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miR-145过表达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浦湧;崔胜宇;吴浩亮;陶波;孟祥平;夏豪;徐林;

    目的 观察miR-145过表达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正常组、缺氧组、缺氧+miR-145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缺氧+miR-145组、缺氧+阴性对照组分别使用腺病毒包装的miR-145及腺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序列进行腺病毒感染,正常组、缺氧组不做腺病毒感染处理;24 h后将缺氧组、缺氧+miR-145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细胞转移至缺氧培养箱中培养24 h,正常组不做缺氧诱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145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焦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CaMKⅡ、磷酸化NF-κB、NLRP3、Caspase-1、IL-1β、IL-18表达。结果 心肌细胞miR-145 mRNA相对表达量缺氧+miR-145组>正常组>缺氧组、缺氧+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ROS水平缺氧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缺氧+miR-145组>正常组,心肌细胞TUNEL阳性率及焦亡率缺氧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缺氧+miR-145组>正常组,心肌细胞NLRP3蛋白及NLRP3、IL-1β、IL-18 mRNA表达缺氧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缺氧+miR-145组>正常组,心肌细胞CaMKⅡ、磷酸化CaMKⅡ、NF-κB、磷酸化NF-κB、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缺氧组、缺氧+阴性对照组>缺氧+miR-145组>正常组(P均<0.05)。结论 miR-145过表达可减轻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MK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CACNA1D基因突变大鼠血压变化及其与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

    吴小盈;陈慧;林鹏程;王欢;毛高伟;

    目的 观察CACNA1D基因突变大鼠血压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建CACNA1D基因c. 920A>G突变SD大鼠并与野生型SD大鼠杂交,对繁殖至F2代的大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抽取野生型(AA型)、杂合突变型(AG型)、纯合突变型(GG型)SD大鼠14、22、12只,均雌雄各半。分别于实验鼠鼠龄第8、9、10、17、21、26、28、32周时采用尾袖法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将32周时收缩压≥140mmHg的大鼠判定为高血压大鼠,收缩压<140 mmHg的大鼠判定为正常血压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大鼠32周龄时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4、IL-5、IL-6、IL-10。结果 AA型、AG型、GG型大鼠收缩压在10周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0周龄后,AA型大鼠收缩压较前无明显改变,AG型、GG型大鼠收缩压随周龄增长逐渐升高,至28~32周龄时,AG型、GG型大鼠收缩压均高于AA型大鼠(P均<0.01)。32周龄时,AG型、GG型大鼠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AA型大鼠,AG型、GG型雄性大鼠血浆IFN-γ高于AA型雄性大鼠,AG型雄性大鼠血浆IFN-γ/IL-4高于AA型雄性大鼠(P均<0.05);三种基因型雌性大鼠血浆IL-2、IL-4、IL-5、IL-6、IL-10、IFN-γ和IFN-γ/IL-4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2周龄时,共有高血压大鼠17例、正常血压大鼠31例;高血压大鼠血浆IL-4低于正常血压大鼠,IFN-γ/IL-4高于正常血压大鼠(P均<0.05);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血浆IL-2、IL-5、IL-6、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NA1D基因c. 920A>G突变大鼠血压高于野生型大鼠,其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Th1/Th2细胞功能失衡有关。

    2022年29期 v.62;No.125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阶梯式肺复张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

    王海东;许亚梅;牛荣;陈俊瑶;李栋;

