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邹潇;李世海;唐毅;薛华;刘曙东;杨德雨;
目的 观察久居西藏高原地区健康人群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形态变异发生情况,并分析Willis环完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久居西藏高原地区的健康人群334例,汉族214例、藏族120例。采用头颅磁共振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评估Willis环形态及完整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身体质量指数(BMI)、居住地海拔、高原地区居住时间、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分析Willis环形态完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334例研究对象中,Willis环完整85例、部分完整210例、不完整39例,Willis环完整率为24.9%。Willis环前循环完整288例、后循环完整92例。藏族人群前循环完整率高于汉族人群(P<0.05)。Willis环形态变异(部分完整+不完整)249例(74.6%),前循环变异46例(13.8%)、后循环变异242例(72.5%)。藏族人群Willis环完整率高于汉族人群,女性Willis环完整率高于男性(P均<0.05)。Willis环完整率与年龄、BMI、吸烟、饮酒、居住地海拔、高原地区居住时间无关(P均>0.05)。将民族、性别、吸烟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是Willis环完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藏族是Willis环完整性的保护因素(OR=0.594,95%CI 0.357~0.997)。结论 久居西藏高原地区健康人群Willis环形态变异发生率较高,以后循环形态变异为主;民族是Willis环完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藏族人群Willis环完整率高于汉族人群。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敏敏;张博;董婷;张月浪;张秋娟;毛翠平;
目的 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1995—2023年发表的针刺疗法治疗认知障碍相关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6.2. R7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关键词时区图分析,并分析作者、发文机构等信息。结果 1995—2023年在CNKI发表的文献共1 920篇,发文量逐年上升。出现频率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为针刺、认知功能、认知障碍、针刺疗法、血管性痴呆。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电针”是最大的聚类,其他聚类包括“针刺”“脑卒中”“血管性痴呆”“针刺疗法”“认知功能”“针灸”“膝骨关节炎”“针刺治疗”“功能障碍”等。突现词分析结果显示,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的词为“针刺治疗“”认知”;自2020年以后出现的突现词有“卒中后认知障碍“”选穴规律“”突触可塑性“”通督调神针刺法”。发文量≥5篇的作者有27位;发文量≥10篇的机构有22个,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结论 针刺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包括血管性痴呆、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针刺方法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卒中后认知障碍成为研究热点,电针成为广泛使用的针刺方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是未来治疗认知障碍的推荐方式,不同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有待加强合作。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敏敏;张博;董婷;张月浪;张秋娟;毛翠平;
目的 分析针刺疗法治疗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1995—2023年发表的针刺疗法治疗认知障碍相关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6.2. R7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关键词时区图分析,并分析作者、发文机构等信息。结果 1995—2023年在CNKI发表的文献共1 920篇,发文量逐年上升。出现频率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为针刺、认知功能、认知障碍、针刺疗法、血管性痴呆。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电针”是最大的聚类,其他聚类包括“针刺”“脑卒中”“血管性痴呆”“针刺疗法”“认知功能”“针灸”“膝骨关节炎”“针刺治疗”“功能障碍”等。突现词分析结果显示,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的词为“针刺治疗“”认知”;自2020年以后出现的突现词有“卒中后认知障碍“”选穴规律“”突触可塑性“”通督调神针刺法”。发文量≥5篇的作者有27位;发文量≥10篇的机构有22个,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结论 针刺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包括血管性痴呆、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针刺方法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卒中后认知障碍成为研究热点,电针成为广泛使用的针刺方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是未来治疗认知障碍的推荐方式,不同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有待加强合作。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洁;闫波;赵昊赟;蔡洁;彭启迪;张冬冬;袁丽萍;
目的 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3特异性拮抗剂APETx2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NIH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和模型组采用旋毛虫感染NIH小鼠建立PI-IBS模型,对照组不予造模;造模成功后,实验组给予120μg/kg的APETx2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7 d。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估小鼠内脏敏感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蛋白;取小鼠小肠组织,分离Cajal间质细胞(IC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CC中的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库操纵性Ca2+内流相关调节因子(SARAF)、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c-Kit mRN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WR评分升高,小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增加,ICC中SARAF、Orai1、c-Kit mRNA表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AWR评分降低,小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降低,ICC中SARAF、Orai1 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APETx2腹腔注射可改善PI-IBS小鼠的内脏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CC中STIM1、SARAF、Orai1基因表达有关。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洁;闫波;赵昊赟;蔡洁;彭启迪;张冬冬;袁丽萍;
目的 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3特异性拮抗剂APETx2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NIH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和模型组采用旋毛虫感染NIH小鼠建立PI-IBS模型,对照组不予造模;造模成功后,实验组给予120μg/kg的APETx2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7 d。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估小鼠内脏敏感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蛋白;取小鼠小肠组织,分离Cajal间质细胞(IC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CC中的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钙库操纵性Ca2+内流相关调节因子(SARAF)、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c-Kit mRN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WR评分升高,小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增加,ICC中SARAF、Orai1、c-Kit mRNA表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AWR评分降低,小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降低,ICC中SARAF、Orai1 mRN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APETx2腹腔注射可改善PI-IBS小鼠的内脏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CC中STIM1、SARAF、Orai1基因表达有关。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海梅;张凯;姜德;郭春华;尤丽;景玉霞;
目的 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关键靶点进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 参附汤活性成分主要有山奈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等,COPD疾病靶点有10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ABCB1、MMP2及CCND1等19个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参附汤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54条通路影响COPD的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参附汤可能通过调节ABCB1、MMP2及CCND1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海梅;张凯;姜德;郭春华;尤丽;景玉霞;
目的 分析参附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参附汤活性成分和COP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关键靶点进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 参附汤活性成分主要有山奈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等,COPD疾病靶点有108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中筛选出ABCB1、MMP2及CCND1等19个参附汤治疗COPD关键靶点。参附汤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154条通路影响COPD的炎症反应、组织重塑、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参附汤可能通过调节ABCB1、MMP2及CCND1表达,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颖;高湛;郭琦;
