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学慧;王淮淮;李维维;李迎婕;贾军利;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增殖、凋亡和IL-6表达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系HGP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干预,高糖组、实验组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2.5、5、10μmol/L雷帕霉素,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筛选雷帕霉素最适浓度。将HGPC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实验组、抑制剂组、雷帕霉素+抑制剂组、雷帕霉素+激动剂组;对照组不加药物,高糖组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抑制剂组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10μmol/L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实验组、雷帕霉素+抑制剂组、雷帕霉素+激动剂组加入30 mmol/L D-葡萄糖+10μmol/L雷帕霉素,雷帕霉素+抑制剂组再加入10μmol/L LY294002,雷帕霉素+激动剂组再加入10μmol/L 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SC79;各组给药后培养24 h。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凋亡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高糖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表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表达高于高糖组;与实验组相比,雷帕霉素+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表达增高,雷帕霉素+激动剂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表达降低(P均<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IL-6水平低于高糖组;与实验组相比,雷帕霉素+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IL-6水平下降,雷帕霉素+激动剂组凋亡率、Caspase-3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IL-6水平上升(P均<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促进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琳;穆红;申艳娜;
目的 观察去泛素化酶Abraxas兄弟蛋白(ABRO1)对李斯特菌(LM)感染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 1白细胞介素(IL)-1β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J774A. 1细胞,分别感染有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的野生型LM菌株(野生型组)、敲除LLO的hly基因缺失(Δhly)LM菌株(基因缺失组)及Δhly株回补hly基因的LM菌株(回补株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RO1蛋白,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1β。将J774A. 1细胞分为NI组(未感染LM菌株)、WT组(感染WT LM菌株)与Δhly组(感染Δhly LM菌株),各组分别转染NC si RNA、ABRO1 si RNA,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分子Caspase-1、p20(Caspase-1活化形式)、IL-1β、p17。结果 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野生型组、回补株组ABRO1表达、IL-1β水平逐渐增高,在感染120 min达到最高、均高于基因缺失组(P均<0.05);基因缺失组不同时点ABRO1表达、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WT组转染ABRO1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转染NC si RNA的细胞(P均<0.05);WT组转染NC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高于NI组(P均<0.05);Δhly组转染NC si RNA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1β水平及p20、p17表达低于WT组(P均<0.05)。结论 李斯特菌感染的J774A. 1细胞中ABRO1表达增高,下调ABRO1表达后,J774A. 1细胞中IL-1β释放减少;LLO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小体从而促进LM感染诱导的IL-1β释放。
2024年08期 v.64;No.131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黎;李锦田;林鑫;艾尼娃尔·艾克拜;赵涵玥;吐尔干艾力·阿吉;
目的 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中心>2 cm)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LT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AE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的表达变化。从GEO数据库获取AE患者数据集GSE124362(包含6例CTL和6例匹配的DLT样本)分析LLT1编码基因CLEC2D与免疫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LT1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和病灶周围的炎症细胞。CLT、DLT中LLT表达评分分别为3(2,4)、6(4,8)分,CLT中LLT1表达水平高于DLT(P<0.05)。LLT1表达与AE患者的P分期、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相关(P均<0.05)。CLEC2D表达与浆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7、0.74,P均<0.01),与激活的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0.60、-0.74,P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CLEC2D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CD1B和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0.89,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163、CLEC7A和IL-10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71、0.74,P均<0.01)。结论 LLT1在AE患者CLT中高表达,与患者的P分期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相关,与多种免疫细胞表达有关,LLT1可能参与AE病灶的浸润过程。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艳艳;徐子琦;考希良;
目的 分析金银花—大血藤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获取金银花、大血藤药物作用及RA疾病靶点;基于Venny平台寻找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及VLOOKUP函数建立“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金银花—大血藤药对靶点共323个,RA疾病靶点5 093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核心靶点PTGS1、PTGS2,核心成分包括丁香酚、大黄素、β-谷甾醇、熊果酸、山萘酚、木樨草素、三羟黄酮、槲皮素;金银花—大血藤药对主要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滑膜细胞凋亡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及RAS信号通路等参与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淋巴细胞分化、生长因子调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等过程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成分与2个核心靶点之间亲和作用较好。结论 金银花—大血藤可能通过调节PTGS1、PTGS2表达从而减轻RA患者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炎症反应。