    目的 观察阶梯式肺复张对行单肺通气(OLV)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控制性肺膨胀肺复张组(SI组)及阶梯式肺复张组(SW组)各20例。术中于麻醉诱导后OLV前,SI组行控制性肺膨胀肺复张、SW组行阶梯式肺复张、C组不实施肺复张,记录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补液量和失血量。各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OLV前(T_0)、吸气峰压(PIP)30 cmH_2O时(T_1)、肺复张后15 min(T_2)、肺复张后30 min(T_3)及肺复张后2 h(T_4),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抽取桡动脉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通过麻醉机监测并记录呼吸功能指标潮气量(V_T)、肺动态顺应性(Cdyn),采集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cTn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术后记录各组心脏不良事件(心悸、胸闷、胸痛)及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手术时间、OLV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SI组T_1和T_2时间点、SW组T_1时间点MAP及HR均下降,CVP均升高(P均<0.05)。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SI组T_1和T_2时间点、SW组T_1时间点PaO_2、OI均降低,SI组、SW组T_3和T_4时间点PaO_2、OI均升高;SI组、SW组T_1~T_4时间点VT_及Cdyn均升高(P均<0.05)。与C组同时点比较,SI组、SW组T_3和T_4时间点PaO_2、OI均升高,T_1~T_4时间点VT_及Cdyn均升高(P均<0.05)。与SI组同时点比较,SW组T_1和T_2时间点PaO_2、OI均升高,T_2~T_4时间点VT_及Cdyn均升高(P均<0.05)。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C组、SI组、SW组T_2~T_4时间点血清hs-cTnT水平、T_3和T_4时间点血清IL-8水平均升高;与SI组及C组比较,SW组T_2~T_4时间点血清hs-cTnT水平、T_3和T_4时间点血清IL-8水平均降低(P均<0.05)。SW组心悸、肺炎发生率低于C组及SI组,SW组、SI组肺不张发生率低于C组(P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单肺通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实施阶梯式肺复张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及呼吸功能,降低血清hs-cTnT、IL-8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可保护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阴道灌洗液源外泌体差异表达miRNA筛选及其关键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吕单单;徐梦伟;王磊;木叶斯尔·买买提;林晨;

    目的 筛选宫颈癌阴道灌洗液源外泌体差异表达miR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关键靶基因。方法 收集宫颈癌及宫颈炎患者阴道灌洗液标本,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TEM)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鉴定外泌体粒径大小。将提取的外泌体样本制作基因芯片,采用R语言分析宫颈癌外泌体差异表达miRNA,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对宫颈癌外泌体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使用R语言对靶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TRING在线工具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分析,Cytoscap对PPI网络进行拓扑,筛选出具有高度连通性的枢纽靶基因。采用R语言对枢纽靶基因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与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取交集,筛选出共有的关键信号通路及与之相关的关键靶基因。结果 TEM可观察到典型的外泌体形态,NTA显示样本粒径大小均符合外泌体的粒径标准。宫颈癌患者阴道灌洗液源外泌体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84个,在差异倍数前20的miRNA中共有miR-320d、miR-320c、miR-24-3p等18个上调miRNA及miR-3613-3p、miR-4668-5p 2个下调miRNA。通过mirtarBase数据库获得与差异表达miRNA相关的273个靶基因,GO生物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黏附斑、细胞—基质黏附结点等,主要富集的生物过程为角蛋白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主要富集的分子功能为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的生物生成、病毒基因表达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为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细胞凋亡等。PPI网络及Cytoscap分析显示,宫颈癌关键信号通路为AM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癌症中的蛋白聚糖、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PD-1检测点通路,关键靶基因为PIK3R1、EDN1、PDGFB、FGF2、IGF1R、THB1S、ITGB3、TGFBR1、NRAS、MAPK14。结论 miR-320d、miR-320c、miR-24-3p、miR-191-5p、let-7d-5p、let-7a-5p、miR-23b-3p等miRNA在宫颈癌阴道灌洗液源外泌体中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表达miRNA通过PIK3R1、EDN1、PDGFB、FGF2、IGF1R、THB1S、ITGB3、TGFBR1、NRAS、MAPK14等关键靶基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观察

    张新超;胡玉敬;田丛娜;魏强;赵剑;杨双臣;边艳珠;

