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沉默B3GAT3 mRNA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翠玲;董晓庆;陈兵;

    目的 分析B3GAT3 mRNA在MM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沉默β-1,3-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3(B3GAT3)mRNA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GEO数据库的GSE47552数据集,分析41例MM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浆细胞B3GAT3 mRNA表达差异。选择UCSC XENA数据库中的858例MM患者,根据MM细胞B3GAT3 mRNA表达量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比较不同B3GAT3 mRNA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差异。利用CCLE数据库筛选高表达B3GAT3 mRNA的骨髓瘤细胞,选取B3GAT3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RPMI8226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RPMI822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h-NC组和sh-B3GAT3组,sh-B3GAT3组和sh-NC组分别转染B3GAT3-shRNA慢病毒、对照慢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B3GAT3 mRNA,采用CCK-8法检测三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GEO数据库结果显示,MM患者骨髓浆细胞B3GA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UCSC XENA数据库结果显示,B3GAT3 mRNA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缩短(P<0.05)。细胞实验显示,sh-B3GAT3组B3GAT3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和sh-NC组降低(P均<0.05);培养48、72 h后,sh-B3GAT3组细胞增殖OD值较空白对照组和sh-NC组降低(P均<0.05)。结论 B3GAT3 mRNA在MM细胞中表达升高,且该基因高表达的MM患者预后不良;沉默B3GAT3 mRNA表达可抑制MM细胞增殖。

    2024年26期 v.64;No.132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448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余宏伟;张一斌;杨如妃;谢昌斌;廖志伟;周同冲;

    目的 探讨miR-448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放疗组、放疗+miR-448-mimics组、放疗+NC-mimics组,放疗+miR-448-mimics组、放疗+NC-mimics组先分别转染miR-448-mimics和NC-mimics 24 h,然后给予10 Gy放疗照射,放疗组仅给予放疗照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采用MTT法、细胞克隆实验分别检测四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存活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框蛋白3(TBX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qPCR法检测miR-448及TBX3、PTEN mRNA,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PTEN与miR-448的结合位点。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放疗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均<0.05);与放疗组、放疗+NCmimics组比较,放疗+miR-448-mimics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均<0.05)。与放疗组、放疗+NC-mimics组比较,放疗+miR-448-mimics组细胞PTE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TBX3 mRNA表达降低(P均<0.05)。miR-448能够与PTEN的3'UTR特异性结合。结论 miR-448可增强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BX3和PTEN表达发挥作用。

    2024年26期 v.64;No.1328 5-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疗程针刺疗法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周浩;汪世靖;刘一文;华磊;韩永升;

    目的 观察短疗程针刺疗法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型WD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假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选取金津、玉液、人迎、廉泉、廉泉旁开、天突进行针刺或放血;假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穴位旁开浅刺,不进行任何行针手法;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于针刺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使用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表面肌电图,MR3.1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记录相关肌群的频率中值(MF);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治疗后针刺组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MF高于假针刺组和对照组,假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三组咬肌、口轮匝肌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三组WST、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针刺组SWAL-QOL评分、血清Alb均较治疗前提高,且高于假针刺组和对照组(P均<0.01),假针刺组和对照组的SWAL-QOL评分、血清Alb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短疗程针刺治疗对脑型WD吞咽障碍患者的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改善吞咽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

    2024年26期 v.64;No.1328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关元穴和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魏伟;马萧童;贾颖斐;张聪;郑运松;樊丽华;

    目的 探讨针刺关元穴和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收集PDM患者20例(PDM组)和健康对照者27例(对照组),PDM组于下一个经期前1周连续针刺关元穴和三阴交穴,直至月经来潮。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在月经期第1~3天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运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DPARSFA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并局部一致性(ReHo)统计参数及脑功能图像,比较针刺治疗前后ReHo值的差异。结果 PDM组针刺治疗后VAS、CMSS、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PDM组针刺后ReHo值显著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颞极、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而ReHo值显著减低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双侧楔前叶、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组针刺后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岛叶、左侧颞上回、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左侧颞中回、双侧前扣带和旁扣带回、内侧额上回。结论 针刺关元穴和三阴交穴治疗PDM的神经作用靶点主要位于痛觉情感传导通路、边缘系统,通过调节与疼痛相关脑区的脑功能来减轻PDM疼痛。

    2024年26期 v.64;No.132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王财月;刘建荣;张敏;范哲华;

    目的 探讨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拮抗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各1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建立PCOS模型,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造模完成后,干预组给予GIP受体拮抗剂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28 d。每周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记录。造模第7天起每天行阴道涂片检测动情周期变化。药物干预结束后,取尾静脉血,使用血糖仪检测FPG;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计算LH/FSH;ELISA法检测血清GIP及瘦素。取血后处死,采用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GI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加,动情周期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体质量降低,动情周期部分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PG、FINS及HOMA-IR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FINS及HOMA-IR均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LH、FSH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T、LH、FSH降低(P均<0.05);三组LH/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瘦素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瘦素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指数升高(P均<0.05),卵巢组织有明显多囊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卵巢指数降低(P均<0.05),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卵巢GIP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及卵巢GIP降低(P均<0.05)。结论 GIP受体拮抗剂可减轻PCOS小鼠体质量,恢复动情周期,改善胰岛素抵抗,下调血清睾酮,一定程度上恢复PCOS小鼠卵巢多囊样改变。