目的 观察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94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盆底磁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判定临床疗效,改良牛津肌力分级及盆底表面肌电仪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均<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和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降低、PISQ-12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ICI-Q-SF评分低、PISQ-12评分高(P均<0.05)。结论 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的临床效果较好,能通过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控尿能力,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65;No.134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颖;高湛;郭琦;
目的 观察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94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盆底磁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判定临床疗效,改良牛津肌力分级及盆底表面肌电仪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均<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和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降低、PISQ-12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ICI-Q-SF评分低、PISQ-12评分高(P均<0.05)。结论 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的临床效果较好,能通过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控尿能力,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65;No.134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晓雪;张欣然;张婷婷;
目的 构建牙周病(P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并分析二者的免疫相关性。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立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PD与RA的数据集,通过筛选两疾病的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及免疫数据集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基因相关性分析、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及外部数据集验证。用关键基因及数据库预测靶基因构建ceRNA调控网络,用免疫浸润分析网站分析PD与RA的免疫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出4个关键基因(白细胞介素10受体A、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F2型跨膜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家族受体),对PD与RA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因间具有高相关性。4个关键基因参与了PD与RA的不同通路。4个关键基因和2个关键基因的靶miRNA(hsa-miR-1271-5p、hsa-let-7e-5p),分别获得9个PD的DElncRNA、16个RA的DElncRNA,构建两种疾病的ceRNA网络。PD、R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免疫细胞比例存在差异。PD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者高。而PD患者表面表达CD8亚群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M2型巨噬细胞、静息的树突状细胞、静息的肥大细胞比例低。与正常对照者比较,RA患者滑膜中浆细胞、γδT淋巴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高。P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呈负相关;RA患者中静息状态下肥大细胞与活化肥大细胞呈负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γδ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成功筛选出4个关键基因并分别构建了PD与RA的ceRNA调控网络,PD与RA有部分免疫应答机制相同。
2025年02期 v.65;No.134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晓雪;张欣然;张婷婷;
目的 构建牙周病(P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并分析二者的免疫相关性。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立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取PD与RA的数据集,通过筛选两疾病的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及免疫数据集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基因相关性分析、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及外部数据集验证。用关键基因及数据库预测靶基因构建ceRNA调控网络,用免疫浸润分析网站分析PD与RA的免疫相关性。结果 共筛选出4个关键基因(白细胞介素10受体A、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F2型跨膜蛋白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家族受体),对PD与RA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因间具有高相关性。4个关键基因参与了PD与RA的不同通路。4个关键基因和2个关键基因的靶miRNA(hsa-miR-1271-5p、hsa-let-7e-5p),分别获得9个PD的DElncRNA、16个RA的DElncRNA,构建两种疾病的ceRNA网络。PD、R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免疫细胞比例存在差异。PD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者高。而PD患者表面表达CD8亚群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M2型巨噬细胞、静息的树突状细胞、静息的肥大细胞比例低。与正常对照者比较,RA患者滑膜中浆细胞、γδT淋巴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高。P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呈负相关;RA患者中静息状态下肥大细胞与活化肥大细胞呈负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γδ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成功筛选出4个关键基因并分别构建了PD与RA的ceRNA调控网络,PD与RA有部分免疫应答机制相同。
2025年02期 v.65;No.134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恒;惠明旭;陆东兰;白雪;廖雪阳;岳家奎;刘露莎;全玉秀;王文秀;唐施艳;范辉;
目的 观察鼻咽癌组织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0例新鲜鼻咽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NRG1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鼻咽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NRG1蛋白,分析NRG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比较不同NRG1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NRG1 mRNA表达及NRG1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NRG1蛋白高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NRG1蛋白高表达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OS)短于NRG1低表达患者(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G1表达(HR=3.23,95%CI 1.62~6.41)、肿瘤分化程度(HR=2.65,95%CI 1.42~4.95)、T分期(HR=2.14,95%CI 1.09~4.21)、临床分期(HR=1.93,95%CI 1.02~3.66)是OS的影响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G1表达(HR=2.25,95%CI 1.01~4.99)、肿瘤分化程度(HR=2.01,95%CI 1.04~3.89)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NRG1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NRG1蛋白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2025年02期 v.65;No.134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恒;惠明旭;陆东兰;白雪;廖雪阳;岳家奎;刘露莎;全玉秀;王文秀;唐施艳;范辉;
目的 观察鼻咽癌组织中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0例新鲜鼻咽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NRG1 mRNA,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鼻咽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NRG1蛋白,分析NRG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比较不同NRG1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NRG1 mRNA表达及NRG1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NRG1蛋白高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NRG1蛋白高表达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OS)短于NRG1低表达患者(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G1表达(HR=3.23,95%CI 1.62~6.41)、肿瘤分化程度(HR=2.65,95%CI 1.42~4.95)、T分期(HR=2.14,95%CI 1.09~4.21)、临床分期(HR=1.93,95%CI 1.02~3.66)是OS的影响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G1表达(HR=2.25,95%CI 1.01~4.99)、肿瘤分化程度(HR=2.01,95%CI 1.04~3.89)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NRG1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NRG1蛋白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2025年02期 v.65;No.134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志伟;孙传武;柴菲菲;张莹;周慧;王成中;张耀东;