    目的 观察~(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通过骨髓腔内注入含有大鼠乳腺癌细胞的腹水混悬液建立胫骨移植瘤模型,最终成瘤30只。将30只乳腺癌骨移植瘤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10只,分别于骨移植瘤部位行0 Gy、5 Gy、25 Gy的单次大剂量直线加速器放疗,各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第10天尾静脉注射~(99)Tc~m-3PRGD_2,1 h后行SPECT显像并计算骨移植瘤部位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同等大小区域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_Ⅴβ_3受体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NT与整合素α_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关系。结果 各组放疗前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骨移植瘤部位均可见显像剂浓聚影,浓聚程度无明显差异;各组放疗前T/N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放疗后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显像剂浓聚程度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组放疗后T/NT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HE染色可见各组胫骨组织均有骨结构破坏,对照组内肿瘤细胞密度高于高、低剂量放疗组,高、低剂量放疗组内有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其中以高剂量放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最多。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_Ⅴβ_3受体阳性率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T与α_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 ~(99)Tc~m-3PRGD_2SPECT显像指标变化与骨移植瘤病理改变一致,用于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的效果良好。

    2022年29期 v.62;No.125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与前列腺癌恩杂鲁胺耐药相关铁死亡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叶大文;张兆存;赵海锋;王硕;姜先洲;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前列腺癌恩杂鲁胺耐药相关的铁死亡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恩杂鲁胺耐药与未耐药的前列腺癌细胞测序基因集(GSE104935、GSE78201),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FerrDb数据库收集铁死亡相关基因。通过ImageGP维恩图工具将GEO数据库中差异表达基因及FerrDb数据库中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将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软件进行GO功能(包括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成分)和KEGG作用通路富集分析。选取美国癌症研究所及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收集处理的关于前列腺癌的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TCGA-PRAD),通过R软件对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临床预后的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的预后标志基因。用R软件在TCGA-PRAD队列中分析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预后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比较预后标志基因高、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I)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利用R软件绘制预测患者1、3、5年OS、PF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从GEO、FerrDb数据库中共筛选获得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31个。GO功能分析显示,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生物过程为营养水平反应、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主要富集的细胞成分为自噬体膜、次级溶酶体、自噬体等,主要富集的分子功能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醛醇NADP+1-氧化还原酶、酰CoA连接酶活性等;KEGG作用通路分析显示,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作用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自噬、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MP2为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的预后标志基因。TCGA-PRAD队列中,LA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P<0.01),LAMP2低表达者OS、PFI均低于高表达者(P均<0.05),DSS与高表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结果显示,LAMP2预测前列腺癌患者1、3、5年OS的AUC分别为0.825、0.747、0.770,预测前列腺癌患者1、3、5年PFI的AUC分别为0.539、0.601、0.568。结论 LAMP2、VEGFA、ACSF2等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营养水平反应、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功能及花生四烯酸代谢、自噬、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作用通路。LAMP2为铁死亡相关恩杂鲁胺耐药前列腺癌的预后标志基因,LAMP2异常低表达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2年29期 v.62;No.125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患者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罗海清;钟宇南;罗倩冰;黄宁欣;陈梓宏;李祥勇;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行顺铂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根据是否使用PPIs分为PPIs治疗组62例和非PPIs治疗组66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化疗使用顺铂剂量、化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临床分期、肿瘤TNM分期等。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的标准诊断鼻咽癌患者是否发生AKI,比较发生与未发生AKI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在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PPIs治疗组AKI发生率高于非PPIs治疗组(P<0.05)。与未发生AKI的鼻咽癌患者比较,发生AKI的鼻咽癌患者年龄更大、化疗前eGFR更低且使用了PPIs(P均<0.05),发生与未发生AKI鼻咽癌患者性别、顺铂剂量、化疗前BUN、化疗前Scr、临床总分期及肿瘤T、N、M分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化疗前eGFR以及是否使用PPIs是鼻咽癌患者在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AK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使用PPIs是鼻咽癌患者在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顺铂同步放化疗期间联合使用PPIs会进一步增加患者AKI的发生率,使用PPIs是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29期 v.62;No.125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乳双歧杆菌M8口服对重度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陈宁杰;李梦婕;杨金存;张伟;隋洪涛;王海涛;

    目的 观察乳双歧杆菌M8口服对重度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M8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烧伤常规治疗并每日口服安慰剂粉剂,M8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乳双歧杆菌M8粉剂,共14 d。治疗结束后抽取两组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比例、CD8~+T淋巴细胞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及细胞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M8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6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gA、IgG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乳双歧杆菌M8口服可以增加重度烧伤患者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022年29期 v.62;No.125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沙利度胺灌胃对烟雾暴露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影响及其机制

