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胃癌组织中RAC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李影;黄幼生;解娜;翁阳;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RAC1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RNA表达谱和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纳入胃癌样本386份,其中配对样本27对,分析RAC1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收集62份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石蜡标本,制备组织芯片;购买组织芯片1张,包含90份胃癌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样本。用RNAscope技术检测芯片中RAC1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活性RAC1(RAC1-GTP)蛋白表达,分析RAC1 mRNA及RAC1-GTP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中RAC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RAC1 mRNA表达变化与胃癌发病部位、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与生存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RAC1 mRNA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RAC1 mRNA的表达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发生部位、最大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胃癌组织中RAC1-GTP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RAC1-GTP蛋白表达变化与胃癌浸润深度、病理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RAC1-GTP蛋白低表达、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0、20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RAC1-GTP蛋白表达有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期高、RAC1-GTP蛋白高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RAC1 mRNA及RAC1-GTP高表达,RAC1-GTP可能参与胃癌进展,影响患者预后。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miR-875-5p、USF2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伟;王聃;王晓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875-5p(miR-875-5p)、上游转录因子2(USF2)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3例胃癌患者,术中取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用定量RT-PCR检测组织中miR-875-5p、USF2 mRNA表达。随访患者至2022年1月,统计其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用生物学网站http://www. targetscan. org/分析预测miR-875-5p和USF2间相互作用的位点;Pearson相关法分析胃癌组织中miR-875-5p与USF2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875-5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USF2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USF2的3'-非翻译区595~601碱基处存在与miR-875-5p潜在的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miR-875-5p与USF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10,P<0.05)。miR-875-5p、USF2 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随访5年,miR-875-5p高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miR-875-5p低表达患者,USF2 mRNA高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USF2 mRNA低表达患者(P均<0.05)。TNM分期Ⅲ、Ⅳ期(HR=2.971,95%CI:1.035~5.529,P=0.043)及淋巴结转移(HR=3.246,95%CI:1.167~9.027,P=0.024)、USF2 mRNA≥2.606(HR=4.705,95%CI:1.368~16.181,P=0.014)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miR-875-5p≥0.903(HR=0.369,95%CI:0.164~0.830,P=0.016)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875-5p低表达,USF2 mRNA高表达;二者可能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

    2022年19期 v.62;No.124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亚砷酸钠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李昂;黄菲;迪丽娜尔·亚尔麦麦提;丁关鑫;日沙来提·塔依尔;吴顺华;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NaAsO_2)对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LX-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LX-2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5、15、20、30、40、50μmol/L的NaAsO_2培养液,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确定NaAsO_2实验浓度。取对数生长期LX-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aAsO_2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用0、5、10、15μmol/L的NaAsO_2干预48 h。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化蛋白(ɑ-SMA)及自噬蛋白(AKT、Hes1、mTOR)表达。结果 随着NaAsO_2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根据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及细胞活性选择5、10、15μmol/L为NaAsO_2实验浓度。对照组可观察到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NaAsO_2低、中、高浓度组细胞间隙逐渐增宽,观察到“假狄氏间隙”,自噬小体数量增加,脂滴的分布更加密集,可见部分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大量线粒体嵴断裂;NaAsO_2高浓度组以上变化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低、中、高浓度组ɑ-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均<0.05);AKT、mTOR蛋白表达逐渐降低,Hes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NaAsO2可诱导LX-2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自噬有关。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VEGF、AFP水平对晚期肝癌TACE联合PD-1抑制剂疗效的评估价值

    吴君;韩萍;张志勇;马瑞芳;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晚期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8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VEGF、AF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VEGF、AFP水平评估晚期肝癌治疗后客观缓解、转化成功的价值。结果 根据治疗后客观缓解和转化成功情况分别将患者分为缓解组(33例)、未缓解组(47例),转化成功组(33例)、转化失败组(41例)。治疗前,缓解组与未缓解组、转化成功组与未转化成功组血清VEGF、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缓解组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未缓解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缓解组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低于未缓解组(P均<0.05)。转化成功组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转化失败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化成功组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低于转化失败组(P均<0.05)。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评估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高于二者单独(0.691、0.7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评估晚期肝癌转化成功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高于二者单独(0.695、0.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后血清VEGF、AFP水平可反映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及转化情况。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I-FABP、SM22水平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价值