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宝山;孙光蕊;黄景涛;侯继申;梁宗英;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9-5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并基于痉挛性截瘫20(SPG20)基因及Notch信号通路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并分为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抑制物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9-5p抑制物和阴性对照,未转染组不进行转染;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otch1、Snai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采用TargetScan(http://www. targetscan. org/vert_80/)预测miR-9-5p与SPG20基因结合位点,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进行验证;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miR-9-5p、SPG20 mRNA和蛋白;将A549细胞分为抑制物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SPG20 mRNA。结果 培养12、24、36、48 h时miR-9-5p抑制物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均<0.05)。抑制物组穿模细胞数和细胞迁移距离低于阴性对照组和为转染组(P均<0.05)。抑制物组Notch1、Snail、MMP-2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均<0.05)。SPG20基因存在连续的可以与miR-9-5p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共转染SPG20-WT和miR-9-5p质粒的A549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其他细胞(P均<0.05)。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miR-9-5p高表达、SPG20mRNA和蛋白低表达(P均<0.05),肺腺癌组织中miR-9-5p与SPG20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14,P<0.05)。抑制物组SPG20 mRNA表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均<0.05)。结论 miR-9-5p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负性调节SPG20基因表达及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滕威;沈皓;焦敏;于鲁海;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裸鼠移植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Balb/c裸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实验组取对数生长期的裸鼠浆细胞瘤细胞MPC-11接种到裸鼠的右腋窝,建立裸鼠皮下骨髓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成瘤后第1天、第8天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144 mg/kg,在第1次皮下注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后48 h给予沙利度胺15 mg/kg每天1次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组检测在注射达雷妥尤单抗不同时间点的NK细胞耗竭情况;实验组在裸鼠首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NK细胞耗竭点、给予沙利度胺第3天及第二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检测NK细胞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统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K细胞数量及CD38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IL-15、IFN-γ、TNF-α。结果 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实验组NK细胞数量先呈上升趋势,在24 h达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模型组NK细胞数低于空白组,实验组NK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CD38表达高于空白组,实验组CD38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1)。首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注射达雷妥尤单抗后NK细胞耗竭点、给予沙利度胺第3天及第二次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前,实验组裸鼠NK细胞数量分别为3.25±0.23、12.65±1.27、26.48±0.66、37.67±1.45,呈上升趋势。模型组血清IL-15、IFN-γ、TNF-α水平高于空白组,实验组血清IL-15、IFN-γ水平高于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血清IFN-γ、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 NK细胞耗竭是骨髓瘤细胞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沙利度胺可能通过缓解NK细胞耗竭、调节炎症因子表达从而逆转小鼠移植骨髓瘤对达雷妥尤单抗的耐药。
2024年08期 v.64;No.131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宇;李伟;马勇;李斌;柴尔青;
目的 观察细颗粒物(PM_(2.5))暴露对氧糖剥夺后再复氧复糖(OGD/R)大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系GMI-R1的损伤作用,并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LR家族Pyrin结构域3(NLRP3)通路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GMI-R1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TXNIP抑制剂组。模型组、实验组、TXNIP抑制剂组制作OGD/R模型,对照组常规培养。实验组和TXNIP抑制剂组在造模前先进行50μg/m L PM_(2.5)暴露24 h,TXNIP抑制剂组PM_(2.5)暴露前给予10μmol/L的TXNIP抑制剂鲁斯可皂苷元预处理30 min。复氧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死亡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TXNIP、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SDMD-N。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细胞死亡率及培养液上清中IL-18、IL-1β水平依次升高,TXNIP抑制剂组细胞死亡率及培养液上清中IL-18、IL-1β水平低于实验组(P均<0.01)。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细胞中TXNIP、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焦亡相关蛋白GSDMD、GSDMD-N表达依次增高,TXNIP抑制剂组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表达低于实验组(P均<0.05)。结论 PM_(2.5)暴露能加重OGD/R下GMI-R1细胞的损伤,加重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促进TXNIP/NLRP3通路活化和细胞焦亡有关。
2024年08期 v.64;No.131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怡君;何昱;李均;邹心如;田超;贺红林;丁娜;贺天文;刘康;
目的 观察月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Cs)中分离的外泌体(MenSC-Exos)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的MenSCs,提取MenSC-Exos;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背部皮肤机械创面,分别给予MenSC-Exos或PBS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新生血管、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采用Masson染色检测创面胶原蛋白含量及成熟度。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分成外泌体组和PBS组,分别加入MenSC-Exos或PBS,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Ⅲ型胶原蛋白沉积率和胶原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创面炎症细胞数量和M1/M2低于对照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第3、7天创面IL-6表达降低,IL-10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升高(P均<0.05)。外泌体组培养1~5 d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PBS组,外泌体组培养24 h细胞迁移率高于PBS组(P均<0.05)。结论 MenSC-Exos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胶原重塑有关。
