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朝阳;刘梦思;楼媛;曾阳杰;王怡洁;崇立业;李平;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患者腺瘤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59例肾上腺腺瘤型SCS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根据血清皮质醇水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比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时血压、代谢合并症(超重/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肿瘤直径]、术前肾上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昼夜节律(8:00、24:00)、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 mg-DST)后皮质醇、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后皮质醇、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以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以及术后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以组间比较P<0.10的指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SCS患者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59例SCS患者中,术后1个月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5例,发生率为42.37%。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患者比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术前8:00血浆ACTH水平降低,24:00血清皮质醇水平和1 mg-DST后皮质醇水平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1 mg-DST血清皮质醇是SCS患者术后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1 mg-DST血清皮质醇≥233 nmol/L的SCS患者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相对风险比为13.698(95%CI为2.965~63.274)。结论 SCS患者术后存在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风险,术前1 mg-DST血清皮质醇是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凯;李勋华;王科;
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该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ASⅡ组和LiCl干预组。对照组仅更换新鲜血清培养基,不进行其他处理;ASⅡ组加入100μmol/L ASⅡ溶液;LiCl干预组先加入10 mmol/L LiC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溶液,24 h后加入100μmol/L ASⅡ溶液。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细胞迁移率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穿膜细胞数减少;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穿膜细胞数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 ASⅡ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EMT实现的。
2024年14期 v.64;No.131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紫怡;高丽梅;覃志成;
目的 观察硫氢化钠(Na HS)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与Klotho蛋白的关系。方法 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a HS干预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摘除右肾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蒂模拟急性肾缺血状态,夹闭45 min后解除动脉夹,模拟肾再灌注状态;Na HS干预组建立急性肾缺血模型后,向左肾动脉注入Na HS,随后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不予夹闭。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血液标本,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取各组肾组织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Klotho、Nrf2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升高,肾小管损伤加重,肾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肾组织Klotho蛋白表达降低、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Na HS干预组血清Scr、BUN下降,肾小管损伤减轻,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Klotho、Nrf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0.01)。结论 Na HS能够减轻急性肾缺血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otho蛋白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丹;王德昌;李志勇;刘佳;李友宽;关欣;
目的 观察mi R-138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 取肾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mi R-138过表达组、mi R-138低表达组,分别将mi R-138空脂质体、mi R-138 mimic和mi R-138 inhibitor转染至细胞中。采用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利用Star Base软件对mi R-138进行靶基因预测,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 R-138与CCND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 R-138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迁移距离和细胞侵袭数量减少,CCND1蛋白表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mi R-138低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迁移距离和细胞侵袭数量增加,CCND1蛋白表达升高(P均<0.01)。Star Base软件预测结果显示,CCND1的3'非编码区含有mi R-138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表明,mi R-138可靶向调控CCND1。结论 mi R-138能够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CCND1表达有关。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4-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雪兰;傅士恩;匡雅琪;朱莹丽;黄振兴;杨海燕;罗佐杰;
