差异(OR=3.387,P<0.05)。结论 在中育龄(31~35岁)女性中特发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与高TPOAb阳性率有关。

    2022年16期 v.62;No.1246 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刘景云;杨斌;熊丽;周静;王倩;张月;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上皮性卵巢癌患者83例(恶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4例(良性组)、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29例(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RT-qPCR法检测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血清miR-302b-3p水平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而血清lncRNA SNHG16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及血清CA125水平无关(P均>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水平与血清lncRNA SNHG1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8,P<0.05)。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0.742,二者联合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AUC为0.898。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联合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AUC高于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单独(Z分别为4.245、3.447,P均<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302b-3p水平下调、血清lncRNA SNHG16水平上调,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并与肿瘤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血清miR-302b-3p、lncRNA SNHG16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时诊断价值更高。

    2022年16期 v.62;No.124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昆;顾建伟;季峰;龚金星;陈焱;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EACAM1、TM4SF1、CEA、CA15-3。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EACAM1、TM4SF1、CEA、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或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关(P均>0.05)。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87、0.872,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或远处转移有关;CEACAM1、TM4SF1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DLGAP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吉林;张权;张志龙;张墨轩;刘伟;张健;

    目的 探讨Discs大同源相关蛋白5(DLGAP5)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65例份,其中WHO分级Ⅰ~Ⅱ级26例份、Ⅲ~Ⅳ级39例份,p53分型野生型36例份、突变型29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GAP5在不同WHO分级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析DLGAP5不同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从65例份标本中随机选取肿瘤组织30例份及癌旁组织10例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LGAP5表达。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统计生存率,绘制胶质瘤患者生存曲线,分析DLGAP5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65例份胶质瘤组织,DLGAP5均阳性表达,不同WHO分级胶质瘤组织DLGAP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旁组织未见DLGAP5阳性表达。癌旁组织、胶质瘤Ⅰ~Ⅱ级、Ⅲ~Ⅳ级组织DLGAP5相对表达量分别0.102±0.004、0.309±0.237、1.108±0.237,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WHO分级及不同类型p53患者DLGAP5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O分级、p53分型是胶质瘤患者DLGAP5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DLGAP5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其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 胶质瘤患者DLGAP5高表达,其表达与WHO分级、p53分型相关;DLGAP5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9-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PCSK9联合VWF水平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价值

    马蕾蕾;王贵峰;卢家忠;

    目的 探讨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联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取164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狭窄组(n=49)、中度狭窄组(n=75)、重度狭窄组(n=40),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CSK9、VWF,Spearman分析STEMI患者血浆PCSK9、VWF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MACE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PCSK9、VWF水平对STEMI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浆PCSK9、VWF水平升高(t/Z分别为-9.019、9.410,P均<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浆PCSK9、VWF水平依次升高(F/H分别为71.981、69.905,P均<0.01)。STEMI患者血浆PCSK9、VWF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614,P均<0.01)。随访6个月,164例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19.51%(32/164)。发病至就诊时间(OR=1.636,95%CI:1.180~2.270,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076,95%CI:1.032~1.122,P<0.05)、Gensini积分(OR=1.849,95%CI:1.208~2.831,P<0.05)、PCSK9(OR=1.037,95%CI:1.010~1.064,P<0.05)、VWF(OR=1.012,95%CI:1.004~1.020,P<0.05)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OR=0.835,95%CI:0.737~0.947,P<0.05)为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CSK9、VWF、PCSK9+VWF预测STEMI患者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95、0.863,PCSK9+VWF预测STEMI患者MACE发生的AUC大于PCSK9、VWF单独预测(Z分别为2.434、2.110,P均<0.05)。结论 STEMI患者血浆PCSK9、VWF水平升高,二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STEMI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指标。

