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金林;马睿瑶;铁璐;李琳琳;
目的 筛选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浆细胞游离DNA(cfDNA)中5-羟甲基胞嘧啶(5hmC)修饰的关键lncRNA,并构建其ceRNA调控网络。方法 收集14例糖尿病患者和17例DKD患者的血浆样本,利用5hmC-Seal技术对cfDNA进行全基因组5hmC富集,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方法筛选差异关键lncRNA,然后使用Starbase预测lncRNA的靶向miRNA,经PCR法验证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肾组织中可预测出靶向miRNA的相关lncRNA mRNA的表达水平,再通过TargetScan、miRDB预测miRNA的靶向mRNA,使用Metascape对mRNA进行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进行构建内源竞争RNA调控网络。结果 DKD组与糖尿病组的差异羟甲基化基因共1 644个,WGCNA分析得到关键差异lncRNA 15个。通过数据库预测出下游靶向miRNA的lncRNA有2个,分别为LINC00863和LINC00641,对于DKD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AUC≥0.8),在DKD小鼠肾组织中验证lncRNA的表达水平与预测结果一致。将预测得到的靶向miRNA的下游mRNA与DKD组织转录组差异基因验证分析得到246个靶mRNA,并成功构建DKD的lncRNA-miRNA-mRNA调节网络。结论 从DKD患者血浆cfDNA中筛选得到5hmC修饰的关键差异lncRNA 15个,并对其中有下游靶向miRNA的LINC00863和LINC00641成功构建其ceRNA调控网络;LINC00863和LINC00641可能成为DKD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张骥驰;张瑞丽;阿不来提·买买提明;
目的 观察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细胞中circTMBIM6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miR-19a-3p/PPARα轴的关系。方法 取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细胞A498、Caci-1、780-O,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TMBIM6表达。采用Starbase、Targetscan数据库,分别预测miR-19a-3p与circTMBIM6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和PPARα mRNA的3'UTR是否存在互补结合。构建包含结合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circTMBIM6 mRNA 3'UTR双荧光报告质粒。将circTMBIM6-WT、circTMBIM6-MUT与miR-19a-3p mimics或miR-NC阴性对照共转染至786-O细胞。同时将PPARα-WT,PPARα-MUT与miR-19a-3p mimics或miR-NC阴性对照共转染至786-O细胞,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PARαmRNA 3'UTR双荧光报告质粒,检测miR-19a-3p对circTMBIM6 3'UTR和PPARα mRNA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si-circTMBIM6和si-NC+miR-NC阴性对照共转染至A498、Caci-1、780-O细胞,将3种肾癌细胞分为抑表达组、对照组,分别转染si-circTMBIM6和si-NC+miR-NC,采用qPCR法检测三种细胞中miR-19a-3p表达。将三种细胞分为miR-19a-3p过表达组、miR-19a-3p抑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miR-19a-3p mimics、miR-19a-3p inhibitor及si-NC+miR-NC阴性对照,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将三种肾癌细胞分成阴性对照组、miR-19a-3p抑制组、circTMBIM6抑制组,分别转染si-NC+miR-NC阴性对照、si-NC+miR-19a-3p inhibitor和si-circTMBIM,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验证circTMBIM6通过miR-19a-3p调控PPARα的表达。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观察肾癌细胞舒尼替尼耐药中circTMBIM6与miR-19a-3p/PPARα轴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正常肾癌细胞相比,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细胞circTMBIM6表达均升高(P均<0.01)。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显示,miR-19a-3p分别与circTMBIM6的3'UTR以及PPARα mRNA的3'UTR具有潜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显示,在circTMBIM6野生型3'UTR中,miR-19a-3p 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NC组(P<0.05),但在circTMBIM6突变型3'UTR中,两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在三种肾癌细胞A498、Caci-1、780-O中,si-circTMBIM6组miR-19a-3p表达均高于siNC+miR-NC组(P均<0.05)。三种细胞中,miR-19a-3p抑制组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升高;circTMBIM6抑制组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均<0.05)。CCK-8实验显示,circTMBIM6抑制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低于阴性对照组,miR-19a-3p抑制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 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细胞中circTMBIM6表达升高;circTMBIM6通过海绵吸收miR-19a-3p调控PPARα表达,降低RCC对舒尼替尼的敏感性,导致耐药的发生。
2022年26期 v.62;No.125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潇;王玉超;刘金星;郑伟;张芳;刘鹏飞;
目的 观察补肾养精颗粒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模型组75只,模型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灌胃方法制备POI模型,空白组给予0.9%氯化纳注射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补佳乐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补佳乐组给予0.1 mg/(kg·d)补佳乐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养精颗粒1.75、3.5、7.0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氯化纳注射液2 mL/d灌胃,连续给药15 d。给药结束后24 h,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给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50 IU皮下注射,48 h后处死,取双侧卵巢,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状态。各组剩余9只大鼠取双侧卵巢,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卵泡的超微化结构;取卵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hh、Ptch1、Gli1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颗粒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升高,正常细胞比例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颗粒细胞晚期凋亡率降低,正常细胞比例增加;中药高剂量组颗粒细胞早期凋亡率较其他剂量组降低;中药中、高剂量组颗粒细胞晚期凋亡率较中药低剂量、补佳乐组降低,正常细胞比例增加(P<0.05或<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见卵母细胞形态欠规则,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形态欠规则,见凋亡相,细胞器结构异常且数量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细胞器形态改善或恢复正常,数量增多,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形态改善,其中中药中、高剂量组卵母细胞形态基本接近空白组。