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探讨miR-34a-5p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作用

    陈琴;张志云;石西南;万春平;朱云婴;娄龙;徐瑞;

    目的 基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小檗碱(BBR)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HT-2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 mimics组、miR-34a-5p mimics组,NC mimics组和miR-34a-5p mimics组分别转染NC mimics、miR-34a-5p mimics,空白对照组不予转染。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三组转染后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离三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含量;收集三组转染后细胞,分别采用RT-q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6、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取HT-29细胞,加入LPS刺激48 h,建立UC细胞模型。取UC细胞,分别加入0、2.5、5、10、20、40、80、160、320μg/mL BBR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随机将UC细胞分为模型组和BBR组,BBR组予BBR干预24 h,模型组不予BBR干预。分离两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含量;取两组干预24 h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miR-34a-5p以及IL-6、STAT3mRNA表达。结果 miR-34a-5p mimics组miR-34a-5p相对表达量高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5p mimics组细胞活力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5p mimics组培养上清液IL-6、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iR-34a-5p mimics组IL-6、STAT3 mRNA以及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80、160、320μg/mL BBR干预24 h UC细胞活力均高于0、2.5、5、10、20μg/mL BBR干预24 h UC细胞(P均<0.05),故选择20μg/mL BBR进行后续实验。BBR组培养上清液IL-6、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BBR组miR-34a-5p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IL-6、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miR-34a-5p过表达能够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UC炎症反应;BBR则能通过上调miR-34a-5p表达和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UC炎症反应,阻延UC癌变。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组织miR-331-3p、MLLT10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王健;窦宗山;王娟;徐靖;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CRC)组织微小RNA-331-3p(miR-331-3p)、混合谱系白血病转位辅因子10(MLLT10)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CRC患者156例,取术中获取的CR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31-3p、MLLT10mRNA表达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 mRNA表达。比较CR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miR-331-3p及MLLT10、E-cadherin、N-cadherin、Snail mRNA表达;分析CRC组织miR-331-3p、MLLT10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者表达的关系及其与E-cadherin、N-cadherin、Snail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MLLT10、N-cadherin、Snai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331-3p、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CRC组织miR-331-3p、MLLT10 mRNA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C组织miR-331-3p表达与MLLT10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78,P<0.05);CRC组织miR-331-3p表达与E-cadherin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5),与N-cadherin、Snail mRNA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0.654,P均<0.05);CRC组织MLLT10 mRNA表达与E-cadherin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49,P<0.05),与N-cadherin、Snail mRNA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8、0.714,P均<0.05)。结论 CRC组织miR-331-3p低表达、MLLT10 mRNA高表达,二者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7靶向调控KLF4对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常云丽;胥明;陈国裕;汤杰;陈玲玲;季洁如;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miR-7)靶向调控Krüppe样因子4(KLF4)对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结肠癌干细胞。取传15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结肠癌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 mimics组、miR-7 mimics组,NC mimics组和miR-7 mimics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miR-7 mimics质粒,对照组不予转染。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各组转染48 h结肠癌干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Target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7与KLF4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对KLF4的靶向调控作用。收集各组转染48 h结肠癌干细胞,分别采用RT-q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LF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miR-7 mimics组miR-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NC mimics组(P均<0.05),而对照组与NC mimi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7 mimics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率、穿膜细胞数均低于NC mimics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 mimics组和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率、穿膜细胞数、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TargetScan在线网站预测,KLF4基因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7的结合位点;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7对KLF4存在靶向调控作用。miR-7 mimics组KLF4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 mimics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NC mimic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R-7可通过靶向下调KLF4表达而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组织DPP3、SMAC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朱强;孙彦龙;武毅;王海;王玉璇;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二肽基肽酶Ⅲ(DPP3)、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01例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治疗,留取术中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PP3、SMAC阳性表达率。分析食管癌组织DPP3、SMAC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出院后随访3年,统计食管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DPP3、SMAC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DPP3阳性表达率升高,SMAC阳性表达率降低(χ2分别为49.744、32.020,P均<0.05)。食管癌组织DPP3、SMAC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随访3年,无失访病例,期间死亡33例,总生存率为67.33%(68/101)。生存分析显示,DPP3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低于其阴性表达者,SMAC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高于其阴性表达者(Log-rankχ2分别为6.342、10.811,P均<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DPP3高表达、SMAC低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6-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敲低lncRNA MIR31HG对肝细胞癌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耿蕴峰;张景承;薛菲;王冬冬;