    2022年16期 v.62;No.124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12—2021年单中心2087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司仪峰;董睿;孙婧;何薇;李双喜;边琪;许静;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2 087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2—2021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肾穿刺活检的2 08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依据年龄分为18~39岁818例、40~59岁858例、60岁及以上411例,依据时间分为第一阶段(2012—2016年)、第二阶段(2017—2021年),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 087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 674例(80.2%),继发性肾脏病293例(14.0%),肾血管疾病37例(1.8%),肾小管间质疾病39例(1.9%),复合型肾病30例(1.4%),遗传性肾病14例(0.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IgA肾病、膜性肾病、肾小球微小病变;继发性肾脏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39岁病理类型以IgA肾病(50.5%)、膜性肾病(17.1%)、肾小球微小病变(14.8%)最为常见,40~59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38.9%)、膜性肾病(28.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3.5%),60岁及以上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51.4%)、IgA肾病(15.6%)、肾小球微小病变(12.9%)。继发性肾脏病:18~39岁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狼疮肾炎(45.2%)、糖尿病肾病(16.7%)、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5.5%),40~59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糖尿病肾病(49.2%)、狼疮肾炎(13.9%)、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12.3%),60岁及以上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糖尿病肾病(43.7%)、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0.7%)、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1.5%)。2017—2021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比低于2012—2016年,继发性肾脏病、复合型肾病占比高于2012—2016年(P均<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2017—2021年肾小球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占比低于2012—2016年(P均<0.05);在继发性肾脏病中,2017—2021年糖尿病肾病占比高于2012—2016年,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占比低于2012—2016年(P均<0.05)。结论 2012—2021年该三甲医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肾活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中IgA肾病、膜性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糖尿病肾病增长明显,成为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理类型。随着年龄增长,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检出率升高,而IgA肾病、狼疮肾炎检出率下降。此外,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等复合型肾病的检出率增高。

    2022年16期 v.62;No.124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洛哌丁胺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肌间神经元的变化

    付思齐;任冰冰;刘勇;姚志伟;王博;孙大庆;

    目的 探讨洛哌丁胺诱导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结肠肌间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将20只SPF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慢传输型便秘组(STC组)各10只。STC组给予洛哌丁胺溶液(10 mg/kg)灌胃处理制作STC模型,CO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持续12 d。造模期间监测小鼠皮毛色泽、精神状态、活动度、体质量及摄食量。造模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 h,检测肠道传输时间和粪便性状。然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结肠组织,使用改良肠神经全层铺片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肠肌间神经元形态、数目及凋亡情况。结果 造模期间小鼠皮毛开始变暗,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且在第3天达最低,体质量减低且在第6天达最低。造模结束后STC组与CON相比6 h内粪便粒数、湿重、含水量均减少,肠道传输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荧光显示,与CON组相比,STC组远端结肠肌间HuC/D~+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纤维荧光强度减弱(P均<0.05)。免疫荧光双染显示,与CON组相比,STC组Casepase3~+HuC/D~+神经元数目增加(P<0.05)。结论 洛哌丁胺诱导的STC小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减少、凋亡程度增加,这可能是结肠慢传输的关键因素。

    2022年16期 v.62;No.1246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Piezo1/JAK2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王勇;王强;邢宇庆;刘芙君;苏日亮;马金健;

    目的 探讨Piezo1/JAK2信号通路与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40只)。模型组采用Hulth法建立KOA模型,假手术组充分麻醉后取出右后肢膝关节软骨组织,再断颈处死,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30、60、90 d各取10只断颈处死,分别取出右后肢膝关节软骨组织。将软骨组织置于10%甲醛以及-80°C冰箱中备用。用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变化,用TUNEL染色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程度,用Mankin's评分评价膝关节软骨细胞破坏程度,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Piezo1、JAK2、p-JAK2、Caspase-3蛋白表达。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 术后7~90 d,模型组膝关节软骨破坏逐渐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7、30、60、90 d模型组TUNEL染色阳性区域均大(P均<0.05),Mankin's评分均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TUNEL染色阳性区域逐渐增大、Mankin's评分逐渐升高;Piezo1、JAK2、p-JAK2、Caspase-3蛋白表达高(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Piezo1、JAK2、p-JAK2及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模型组关节软骨TUNEL染色阳性区域与Mankin's评分(r=0.781,P<0.05)、Piezo1蛋白表达(r=0.577,P<0.05)、JAK2蛋白表达(r=0.725,P<0.05)、p-JAK2蛋白表达(r=0.798,P<0.05)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r=0.69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Piezo1/JAK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KOA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过程。

    2022年16期 v.62;No.124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OX-2/NLRP3/IL-18信号通路在尼罗替尼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罗勇;毕文欢;袁威峰;