目的 调查徐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徐州市新发HIV/AIDS病例605例作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疾病阶段、感染途径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调查对象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估,世界卫生组织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对调查对象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比较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的生存质量,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对象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605例调查对象中,男性、汉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配偶、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家庭年收入≥30 000元以上、社会经济地位中下层及以下、有医疗保险者居多,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业为主,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和医疗机构,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多数调查对象处于HIV感染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 350/μL、未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知晓艾滋病知识、认为生活幸福。女性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男性;18~<40岁调查对象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总分均低于≥40岁调查对象,但支持利用度较高;有配偶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无配偶者;企事业单位职员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者;家庭年收入较高者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高于低收入者;非工资收入群体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工资收入者;有医疗保险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保险者;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生活幸福者各维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总分均高于其他群体(P均<0.05)。调查对象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而在环境领域和个人信仰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男性心理、独立性、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女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上高于初中及以下者;企事业单位职员、收入来源为工资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收入来源群体,年收入≥30 000元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精神领域及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者,HIV感染者生理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 350/μL者生理、社会关系和生存质量总分高于CD4~+T细胞计数≤350/μL者,无艾滋病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生活幸福感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有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幸福感较低及艾滋病知识不知晓者,有医疗保险者精神领域得分高于无医疗保险者(P均<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是调查对象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精神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是调查对象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调查对象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 徐州市无配偶、非稳定职业、低收入、低社会经济地位、生活幸福感低的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和及生存质量偏低,社会支持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2025年02期 v.65;No.134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志伟;孙传武;柴菲菲;张莹;周慧;王成中;张耀东;
目的 调查徐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方法 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徐州市新发HIV/AIDS病例605例作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疾病阶段、感染途径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调查对象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估,世界卫生组织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对调查对象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比较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的生存质量,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对象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605例调查对象中,男性、汉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配偶、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家庭年收入≥30 000元以上、社会经济地位中下层及以下、有医疗保险者居多,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业为主,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和医疗机构,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多数调查对象处于HIV感染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 350/μL、未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知晓艾滋病知识、认为生活幸福。女性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男性;18~<40岁调查对象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总分均低于≥40岁调查对象,但支持利用度较高;有配偶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无配偶者;企事业单位职员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者;家庭年收入较高者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高于低收入者;非工资收入群体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工资收入者;有医疗保险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保险者;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生活幸福者各维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总分均高于其他群体(P均<0.05)。调查对象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而在环境领域和个人信仰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男性心理、独立性、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女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上高于初中及以下者;企事业单位职员、收入来源为工资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收入来源群体,年收入≥30 000元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精神领域及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者,HIV感染者生理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 350/μL者生理、社会关系和生存质量总分高于CD4~+T细胞计数≤350/μL者,无艾滋病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生活幸福感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有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幸福感较低及艾滋病知识不知晓者,有医疗保险者精神领域得分高于无医疗保险者(P均<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是调查对象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精神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是调查对象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调查对象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 徐州市无配偶、非稳定职业、低收入、低社会经济地位、生活幸福感低的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和及生存质量偏低,社会支持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2025年02期 v.65;No.134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云凯;刘紫琪;欧克儒;谭月梅;何阳阳;洪勇;
目的 探讨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患者383例,根据手术器械和缝合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26例,予传统手术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B组132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C组125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皮下积液或血肿、切口脂肪液化等);术后1、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及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分评估颈部瘢痕程度。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2、36 h 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脂肪液化等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C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低于A、B组同期(P均<0.05)。结论 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能够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2025年02期 v.65;No.134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云凯;刘紫琪;欧克儒;谭月梅;何阳阳;洪勇;