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Shh、Ptch1、Gli1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各治疗组卵巢Shh、Ptch1、Gli1及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Bax蛋白表达均降低;中药中、高剂量组Shh、Gli1蛋白表达水平较中药低剂量组、补佳乐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中、高剂量补肾养精颗粒可明显抑制POI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后下调促凋亡基因、上调抑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科;洪潇;冯彦超;应伟;李文菠;李钊;赵敬兵;汪杰;周国俊;冷政伟;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并进行验证。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选择并下载胰腺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芯片GSE71989、GSE62165、GSE19650,通过GEO2R在线工具筛选基因芯片中胰腺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Venn图分析3个基因芯片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网站及Cytscape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将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网页工具(GEPIA)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将与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用GEPIA网站进行表达量分析验证,筛选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结果 从3个基因芯片中筛选出1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62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94个。对共3个基因芯片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STRING网站PPI绘制及Cytoscape软件核心网络分析后,筛选出19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使用GEPIA在线网站对核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及表达验证,筛选出6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即ANLN、CDK1、ECT2、NUSAP1、RRM2、TOP2A,这6个基因均与胰腺癌预后相关,且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 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发现6个基因可能是胰腺癌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可为胰腺癌的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开澜;杨李;宋娜;吴彬;李晖;
目的 观察EB病毒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EBV-HLH患儿23例(EBV-HLH组)和EBV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29例(EBV-IM组)。采集两组患儿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淋巴细胞)、CD4~+CD3~+(调节性T淋巴细胞)、CD8~+CD3~+(杀伤性T淋巴细胞)中的PD1+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CD57~+细胞(终末衰老T细胞)、CD69~+活化细胞(刺激后活化T细胞)比例。使用荧光微珠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结果 EBV-HLH组活化的CD69~+CD3~+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EBV-IM组(P<0.05);PD1+CD3~+T淋巴细胞比例EBV-HLH组低于EBV-IM组,特别是杀伤效应功能的PD1+CD8~+CD3~+T淋巴细胞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终末衰老的CD57+CD3~+T淋巴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EBV-HLH组IL-2、IFN-γ(促进T细胞终末分化及扩增)、IL-10(抑制T细胞增殖)均高于EBV-IM组(P均<0.05)。结论 EBV-HLH患儿外周血杀伤效应功能T淋巴细胞下降,而非衰老细胞增多,提示EBV-HLH可散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耗竭。
2022年26期 v.62;No.125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冯辉;于庆生;潘晋方;沈毅;彭辉;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成人患者行单纯脾切除的效益和风险。方法 收集100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成人患者,将其分为HLD组50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组50例。两组均接受单纯脾切除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监测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7、14天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计算出院时的病死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WBC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1天达到最高点,术后第7、14天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P均<0.05);两组术后RBC、Hb、PLT均高于术前,且术后第7、14天高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高于第7天(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ALT、AST、TBIL较术前升高,术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第14天继续降低;术后第1天ALB较术前降低,术后第7天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继续升高(P均<0.05)。HBV组6例、HLD组9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分级均为Ⅰ级,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不仅解决了患者长期的脾功能亢进状态,同时术后肝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患者比较,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无增加。