    目的 探讨尼罗替尼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的机制及COX-2/NLRP3/IL-18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戊四唑(PTZ)腹腔注射法诱导制作癫痫模型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SC-58125(即COX-2抑制剂)组、尼罗替尼组、尼罗替尼+SC-58125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SC-58125组每天给予10 mg/kg的SC-58125灌胃,尼罗替尼组每天给予25 mg/kg尼罗替尼灌胃,尼罗替尼+SC-58125组每天给予25 mg/kg尼罗替尼和10 mg/kg SC-58125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剂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再次腹腔注射PTZ,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记录最终癫痫发作评分、癫痫发作潜伏期及持续时间。然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NLRP3/IL-1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无癫痫发作,癫痫模型大鼠最后一次注射PTZ后表现出明显的癫痫发作症状,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与模型组相比,SC-58125组和尼罗替尼组癫痫最终发作评分降低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COX-2、NLRP3、Cleaved Caspase-1和IL-1β、IL-18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SC-58125组和尼罗替尼组COX-2、NLRP3、Cleaved Caspase-1和IL-1β、IL-18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尼罗替尼+SC-58125组COX-2、NLRP3、Cleaved Caspase-1和IL-1β、IL-18蛋白表达低于SC-58125组和尼罗替尼组(P均<0.05)。结论 尼罗替尼可能通过抑制COX-2/NLRP3/IL-18信号通路降低PTZ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和海马神经元损伤。

    2022年16期 v.62;No.124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敲低PRMT5对卵巢癌细胞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金男;杨洪艳;裴会;姜姗姗;李烁;

    目的 探讨敲低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对卵巢癌细胞多西紫杉醇(DTX)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IOSE80(以下称IOSE80细胞)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ES-2、A2780(以下分别称SKOV3、ES-2、A2780细胞),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细胞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PRMT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的卵巢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传4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卵巢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1组、siRNA-2组,空白对照组不予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siRNA-1组转染PRMT5 siRNA-1质粒,siRNA-2组转染PRMT5 siRNA-2质粒,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取各组上述转染后细胞,分别给予1、5、10、15、20、25μmol/L DTX干预48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siRNA-1组和siRNA-2组中细胞增殖抑制率接近50%的DTX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取各组上述转染后细胞,给予相应浓度DTX干预48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Ki67/Hoechst双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1、JAK3、STAT6及p-JAK1、p-JAK3、p-STAT6蛋白表达。结果 SKOV3、ES-2、A2780细胞PRMT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OSE80细胞(P均<0.05),SKOV3、ES-2、A2780细胞PRMT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SKOV3细胞PRMT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故选择SKOV3细胞进行后续实验。siRNA-1组与siRNA-2组PRMT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siRNA-1组与siRNA-2组1、5、10、15、20、25μmol/L DTX干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siRNA-1组与siRNA-2组在10μmol/L DTX干预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接近50%,故选择10μmol/L DTX进行后续实验。siRNA-1组与siRNA-2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Ki6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而siRNA-1组与siRNA-2组、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siRNA-1组与siRNA-2组p-JAK1、p-JAK3、p-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均<0.05),JAK1、JAK3、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并且siRNA-1组与siRNA-2组、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P均>0.05。结论 敲低PRMT5可增强卵巢癌细胞对DTX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2022年16期 v.62;No.1246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

    李明;蔡晶;储开岳;吴建亭;商在春;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中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摆位误差情况,运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通过散点趋势图可见,年龄、膀胱尿量、体质量指数(BMI)等对摆位误差有正向影响,患者采用体板加体膜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小于采用负压真空垫。Lasso回归分析表明,固定方式会对线性误差左右(LR)、腹背(AP)方向和旋转误差LR、头脚(CC)方向有影响(P均<0.05),对线性误差CC方向和旋转误差AP方向无影响(P均>0.05);膀胱尿量只对线性误差CC方向有影响(P<0.05);年龄、BMI对摆位误差无影响(P均>0.05)。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膀胱尿量、固定方式会对摆位误差产生一定影响。

    2022年16期 v.62;No.124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宫腔镜刮宫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疗效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王泽鑫;秦孝军;萨日娜;李建明;关利君;张子东;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联合宫腔镜刮宫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临床疗效及蜕膜组织整合素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UACE联合宫腔镜刮宫术治疗的CSP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孕周与观察组匹配,有剖宫产术史的正常宫内早孕单纯行宫腔镜刮宫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刮宫手术中取剖宫产瘢痕蜕膜组织和非瘢痕宫腔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整合素β3及LIF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整合素β3和LIF蛋白表达。随访1年,记录CSP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再次正常妊娠率。分别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再次正常妊娠率与蜕膜组织整合素β3、LI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瘢痕蜕膜组织、非瘢痕宫腔蜕膜组织整合素β3、LIF蛋白阳性表达率及整合素β3、LI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人工流产手术均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60例CSP患者再次正常妊娠51例,再次正常妊娠率为85.00%;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为术后28~65(53.23±5.25)d。CSP患者蜕膜组织整合素β3、LIF蛋白表达与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2、-0.342,P均<0.05),与再次正常妊娠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2、0.309,P均<0.05)。结论 UACE联合宫腔镜刮宫术治疗CSP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无明显影响,治疗后再次正常妊娠率高。