目的 探讨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患者383例,根据手术器械和缝合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26例,予传统手术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B组132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传统皮下间断缝合;C组125例,予低功率电刀切皮+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皮下积液或血肿、切口脂肪液化等);术后1、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及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分评估颈部瘢痕程度。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2、36 h 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切口感染、皮下血肿、脂肪液化等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C组术后1、6、12个月VSS评分和PSAS评分均低于A、B组同期(P均<0.05)。结论 低功率电刀切皮联合术后皮下整形减张缝合能够减轻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颈部瘢痕,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2025年02期 v.65;No.134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国超;王明君;李云鹏;崔树青;张青松;戴世龙;
目的 观察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9例,根据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缝合方式及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腹壁切口行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对照组腹壁切口行传统分层间断缝合,常规放置单根橡皮片引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疝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疝的发生风险。采用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风险均低于对照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放化疗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223,95%CI 2.033~51.40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HR=0.071,95%CI 0.016~0.319),P均<0.05;吸烟是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47,95%CI 1.329~19.92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疝的保护因素(HR=0.088,95%CI 0.011~0.695),P均<0.05。结论 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用于直肠癌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发生,有助于预防术后切口并发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国超;王明君;李云鹏;崔树青;张青松;戴世龙;
目的 观察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9例,根据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腹壁切口缝合方式及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腹壁切口行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对照组腹壁切口行传统分层间断缝合,常规放置单根橡皮片引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疝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疝的发生风险。采用Cox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Kaplan-Meier风险函数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疝发生风险均低于对照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放化疗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223,95%CI 2.033~51.40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HR=0.071,95%CI 0.016~0.319),P均<0.05;吸烟是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HR=5.147,95%CI 1.329~19.927),改良手术是术后切口疝的保护因素(HR=0.088,95%CI 0.011~0.695),P均<0.05。结论 腹壁切口水平褥式折叠缝合联合沟槽引流管皮下对口引流用于直肠癌患者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发生,有助于预防术后切口并发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骆永;岳家吉;黄炘;何琦非;尤微;黄晓阳;谢伟;王满宜;孙炜;
目的 比较不同受伤至手术时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8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291例、对照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437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贫血、谵妄、肺炎、压疮、低蛋白血症、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电话随访患者,观察两组术后1年再骨折及死亡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贫血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及压疮发生率均低(P均<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年再骨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年内病死率低(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风险低,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骆永;岳家吉;黄炘;何琦非;尤微;黄晓阳;谢伟;王满宜;孙炜;
目的 比较不同受伤至手术时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8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291例、对照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437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贫血、谵妄、肺炎、压疮、低蛋白血症、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电话随访患者,观察两组术后1年再骨折及死亡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贫血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及压疮发生率均低(P均<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年再骨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年内病死率低(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风险低,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昱名;魏森;朱健;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A组47例、EVLT组90例。RFA组予RFA治疗,EVLT组予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住院时间,术后24 h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及深静脉瓣膜功能Kistner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隐神经损伤、皮下出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24 h NR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VC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EVLT组相比,术后6个月RFA组VCSS评分低(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Kistner分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于EVLT联合高位结扎,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程度。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昱名;魏森;朱健;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术(RFA)与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FA组47例、EVLT组90例。RFA组予RFA治疗,EVLT组予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住院时间,术后24 h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评分及深静脉瓣膜功能Kistner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隐神经损伤、皮下出血、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24 h NR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VC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EVLT组相比,术后6个月RFA组VCSS评分低(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Kistner分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于EVLT联合高位结扎,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程度。
2025年02期 v.65;No.134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琼玥;曹莹;姚囡囡;赵宇晗;顾董事;谢铭;徐福建;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肠外营养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应用肠外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院病历系统中收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应用肠外营养治疗的8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基于肠外营养各指南建议,综合患者饮食情况、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肠外营养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821例患者中,存在肠外营养使用不合理192例(23.51%),主要涉及的项目包括无营养筛查181例(22.00%)、给药方式不适宜96例(11.10%)、总能量不足87例(10.60%)、糖脂比超范围116例(14.13%)等。结论 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肠外营养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主要包括无营养筛查、给药方式不适宜、总能量不足、糖脂比超范围等。临床应用肠外营养时,应完善肠外营养诊治流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肠外营养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营养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的审核与干预。