    张伟伟;王家旭;黄炎东;刘鑫;罗显克;

    目的 探讨血清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平滑肌22(SM22)水平对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患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67例A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肠坏死分为肠坏死组(58例)、无肠坏死组(109例)。收集AMI患者临床资料,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ABP、SM22。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MI发生肠坏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FABP、SM22水平对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白细胞计数、I-FABP、SM22是AMI发生肠坏死的影响因素(P均<0.05)。I-FABP+SM22预测AMI发生肠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I-FABP、SM22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血清I-FABP、SM22水平升高的AMI患者易发生肠坏死,二者可作为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指标。

    2022年19期 v.62;No.124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床旁胃肠超声联合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何聪;王显雷;付优;申丽旻;杜全胜;

    目的 探讨床旁胃肠超声联合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应用床旁胃肠超声联合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指导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根据胃残余量及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指导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首次置入鼻肠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达到70%目标喂养量时间及96 h达到70%目标喂养量比例,并发症发生情况,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例数。结果 观察组21例进行鼻肠管置入,超声引导下首次置管成功18例(85.7%);对照组20例进行鼻肠管置入,盲插法首次置管成功13例(65%)。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置管成功时间分别为2(1,3)、3(2,4)h,观察组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达到70%目标喂养量时间及96 h达到70%目标喂养量比例分别为2.5(2.1,3.0)、2.3(1.7,3.0)d及20例(74.1%);对照组分别为2(1.7,2.5)、3.5(2.4,5.0)及12例(44.4%)。观察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达到70%目标喂养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96 h到达70%目标喂养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反流、误吸、营养中断分别为2、1、2例;对照组发生反流、误吸、营养中断分别为3、1、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例数分别为7.9(6.5,10)d、3例;对照组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例数分别为12(5.8,13)、4例。两组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床旁胃肠超声联合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可为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缩短了其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

    2022年19期 v.62;No.124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复发/难治DLBCL患者继发CNS侵犯的临床特征及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

    石磊;王亚丽;孙恺;陆敏秋;高珊;褚彬;王宇彤;鲍立;

    目的 分析4例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择4例DLBCL继发CNS侵犯患者,分析其初诊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其中,2例采用泽布替尼+甲氨蝶呤(Z-MTX)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Z-R-GDP)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ZR-MTX)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4例患者中,3例CNS复发仅侵犯脑实质,另1例同时侵犯脑、眼;3例具有淋巴瘤中枢侵袭的高危中枢神经系统国际预后指数(CNS-IPI)评分(4~6分),另1例CNS-IPI评分1分。3例患者为非生发中心(non-GCB)来源,其中MCD亚型2例、非MCD亚型1例;1例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查。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随访4~5个月,至末次随访,3例完全缓解患者疗效持续缓解无复发,1例部分缓解患者复发。主要毒性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未发生肿瘤溶解、心房颤动或高血压等其他3级及以上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反应。结论 复发/难治DLBCL继发CNS侵犯多为non-GCB来源及MCD亚型,主要侵犯脑实质;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有显著、持续的疗效和生存优势,其主要毒性反应可控。

    2022年19期 v.62;No.1249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双酚A诱发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其中医证候属性

    秦秀云;张蕾;郑敏;张建伟;

    目的 探讨双酚A(BPA)诱发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的最佳制备方案,并明确其中医证候属性。方法 选择动情周期规律的3、6月龄雌性清洁SD大鼠各18只,不同月龄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 BPA混悬液灌胃,均每日灌胃1次,至大鼠动情周期紊乱。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取双侧卵巢,观察卵巢组织形态,测算各级卵泡比例、卵巢指数。选择观察指标变化最明显组所用的模型制备方法为最佳方法。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归丸组、养精种玉汤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蒸馏水、治疗肾阳虚的右归丸、治疗肾阴虚的养精种玉汤按1 mL/100 g体质量灌胃,连续2周。对比各组动情周期变化,肾阳虚症状,卵巢组织形态、卵巢指数、各级卵泡比例,血清激素、INHB、AMH水平。结果 3、6月龄各BPA干预组大鼠活动减少,喜蜷卧扎堆。3月龄中剂量BPA组动情周期紊乱时间较其他组短;AMH水平最低,原始卵泡最少,闭锁卵泡最多,因此3月龄中剂量BPA组的模型制备方法最佳。模型组大鼠实验期间持续处于动情周期紊乱状态,养精种玉汤组大鼠有1只恢复规律动情周期,右归丸组有5只大鼠恢复规律动情周期。右归丸组大鼠规律动情周期恢复数量(5只)高于对照组(无)、养精种玉汤组(1只),肾阳虚症状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卵巢苍白,体积变小,质硬;右归丸组大鼠卵巢颜色红润,体积变大,组织弹性好,表面有多个生长卵泡;养精种玉汤组大鼠卵巢表面生长卵泡少,组织弹性差。与对照组、养精种玉汤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原始卵泡比例高、闭锁卵泡比例低,AMH水平高(P均<0.05)。结论 3月龄SD大鼠每日以100 mg/kg的BPA灌胃可成功制备DOR动物模型,以方测证表明该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为肾阳虚型。