    目的 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肝细胞癌(HCC)细胞黏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高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H、低侵袭性HCC细胞系MHCC97L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O2,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系lncRNA MIR31HG、miR-361相对表达量,选择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高的HCC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HCC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对照组转染NC siRNA,敲低组转染MIR31HG siRNA,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两组转染后细胞,采用细胞-基质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等EMT相关蛋白表达。通过LncBase V. 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IR31HG与miR-36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HCC97H、MHCC97L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均高于LO2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LO2细胞(P均<0.05);MHCC97H细胞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高于MHCC97L细胞,miR-361相对表达量低于MHCC97L细胞(P均<0.05)。因此,选择MHCC97H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敲低组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敲低组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敲低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经LncBase V. 2在线软件预测,lncRNA MIR31HG存在与miR-36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转染MIR31HG WT+miR-361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MIR31HG WT+NC mimics的HCC细胞(P<0.05),而转染MIR31HG MUT+miR-361mimics与MIR31HG MUT+NC mimics的HCC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细胞lncRNA MIR31HG高表达;敲低lncRNA MIR31HG则能抑制HCC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以及EMT,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IR31HG能够靶向调控miR-361有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498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袁洛花;李文丽;刘海兵;范嘉佳;彭中华;邹剑;

    目的 探讨微小RNA-498(miR-498)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CNE-1、HNE-1、SUNE-1,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细胞miR-498表达,选择miR-498表达最低的鼻咽癌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鼻咽癌细胞,随机分为miR-498 mimics组和NC mimics组,分别转染miR-498 mimics、NC mimics。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MT相关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表达。结果 CNE-1、HNE-1、CNE-2Z、SUNE-1细胞miR-498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P69细胞(P均<0.05)。以CNE-2Z细胞miR-498相对表达量最低,故选择该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经验证,miR-498 mimics组miR-498相对表达量高于NC mimics组(P<0.05)。miR-498 mimics组培养0、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NC mimics组(P均<0.05);miR-498 mimics组集落形成能力以及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低于NC mimics组(P均<0.05);miR-498 mimics组Vimentin、Fibronectin、HMGA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 mimics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C mimics组(P均<0.05)。结论 鼻咽癌细胞miR-498低表达;miR-498过表达则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EMT,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HMGA2表达有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rkov模型的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

    刘乃嘉;王长胜;申依然;杜玉萍;王崇霖;苏强;孙丽翠;

    目的 基于Markov模型评价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方法 利用2021年—2023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肺结节LDCT筛查数据和部分国外临床研究数据,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通过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确定优势筛查策略;使用R语言获得转移概率参数,利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构建Markov模型。假设以我国10万名55岁及以上人群为肺结节筛查对象,模拟其疾病发展情况,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该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成本效用分析显示,该模型经20次循环后,LDCT筛查策略的总成本为3 543 088 618元,相较于不筛查策略的总成本增加了784 130 651元,额外获得了7 996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每获得一个QALY需多花费98 059.77元。采用WHO卫生经济学评价标准,LDCT筛查策略的ICUR大于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但小于3倍人均GDP,为优势策略。敏感性分析显示,各变量在其敏感性分析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ICUR产生较大影响,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在55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每年一次肺结节LDCT筛查的ICUR小于3倍人均GDP,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效用,该筛查策略有利于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4年01期 v.64;No.1303 30-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成像ADC联合血清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张茜;李婧;袁慧;朱小华;张晓倩;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85例、预后不良29例,同期另选无颅脑疾病的早产儿34例(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2周内接受颅脑MRI检查,常规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ADC;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2、0.96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951、5.033,P均<0.05)。PWML早产儿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22、0.636、0.95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887、5.292,P均<0.05)。结论 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降低,二者变化与PWML早产儿病情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二者联合临床价值更高。