2025年02期 v.65;No.134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琼玥;曹莹;姚囡囡;赵宇晗;顾董事;谢铭;徐福建;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肠外营养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应用肠外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院病历系统中收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应用肠外营养治疗的8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基于肠外营养各指南建议,综合患者饮食情况、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肠外营养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821例患者中,存在肠外营养使用不合理192例(23.51%),主要涉及的项目包括无营养筛查181例(22.00%)、给药方式不适宜96例(11.10%)、总能量不足87例(10.60%)、糖脂比超范围116例(14.13%)等。结论 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肠外营养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主要包括无营养筛查、给药方式不适宜、总能量不足、糖脂比超范围等。临床应用肠外营养时,应完善肠外营养诊治流程,提高临床医生对肠外营养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营养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的审核与干预。
2025年02期 v.65;No.134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淞;宗立国;田杰;孟丽;
目的 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下,分析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简称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特征,为肿瘤预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及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获得山东省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9—2023年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病案数据。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 601例,死亡病例1 233例(8.44%)。收集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出院诊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总结并分析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9—2023年死亡病例占所有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P均<0.05);各年龄段中,40岁以上年龄段死亡病例占比较高,其中61~7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P均<0.05);死亡病例所患肿瘤排名前10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髓样白血病、直肠癌、乳腺癌、胆管及胆管癌。2019—2023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 2019—2023年度,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所有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比例呈增加趋势;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比普遍高于女性,以61~7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常见肿瘤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为主;DRGs背景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降。
2025年02期 v.65;No.134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淞;宗立国;田杰;孟丽;
目的 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下,分析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简称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特征,为肿瘤预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及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获得山东省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9—2023年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病案数据。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4 601例,死亡病例1 233例(8.44%)。收集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出院诊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总结并分析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结果 2019—2023年死亡病例占所有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P均<0.05);各年龄段中,40岁以上年龄段死亡病例占比较高,其中61~7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P均<0.05);死亡病例所患肿瘤排名前10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髓样白血病、直肠癌、乳腺癌、胆管及胆管癌。2019—2023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 2019—2023年度,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所有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比例呈增加趋势;死亡病例中,男性占比普遍高于女性,以61~7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常见肿瘤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为主;DRGs背景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降。
2025年02期 v.65;No.134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健;李友伟;刘余;李淼;李锋;周禄科;杨洁;李晓东;郑本波;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常规腹腔镜或开腹实施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和残肝体积,病理切缘阴性率,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 3D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虚拟与实际残肝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术中病理切缘阴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术后3、7 d血清ALT、AST、TBIL、γ-G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用于肝癌切除手术,可避免肿瘤残留,保护残余肝体积,减轻肝功能损伤。
2025年02期 v.65;No.134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健;李友伟;刘余;李淼;李锋;周禄科;杨洁;李晓东;郑本波;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常规腹腔镜或开腹实施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和残肝体积,病理切缘阴性率,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 3D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虚拟与实际残肝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术中病理切缘阴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术后3、7 d血清ALT、AST、TBIL、γ-G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用于肝癌切除手术,可避免肿瘤残留,保护残余肝体积,减轻肝功能损伤。
2025年02期 v.65;No.134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贵西;刘玉玉;李斑斑;白观臣;
目的 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岁女性患者,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规律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经抗CD30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人源化抗CD30/NKG2D 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憋喘、肝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及铁蛋白升高、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HLH,即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应用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依托泊苷等治疗,HLH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CAR-T细胞回输后第50天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炎症,考虑真菌感染,回输后第52天患者因肺出血死亡。结论 IEC-HS是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CAR-T细胞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持续快速增高、靶器官损害及噬血现象有助于早期识别IEC-HS;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及依托泊苷等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5年02期 v.65;No.134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贵西;刘玉玉;李斑斑;白观臣;
目的 分析1例霍奇金淋巴瘤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HLH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岁女性患者,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经规律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复发,经抗CD30 CAR-T细胞治疗后再次复发。人源化抗CD30/NKG2D 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憋喘、肝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及铁蛋白升高、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CAR-T细胞治疗相关HLH,即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应用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依托泊苷等治疗,HLH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CAR-T细胞回输后第50天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炎症,考虑真菌感染,回输后第52天患者因肺出血死亡。结论 IEC-HS是霍奇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的严重并发症,CAR-T细胞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持续快速增高、靶器官损害及噬血现象有助于早期识别IEC-HS;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芦可替尼及依托泊苷等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5年02期 v.65;No.1340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鲁明;褚文文;刘晓璇;张晓霞;魏立梅;张越新;