    魏会强;郭丽萍;侯彦琨;郝秀玲;马志敏;柴永娜;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灌胃对烟雾暴露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组、沙利度胺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各30只。烟雾暴露组、沙利度胺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置于玻璃容器内进行烟雾暴露,沙利度胺组于烟雾暴露第1天给予沙利度胺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于烟雾暴露第1天腹腔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共暴露30 d;对照组置于相同容器内呼吸新鲜空气。分别于烟雾暴露第7、15、30天,通过股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10只,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肺泡腔结构正常,肺泡腔内无明显炎症及纤维化的呈现。烟雾暴露组大鼠在第7天时病变部位肺泡扩张,肺泡内可见红细胞及炎症细胞,同时伴大量成纤维细胞渗出;第15天时可见炎症细胞减少,肺上叶部分肺泡持续扩张,成纤维细胞大量增多;第30天时可见肺大疮与肺间质纤维化交替存在。沙利度胺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在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改变与烟雾暴露组大体相同,但肺泡炎症、纤维化及肺大疮程度明显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右下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出现少许胶原纤维被染成蓝色。烟雾暴露组在第7天时出现肺泡上皮损伤和上皮下基底膜破坏,中、下肺部出现胶原纤维,可见少量染成蓝色的胶原纤维;第15天时肺泡壁厚度增加,形成纤维化及大量瘢痕组织,可见大量染蓝的胶原纤维;第30天时上肺大疮较前变化不大,下肺可见大量肺泡壁破坏融合,可见大量密集的蓝色胶原纤维。与烟雾暴露组比较,沙利度胺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胶原含量均减少,肺大疮严重程度减低。各组大鼠同时点血清TGF-β_1、VEGF、TNF-α水平比较,烟雾暴露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沙利度胺组>对照组(P均<0.05),沙利度胺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同时点TGF-β_1、VEGF、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利度胺灌胃可减轻烟雾暴露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2022年29期 v.62;No.125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异秦皮素腹腔注射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陈历;季一飞;尹书斌;赵玉萍;

    目的 观察异秦皮素(ISO)腹腔注射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药物1、2组及模型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药物1、2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 mg/kg的ISO,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8周。评估神经行为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TUNEL、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检测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血清及脑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其活化标志IL-18、IL-1β。将神经细胞株PC12分为四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制作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干预组同时给予ISO处理,干预+激动剂组在加入ISO的同时加NLRP3激动剂Nigericin,对照组不处理;收集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标志物ROS、MDA、乳酸脱氢酶(LDH);收集四组细胞,检测细胞中的NLRP3、ASC、IL-18、IL-1β。结果 在实验动物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药物1、2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均<0.01),HE、Nissl染色示神经元损伤明显,TUNEL阳性细胞率增高,脑组织中ROS、MDA升高而SOD降低,血清、脑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6及脑组织NLRP3、ASC、IL-18、IL-1β表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1、2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均<0.01),HE、Nissl染色示神经元损伤减轻,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脑组织中ROS、MDA降低而SOD升高,血清、脑组织TNF-α、IL-6及脑组织NLRP3、ASC、IL-18、IL-1β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升高(P均<0.01)。在细胞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LDH、ROS、MDA均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降低,细胞LDH、ROS、MDA均降低(P均<0.01);细胞中NLRP3、ASC、IL-1β、IL-18模型组、干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P均<0.01)。结论 ISO可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来抑制脑梗死后的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其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潜在有效药物。

    2022年29期 v.62;No.125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PCI临床疗效及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比较