    2024年01期 v.64;No.130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lincRNA-p21在酒精性肠道损伤中的作用

    孙楠;张超;王标;张沁雨;张淑惠;赵敬杰;

    目的 探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p21(lincRNA-p21)在酒精性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15只C57BL/6Cnc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取10只,随机分为lincRNA-p21过表达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lincRNAp21-over-AAV8-U6-GFP病毒、control-AAV8-U6-GFP病毒;以5只Trp53cor1基因敲除C57BL/6小鼠(lincRNA-p21-/-)为突变组,以5只C57BL/6Cnc小鼠作为野生组。各组分别予含5%酒精的液体饲料连续喂养4周,最后3天同时予40%酒精5 g/kg灌胃,建立酒精性损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处死小鼠,留取小肠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小肠组织lincRNA-p21表达;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表达;取盲肠内容物,提取其微生物DNA,并进行16S扩增子测序,分析菌群多态性和组成等。结果 lincRNA-p21过表达组小肠组织lincRNA-p2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5.31,P<0.05);突变组lincRNA-p21相对表达量低于野生组(t=3.95,P<0.01)。HE染色显示,各组均出现肠道损伤,肠黏膜可见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lincRNA-p21过表达组肠道损伤较重,肠绒毛空泡化增多,肠黏膜细胞结构较紊乱,肠壁水肿和肠壁隐窝损伤较重;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肠绒毛空泡化减少,肠黏膜细胞结构较条理,肠壁水肿和肠壁隐窝损伤较轻。lincRNA-p21过表达组claudin-1、ZO-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0.84、7.57,P均<0.01);突变组claudin-1、ZO-1相对表达量均高于野生组(t分别为5.53、6.69,P均<0.01)。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lincRNA-p21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突变组与野生组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或拟杆菌门。lincRNA-p21过表达组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高于对照组(t=4.21,P<0.01);突变组肠道菌群中蓝藻菌门丰度低于野生组(t=2.62,P<0.05)。KEGG分析发现,lincRNA-p21过表达和基因敲减对酒精暴露小鼠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以及细胞生长和死亡等方面。结论 lincRNA-p21过表达能够加重酒精性肠道损伤,而敲减lincRNA-p21则可减轻酒精性肠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或减轻肠道屏障损伤以及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39-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的影响

    支博远;毛凯荣;田岳凤;翟春涛;李玮;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1BB、CD28的影响。方法 选择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予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制备成功次日,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分别予艾条灸和隔药饼灸,隔日1次,共10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艾灸。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末次干预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间,采集腹腔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4-1BB、CD28;腹腔静脉取血后,摘取脾脏和肝脏,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高于空白组,血清4-1BB水平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艾条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高于空白组,4-1BB阳性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肝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P<0.05),而脾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不明显(P>0.05);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4-1BB阳性表达均升高(P均<0.05)。艾条灸组与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隔药饼灸能够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而改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艾条灸。