目的 调查并分析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职业暴露防护情况。方法 选择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5所、民营口腔诊所62所)的医务人员进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20名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制定《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职业暴露防护(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3份。结果 213名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21个问题的知晓率整体较高,范围在18.78%~99.53%,有12个问题知晓率超过80.00%。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9个问题的知晓率整体偏低,范围在7.04%~82.16%,有5个问题知晓率超过60.00%。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预防管理整体质量偏低,艾滋病预防管理相关17个问题执行有效率在12.68%~100.00%,有5个问题执行有效率高于60.00%。结论 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够全面,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相对缺乏;口腔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预防管理整体质量不高,需要进行整改并加强监督。
2025年02期 v.65;No.134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鲁明;褚文文;刘晓璇;张晓霞;魏立梅;张越新;
目的 调查并分析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职业暴露防护情况。方法 选择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5所、民营口腔诊所62所)的医务人员进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20名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制定《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职业暴露防护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职业暴露防护(知晓率)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3份。结果 213名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21个问题的知晓率整体较高,范围在18.78%~99.53%,有12个问题知晓率超过80.00%。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9个问题的知晓率整体偏低,范围在7.04%~82.16%,有5个问题知晓率超过60.00%。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预防管理整体质量偏低,艾滋病预防管理相关17个问题执行有效率在12.68%~100.00%,有5个问题执行有效率高于60.00%。结论 青州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够全面,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相对缺乏;口腔医疗机构的艾滋病预防管理整体质量不高,需要进行整改并加强监督。
2025年02期 v.65;No.134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露;郑霞;倪平娟;庞坤坤;刘真;张飞雪;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方法 选择乳腺错构瘤患者53例,根据瘤体内部成分含量不同,分为混合型、脂肪型、致密型三种类型。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其误诊情况。结果 53例乳腺错构瘤患者中,混合型34例、脂肪型14例、致密型5例,均为单侧乳房发病。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患者年龄、病程分布以及月经状态、疾病症状、疾病发现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在低回声团块内可见边缘模糊的稍高回声团块,呈“浮岛”征;脂肪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有时可表现为稍低回声,伴条索状或小片状高回声;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少部分边缘见稍高回声。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瘤体形态多规则,呈椭圆形,包膜多比较完整,边界清晰,无钙化,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肿块内血流信号均不丰富;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在最长径线、病变与腺体位置关系、内部回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病变位置、象限分区、形态、包膜、“导管样”结构及CDF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乳腺错构瘤超声误诊20例,误诊为脂肪瘤14例、增生结节4例、纤维腺瘤2例。混合型乳腺错构瘤误诊4例,误诊为脂肪瘤3例、增生结节1例;脂肪型乳腺错构瘤误诊11例,均误诊为脂肪瘤;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误诊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增生结节3例。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误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多单侧乳房发病,临床特征差别不大,但超声表现有所不同。乳腺错构瘤易误诊,混合型乳腺错构瘤因超声表现典型误诊最少,而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较少见,最易误诊。
2025年02期 v.65;No.1340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露;郑霞;倪平娟;庞坤坤;刘真;张飞雪;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方法 选择乳腺错构瘤患者53例,根据瘤体内部成分含量不同,分为混合型、脂肪型、致密型三种类型。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其误诊情况。结果 53例乳腺错构瘤患者中,混合型34例、脂肪型14例、致密型5例,均为单侧乳房发病。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患者年龄、病程分布以及月经状态、疾病症状、疾病发现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在低回声团块内可见边缘模糊的稍高回声团块,呈“浮岛”征;脂肪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有时可表现为稍低回声,伴条索状或小片状高回声;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少部分边缘见稍高回声。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瘤体形态多规则,呈椭圆形,包膜多比较完整,边界清晰,无钙化,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肿块内血流信号均不丰富;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在最长径线、病变与腺体位置关系、内部回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病变位置、象限分区、形态、包膜、“导管样”结构及CDF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乳腺错构瘤超声误诊20例,误诊为脂肪瘤14例、增生结节4例、纤维腺瘤2例。混合型乳腺错构瘤误诊4例,误诊为脂肪瘤3例、增生结节1例;脂肪型乳腺错构瘤误诊11例,均误诊为脂肪瘤;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误诊5例,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增生结节3例。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误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型乳腺错构瘤多单侧乳房发病,临床特征差别不大,但超声表现有所不同。乳腺错构瘤易误诊,混合型乳腺错构瘤因超声表现典型误诊最少,而致密型乳腺错构瘤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较少见,最易误诊。
2025年02期 v.65;No.1340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静;杨牧;王风云;
目的 观察气道廓清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及肺炎标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廓清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膈肌运动度、膈肌厚度及拔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发热症状评分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膈肌运动度及膈肌厚度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气道廓清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行气管切开术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更有效地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膈肌运动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拔管成功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静;杨牧;王风云;
目的 观察气道廓清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及肺炎标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廓清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膈肌运动度、膈肌厚度及拔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发热症状评分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膈肌运动度及膈肌厚度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气道廓清术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行气管切开术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更有效地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膈肌运动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拔管成功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隆善;刘昆;刘杰;薛秀杰;
目的 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颞开颅手术。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神经内镜组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低于传统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术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Barthel评分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结论 与开颅手术相比,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隆善;刘昆;刘杰;薛秀杰;
目的 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颞开颅手术。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神经内镜组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低于传统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术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Barthel评分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结论 与开颅手术相比,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卓莲;王丽;石志霞;