2022年26期 v.62;No.125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国兵;温鹏霞;赵彬;武峰;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修复方式的各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剩余牙体和修复体内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成年女性志愿者1例,牙齿形态及功能均正常。采用锥形束CT对志愿者上下颌骨区域进行整体扫描,使用Mimics Medical 19.0软件提取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及右侧上颌前磨牙区牙槽骨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使用Geomagic Wrap17.0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细化和精修,使用Simens nx12.0软件制作仿生牙周组织,构建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及右侧上颌前磨牙区牙槽骨模型。将重构的牙体各部件的实体模型导入NS软件中,对牙冠和根管进行形态修整以模拟根管治疗。将建立好的模型进行分割,建立不同程度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楔状缺损程度分为三组,A组:楔状缺损宽度大于1/3近远中径,未到达邻颊轴角;B组:楔状缺损宽度跨过邻颊轴角但未及1/2近远中邻面壁;C组:楔状缺损宽度越过1/2近远中邻面壁。将各组再按照不同修复方式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无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A1组:未行修复组;A2组:纤维桩+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A3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保留悬突);A4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去除悬突);B1组:未行修复组;B2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保留悬突);B3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去除悬突);B4组:金属桩核+氧化锆全瓷冠修复;C1组:未行修复组;C2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保留悬突);C3组:纤维桩+桩核树脂+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去除悬突);C4组:金属桩核加全冠修复。分别施加垂直和侧两种静态载荷,记录分析各工况牙体和修复体内部的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以及应力分布情况,记录牙体和修复体的等效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在牙合力加载下,A1、B1、C1三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空白对照组<A1组<B1组<C1组。(2)楔状缺损程度大于1/3冠宽而未达邻颊轴角时,A2、A3、A4组和A1组比较,有效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Von mises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明显减小,A2、A3、A4组间比较,三组剩余牙本质最大主应力峰值无明显差异,Von mises应力峰值A2组<A3组<A4组。(3)楔状缺损程度超过邻颊轴角而未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B2、B3、B4组与B1组比较,进行有效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及牙合面牙合力加载区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以及最大主应力峰值均明显减小,B2、B3、B4组间比较,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明显降低,且B2组<B3组<B4组。(4)楔状缺损程度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C2、C3、C4组与C1组比较,有效修复后,剩余牙本质和牙合面牙合力加载区应力峰值均明显减小,C2、C3、C4组间比较,三组间最大主应力峰值无统计学差异,而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C4组<C2组<C3组,而去除悬突后(C3组)应力主要集中于全冠牙合力加载区及薄弱的牙颈部。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发生楔状缺损后应力主要集中于楔状缺损区尖端,且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大,缺损区应力急剧增大;穿髓型楔状缺损范围未超过邻颊轴角时,建议选择纤维桩加树脂充填修复;缺损范围超过邻颊轴角而未达到1/2近远中邻面壁时,建议选择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缺损范围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提示临床选择金属桩核冠修复;对于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时,提示临床牙体预备中要尽量保留楔状缺损牙合方悬突牙体组织。
2022年26期 v.62;No.125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彭思源;扶猛;郑晓梅;
目的 观察牛乳铁蛋白(bLF)抑制脑出血大鼠铁代谢及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LF干预组各30只,采用两步法自体血右侧尾状核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bLF组给予bLF 85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3、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评分)评价大鼠神经缺损情况;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改变;使用生物试剂盒检测铁离子及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RE/IRP调节系统中的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FR)、二价铁金属转运体1(DMT1)、铁调节蛋白2(IRP2)及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LF干预组铁代谢相关蛋白铁蛋白、TFR、DMT1、IRP2与抗氧化酶GPX4的相关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严重;mNSS评分升高(P均<0.05),在第3天时评分达最高后下降;铁离子及ROS含量增高(P均<0.05),第3天与第7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IRE/IRP调节系统相关蛋白(铁蛋白、TFR、DMT1、IRP2)表达均上升(P均<0.05),在第3天时增加至最高后下降;抗氧化剂GPX4表达减少(P均<0.05),在第3天时表达最低后上升。与模型组相比,bLF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mNSS评分下降(P均<0.05);铁离子及ROS含量、铁蛋白、TFR、DMT1、IRP2表达均下降(P均<0.05),GPX4表达增多(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LF组GPX4与铁蛋白、TFR、DMT1、IRP2表达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牛乳铁蛋白可能下调IRE/IRP调节系统中铁蛋白、TFR、DMT1、IRP2表达,减少铁离子与ROS含量,同时上调抗氧化剂GPX4表达,从而减轻脑出血后脂质过氧化、抑制铁死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2年26期 v.62;No.125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巧;李芬;李云婷;
目的 观察并发谵妄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对患者并发谵妄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入住ICU的13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48例和非谵妄组89例。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PECAM-1水平;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ECAM-1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血清CRP、TNF-α、IL-6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ECAM-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PECAM-1对脓毒性休克并发谵妄的预测效能。结果 谵妄组血清PECAM-1水平高于非谵妄组(P<0.01)。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ECAM-1水平与SOFA评分以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74、0.241、0.245、0.329,P均<0.05)。血清PECAM-1水平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谵妄的影响因素(OR=1.435,95%CI为1.178~1.749)。PECAM-1预测脓毒性休克并发谵妄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为0.747~0.881),当PECAM-1截断值为14.06μg/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预测脓毒性休克并发谵妄的敏感度为82.50%、特异度为72.13%。结论 脓毒性休克并发谵妄患者血清PECAM-1水平显著升高,监测血清PECAM-1水平可能有助于脓毒性休克并发谵妄的早期诊断及干预。