    2024年01期 v.64;No.130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食管癌组织miR-758-3p、NUSAP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许龙;解民鹏;臧其威;李吉尧;贾会军;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微小核糖核酸-758-3p(miR-758-3p)、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食管癌患者97例,取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758-3p、NUSAP1 mRNA表达。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758-3p与NUSAP1的结合位点,分析食管癌组织miR-758-3p表达与NUSAP1 mRNA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miR-758-3p相对表达量降低,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t分别为23.037、25.253,P均<0.05)。经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NUSAP1基因3′非翻译区583~589位点处存在miR-758-3p的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miR-758-3p表达与NUSAP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2,P<0.01)。食管癌组织miR-758-3p、NUSAP1 mRNA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史、饮酒史、肿瘤最大径无关(P均>0.05)。以食管癌组织miR-758-3p、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均数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miR-758-3p高表达者(≥0.64,47例)与miR-758-3p低表达者(<0.64,50例)、NUSAP1 mRNA高表达者(≥3.19,43例)与NUSAP1 mRNA低表达者(<3.19,54例)。生存分析发现,miR-758-3p高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其低表达者,NUSAP1 mRNA高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低表达者(Log-rankχ2分别为5.682、6.918,P均<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miR-758-3p低表达、NUSAP1 mRNA高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贾哲;张海涛;李培鑫;刘坤;马超;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发性肝癌患者225例,其中102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123例接受肝切除并微波消融治疗(肝切除组),按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价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链抗原199(CA199)]。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生存时间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和术后3年复发率。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共90对患者匹配成功。倾向性评分匹配后,TACE组和肝切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11%(82/90)、88.89%(80/90),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术后1个月ALT、AST、TBIL均低于术前,ALB高于术前,以肝切除组术后1个月变化较为显著(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VEGF、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以肝切除组术后1个月变化较为显著(P均<0.05)。术后随访3年,TACE组与肝切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2.30±0.64)、(22.90±0.51)个月,肝切除组生存时间长于TACE组(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肝切除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χ2分别为4.490、4.358、3.894,P均<0.05),而术后3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χ2=3.985,P<0.05)。结论 肝切除并微波消融与TACE治疗多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提高远期预后方面,肝切除并微波消融的效果较好。

    2024年01期 v.64;No.130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郭海亮;李德新;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SNHG7)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28例、C级22例,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lncRNA SNHG7表达。比较两组血清lncRNA SNHG7表达,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肝硬化患者经规范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57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SNHG7表达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lncRNA SNHG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526,P<0.01)。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者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及lncRNA SNHG7表达均高于其预后良好者,白蛋白低于其预后良好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评分及lncRNA SNHG7表达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234、3.028,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SNHG7表达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21~0.969),其最佳截断值为2.20,此时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2.5%、Youden指数为0.608。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高表达,其高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lncRNA SNHG7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2024年01期 v.64;No.130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宋淑莉;王淑娇;李红梅;薛芝敏;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均接受TACE治疗。TACE治疗后随访3年,死亡40例(死亡组)、存活102例(存活组)。分别于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采集HCC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计算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ΔHIF-1α、ΔVEGF)。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TNM分期、ECOG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血管侵犯、转移、静脉癌栓、门静脉高压和腹水以及ΔHIF-1α、ΔVEGF,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以血清ΔHIF-1α、ΔVEGF水平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HCC患者分为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比较不同ΔHIF-1α、ΔVEGF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ΔHIF-1α、ΔVEGF水平均低于存活组(Z分别为4.210、12.632,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NM分期、ECOG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转移、门静脉高压、腹水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有关(P均<0.05),而性别、年龄、BMI、肿瘤数量、静脉癌栓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无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NM分期Ⅲ期、ECOG评分2分、血管侵犯、转移、ΔHIF-1α、ΔVEGF是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82例、低水平者60例,血清ΔVEGF高水平者74例、低水平者68例,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3.2%、53.3%,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3.0%、55.9%,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分别为5.312、6.287,P均<0.05)。结论 HCC患者TACE治疗后死亡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高于存活者,并且血清ΔHIF-1α、ΔVEGF高水平与HCC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