    2022年16期 v.62;No.124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高勤;左友波;刘琪琳;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滴鼻给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药物相同。其中A组50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B组52例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期间采取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给药,C组51例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呛咳发生率、镇静躁动评分、拔管时间,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拔管时、拔管后2 min的HR、SBP、DBP均低于C组,B组拔管时、拔管后2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均<0.05);栓塞术后A、B组血糖、血乳酸水平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均<0.05);A、B组呛咳发生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均<0.05)。A、B组镇静躁动评分低于C组(P均<0.05)。三组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手术时间、麻醉维持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苏醒期未见缺氧、喉痉挛、恶心呕吐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行栓塞手术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期间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给药可有效提高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呛咳发生。

    2022年16期 v.62;No.124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对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

    杨学伟;魏斐;魏颖;杨涛;张军;耿立成;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腰筋膜间平面(TLIP)阻滞对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TLIP阻滞组(T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组(TD组),每组30例。T组全麻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双侧TLIP阻滞,TD组全麻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双侧TLIP阻滞,C组不予TLIP阻滞,术后均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6、12、24、36、48 h静息时和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Bruggemann舒适量表(BCS)评分,术后48 h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量,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P均>0.05。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12 h以及TD组术后2、6、12、24、36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T组比较,TD组术后24、36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术后2、6、12、24、36 h BCS评分明显增加(P均<0.05);与T组比较,TD组术后24、36 h BCS评分明显增加(P均<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术后48 h内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补救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而T组与TD组比较P均>0.05。T组和TD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T组与TD组比较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可有效缓解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疼痛,延长TLIP阻滞的镇痛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22年16期 v.62;No.124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丝线门齿固定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

    李传;李婷;裴文龙;秦大龙;单靖华;

    目的 探讨丝线门齿固定法对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及导管固定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普通医用胶布联合透明贴膜气管导管固定法(T组)、丝线口唇缝合固定法(S组)、丝线门齿固定法(I组)三组各50例。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开始前、术中30 min时、手术结束时气管导管尖端与气管隆突距离,计算导管活动度。术后行患者口唇部疼痛VAS评分、口腔清洁度评分,观察面部损伤、门齿损伤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3例因气管插管过深、3例因动脉氧饱和度下降而剔除试验,最终纳入T组47例、S组48例、Ⅰ组49例。Ⅰ组、S组导管活动度较T组小(P均<0.05),Ⅰ组、S组导管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与S组比较,术后面部损伤、口唇部疼痛程度轻,口腔清洁状况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术后门齿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线门齿固定法对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好,且可减少导管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2年16期 v.62;No.1246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纤维蛋白原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

    李雪莲;叶兰香;刘娟娟;谷玉平;严文娜;

    目的 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纤维蛋白原(Fbg)、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颅内感染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33例、结核性脑膜炎组37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0例,根据是否昏迷分为昏迷组32例、未昏迷组68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48例、好转组37例、无效组15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各组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Fbg及神经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歧化酶(SOD),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神经损伤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 各颅内感染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依次增高(P均<0.05),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SOD、MDA水平与S-100β、NSE均呈正相关(P均<0.05)。昏迷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均高于未昏迷组(P均<0.05);治愈组、好转组、无效组血清IFN-γ、Fbg、SOD、MDA、S-100β、NSE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FN-γ、Fbg及氧化应激和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升高,各指标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2022年16期 v.62;No.124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步态临床观察

    庞磊;伏秀霞;

    目的 探讨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头针组、镜像组、联合组,每组40例。头针组接受头针疗法,镜像组接受镜像疗法,联合组接受头针疗法和镜像疗法,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结束,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 三组治疗后FMA、SS-QOL、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FMA、SS-QOL、MBI评分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P均<0.05),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三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P均<0.05),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三组治疗后血清BNDF、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BNDF、NGF水平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P均<0.05),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均>0.05。结论 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加快脑血流速度,提高血清BNDF、NGF水平。

    2022年16期 v.62;No.124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赵雅冬;陈敏;刘海霞;程丽霞;