2024年08期 v.64;No.131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晨晨;张静;张欢;王彩虹;张久聪;刘东;王志斌;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根据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胃癌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MUC2、MUC5AC、MUC6表达阳性分别为244例(32.02%)、282例(37.01%)、484例(63.52%)、502例(65.88%)。CD10在肠型胃癌中表达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MUC5AC和MUC6在混合型胃癌中表达高于肠型和弥漫型(P均<0.05)。MUC2、MUC5AC在黏液腺癌中表达高于低分化和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MUC2、MUC5AC、MUC6在脉管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6在神经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2在Ⅲ期胃癌中表达高于Ⅱ期胃癌(P<0.05)。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脉管侵犯、分化程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MUC5AC阳性患者OS低于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建立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校正图提示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变化与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程度和分期等相关;MUC5AC对于进展期胃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2024年08期 v.64;No.131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晓斌;柴立勋;贾晓斌;王玉璇;
目的 对比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胸腔引流管接单纯水封瓶,A、B、C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分别给予-10、-15、-20cmH_2O的抽吸压力。比较各组术后漏气时间、日均引流量、并发症(皮下气肿、胸腔积液、肺炎)发生率。结果 A、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A组(P均<0.05)。对照组和C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于A、B组(P均<0.05)。A、B、C组皮下气肿和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负压胸腔闭式引流可缩短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20 cmH_2O负压引流效果最好。
2024年08期 v.64;No.131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闻竹;聂芳;
目的 分析直肠癌合并肝细胞癌超声检查误诊为肝转移瘤的原因,总结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直肠癌合并肝细胞癌超声检查误诊为肝转移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后CT检查示肝右后叶片状稍低密度占位,边界欠清,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盆腔MRI检查发现直肠中段肿块,提示直肠癌。常规肝脏超声检查示肝S7探及66 mm×44 mm高回声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高回声病灶内可见多个片状相对低回声,病灶周边可见薄厚不均的低回声晕。肝超声造影检查见肝S7病灶于造影剂注入13 s呈不均匀向心性高增强,24 s达峰,病灶内部可见多个片状低增强区,病灶增强边界不清楚;32 s病灶内造影剂开始消退,门静脉期、门静脉晚期病灶内造影剂持续消退,呈不均匀更低增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肝转移瘤。肠镜病理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肝穿刺活检病理为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epatocyte、Glypican-3、Villin、CKp、Ki67(25%)阳性,AFP散在阳性,HSP70弱阳性,Arg-1、CK7、CK20、CDX-2、SATB-2、CEA阴性。结合病理结果,该病例最终确诊为直肠癌合并肝细胞癌。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肝细胞癌时,常规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对于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无肝炎及肝硬化的患者,在参考肿瘤标志物的基础上,仍要考虑肝原发肿瘤可能。若肝脏病灶表现为单发、体积较大、不均匀高回声、低回声晕薄厚不均,结合超声造影呈动脉期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动脉晚期造影剂可开始消退、门静脉晚期及延迟期呈持续低增强,多考虑不典型肝细胞癌。
2024年08期 v.64;No.131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文明;袁伶俐;张仲传;梁英杰;唐昊旭;牛国旗;
目的 观察3D打印导板辅助坏死灶刮除联合陶瓷棒植入术治疗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48髋),分为3D打印组20例(24髋)和对照组20例(24髋),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坏死灶刮除联合陶瓷棒植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坏死灶刮除联合陶瓷棒植入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和手术出血量等),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股骨头存活率。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所提高,3D打印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VAS低于术前,3D打印组术后3个月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3D打印组1例股骨头发生轻度塌陷,髋关节活动尚可,未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存活率为95.83%;对照组3例股骨头发生不同程度塌陷,其中1例因髋关节明显活动受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存活率为87.50%;两组股骨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坏死灶刮除联合陶瓷棒植入术治疗中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准确定位坏死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和手术出血量,更有利于早期恢复。
2024年08期 v.64;No.131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玉弟;田伟千;季方兵;黄礼兵;李莎;
目的 观察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静脉全麻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输注+舒芬太尼静脉全麻。观察组术中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给纯氧进行预吸氧,氧流量20 L/min,温度37℃;对照组术中经双侧鼻导管吸纯氧进行预吸氧,湿化瓶湿化,氧流量8 L/min;观察组在患者意识消失后立即将氧流量调整为50 L/min,对照组保持吸入氧流量不变。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5 min(T1)、苏醒5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主要麻醉指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缺氧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情况、术毕即刻动脉血气指标、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时点MAP、HR、RR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主要麻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缺氧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气道干预措施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毕即刻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静脉全麻乳腺微创旋切术中采用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以有效预防麻醉期间缺氧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气道支持需求。
2024年08期 v.64;No.131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林华;周曲;蒋耀光;