    李雪梅;古扎丽努尔·吐拉克;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房水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RVO患者184例(观察组),其中无黄斑水肿52例、轻度黄斑水肿68例、中度黄斑水肿42例、重度黄斑水肿22例,同期另选单纯黄斑裂孔或白内障患者60例(对照组)。RVO患者入院后予雷珠单抗3+PRN方案治疗。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于入院时,抽取房水,检测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的关系。RVO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观察组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黄斑水肿程度增加,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28、0.816、0.806,P均<0.01)。RVO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后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及CMT均低于治疗前,BCVA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有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高翔;卜维婷;唐吉友;张霄;张小雨;刘小民;

    目的 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 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病程2~11年,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4例;先证者7例,在家系调查时经基因检测确诊6例。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11例,痴呆3例,抑郁3例,偏头痛3例。颅脑MRI检查显示,脑白质高信号主要累及额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其次为顶叶、颞叶、脑室周围白质;脑梗死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其次为脑桥、半卵圆中心、额叶;微出血灶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其次为额叶、顶叶、丘脑、半卵圆中心和小脑半球。颅脑MRA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狭窄2例。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发现,NOTCH3基因第11外显子c. 1630C>T(p. Arg544Cys)错义突变4例,NOTCH3基因第3外显子c. 328C>T(p. Arg110Cys)错义突变7例,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 4588G>C(p. Asp1530His)错义突变1例,NOTCH3基因第28外显子c. 5171_5172del(p. Thr1724fs)移码突变1例。其中,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 4588G>C(p. 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 5171_5172del(p. 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7例先证者经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至少随访1年,除1例先证者死亡外,其余病例暂未出现其他症状。结论 CADASIL临床表现以缺血性事件为主,颅脑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该病是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 4588G>C(p. 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 5171_5172del(p. 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2024年01期 v.64;No.130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郭颖莉;

    目的 观察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接受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栓塞效果。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分别为92.86%(39/42)、76.19%(32/42),观察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8%(1/42)、19.05%(8/4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3%(9/42)、23.81%(10/4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网支架辅助能够提高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4年01期 v.64;No.1303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1例诊治分析

    郝晨宇;陈学丛;栾慧文;张彬;汤佳;时宝林;

    目的 总结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治经历。结果 患者女,49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眼睑下垂7天”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痛,主要表现为左侧额部、颜面部疼痛不适,可向右侧及下颌放射,昼轻夜重,伴头部昏沉。7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头痛剧烈,伴左侧耳后和颈部疼痛,以持续性针刺痛为主,并出现左眼上睑下垂。门诊以“头痛”收入院。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C5~C6段团状血管影,双侧皮层少量腔隙性梗死灶。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可见一瘤样凸起,大小约11.4 mm×9.0 mm×6.2 mm。根据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结合病情和个人意愿,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动脉瘤未再显影、远端血流通畅。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左眼上睑下垂明显改善,现预后良好,无其他不适。结论 该例颅内动脉瘤以不完全性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起病隐匿,以同侧头面部疼痛为首发症状,可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现预后良好,无其他不适。

    2024年01期 v.64;No.130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戴永刚;程世亮;王珏;钱景荣;王洪亚;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AU)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选择AU患者4例,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分离有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胞中所有mRNA进行测序,通过云平台分析获得与AU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等转录组学特征。结果 样本有效浓度均达标,Q20、Q30符合测序质量要求,GC含量无明显偏倚,测序结果有效。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 638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 876个、表达下调基因762个;聚类分析显示,组内样本差异表达基因的高低表达分布集中,组间样本则距离较远,提示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性较好。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能够参与免疫应答、白细胞激活、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破骨细胞分化、NF-κB、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PPI分析发现,POLR2A、RBPJ、SUPT5H等基因处于PPI的核心位置。结论 AU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其中CXCL8、FFAR2、HBB等表达上调,SLC4A10、CD27、PAQR等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U的发生、发展。