    何文凤;薛成;郑健康;帅壮;岳荣川;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疗效及血清胶原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方法 将115例AMI患者根据行PCI时间分为A组(<6 h)46例、B组(6~12 h)37例、C组(>12 h)32例,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情况,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7 d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超声检查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 F)];记录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PCI术后即刻无复流及术后3 d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B、C组(P均<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 d,血清PⅠCP、PⅢNP、sLOX-1、IL-17水平A组<B组<C组(P均<0.05);术后1、3个月,LVESD、LVEDD A组<B组<C组,LVEF A组>B组>C组(P均<0.05);术后6个月,A、B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后行PCI时间越早,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越低,左心功能和预后改善越明显;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LOX-1、IL-17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分泌、减轻左心室重构有关。

    2022年29期 v.62;No.125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心动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及其预测效能

    阿丽米热·伊布拉音;开丽比努尔·阿不都哈力克;阿迪拉·阿扎提;

    目的 分析中心动脉压(CA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关系及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分别判断是否发生心脏、脑、肾脏靶器官的损伤,采用脉搏波分析系统检测CAP并计算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AI);比较存在靶器官损伤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CAP、AI、靶器官损伤指标(lLVMI、IMT、24 h UMA),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靶器官损伤患者CAP、AI与LVMI、IMT、24 h UMA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CAP、AI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P、AI对不同靶器官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存在靶器官损伤65例,其中心脏损伤28例、脑损伤26例、肾脏损伤24例,单纯高血压151例。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靶器官损伤患者整体及不同靶器官损伤高血压患者CAP、AI均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靶器官损伤高血压患者CAP、AI与LVMI、IMT、24 h UMA均呈正相关(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AP、AI与心脏、脑、肾脏损伤相关(P均<0.05)。CAP联合AI预测心脏损伤、脑损伤、肾脏损伤的AUC分别为0.872(95%CI 0.814~0.917)、0.861(95%CI 0.801~0.908)、0.904(95%CI 0.849~0.943),均大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P、AI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CAP、AI联合检测对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有一定价值。

    2022年29期 v.62;No.125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惠慧;吴光鹏;廖梅;李光智;

    目的 分析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70例ISH患者为ISH组、30例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患者为SDH组。采用无创便携式血压监测仪检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全天平均收缩压(24 h SBP)、全天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 SBP变异系数(CV)、24 h DBP CV],分析ISH动态血压特点;ISH组应用彩超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ISH组24 h SBP、dSBP、nSBP、24h SBP CV高于SDH组,24 h DBP、dDBP、nDBP低于SDH组(P均<0.05)。ISH组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102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8例;分别以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认知功能障碍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150 mmHg(OR=1.782)、24 h SBP CV≥12%(OR=2.716)的ISH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大,24 h SBP≥155mmHg(OR=2.985)、dSBP≥160mmHg(OR=3.600)、nSBP≥150 mmHg(OR=4.211)、24 h SBP CV≥12%(OR=3.336)的ISH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大。结论 ISH患者具有脉压差及SBP变异性更大的特点,且脉压差及SBP变异性增大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2022年29期 v.62;No.125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otch1、PTEN表达相关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张媛媛;马静;何会娜;郭银;李香兰;池菲;

    目的 分析缺刻基因1(Notch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NSCL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织Notch1、PTEN表达,使用阳性细胞比例及染色程度评分的乘积评价Notch1、PTEN表达的阴性、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NSCLC组织中Notch1与PTEN的相关性。对纳入患者随访36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分析NSCLC组织Notch1、PTEN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织Notch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CLC组织中Notch1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345,P<0.01)。Log-Rank检验显示,Notch1阴性患者36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Notch1阳性患者,PTEN阴性患者36个月累积生存率低于PTEN阳性患者(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Ⅱ~Ⅲ期、淋巴结转移、Notch1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EN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1)。结论 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Notch1表达上调、PTEN表达下调,Notch1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Notch1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EN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2022年29期 v.62;No.125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血清REG4、AFP、CA724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效能

    王允;申重阳;韩建军;贾利;高飞;何君;闵燕梅;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血清再生蛋白4(REG4)、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与之匹配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REG4,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724,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AFP、CA724、REG4水平差异;分析血清AFP、REG4、CA724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AFP、REG4、CA72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高、浸润深度深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AFP、REG4、CA724水平均高于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低、浸润深度浅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AFP、CA724与REG4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21、0.637,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FP、REG4、CA724联合检测预测胃癌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7、0.742、80.83%、93.33%,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AFP、CA724、REG4水平均升高,且均随病情进展而升高;血清AFP、CA724、REG4检测均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且三者联合检测效能更高。