目的 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以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地氟烷持续吸入维持,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同时接受脑电图IoC1、IoC2监测,根据IoC1、IoC2调整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和追加次数,麻醉苏醒质量(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术中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谵妄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术后谵妄2例、认知障碍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采用IoC1联合IoC2监测有助于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更可控,术后不良反应减少,提高了麻醉的可控性和精准性。
2024年08期 v.64;No.131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娅琼;茅燕萍;王亿平;万梦翔;张磊;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清肾颗粒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和疾病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BUN、Scr、Hcy、hs-CRP、vWF、TM较治疗前下降,eGFR、SOD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BUN、Scr、Hcy、hs-CRP、vWF、TM低于对照组,eGFR、SOD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可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减轻中医证候,保护肾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24年08期 v.64;No.131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万洁;李子怡;王富春;田爱平;毛小荣;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CHB患者230例,给予规范抗病毒治疗至少48周。治疗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HBV DNA<20 IU/mL为完全病毒学应答、20~2 000 IU/mL为低病毒血症。比较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与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治疗前乙肝免疫学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AST、ALT)、甲胎蛋白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230例患者中,完全病毒学应答121例、低病毒血症109例。低病毒血症患者FIB-4≥3.25比例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0.05)。低病毒血症患者年龄小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水平高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P均<0.05)。将低病毒血症与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1的指标,包括年龄、治疗前HBsAg、HBeAg、HBV DNA、FIB-4及抗病毒药物类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高HBeAg水平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 NDA、HBsAg、HBeAg水平升高是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对治疗前高HBV NDA、HBsAg、HBeAg的患者应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早期识别低病毒血症,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2024年08期 v.64;No.131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俊;邱伟芬;郭玲;段莲;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3年)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连续服用氯氮平治疗3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收集人口学资料、氯氮平血药浓度和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及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清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 44例患者共计完成288例次氯氮平血药浓度检测,其中高浓度(>600 ng/mL)34例次,正常浓度(350~600ng/mL)91例次,低浓度(<350 ng/mL)163例次。在氯氮平血药浓度和氯氮平血药浓度/日剂量比方面,≥60岁患者高于40~49岁、50~59岁患者,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患者低于未联用者(P均<0.05)。氯氮平高浓度患者血清铁、钙、锌水平低于低浓度患者和正常浓度患者(P均<0.05)。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清铁、钙、锌呈负相关(P均<0.05)。性别、年龄、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血清铁、钙、锌水平为氯氮平血药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性、老年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偏高,需要注意用药个体化;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与血清铁、钙、锌水平呈负相关,治疗时需定期监测氯氮平血药浓度和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2024年08期 v.64;No.131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覃佳丽;黄敏庭;阮光鹏;王环君;李琳;皮银珍;
目的 观察伴睡眠障碍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褪黑素(MT)水平与骨密度(BMD)变化,并分析两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年龄≥50岁的T2DM患者147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7分)83例和非睡眠障碍组(≤7分)6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T,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后前位T1~T4椎体及左侧总髋部(包括股骨颈、髋部)BMD。结果 睡眠障碍组血清MT及股骨颈、髋部的BMD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均<0.05)。T2DM患者血清MT与股骨颈、髋部B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7、0.270,P均<0.05)。结论 中老年T2DM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血清MT水平和BMD较无睡眠障碍患者降低,血清MT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
2024年08期 v.64;No.131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璨;余天云;翟羽佳;张珊;苏增锋;
目的 分析安徽省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CI)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C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在安徽省抽取3 200例中老年人(45岁以上)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R4.2. 2软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样本量比例为7∶3),计算安徽省中老年人群CI的患病率,分析安徽省中老年人群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CI的列线图并验证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有效问卷数目共计3 059份(应答率95.6%),其中确诊CI 384例,患病率为12.6%,其中2 141例(CI 265例、非CI 1 876例)纳入建模组,918例(CI 119例、非CI 799例)纳入验证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家族史、低文化程度、吸烟、睡眠障碍、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为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运动为其独立保护因素;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95%CI 0.822~0.868)和0.868(95%CI 0.835~0.902),提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霍斯默·莱梅肖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325和0.722,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在阈值内具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女性、高龄、家族史、低文化程度、吸烟、睡眠障碍、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为安徽省中老年人群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运动为其独立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建立的CI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2024年08期 v.64;No.131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孝军;齐艳;孙支唐;