    2024年01期 v.64;No.130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虞路;吴士礼;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216例(观察组)和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72例(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PSQI评分≥8分为睡眠质量不佳、PSQI评分<8分为睡眠质量良好。采集两组入院时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睾酮,计算血清皮质醇/睾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及皮质醇/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216例冠心病患者中,睡眠质量不佳75例、睡眠质量良好141例。睡眠质量不佳者与睡眠质量良好者性别、年龄、城镇医保、心绞痛分级、心绞痛发作频率、病程、Gensini积分以及血清皮质醇、睾酮和皮质醇/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心绞痛等级、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Gensini积分是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升高可导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不佳。

    2024年01期 v.64;No.130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MDS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罗静;李学军;周瑞莲;周建鹏;蓝梅;

    目的 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 该例患者初诊为CHL,经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37个月后继发PTCL-NOS并MDS,经COEP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后,桥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目前已完全缓解。结论 HL继发PTCL-NOS并MDS临床罕见,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后尽快行allo-PBSCT,效果较好。

    2024年01期 v.64;No.130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究神经营养因子在肠易激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健;唐学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无器质性病变,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脑肠互动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而脑肠互动异常可导致胃肠道感觉、运动和分泌失常,从而引起IBS发病。脑肠互动与神经-内分泌网络密切相关。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是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NT-4)。其中,NGF、BDNF与IBS的发生关系密切,二者均可通过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脑肠互动异常,从外周介导内脏超敏、参与中枢神经对疼痛增敏以及对精神心理调节等方面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两者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但其介导途径又有所不同;而NT-3、NT-4与IBS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二者作为有可能参与IBS发病的NTFs,其作用途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4年01期 v.64;No.130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牛小龙;姚广涛;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2024年01期 v.64;No.130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任月寒;赵晨;惠萍萍;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重要病因。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血清胰酶水平升高,CT或MRI上有急性胰腺炎典型的影像学改变。除此之外,还会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HTG-AP发病年轻化,合并症多,并且病情进展迅速,有重症化倾向。由于HTG-AP早期手术治疗可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故在急性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HTG-AP的非手术治疗策略主要有常规治疗和病因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和胰酶活性、营养支持等。病因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调脂治疗、胰岛素治疗、肝素治疗、血液净化治疗。HTG-AP的治疗核心在于快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且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相同,需要防治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从而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2024年01期 v.64;No.130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RIM蛋白家族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闫丹措;陶嘉楠;马秀雯;王学红;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前列。但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三结构域(TRIM)蛋白家族是一类以结构特征命名的蛋白质家族,能够参与蛋白质泛素化修饰、调控抑癌基因p53表达、促进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胃癌组织TRIM蛋白高表达,并且其表达强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TRIM蛋白家族在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IM59、TRIM28、TRIM11、TRIM65、TRIM38、TRIM62和TRIM10作为TRIM蛋白家族成员,在胃癌的分子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舟;汪文杰;徐伟;沈亦敏;李元元;李伟;妥进虎;张乐;陈晓;

    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宿主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胃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新选择。目前,针对晚期胃癌仅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分子靶点,其中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主要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针对VEGF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这些靶向药物能够使晚期胃癌患者获益明显。但随着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许多患者表现出了耐药性。这些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涉及药物外排率增加、药物代谢改变、药物靶点突变、凋亡信号通路失活、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以及上皮间质转化和局部肿瘤微环境改变等。深入了解胃癌靶向治疗现状及其耐药机制,将使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从这些靶向治疗中获益。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双重造影在结直肠癌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袁倩;徐晓红;张国丽;刘丽娟;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TNM分期是指导临床制定结直肠癌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关键,尤其是T分期。结直肠癌筛查与分期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如电子肠镜、MRI、CT、超声等,但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超声双重造影(DCEU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超声成像技术,是在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基础上联合静脉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肠壁各层次结构,实时动态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微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分期评估。目前,DCEUS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和结直肠癌T分期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分期评估以及环周切缘评估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未来DCEUS有潜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并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2024年01期 v.64;No.130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