2022年26期 v.62;No.125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路路;陆媛;高欣;张怡;唐岚;刘亚林;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家庭日常照料者的负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照料者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5周岁的MCI患者102例,以患者的日常照料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问卷采集照料者基本情况,Zarit照料者负担调查问卷(ZBI)评估MCI照料者照料负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照料者心理状况。结果 MCI照料者ZBI得分为(34.24±15.53)分,其中重度和严重负担水平者占32.4%。不同婚姻状态和对MCI不同认知度的照料者负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已婚或同居的照料者照料负担平均得分较其他婚姻状态的照料者ZBI得分降低,对MCI不了解或部分了解的照料者负担得分较很了解的照料者ZBI得分降低(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料者SAS总分、照料者与患者的关系是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MCI照料者负担处于中度水平:其心理状况、与照料者的关系是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
2022年26期 v.62;No.125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弭澜;李淑欣;刘海立;郑艳;曹岩;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口服辅助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取HRP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治疗前后NF-κB/RBP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RBP4 mRNA],记录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用眼底病变评分量表评估眼底病变改善情况,采用5 m裸眼视力测试评诂视力改善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眼部血流动力学[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BMC中TNF-α、p38 MAPK、NF-κB、RBP4mRNA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眼底病变评分、视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I、RI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可能通过下调NF-κB/RBP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以提高HRP患者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较好。
2022年26期 v.62;No.125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强;耿涛;吕树泉;张庆江;苏秀海;王庆海;张淑芳;陈晶晶;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 选取MS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化方服用,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体质量、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 h空腹血糖(2 h 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70.5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量、DBP、SBP、LDL-C、TC、TG、HbA1c、2 h FPG、HOMA-IR、TNF-α、IL-6及颈动脉IMT均降低,HDL-C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HbA1c、2 h FPG、HOMA-IR、TG、LDL-C、TC、TNF-α、颈动脉IMT、IL-6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健脾清化方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MS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2022年26期 v.62;No.125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跃有;蒋玲玲;缪培智;曹佳齐;赵莉芳;韩瑞梅;郑宏超;
目的 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运动康复训练,并评估运动康复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术后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于PCI术后2周,采用功率自行车递增功率方案,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CPET,检测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脏功能。观察组根据CPET结果计算Δ50%功率,作为康复训练的强度,使用功率自行车,在监护下完成靶强度下肢踏车运动30 min;对照组不制定运动处方,每天进行常规踏车运动30 min。两组均每周训练5 d,连续12周。运动康复训练结束后,两组再次行CPET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CPET指标升高≥10%为升高,升高和下降幅度在10%以内为不变,降低≥10%为下降。结果 患者均安全完成CPET。观察组运动康复训练后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较运动康复训练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CPET个体化分析显示,观察组峰值摄氧量升高、峰值氧脉搏升高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整体心肺功能,CPET可以个体化指导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并精确评估治疗效果。
2022年26期 v.62;No.125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刚;蔡施霞;王蕊;林辉;林静;万香玉;李润泽;方巍;
目的 评价改良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行血浆置换术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4例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53例次和对照组51例次。对照组给予传统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血浆置换术治疗,即先进行单纯的超滤,在合适的节点再等量补充新鲜血浆,将血浆补充的时机进行延后。记录两组血浆置换量,比较两组血浆置换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浆置换量为1 100(1 000,1 200)mL,对照组为1 200(1 000,1 300)mL,两组血浆置换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P均<0.05);两组白蛋白、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血浆置换量的情况下,改良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22年26期 v.62;No.125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忆雪;张福伟;孙定军;梁海荣;陈漠水;