目的 探讨人小胶质细胞(HMC3)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表达、分布及活性。方法 取人小胶质细胞HMC3,以人甲状腺细胞及肝细胞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SHRN mRNA表达,以验证TSHR mRNA转录物。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测定HMC3细胞中TSHR蛋白水平及分布。将HMC3细胞分为0、20、50、100、200 ng/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抗体(TSAb)组和阴性对照组,将各组细胞加入100μmol/L磷酸二酯酶抑制剂IBMX预孵育60 min,然后向TSAb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TSHR特异性抗体TSAb培养24 h。使用免疫测定试剂盒测定各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验证TSHR在HMC3细胞中的活性。结果 在HMC3细胞中检测到TSHR mRNA,其序列与人甲状腺细胞及肝细胞来源的mRNA相同。TSHR蛋白在HMC3细胞的细胞膜中表达。与0 ng/mL TSAb组相比,20 ng/mL TSAb组cAM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50、100、200 ng/mL TSAb组cAMP水平增加,且高浓度组cAMP水平高于低浓度组(P<0.05或<0.01)。结论 TSHR在人小胶质细胞中存在并表达于细胞膜,且具有信号传导功能。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惠娟;俞烜华;张富;梁玲;李淼鋆;陈孔敏;黄文金;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98例,其中体质量正常104例,超重/肥胖94例。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基因位点和基因型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存在CT、TT、CC三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携带者78例,CT基因型携带者88例,TT基因型携带者32例;C等位基因频率为61.62%,T等位基因频率为38.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9,OR=1.688,95%CI为1.088~2.618),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18,OR=3.099,95%CI为1.214~7.909),TT基因型较CC+CT发病风险增加(P=0.032,OR=2.572,95%CI为1.086~6.089)。根据性别进行分层统计,男性人群中,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43,OR=1.900,95%CI为1.022~3.533),C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7,OR=2.803,95%CI为1.123~6.993),CT+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OR=2.784,95%CI为1.178~6.584);女性人群中,TT基因型较CC+CT基因型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4,OR=4.683,95%CI为1.366~16.047)。结论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超重/肥胖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含CT基因的男性人群及含TT基因的女性人群可尽早进行饮食结构调整、运动干预。
2024年14期 v.64;No.131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恒娟;王苏;李博文;闵兴平;刘敏;
目的 观察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Stanford A型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主动脉(AD组)和6例供体心脏相应正常节段(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EVG染色观察主动脉弹力纤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主动脉组织PTEN及血管收缩表型蛋白MYH11、α-SMA。另取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组各6只;取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PTEN雄性小鼠6只作为PTENCKO组。AD组和PTENCKO组给予0.25%的β-氨基丙腈饲料喂养用于诱导AD,4周后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 000 ng/(kg·min)皮下泵注,连续2 d,构建AD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泵注。处死小鼠,取主动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MYH11、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结果 对照组血管壁组织层次清晰,细胞排列整齐,血管壁弹性纤维排列整齐;AD组血管壁结构层次不清,部分细胞丢失、排列不齐,血管壁弹性纤维崩解断裂,胶原沉积增多。与对照组相比,AD组主动脉组织PTEN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D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AD组相比,PTENCKO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PTEN在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高表达;抑制PTEN可减轻细胞自噬,恢复血管收缩表型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缓解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
2024年14期 v.64;No.1316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旭健;曹静;祁慧;曾紫微;彭勇权;汪雅婷;王敏;
目的 观察长沙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突变(PDRM)情况,以及具有完全活性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PDRM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长沙地区新确诊的HIV-1感染者30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等数据,采集血浆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1 RNA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检测,判断患者PDRM情况。PDRM患者根据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给予具有完全活性的ART方案;非PDRM患者采用我国指南推荐初治ART方案。比较PDRM患者和非PDR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治疗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PDRM与非PDRM患者的预后。结果 307例HIV-1感染者中,PDRM 77例,非PDRM 230例。PDRM患者中,单个耐药突变位点67例、多个耐药突变位点10例,V179D和V179E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PDRM患者与非PDRM患者的HIV-1亚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RT方案主要为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2种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PDRM患者与非PDRM患者的ART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M患者病毒学抑制率持续低于非PDRM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非PDRM患者缩短(P均<0.01)。结论 长沙地区HIV-1感染者当前PDRM主要针对NNRTI及NRTI药物,PDRM患者更易在治疗早期发生病毒学不良事件,需要推广含整合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完全活性ART方案以便尽早降低病毒载量,改善患者预后。
2024年14期 v.64;No.131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勇;祁月英;王丽伟;刘静艺;张兴琨;
目的 观察消脂益肝方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湿浊内停型MAFLD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饮食和运动干预+消脂益肝方口服,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BMI;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使用FibroScan肝纤维化扫描仪测量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CAP、BMI、ALT、AST、γ-GT、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CAP、BMI、ALT、AST、TC、TG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饮食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消脂益肝方治疗湿浊内停型MAFL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2024年14期 v.64;No.131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宏涛;李璐辰;刘汝杰;李润东;王磊;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昔莫司口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阿昔莫司胶囊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和空腹血糖,使用罗氏E601仪器检测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脂联素(APN)和瘦素(LP),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检测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C、TG、LDL-C、UA、LP、HOMA-IR、CAP较治疗前下降,AP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效果更优(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联合阿昔莫司治疗NASH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保肝降酶,改善机体代谢紊乱,且安全性较高。