    2022年29期 v.62;No.125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与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季春艳;王瑜;刘明春;曾艳;窦礼敏;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定量参数与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150例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组织穿刺活检肝纤维化分级S0 23例、S1 36例、S2 36例、S3 30例、S4 25例,根据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114例、无变化/恶化组36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UE定量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剪切波速度,以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t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比较两组UE定量参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别采用Spearman、Pearson分析UE定量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UE定量参数与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转归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UE定量参数对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无变化/恶化组比较,好转组UE定量参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P均<0.05)。血吸虫病患者UE定量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剪切波速度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E定量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剪切波速度均为影响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UE定量参数弹性模量平均值、剪切波速度预测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转归的AUC分别为0.895、0.837,UE定量参数联合的AUC为0.947。结论 UE定量参数随血吸虫患者肝纤维程度增加而增高,且肝纤维化病情转归好转者较低,对于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2022年29期 v.62;No.125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症超声监测在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张健昌;刘汝明;李盘石;覃炳军;

    目的 评价重症超声监测在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多发伤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各50例。常规组根据临床指标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超声组以超声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进入重症医学科(入科)即刻及入科6、12、24、48 h,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氧代谢指标[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尿量;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升压药使用时间,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结果 随入科时间延长,两组心率、血乳酸、氧合指数逐渐降低,收缩压、舒张压、CVP、ScvO2、尿量逐渐升高(P均<0.05),超声组入科24、48 h舒张压及入科后同时点ScvO2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同时点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入住ICU、机械通气、升压药使用时间均缩短(P均<0.05);超声组MODS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超声监测用于指导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有效升高患者舒张压、ScvO2,缩短入住ICU、机械通气、升压药使用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

    2022年29期 v.62;No.125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血清性激素和骨代谢指标变化

    宁金月;贾玉凤;王燕;刘扬;刘一栋;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性激素及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 选取150例PMO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阿仑膦酸钠片和钙尔奇D口服,观察组另口服自拟中药壮肾补骨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背疼痛、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心烦失眠等)评分变化,检测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及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性激素、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E_2、P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BAL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N-MID、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_2、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MID、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33%,高于对照组的69.33%(P<0.05)。结论 壮肾补骨方辅助治疗PMOP患者,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调控骨代谢因子以改善骨代谢的平衡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22年29期 v.62;No.125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ABP4、FOXO1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李鸣;乌仁斯琴;斯琴;张琪;王慧;张雷;肖瑞;皇甫建;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T2DM无肾病患者(T2DM组)、60例T2DM合并肾病患者(DKD组)、3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ABP4、FOXO1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FABP4与FOXO1的相关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FABP4、FOXO1与2型DK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血清FABP4、FOXO1水平DKD组>T2DM组>对照组(P均<0.01),且在DKD组、T2DM组、对照组中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5、0.649、0.63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KD发病风险随FABP4(OR=1.241,95%CI 1.043~1.583,P<0.05)和FOXO1(OR=1.237,95%CI 1.003~1.526,P<0.05)水平升高而增加。结论 血清FABP4、FOXO1水平在T2DM患者中升高,在合并DKD患者中更高,且两者呈正相关;血清FABP4、FOXO1水平随DKD发病风险升高而增加,是DKD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2年29期 v.62;No.125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口服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王晴;陈长浩;

    目的 观察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氟伏沙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量化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计算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的HAMD-17评分减分率,以此评价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胆固醇(HDL-C)]、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1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6.8%(χ2=6.152,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第8周末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同时点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口服治疗抑郁症,可降低抑郁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糖、脂代谢及肝功能影响不明显。