    目的 探究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1DM患者55例为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两组禁食10 h以上,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C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胰岛自身抗体ICA、IAA、GADA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阳性率,分析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64%vs 6.67%,P<0.05);观察组IAA、GADA任一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0.00%vs 1.67%),TG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18.18%vs 3.33%),TP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1.82%vs 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IAA、GADA阳性患者TGAb、TPOAb阳性率高于相应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 T1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甲状腺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GADA、IAA阳性T1DM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2022年16期 v.62;No.124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声乳化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精细化囊膜处理对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孟宪怡;祁家菊;刘强;粘红;刘勋;魏瑞华;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精细化囊膜处理对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按是否行精细化囊膜处理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屈光度、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予以后囊膜环形撕囊后及抛光,B组除未进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囊膜抛光外,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5 m、80 cm、40 cm处裸眼远视力、中视力、近视力,在明光、明光眩光、暗光和暗光眩光4种状态下空间频率分别为1.5、3.0、6.0、12.0 cpd的对比敏感度(CS);运用OQASⅡ系统检查客观视觉质量指标: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三种对比度下(100%、20%、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OV),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主观视觉干扰症状、脱镜情况及视觉满意度。结果 A组远视力、中视力、近视力均优于B组(P均<0.05),4种状态下空间频率分别为3.0、6.0、12.0 cpd的CS均高于B组(P均<0.05);A组OSI低于B组,MTF cut off及三种对比度下(100%、20%、9%)的OV均高于B组(P均<0.05);A组感觉眩光或光晕发生率低及视觉满意度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乳化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进行精细化囊膜处理可明显改善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提高视觉质量。

    2022年16期 v.62;No.124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败血症风险计算器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杨帆;程玲;张敏;王琍琍;闻慧琴;

    目的 探讨败血症风险计算器(SRC)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EOS新生儿64例,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对接受SRC评分辅助临床抗菌药物管理(观察组)和抗菌药物治疗参考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对照组)新生儿进行1∶1匹配,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纳入32例。比较两组入院时SRC评分、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例数和使用时间)、临床转归、并发症发生率、血培养检验、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RC评分对EOS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SRC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和血培养检验例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WBC计数、CRP及临床转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计数、CRP、SRC评分预测EO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578、0.928,SRC评分预测EOS的AUC高于WBC计数和CRP。结论 疑诊EOS新生儿通过SRC指导抗菌药物管理能够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血培养检验率,但对临床转归无明显影响。

    2022年16期 v.62;No.124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iRNA和MMP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郭涛文;蔺茂强;张晓勃;胡一村;张芮浩;周海宇;

    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微小RNA(mi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IVDD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稳态等方式对IVDD产生正性或负性作用;MMP过表达主要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促进IVDD。此外,某些特定的miRNA可与MMP mRNA的3'-未翻译区域的互补序列结合,以此调控MMP表达,形成了miRNA/MMP轴,如miR-155/MMP-16轴、miR-127-5p/MMP-13轴、miR-193a-3p/MMP-14轴、miR-874-3p/MMP-2轴、miR-874-3p/MMP-3轴、miR-202-3p/MMP-1轴、miR-133a/MMP-9轴、miR-93/MMP-3轴及miR-27b/MMP-13轴。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轴中miRNA表达下调可造成对应MMP高表达,从而加速IVDD。

    2022年16期 v.62;No.124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iR-324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邓康平;陈灿;

    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而微小RNA-324(miR-324)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可通过“臂转换”发挥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应激、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的调节。近年发现,miR-324在心血管疾病中参与了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炎症、纤维化以及心脏发育等机制的调控。

    2022年16期 v.62;No.124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癸二酸甘油酯支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颖;金振伟;刘腾;张葛;杨晓英;马迎春;

    聚癸二酸甘油酯(PGS)支架是一种由甘油和癸二酸缩聚而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其良好的机械弹性、独特的表面生物降解性和广泛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软组织修复、骨组织再生、药物输送及预防组织粘连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

    2022年16期 v.62;No.1246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星形胶质细胞演变及相关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潘志鹏;李思成;姚黎清;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物理结构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能对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做出相应反应,参与调控脊髓损伤后病理环境下的疾病进展。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分子表达和功能方面发生一系列潜在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在脊髓损伤后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王雨楠;曹云亮;胡威;

    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均被推荐用于该期患者。传统治疗方式与新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不同联合模式已经为N2期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但其最佳多模式联合治疗方式尚存在较大争议。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展

    毕文浩;蒋立城;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对女性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均有较大损害。目前,SUI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等做出诊断,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微创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盆底肌功能训练、激光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均有了较大发展并取得良好疗效。

    2022年16期 v.62;No.1246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