2024年14期 v.64;No.131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秀容;芶勇;钟敏;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6例G1A2期DN患者,给予电脑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臭氧大自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Cr)];收集患者尿液,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BUN、Cr及尿β2-MG、UACR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臭氧大自血能够有效改善G1A2期DN患者的内皮功能和肾功能,调节免疫—炎症平衡,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2024年14期 v.64;No.131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梦婷;高梦雅;王守俊;
目的 总结Alstrom综合征(AS)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采用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 患者女,18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6年”入院。患者于6岁时开始出现血糖升高、听力减退,给予降糖治疗效果不佳;后逐渐出现2型糖尿病性肾病、肝损伤、高脂血症等症状。入院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肥胖、视力及听力减退、智力偏低、性发育不充分,实验室检查显示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转氨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脂肪肝、桥本甲状腺炎、视神经萎缩,初步诊断为AS。进一步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血清基因组测序以明确诊断,发现患者携带ALMS1基因纯合突变,即8号外显子c. 2885_2894del:(p. S962Tfs*15)纯合突变,该变异为移码变异,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AS相关;父亲和母亲均发生杂合突变,突变来源于父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ALMS1基因新突变,该突变为有害突变。结论 该例AS患者以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畏光、渐进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基因检测发现1个新的ALMS1基因突变。
2024年14期 v.64;No.131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徐晓欣;李瑞东;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变化与红细胞输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MDS患者23例(MD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细胞及其亚型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计算ICOS+/PD-1+Tfh细胞比值。通过输血管理系统提取MDS患者的输血信息,计算其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根据过去4个月内平均每8周输注红细胞总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输注依赖,比较红细胞输注依赖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Tfh。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DS患者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及ICOS+/PD-1+Tfh与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MDS组外周血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ICOS+/PD-1+Tf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中,红细胞输注依赖17例、非红细胞输注依赖6例,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PD-1+Tfh细胞比例高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P<0.05),且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Tfh、ICOS+Tfh、PD-1+Tfh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1),ICOS+/PD-1+Tf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比较,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红细胞输注总量、红细胞输注密度均升高(P均<0.01)。MDS患者外周血ICOS+/PD-1+Tfh与红细胞输注密度呈正相关(r=0.467,P<0.05),与红细胞输注总量无明显相关性(r=-0.398,P>0.05)。结论 MDS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外周血PD-1+Tfh细胞比例升高,ICOS+/PD-1+Tfh与输血强度有关,Tfh细胞可能参与了MDS患者输血相关的免疫紊乱。
2024年14期 v.64;No.131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宗娟;周冬梅;谢京志;方权权;
目的 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P-IL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初诊抗MDA5抗体阳性的DM患者78例,其中并发RP-ILD35例,无RP-ILD 4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A5+-DM并发RP-I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DA5+-DM并发RP-ILD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无RP-ILD患者比较,并发RP-ILD患者皮肤溃疡发生率、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癌胚抗原(CEA)、抗Ro52抗体阳性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降低(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溃疡、LYM、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RP-ILD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是MDA5+-DM患者并发RP-IL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CEA、抗Ro52抗体预测DM-RPIL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53、0.654,三者联合预测RP-IL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结论 高D-二聚体水平、高CEA水平、抗Ro52抗体阳性是MDA5+-DM患者发生RP-I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MDA5+-DM并发RP-I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年14期 v.64;No.131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国宏;王芳;耿丽;武琳;李波;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患者133例,根据透析血流量或彩超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VF成熟不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VF成熟不良和AVF成熟患者的血清OPN、HO-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OPN、HO-1水平对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133例MHD患者中,发生AVF成熟不良32例,发生率为24.06%。