    2022年19期 v.62;No.1249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PD-L1表达检测的一致性

    师艺;马文梅;刘婷;张巍;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同样本(肿瘤组织、胸腔积液及血液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检测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15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胸腔积液及血液样本,制作蜡块标本,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样本EGFR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胸腔积液中PD-L1蛋白表达;用Kappa检验分析各样本类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胸腔积液与肿瘤组织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78,P<0.05),血液与肿瘤组织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13,P<0.05);当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50%为阈值时,胸腔积液与肿瘤组织样本中PD-L1蛋白表达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26,P>0.05);当以PD-L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1%为阈值时,胸腔积液与肿瘤组织样本中的PD-L1蛋白表达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67,P>0.05)。结论 NSCLC患者胸腔积液、血液样本中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与肿瘤组织样本的一致性较高,胸腔积液中PD-L1蛋白检测与肿瘤组织样本的一致性较差。

    2022年19期 v.62;No.124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薯蓣皂苷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许预;于新华;兰守夕;周姿含;董晓飞;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B16-F10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20、10、5、2.5、1.25、0.625、0.312 5μmol/L)薯蓣皂苷干预48 h后B16-F10细胞存活率,并筛选薯蓣皂苷的最佳实验浓度。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薯蓣皂苷组、JAK2过表达组、薯蓣皂苷+JAK2过表达组,分别加入阴性对照病毒液、含5μmol/L薯蓣皂苷的DMEM培养基、过表达JAK2病毒液、过表达JAK2病毒液+5μmol/L薯蓣皂苷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上皮-间充质转化[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及Janus激酶(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经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干预后B16-F10细胞存活率降低,根据薯蓣皂苷48 h半数抑制浓度选择5μmol/L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黏附数量均低(P均<0.05);E-cadherin表达高,N-cadherin、Vimentin表达低(P均<0.05);p-JAK2、p-STAT3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薯蓣皂苷组比较,JAK2过表达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黏附数量均高(P均<0.05);E-cadherin表达低,N-cadherin、Vimentin表达高(P均<0.05);JAK2、p-JAK2、p-STAT3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JAK2过表达组比较,薯蓣皂苷+JAK2过表达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黏附数量均低(P均<0.05);E-cadherin表达高,N-cadherin、Vimentin表达低(P均<0.05);p-JAK2、p-STAT3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 薯蓣皂苷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

    2022年19期 v.62;No.1249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诊断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忠;连世忠;

    目的 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帕金森病(PD)的诊断基因。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3个PD数据集(GSE20146、GSE20153、GSE20141)作为内部训练集,下载2个PD数据集(GSE20291、GSE20292)作为外部验证集。用R4.0. 2软件合并以上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背景校正、归一化、log2转化),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显著模块基因,将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基因取交集得到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关键基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构建PD的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并用外部验证集进行验证;靶向预测关键基因的微小RNA(miRNA)、转录因子(TF)。结果 得到DEG共405个,WGCNA分析鉴定出8个基因模块,得到19个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即PNMA3、AEBP1、PABPC1、GCA和GSTM2。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构建的PD诊断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一致性良好,计算C指数为0.890,曲线下面积为0.890;外部验证集验证诊断模型,计算C指数为0.752,曲线下面积为0.752。miRNA-TF-mRNA调控网络分析得到24个miRNA-TF-mRNA调控关系。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对PD有诊断价值的5个基因(PNMA3、AEBP1、PABPC1、GCA、GSTM2),并以此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miRNA-TF-mRNA调控网络分析得到24个miRNA-TF-mRNA调控关系。