目的 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 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两组Oxford骨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及盆底电位,检测阴道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检测血清MMP-9,并评估性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骨盆底肌力正常率、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阴道壁组织TIMP-2 mRNA表达、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提高,阴道壁组织MMP-2 mRNA表达及血清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PFD可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电位,改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卓莲;王丽;石志霞;
目的 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 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两组Oxford骨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及盆底电位,检测阴道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检测血清MMP-9,并评估性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骨盆底肌力正常率、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阴道壁组织TIMP-2 mRNA表达、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提高,阴道壁组织MMP-2 mRNA表达及血清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PFD可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电位,改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灿;张婷;陈钇然;邹帅;杨锦平;余娜;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疗法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效果。方法 选择96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接受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0.4~0.7μg/(kg·h)]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两组创伤严重程度,采用脑室外引流装置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两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脑血流量(CBF),采集两组颈内静脉球部及桡动脉血并测算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两组术后7、30 d死亡及重残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GC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ICP降低而CPP及CBF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SjvO_2升高而AVDO_2及CERO_2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血清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病死率、重残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用于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可降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降低血清GFAP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灿;张婷;陈钇然;邹帅;杨锦平;余娜;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应用亚低温疗法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效果。方法 选择96例sTB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接受亚低温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0.4~0.7μg/(kg·h)]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两组创伤严重程度,采用脑室外引流装置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两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脑血流量(CBF),采集两组颈内静脉球部及桡动脉血并测算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观察两组术后7、30 d死亡及重残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GC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ICP降低而CPP及CBF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SjvO_2升高而AVDO_2及CERO_2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T0相比,两组T1、T2、T3时血清GF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病死率、重残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用于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可降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降低血清GFAP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芳红;张媛媛;李洺;李茉;陈小强;马政权;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EF)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为早期预防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照左心室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10例(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31例(HFm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149例(HFpEF组)。比较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及NYHA分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HFmrEF组血尿素氮水平高于HFrEF组和HFpEF组(P均<0.01)。三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FrEF组和HFpEF组比较,HFmrEF组血肌酐、血尿酸、血胱抑素C水平有升高趋势,肾小球滤过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射血分数越低,NYHA心功能分级较差者占比越高。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相关性,可为早期预防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芳红;张媛媛;李洺;李茉;陈小强;马政权;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EF)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为早期预防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0例,按照左心室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10例(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31例(HFm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149例(HFpEF组)。比较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及NYHA分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HFmrEF组血尿素氮水平高于HFrEF组和HFpEF组(P均<0.01)。三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FrEF组和HFpEF组比较,HFmrEF组血肌酐、血尿酸、血胱抑素C水平有升高趋势,肾小球滤过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射血分数越低,NYHA心功能分级较差者占比越高。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EF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相关性,可为早期预防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腾丽;郭媛;史展雨;王晚萍;
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融合通过增强NRG1/ErbBs受体配体复合物的表达,激活PIK3-AKT/ERK等下游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RG1基因融合可能通过持续激活生长信号通路、影响细胞黏附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强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NRG1基因融合在NSCLC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常见于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其中CD74-NRG1、SLC3A2-NRG1、SDC4-NRG1等是较为常见的融合类型。这些患者通常预后不佳,生存期显著缩短。NRG1基因融合的NSCLC患者对标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不佳。已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Zenocutuzumab及靶向ErbB3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为NRG1基因融合NSCLC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腾丽;郭媛;史展雨;王晚萍;
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融合通过增强NRG1/ErbBs受体配体复合物的表达,激活PIK3-AKT/ERK等下游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NRG1基因融合可能通过持续激活生长信号通路、影响细胞黏附和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强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NRG1基因融合在NSCLC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更常见于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其中CD74-NRG1、SLC3A2-NRG1、SDC4-NRG1等是较为常见的融合类型。这些患者通常预后不佳,生存期显著缩短。NRG1基因融合的NSCLC患者对标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不佳。已有研究表明,阿法替尼、Zenocutuzumab及靶向ErbB3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为NRG1基因融合NSCLC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博;黄丽;封江平;李懿;李吉艳;欧阳伟炜;