与AVF成熟患者比较,成熟不良患者血清OPN、HO-1水平升高(P均<0.05)。透析时间延长(OR=1.036,95%CI为1.012~1.061)、血磷升高(OR=1.321,95%CI为1.083~1.611)、OPN升高(OR=1.012,95%CI为1.006~1.019)、HO-1升高(OR=1.274,95%CI为1.111~1.462)是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OPN联合HO-1预测MHD患者AVF成熟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P<0.05)。结论 血清OPN、HO-1水平升高与MHD患者AVF成熟不良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MHD患者发生AVF成熟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4年14期 v.64;No.131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水;路亮;张丹丹;庞桃红;
目的 探讨血清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0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患者50例(癌前组),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胃炎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CST4,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采用新型胃癌筛查(GCR)评分系统评价胃癌风险程度。比较三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CST4、CEA、CA125、CA199水平及GCR评分均高于癌前组和胃炎组(P均<0.05);癌前组GCR评分高于胃炎组(P<0.05),CST4、CEA、CA125、CA199水平与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项指标检测中血清CST4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76.8%,特异度为80.1%;CST4、CEA、CA125、CA199、GCR评分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AUC高于各单项指标,敏感度为81.9%,特异度为83.1%。结论 血清CST4对胃癌诊断效能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指标,其与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2024年14期 v.64;No.131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国强;孙婧妍;尹瑞楠;刘旭英;关莹;曹燚;吴壮;刘杨月;冯秋菊;于晓红;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痴呆程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4所养老机构入住的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15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患者的痴呆程度,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简易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QOL-AD评分、GDS-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偏爱吃河鲜/海鲜/鱼油类保健品、每天户外活动、QOL-AD评分、GDS-15评分是痴呆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黑龙江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痴呆患者中,吸烟情况、饮食偏好、户外活动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与痴呆程度有关,通过控制饮食、加强户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痴呆程度,而突然戒烟、抑郁可加重痴呆程度。
2024年14期 v.64;No.131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丽媛;李彤彤;王兆勇;贾添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1、ROR2表达变化与上皮间质转化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62例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治疗的EA患者,收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OR1、ROR2及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A患者癌组织ROR1、ROR2阳性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ROR1、ROR2表达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OR1、ROR2表达与EA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ROR1、Vimentin阳性率较高,ROR2、E-cadherin阳性率较低(P均<0.05)。与FIGO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FIGO分期Ⅲ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ROR1阳性率升高,ROR2阳性率降低(P均<0.05)。ROR1阳性与阴性患者5年OS分别为72.13%(88/122)、90.00%(36/40)。癌组织ROR1与E-cadherin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均<0.05),ROR2与E-cadherin呈正相关,与Vimentin呈负相关(P均<0.05)。ROR1阳性患者5年OS低于阴性患者,ROR2阳性患者5年OS高于ROR2阴性患者(P均<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ROR1阳性是影响EA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R2阳性则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EA组织中ROR1表达升高、ROR2表达降低,二者可能通过促进EMT导致患者不良预后。
2024年14期 v.64;No.131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少鹏;李黔;王文强;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3(ACSS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PIM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根治手术治疗的PC患者82例,术中留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CSS3、PIM1。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CSS3、PIM1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C患者癌组织ACSS3、PIM1阳性率。术后随访3年,记录患者肿瘤进展情况,比较ACSS3、PIM1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 PC癌组织ACSS3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IM1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与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Ⅰ~Ⅱ期的PC患者比较,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Ⅲ期的PC患者ACSS3阳性率降低,PIM1阳性率升高(P均<0.05)。术后3年患者肿瘤进展22例,无进展60例,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3.17%。ACSS3阳性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IM1阳性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阳性、ACSS3及PIM1是影响PC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C组织中ACSS3表达降低、PIM1表达升高,二者与PC患者术后肿瘤进展有关。