    2022年19期 v.62;No.124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峰值摄氧量降低的影响因素

    白金晨;李英;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峰值摄氧量(VO_2peak)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92例MAFL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心肺耐力指标VO_2peak。以VO_2peak(降低=1,升高=0)为因变量,以性别(男性=1,女性=0)、身高、BMI、腰围、臀围、握力、握力/体质量、T2DM病史(有T2DM病史=1,无T2DM病史=0)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AFLD患者VO_2peak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VO_2peak为(21.56±4.73)mL/(kg·min),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3.13±15.73)%。以VO_2peak均数为基准将患者分为VO_2peak升高组(92例)、降低组(100例)。两组性别、身高、BMI、腰围、臀围、握力、握力/体质量、T2DM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腰围大、T2DM是MAFLD患者VO_2peak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性别、腰围、T2DM是MAFLD患者VO_2peak降低的影响因素。

    2022年19期 v.62;No.124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组织SUMO化修饰成员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刘晓智;张春艳;张立东;郑洁;刘敏;姜忠敏;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小类泛素化修饰因子(SUMO)化修饰成员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份HCC组织石蜡标本或组织芯片标本及60例份癌旁大致正常肝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MO化修饰成员阳性表达,包括SUMO家族蛋白(SUMO1、SUMO2/3)、SUMO化关键酶(SAE1、SAE2、UBC9、RanBp2)、PIAS家族(PIAS1、PIAS2、PIAS3、PIAS4)、SENP家族(SENP1、SENP2、SENP3、SENP5、SENP6、SENP7)。比较HCC组织与癌旁正常肝组织SUMO化修饰成员阳性表达,并分析SUMO化修饰各成员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SUMO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SENP1、SENP2、SENP3、PIAS2、PIAS4、SAE2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均<0.05);HCC组织与癌旁正常肝组织SUMO2/3、SENP5、SENP6、SENP7、PIAS1、PIAS3、SAE1、RanBp2、UBC9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患者Edmondson分级Ⅲ、Ⅳ级SUMO1、UBC9、SENP6和SENP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Edmondson分级Ⅰ、Ⅱ级(P均<0.05),其余SUMO家族蛋白、SUMO化关键酶、PIAS家族SENP家族成员阳性表达与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CC组织SUMO化修饰成员SUMO1表达上调,SENP1、SENP2、SENP3、PIAS2、PIAS4、SAE2表达下调,其表达变化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MO化修饰成员SUMO1、SENP6、SENP7、UBC9阳性表达与Edmondson分级有关,其表达变化可能在HCC演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年19期 v.62;No.124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

    吕德泉;

    目的 探讨大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大肝癌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分为间歇完全阻断组、区域部分阻断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以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完全阻断组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腹腔镜下棉绳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完成入肝血流完全阻断,每阻断15 min松开5 min,重复直至手术结束;区域部分阻断组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分离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并于肝门部继续分离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血管夹或7号丝线持续阻断要切除肝叶的门静脉和肝动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区域部分阻断组比较,间歇完全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总胆红素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腹腔出血、胸部感染、胸腔积液以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间歇完全阻断组为14.29%,区域部分阻断组为11.90%;间歇完全阻断组死亡1例,区域部分阻断组无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比较,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损伤轻。

    2022年19期 v.62;No.124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高燕;钟萍;张长青;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SCAD患者,随访(5.59±1.84)年,共发生全因死亡23例(死亡组)、存活93例(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DC值,根据DC值将患者分为DC<2.6 ms组17例、DC 2.6~4.5 ms组34例、DC>4.5 ms组65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C对SCA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年龄、糖尿病患者比例、抗血小板药物和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比例、DC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DC(以连续性变量的形式)作为自变量,全因死亡为因变量,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LDL-C为协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DC、年龄是SCAD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LDL-C、他汀类药物应用后,DC作为连续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SCA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HR=0.75,95%CI:0.58~0.96)。与DC>4.5 ms组相比,DC 2.6~4.5 ms组及DC<2.6 ms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3、2.3倍(HR=3.03,95%CI:1.1~8.36;HR=3.3,95%CI:1.11~9.79)。分层分析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和β受体阻滞剂与DC在SCA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分析中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DC下降为SCAD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19期 v.62;No.124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浆激活素-A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赵滢;韩婧;