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影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免疫应答、释放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道等活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钙通道家族是钙信号的主要来源之一,由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和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组成钙库操纵的Ca~(2+)内流(SOCE)通道是重要的钙通道家族成员,参与影响神经元的Ca~(2+)内流。SOCE通道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缺血性疾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CE通道通过影响钙稳态、磷酸酶系统、能量合成、神经递质表达等机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基于SOCE通道的调控有望为上述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8期 v.64;No.131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天玲;杨雪;张红梅;刘倩;陆以欢;陈雪婷;姚黎清;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安全且成熟的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可用于大脑功能研究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TMS联合脑电图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工具,不仅有助于理解TMS调控神经功能的机制,还可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精神分裂症等多种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帮助。
2024年08期 v.64;No.131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思稳;贾中伟;郭钊;张祥祥;罗茜;
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是一项改良的Ilizarov技术,通过局部持久恒定的力学刺激,激发组织再生潜力,促使血管、骨骼、肌肉、神经及皮肤的稳定再生,有助于治疗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缺血性疾病。TTT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机制为:胫骨开窗减压与骨搬移骨块的弹性压力刺激;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平衡巨噬细胞极化并减轻炎症反应;启动跨皮质血管循环系统与干细胞动员。TTT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TTT治疗,未来的TTT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简便化发展,针对于不同分级的糖尿病足将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2024年08期 v.64;No.131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澳燕;刘维英;孙静梓;鲍八虎;陈国荣;叶育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或发生转移,预后极差。白细胞介素17A(IL-17A)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与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IL-17A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参与肿瘤微环境变化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等途径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IL-17A有望成为NSCLC防治的新靶点。
2024年08期 v.64;No.1310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国霞;王佳丽;闫宇;苗贺瑱;杨永秀;刘畅;
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坏死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及活性氧蓄积,是由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驱动的。脂质代谢在铁死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相互作用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抵抗及免疫紊乱,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近年来,铁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脂质代谢状态异常,对铁死亡表现出很高的敏感性。调控肿瘤细胞脂质代谢以诱导铁死亡有望成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新方向。
2024年08期 v.64;No.131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娇;史平玲;宋宗明;
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黄斑萎缩、漆裂纹、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福克斯斑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变薄导致萎缩性病变不断进展,使患者视力受损,视觉质量下降,甚至致盲。目前尚无治疗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的有效手段,防止近视进展的后巩膜加固术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萎缩,是临床可采取的手段。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法。深入了解高度近视萎缩性病变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方法,对该病临床诊断及延缓视力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世英;李志刚;韩晶晶;尹君丽;龙勃;焦作义;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以骨骼肌肌量下降和肌力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合并肌少症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胰腺癌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由炎症反应、治疗方式、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促成。胰腺癌合并肌少症会对患者接受手术和化疗造成不良影响,可降低疗效,延长恢复时间。肌少症也是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合并肌少症的胰腺癌患者,及时诊断并予以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等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钲超;魏明镜;万昊悦;王奕恒;陈文琦;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节网络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二维共培养模型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二维培养基质上共同培养以模拟表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复杂与真实的生理环境,在三维空间中模仿人类皮肤特征,再现细胞因子与药物在真实皮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随着对神经—免疫—皮肤相互作用在AD炎症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芯片上皮肤系统装置正在开发中。目前还没有一种体外疾病模型能够完全模拟AD的整体特征。在进行AD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可用模型优缺点的平衡。
2024年08期 v.64;No.1310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