目的 分析1例神经节苷脂过敏导致Ⅱ型Kounis综合征的诊疗经过,提高对Kouni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对神经节苷脂过敏导致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男,4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90 min”于2021年2月24日以急性脑梗死收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在静滴单唾液神经节苷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提示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抗过敏、抗凝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未见急性闭塞情况;结合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属于过敏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为罕见的Kounis综合征Ⅱ型。继续抗凝结合康复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无胸闷胸痛症状,继续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神经节苷脂过敏后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极其罕见,临床医师需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2022年26期 v.62;No.125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沙沙;崔清洋;周福军;贾倩芳;
目的 分析1例ZC4H2基因c. 82G>A杂合半合子错义变异致ZC4H2相关罕见疾病(ZARD)患儿的资料,提高对ZARD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方法 对1例女性ZAR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患儿,7个月18天,因发现发育落后3个月入院。头围43 cm,发育落后,发育商34分,双眼内斜视,颈短,双手掌指关节挛缩,双足呈摇篮底足,双下肢肌张力增高。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患儿ZC4H2基因c. 82G>A错义变异,父母均为该基因位点野生型。ZC4H2基因c. 82G>A变异的致病性证据强度为“PM2+PM6+PP3”,为造成患儿发病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结论 该例患儿ZC4H2基因c. 82G>A杂合半合子错义变异致ZARD符合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患儿伴双手掌指关节挛缩、智力障碍、发育迟滞症状,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ZC4H2基因c. 82G>A错义变异的致病性尚不明确。
2022年26期 v.62;No.125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焦婷婷;李建华;张水文;魏岩;成彦彬;王建业;
目的 比较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短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POS)的妊娠结局和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进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短方案组(采取GnRH-a短方案,共124个周期)和PPOS组(采取PPOS方案,共95个周期),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基本情况,包括基础窦卵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排卵周期取消情况,包括促排卵周期总取消率、早发排卵周期率、未取到卵周期率、异常或未受精周期率、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用药和排卵情况,包括Gn用药天数和总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妊娠结局情况,包括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累积分娩率。结果 两组基础窦卵泡数和基础FSH、LH、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方案组因早发排卵导致的取卵周期取消率高于PPOS组(P<0.05)。两组Gn天数、Gn总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方案组的累积分娩率高于PPOS组(P<0.05)。结论 GnRH-a短方案和PPOS方案都可作为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时促排卵方案的选择,短方案累积分娩率更高,PPOS方案因早发排卵导致的取卵周期取消率更低。
2022年26期 v.62;No.125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凤南;崔珊珊;夏中元;姜嘉媛;雷少青;
目的 对比观察环泊酚单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07例,随机分为环泊酚组58例与丙泊酚组49例。环泊酚组给予环泊酚0.5~0.6mg/kg,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联合瑞芬太尼0.5μg/kg。观察两组镇静/麻醉成功率、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胃镜检查时间、平均诊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镇静/麻醉成功率均为100%。环泊酚组镇静/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长于丙泊酚组(P均<0.01),两组胃镜检查时间、平均诊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相比,环泊酚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其中低氧血症、注射痛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但呛咳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均<0.05)。结论 环泊酚单药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均可用于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麻醉,但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麻醉起效快且苏醒时间、离室时间短,环泊酚因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应用使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
2022年26期 v.62;No.125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9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刘松涛;林艺;蒋伟;曹兴华;吴韬;
目的 探讨行喉返神经监测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既抑制吞咽或体动又能满足喉返神经监测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收集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42例,入室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进行四个成串刺激(TOF)肌松监测。记录TOF恢复到75%时的喉返神经监测波峰值,TOF恢复到100%时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初始剂量为0.04 mg/kg,3 min后进行喉返神经监测,如喉返神经波峰值<100μV则下1例减少0.01 mg/kg,如喉返神经波峰值>TOF值75%时的波峰值则下1例增加0.01 mg/kg。采用序贯法探讨既能够抑制吞咽或体动又不影响喉返神经监测的顺苯磺阿曲库铵的ED50及其对应的95%可信区间。结果 术中既抑制吞咽或体动又不影响喉返神经监测的顺苯磺阿曲库铵的ED50为0.033 mg/kg,其对应的95%可信区间为0.031~0.036 mg/kg。结论行喉返神经监测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既可以抑制患者吞咽或体动又不影响喉返神经监测的ED50为0.033 mg/kg。