    目的 探讨血浆激活素-A(ACT-A)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ARDS患者53例,其中入院28 d死亡28例(死亡组)、存活25例(存活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入住RICU第1天,抽取外周血并分离留取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CT-A;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指标对ARD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浆ACT-A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各指标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SPASⅡ评分(0.789)、APACHEⅡ评分(0.772)、氧合指数(0.719)、WBC(0.689)、CRP(0.685)、PCT(0.680)、ACT-A(0.660)。血浆ACT-A水平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小于SPA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均<0.05),与PCT、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浆ACT-A水平可作为预测ARDS患者28 d死亡的生物学指标,但预测效能较低。

    2022年19期 v.62;No.124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8-OHdG、VILIP-1水平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

    贾文歆;王丽香;于振江;

    目的 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ACI患者102例,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复查颅脑CT,根据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18例、未HT组8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别于溶栓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8-OHdG、VILIP-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8-OHdG、VILIP-1水平对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HT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比例及NIHSS评分、ONT均高于未HT组(P均<0.05)。溶栓前,HT组血清8-OHdG、VILIP-1水平均高于未HT组(P均<0.05);溶栓后,两组血清8-OHdG、VILIP-1水平均较溶栓前降低(P均<0.05),两组间血清8-OHdG、VILI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为因变量,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NIHSS评分、ONT、血清8-OHdG及VILIP-1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NIHSS评分高、ONT长、血清8-OHdG和VILIP-1水平高均是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溶栓前血清8-OHdG、VILIP-1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0.890)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737、0.876)。结论 治疗前血清8-OHdG、VILIP-1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HT的发生。

    2022年19期 v.62;No.124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变化

    穆斌;王杰;胡金雅;李艳丽;李娜;贺婕;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80例MCI患者为MCI组、80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AD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MCI组、AD组均于入院24 h内,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接受脑电图检查,记录α、β、θ、δ频段频率;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Tau蛋白、Aβ、VILIP-1;用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CI组、AD组脑电图α、β频段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θ、δ频段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D组脑电图β频段频率高于MCI组(P均<0.05),两组脑电图α、θ、δ频段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CI组、AD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AD组血清Tau蛋白、Aβ及VILIP-1水平均高于MCI组(P均<0.05)。MCI组脑电图β频段频率与血清Tau蛋白、Aβ、VILIP-1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7、0.662、0.681,P均<0.05)。结论 MCI患者脑电图及血清Tau蛋白、Aβ、VILIP-1水平较健康人群发生变化,但变化程度低于AD患者。

    2022年19期 v.62;No.124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后床旁心脏超声随诊情况分析

    梁珍花;刘桂良;黄翰武;李柳青;王敏;张健;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UVC)后床旁心脏超声的随诊效果。方法 选择25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均行UVC,术后给予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并测量距离膈肌的长度,确定其是否发生移位,测量移位距离;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感染指标。结果 255例患儿,一次置管成功179例,多次调整角度置管成功76例。心脏超声表现异常10例,其中心包填塞患儿2例,导管尖端位置无移位,其余8例均有不同程度移位,均为上移,移动距离3~5 mm。10例中心包积液4例,其中并发心包填塞3例;心动过速3例,伴血压异常2例;右心房附壁血栓3例。处理后患儿均临床治愈,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UVC后给予床旁心脏超声随访可及时发现心脏并发症。

    2022年19期 v.62;No.124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产程管理联合药物镇痛与自由体位在阴道分娩中的作用

    皮倩;张美丽;陈丽媛;卢金香;

    目的 探讨新产程管理下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并联合自由体位在阴道分娩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0月份就诊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均实施新产程管理下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及自由体位阴道分娩;选择2013年7月—12月就诊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旧产程管理下非药物分娩镇痛阴道分娩。填写自编的母婴分娩结局调查表(包括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指征、产程时间、尿潴留、持续性枕后位、产后应用前列腺素及新生儿Apgar评分),干预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产妇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称重法测量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因活跃期停滞、持续性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而中转剖宫产的比例较对照组低(P均<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应用前列腺素比例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及1、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产程管理下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联合自由体位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分娩疼痛;虽然第一、二产程时间延长,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但母婴结局良好。

    2022年19期 v.62;No.124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CD36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田玮;郝佳瑶;马汉伟;张有成;