    2022年29期 v.62;No.125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热奄包神阙穴外敷联合穴位针刺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戢敏;王芳;代立霞;刘凤玲;魏少兴;杨冬;孙福堂;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神阙穴外敷联合穴位针刺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效果。方法 选取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80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穴位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神阙穴外敷,两组均连续治疗3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及排尿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排尿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神阙穴外敷联合穴位针刺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可有效提高患者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及排尿舒适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2年29期 v.62;No.125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易开艳;周亚宁;郭毅峻;

    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重要的细胞生长信号通路,持续激活的经典Hh信号通路参与肺癌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血管新生以及耐药复发等过程。通过靶向小分子抑制剂抑制Sonic Hedgehog(SHH)、Smoothened(SMO)、全长形式胶质瘤相关基因(GLI)等关键靶点可有效抑制经典Hh信号通路在肺癌中的激活,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肺癌细胞凋亡,并能够有效改善肺癌耐药细胞的药物敏感性。

    2022年29期 v.62;No.125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肉瘤发生发展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阳庆林;谢犇;王一坤;秦庆庆;王勇平;

    骨肉瘤是起源于骨组织的高度恶性原发性肿瘤,病死率高且预后较差。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药物、蛋白质、RNA、基因等多种因素能够通过影响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等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等产生或正向或负向的调控。探究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或可为骨肉瘤的发病机制、靶向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29期 v.62;No.125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李磊;张卫东;

    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具有肿瘤倍增时间短、出现转移早、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近年来,新兴的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为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辟了癌症精准治疗的新领域,但其在SCLC患者中的进展甚微。目前,SCLC的标准一线方案仍为铂类与依托泊苷联合化疗,但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耐药或复发,节拍性化疗、Lurbinectedin等新的二线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大且具体疗效正在临床研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颇有前景的SCLC治疗方法,但其仍存在许多挑战,例如疗效适中且仅限于一小部分患者等。虽然靶向治疗极大地改变了NSCLC的治疗方式,但在SCLC中尚未实现类似的突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聚ADP核糖抑制剂、Delta样蛋白3等靶向治疗能否成为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深入了解SCLC的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或可为SCLC的临床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2022年29期 v.62;No.1259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残粒胆固醇的代谢过程、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相关靶向生物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曾小娟;黄亚晓;何新雨;胡世娇;乔文伟;张锦;

    残粒胆固醇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经脂蛋白酯酶分解代谢后形成的残粒中包含的胆固醇,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被认为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患者的残余心血管风险之一。载脂蛋白CⅢ(ApoC-Ⅲ)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是脂质代谢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通过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及肝脏对残粒胆固醇的摄取,引起残粒胆固醇水平升高。临床应用靶向抑制ApoC-Ⅲ和ANGPTL3功能的抗体、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在降低残粒胆固醇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防控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2022年29期 v.62;No.125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璐;游静茹;陈雅洁;侯勇哲;白海;

    维奈托克(venetoclax)是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选择性抑制药,能够通过特异性抑制BCL-2蛋白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使肿瘤细胞快速凋亡。venetoclax单药或联合用药已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且显示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有望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新型治疗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伏瑞红;石正洪;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抗体不同可分为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MG(AChR-MG)、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MG等类型,其中AChR-MG约占所有MG的80%。传统的症状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对大多数MG患者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较差。近年来,许多针对AChR-MG的症状缓解及肌肉收缩促进剂、特异性免疫吸附剂、靶向治疗生物制剂等新型治疗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其中一部分新型药物在应用中取得了积极的初步成果,有望成为AChR-MG治疗的新策略。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知觉学习的刺激类型、训练方式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马加尧;吴建峰;王力涵;

    视知觉学习是指通过特定视觉任务训练提高视觉系统对外界视觉刺激感知能力的方法。在眼科领域,基于字母视标、随机点立体图和Gabor斑块等刺激类型及单眼、双眼等训练方式的视知觉学习被用于改善不同人群(如弱视、近视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初级视皮层可塑性、大脑神经元激活有关。探讨视知觉学习的刺激类型、训练方式及作用机制,有助于在治疗眼部疾病患者时制定更科学的治疗策略,提高视知觉学习的治疗效果。

    2022年29期 v.62;No.125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