2024年14期 v.64;No.131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宇石;李柏均;程帆;
肾脏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脂毒性物质的累积、糖酵解代谢产物的堆积以及能量缺陷等都是肾纤维化的诱导因素。在肾纤维化过程中,肾脏的产能方式发生显著改变,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积累增加,糖酵解成为肾脏的主要代谢方式。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分子,在细胞损伤过程中起到抑制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促进葡萄糖摄取、调配糖酵解以改善能量失衡、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等作用,从而抑制肾纤维化进展。阐明AMPK介导的能量代谢抑制肾纤维化进展的机制,有助于为肾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14期 v.64;No.1316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雨涵;杨定平;
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新型生物制剂以及特殊治疗法在难治性LN的治疗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疾病活动;钙调神经酶抑制剂主要靶向T淋巴细胞,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新型生物制剂针对B淋巴细胞、促炎细胞因子或补体系统发挥作用;双重血浆置通过快速去除致病性抗体和炎症因子,达到改善肾功能、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目的;干细胞移植通过清除异常激活的免疫细胞,减少炎症介质产生,抑制自身免疫攻击,有助于促使免疫系统重新建立对自身组织的正常耐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T细胞,使其携带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精准识别CD19和其他B细胞表面抗原,从而有效消耗循环中以及淋巴和潜在非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难治性LN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14期 v.64;No.1316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春梅;罗玮;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关键决定性因素。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已识别的T2DM相关致病基因包括β细胞功能缺陷相关基因、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胰岛素分泌缺陷相关基因、糖耐量受损相关基因、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基因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可通过破坏β细胞和胰岛素受体、改变胰岛细胞形态,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功能障碍,最终与超重、肥胖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T2DM。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充分认识T2DM有助于更加合理地预防和诊治T2DM。
2024年14期 v.64;No.131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佩佩;马婵娟;
糖尿病肾病(DKD)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针对DKD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有限。近年来,中成药物在DKD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槐杞黄颗粒是由槐耳、枸杞子、黄精等制成的中药制剂,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保护肾小球足细胞、抑制肾纤维化等机制,延缓DKD进展。槐耳可以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保护足细胞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对DKD的治疗作用;枸杞及其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则通过控制血糖、抗炎、抗氧化、抑制肾脏纤维化及保护足细胞等机制延缓DKD进展并改善肾功能;黄精及其有效成分能够有效缓解DKD的进展及肾损伤,其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肾小管纤维化及抑制铁死亡有关。明确槐杞黄颗粒及其组成药物治疗DKD的相关作用机制,对探索槐杞黄颗粒对DKD的作用靶点及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艳妮;符畅;兰连果;陈宗存;
内脏脂肪是指位于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内脏脂肪主要参与内分泌活动,能够分泌炎症因子、脂肪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内脏脂肪异常堆积可引起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内脏脂肪异常堆积可引起肾脏脂毒性发生,通过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损伤肾脏功能,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可引发视网膜炎症、血管病变,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神经缺血和缺氧,神经轴突变性、坏死,导致或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可引起足部组织缺血和缺氧,加速足部组织坏死,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可改变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更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因此,减少内脏脂肪异常堆积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洪磊;陈娣;王林军;冯菲;李建春;岳建巍;刘丽平;
肠纤维化是由急慢性损伤反复刺激发展而来,肌成纤维细胞被大量激活,肠道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正常组织被纤维化的组织代替,最终导致肠腔狭窄甚至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肝素酶(HPA)作为硫酸乙酰肝素链的内切糖苷酶,在急慢性炎症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HPA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活化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诱导间质细胞转化、重塑细胞外基质、影响肠道菌群紊乱参与肠纤维化。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红;张明伟;孔凌;
肾功能衰竭患者多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的质量、安全及个体化透析方案一直是研究热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为开发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诊断、预后和治疗决策模型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透析中低血压早期预警;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进而指导超滤目标和透析增重目标,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提供血液透析期间贫血患者的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调整决策,控制血液透析期间的贫血发生。人工智能技术在血液透析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患者的就医质量。
2024年14期 v.64;No.1316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