    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CD36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属于B族清道夫受体家族,可表达于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肝脏细胞等人体多种细胞表面,具有参与脂质代谢、介导炎症反应、调控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近年研究发现,CD36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中,在肿瘤代谢、转移和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CD36与不同配体结合后通过刺激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调控肿瘤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来促进肿瘤转移。因此,靶向CD36有可能成为未来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方法。

    2022年19期 v.62;No.124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镜下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研究进展

    韩艳霞;李萍英;

    食管静脉曲张较胃静脉曲张发生率高,曲张的静脉一旦发生破裂,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处理不及时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其常见治疗及预防出血的方法有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及其他联合治疗等,而内镜下治疗因止血率高、出血复发率低成为临床首选止血及预防出血方案;常见的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内镜下组织粘合剂联合治疗等,如果内镜下止血失败,则会考虑进行介入治疗等;部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会并发其他疾病,临床常用多种治疗方案联合对症处理。

    2022年19期 v.62;No.124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念;冯虎翼;

    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是目前棘手的胰腺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腺微循环障碍、胰酶消化、遗传基因改变、细胞凋亡、肠道菌群移位、胰腺腺泡内钙超载等有关。

    2022年19期 v.62;No.124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梁鹏;陈曦;陈飞飞;康绍叁;

    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现转移,预后较差。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是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分析mHSPC预后相关因素并建立预后评估模型,可为指导新药和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mHSPC常见预后相关因素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其水平降低时间、速度、数值等都与mHSPC的预后关系密切;Gleason评分,其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转移灶(骨转移、内脏转移),高危险/高负荷的肿瘤患者比低危险/低负荷预后差;碱性磷酸酶,可能是骨转移性肿瘤的重要指标,是雄激素剥夺治疗后mHSPC患者死亡的风险预测指标;乳酸脱氢酶,在肿瘤代谢、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2022年19期 v.62;No.124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肛门生殖器距离与生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姬程程;张宁;

    肛门生殖器距离(AGD)作为产前雄激素暴露的敏感指标,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女性用来研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关系,在男性用来研究与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原发性早泄的关系。临床如果对肛门生殖器距离制定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可将AGD作为临床常规检查之一。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吲哚菁绿荧光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进展

    卢洪;刘鑫;王平;

    吲哚菁绿(ICG)荧光胸腔镜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该技术安全、实时、有效,在精准外科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ICG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ICG荧光胸腔镜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应用,用具备荧光成像系统的荧光胸腔镜激发ICG的荧光属性,可在术前进行肺小结节定位、术中肺段间平面显示、前哨淋巴结的示踪、交感神经及胸导管显影、食管癌管状胃血运评价等。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孙世甜;殷伟红;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女性分娩后当腹压增加时,对小便控制力减弱,尿液不自觉的从尿道外口漏出的现象。近年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响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妊娠和分娩是导致产后SUI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盆底结构复杂,目前盆底超声成为评价盆底结构和功能的首选影像学技术,其经历了从二维超声到三维超声的转变,随着三维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弹性成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观察盆底肌病变。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袁思敏;孙爱丽;翟宇佳;

    氯胺酮作为广泛用于临床的麻醉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小、起效迅速等特点。S(+)-氯胺酮是氯胺酮的高活性异构体,与N-甲基-D-天冬氨酸等神经元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可通过抑制急性疼痛信号正反馈预防痛觉过敏的发生;其在循环系统中分布时间短,且系统清除率高,用于临床麻醉表现出起效剂量低且复苏时间短的优势;其神经毒性弱于R(-)-氯胺酮及外消旋氯胺酮,用于围手术期麻醉镇痛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在预防术后慢性疼痛方面有积极作用。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医药学名词常见错误及正确写法

    <正>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2022年19期 v.62;No.1249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正>每篇论文须标引参考文献10~20条。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以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文后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

    2022年19期 v.62;No.1249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正>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

    2022年19期 v.62;No.1249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正>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

    2022年19期 v.62;No.124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

    <正>1首字是zuo的动宾词组,全用“做”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试验//做报告/做研究/做调查/做处理/做运动/做努力/做调整/做后盾/做表率/做模范/做分析/做实事/做决定/做活动/做解释/做比较/做买卖/做设计/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演员/做服务/做表演/做好事/做报道/做医生/做顾问/做介绍/做项目/做保障/做抵押/做美容/做企业/做担保/做示范/做事业/做临时工/做市场。

    2022年19期 v.62;No.1249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