2022年26期 v.62;No.125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鑫芳;乔成栋;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mRNA最普遍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该修饰是基于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结合蛋白的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可影响mRNA的稳定性、剪接、翻译以及出核等,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m6A甲基化修饰通过参与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等,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2022年26期 v.62;No.125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涛;凌科技;刘斌;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多数具有“生物惰性”特征,但一些PTC表现出侵袭性的临床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常见的侵袭性临床特征。由于现有诊断方法如术前超声、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确定位于颈部的中央淋巴结转移。研究表明,多种血液标志物共同参与了PTC的转移及侵袭过程,如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血液学检测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重复进行,用于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手术决策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2022年26期 v.62;No.1256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娜;蔡平平;严如根;李长忠;曹云凤;
内质网(ER)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初期的内质网应激(ERS)有助于维持机体细胞存活,但刺激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诱导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S介导的细胞凋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凋亡途径广泛参与卵巢衰老的病理过程。其中,氧化应激障碍、钙稳态失衡、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因素均可导致ER质量控制系统功能障碍,并通过激活CHOP、JNK、Capcase-12等介导的凋亡途径致颗粒/卵母细胞凋亡、卵泡闭锁、卵巢衰老。干预ERS-凋亡途径或靶向处理通路关键蛋白对于降低ERS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卵巢细胞凋亡,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延缓或预防卵巢衰老具有潜在作用。
2022年26期 v.62;No.125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逢皎;屈星;李玉兰;许飞雪;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不同比例的成熟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仅有几种普遍接受的理论可以解释,包括错位胚胎脂肪细胞的成脂细胞分化、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纤维向脂肪细胞的化生以及多能干细胞沿子宫神经和血管的迁移和脂肪浸润。其临床表现及一般检查、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诊断。由于其发生率低,目前研究较少,未建立起规范化治疗指南,无症状者可加强监测,有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经腹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及经腹腹腔镜或开腹或阴道下行或不行双侧附件切除术的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数量、患者要求和可用的手术设施。大多数脂肪平滑肌瘤预后较好,尚无研究报道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恶变率。因此,研究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022年26期 v.62;No.12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余江;张润峰;
小脑顶核电刺激(FNS)是一种对小脑顶核进行电刺激治疗的物理疗法。FNS能够抑制脑缺血区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抑制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重建,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FNS可降低脑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善脑卒中后抑郁;FNS通过抑制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改善老年性痴呆症状,增加颅内血流速度,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FNS减少缺血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及炎症反应,扩张视网膜血管直径,增加视网膜血流,具有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作用;FNS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改善哮喘症状;FNS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脑卒中后心脏猝死率及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FNS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舒张胃血管,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减轻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恋恋;吴兆猛;王悦华;江陈梦;李征远;郑晓晖;高小康;
发热是机体应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病理性防御反应。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4(TRPV4)是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家族的成员,在机体中广泛表达,对体温具有负调节作用。当机体温度升高激活TRPV4或使其表达增多时,可引起脑水肿和癫痫发作的加剧;TRPV4的活性及正常表达影响新生儿面部与心脏缺陷和精子活动趋热性。通过对TRPV4的多方面研究,有望揭示TRPV4受热激活下与疾病的具体机制,探索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开发新的药物等。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章澜;黄健;
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组是以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持续增殖为特征的慢性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免疫微环境失调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微环境由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免疫调控因子构成,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启动抗凋亡通路等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骨髓增殖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调控细胞包括髓源性抑制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调控因子包括IL-1、IL-6、IL-8、IL-10、IL-11、IL-17、VEGF、bFGF、TNF-α、TGF-β等。目前,基于免疫治疗的新型免疫靶向药物如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LCL161、Tagraxofusp(SL-401)、pentraxin-2、alisertib等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屠盖雪;羊书勇;
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人体骨骼、血管、气管、心脏、耳、义齿等构件,在口腔医学中,3D打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修复、正畸、种植领域。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3D打印技术可以重建下颌骨、耳、鼻、牙槽骨,满足个性化要求、精准修复、简化手术且具有普遍性;在个性化面部手术中,3D打印技术用于术前模拟可使手术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生术中操作量,用于术中可提高微创性,有效辅助年轻医生在疑难病种手术的操作;在相关固定装置如氧化锆冠、下颌固定器的制作中,3D打印技术可增强氧化锆冠的边缘及内部适应性,提高下颌固定器的真实性及稳定性。
2022年26期 v.62;No.1256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