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发展及耐药形成。研究表明,SHP2可通过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免疫逃逸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参与肺癌发病,同时可能通过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癌作用。SHP2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肺癌细胞对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耐药。研究SHP2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可为肺癌治疗新靶点、新手段的探索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博;黄丽;封江平;李懿;李吉艳;欧阳伟炜;
含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发展及耐药形成。研究表明,SHP2可通过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免疫逃逸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等参与肺癌发病,同时可能通过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癌作用。SHP2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肺癌细胞对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耐药。研究SHP2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可为肺癌治疗新靶点、新手段的探索提供依据。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昕阳;姚宝珍;
难治性癫痫(RE)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的癫痫。生酮饮食(KD)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目前已逐渐用于儿童RE的辅助治疗中。KD治疗RE患儿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可以通过明确儿童RE病因、改变KD治疗方案、母乳喂养、控制低血糖、监测血脂、补充其他营养素、改变抗癫痫药物剂型、定期进行KD疗效评估等应对策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深入了解KD治疗儿童RE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制定更科学的KD诊疗策略,提高KD治疗儿童RE的效果。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5-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昕阳;姚宝珍;
难治性癫痫(RE)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的癫痫。生酮饮食(KD)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目前已逐渐用于儿童RE的辅助治疗中。KD治疗RE患儿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可以通过明确儿童RE病因、改变KD治疗方案、母乳喂养、控制低血糖、监测血脂、补充其他营养素、改变抗癫痫药物剂型、定期进行KD疗效评估等应对策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深入了解KD治疗儿童RE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制定更科学的KD诊疗策略,提高KD治疗儿童RE的效果。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5-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瑞芳;武青云;王娣;李继锋;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近端分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异常侧支血管形成为特点,是导致急性脑卒中的一大重要病因。烟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血管炎症、免疫损伤等因素相关。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联合血管重建术,药物治疗主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脑细胞保护及改善循环等药物。目前尚无可以逆转或阻止烟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获益也并不确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瑞芳;武青云;王娣;李继锋;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其近端分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异常侧支血管形成为特点,是导致急性脑卒中的一大重要病因。烟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血管炎症、免疫损伤等因素相关。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间接血管重建术及联合血管重建术,药物治疗主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脑细胞保护及改善循环等药物。目前尚无可以逆转或阻止烟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获益也并不确切。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潘学强;李笑;李美霞;李可;姜蕊;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病情进展极易发生耐药。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种新型靶向生物制剂,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的结合,精准递送靶向抗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ADC已逐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根据靶向抗原的不同可将ADC分为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类ADC、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类ADC及其他ADC。乳腺癌治疗相关ADC的耐药机制与ADC抗原表达水平下降、ADC处理过程异常和化疗有效载荷的变化有关。深入研究乳腺癌治疗相关ADC及其耐药机制,可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学强;李笑;李美霞;李可;姜蕊;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病情进展极易发生耐药。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种新型靶向生物制剂,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的结合,精准递送靶向抗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ADC已逐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根据靶向抗原的不同可将ADC分为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类ADC、靶向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类ADC及其他ADC。乳腺癌治疗相关ADC的耐药机制与ADC抗原表达水平下降、ADC处理过程异常和化疗有效载荷的变化有关。深入研究乳腺癌治疗相关ADC及其耐药机制,可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雪;焦瑾;武文;
ABO血型是人类稳定且独特的遗传标志之一,自发现以来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断被拓展。除输血医学外,ABO血型还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ABO血型抗原的本质是糖脂和糖蛋白,糖类作为信息分子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ABH抗原的表达在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或出现病理状态时会发生显著改变,而血型抗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潜在的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肿瘤细胞黏附与侵袭、肿瘤微环境等多个方面。血型抗原可通过与肿瘤相关物质相互作用,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此外,ABO血型基因与肿瘤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一定作用。因此,深入探索ABO血型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能够更精准地预测个体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继而对高风险血型人群采取更积极的个性化预防措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雪;焦瑾;武文;
ABO血型是人类稳定且独特的遗传标志之一,自发现以来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断被拓展。除输血医学外,ABO血型还与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ABO血型抗原的本质是糖脂和糖蛋白,糖类作为信息分子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ABH抗原的表达在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或出现病理状态时会发生显著改变,而血型抗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潜在的机制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肿瘤细胞黏附与侵袭、肿瘤微环境等多个方面。血型抗原可通过与肿瘤相关物质相互作用,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此外,ABO血型基因与肿瘤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亦发挥一定作用。因此,深入探索ABO血型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能够更精准地预测个体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继而对高风险血型人群采取更积极的个性化预防措施。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潇雅;刘建营;赵修义;邵亚辉;
目前,药物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PECT G-MPI)是临床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储备的常用检查方式。LVEF储备是反映左心室收缩潜力的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与SPECT G-MPI检查所用显像剂、心脏负荷药物、采集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了解把握药物负荷SPECT G-MPI测定LVEF储备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实践中LVEF储备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潇雅;刘建营;赵修义;邵亚辉;
目前,药物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PECT G-MPI)是临床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储备的常用检查方式。LVEF储备是反映左心室收缩潜力的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与SPECT G-MPI检查所用显像剂、心脏负荷药物、采集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了解把握药物负荷SPECT G-MPI测定LVEF储备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实践中LVEF储备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65;No.1340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