    2024年26期 v.64;No.132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甲襞微循环状态的关系

    韩雨萌;袁诗沁;胡蕴;许岚;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甲襞微循环特征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6例T2DM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己糖激酶终点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根据FPG、FINS、FCP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根据HOMA2-%B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HOMA2-%B组和低HOMA2-%B组。使用甲襞毛细血管镜(NFC)采集毛细血管图像,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直径,观察甲襞毛细血管异常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OMA指数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HOMA2-%B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高HOMA2-%B组相比,低HOMA2-%B组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分支毛细血管减少(P均<0.05),两组毛细血管直径及NF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患者分支毛细血管与HOMA2-%B呈正相关(r=0.206,P<0.05),毛细血管密度、奇异毛细血管与HOMA2-%B呈负相关(r分别为-0.252,-0.234,P<0.01)。分支毛细血管形态减少、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与T2DM患者HOMA2-%B降低有关(P均<0.05)。结论 T2DM患者甲襞微循环与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相关性,其中分支毛细血管形态减少与密度增加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进一步下降。

    2024年26期 v.64;No.132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IPACK神经阻滞联合ACB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何荣;郁娜;高维龙;翟小猛;赵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神经阻滞联合收肌管神经阻滞(ACB)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B组、IPACK组、IPACK+ACB组各42例。三组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TKA,ACB组于术毕连接PCIA泵,并在超声引导下行ACB;IPACK组于椎管内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前在手术侧行IPACK阻滞,术毕连接PCIA泵;IPACK+ACB组于椎管内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IPACK阻滞,术毕连接PCIA泵,并在超声引导下行ACB。分别于术后8、12、24、48 h对患者膝关节静息、活动和膝关节后部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术后24、48 h时测量主动屈膝的最大角度,评价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记录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计算补救性镇痛率。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神经损伤、神经阻滞穿刺部位感染出血等;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术后8 h和12 h时,ACB组、IPACK+ACB组静息及活动VAS均低于IPACK组,ACB组膝关节后部VAS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三组静息、活动及膝关节后部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时IPACK+ACB组膝关节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大于其他两组(P均<0.01),术后48 h时三组膝关节主动屈膝最大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IPACK组相比,ACB组和IPACK+ACB组24 h内补救镇痛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ACB联合IPACK阻滞可减轻TKA术后膝关节后部疼痛,增加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老年TKA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2024年26期 v.64;No.132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尾静脉注射衰老标志蛋白30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胡培静;张学丹;杜占奎;曹彪;

    目的 观察尾静脉注射衰老标志蛋白30(SMP30)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载对照组、空载模型组、SMP30模型组各20只,空载对照组和空载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空载腺相关病毒载体,SMP30模型组尾静脉注射SMP30腺相关病毒载体。注射2周后,空载模型组和SMP30模型组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空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LPS注射24 h后,使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小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及心脏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量;qRT-PCR法观察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心肌组织SMP30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路相关蛋白SIRT1、乙酰化核因子κB p65(Ac-NF-κB p65)、乙酰化叉头框蛋白O1(Ac-FOXO1)。结果 与空载对照组比较,空载模型组LVEF、LVFS降低,血清CK-MB、LDH、cTnI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IL-1β、IL-6、TNF-α mRNA表达升高;心肌组织ROS及MDA生成增加,SOD和GSH-Px活性减弱;心肌组织SIRT1表达下降,Ac-NF-κB p65和Ac-FOXO1表达升高(P均<0.01)。与空载模型组比较,SMP30模型组LVEF、LVFS升高,血清CK-MB、LDH、cTnI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减少,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降低;心肌组织ROS及MDA生成减少,SOD和GSH-Px活性增强;心肌组织SIRT1表达升高,Ac-NF-κB p65和Ac-FOXO1表达下降(P均<0.01)。结论 尾静脉注射SMP30可上调脓毒症小鼠心肌组织SMP30表达,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

    2024年26期 v.64;No.1328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BP-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心肺损伤的抑制作用

    吴宾;杨自更;李彩玲;梁羽薇;宁海虹;王嘉玮;黄海;

    目的 探讨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盒结合蛋白1(XBP-1)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心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HPH+对照病毒(HPH+shCtrl)组、HPH+敲减XBP-1(HPH+shXBP-1)组。对照组置于常压常氧环境饲养,HPH组、HPH+shCtrl组、HPH+shXBP-1组置于低压低氧环境进行HPH造模;于造模前3周,HPH+shXBP-1组尾静脉注射平滑肌特异性XBP-1敲减的AAV9病毒,HPH+shCtrl组尾静脉注射对照病毒。将小鼠麻醉后,采用心导管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右心室内径(RVI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取心脏,测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右心室组织,进行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眶周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右肺中叶及后叶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远端肺动脉壁厚度比(WT%)和肺动脉壁面积比(WA%);取右肺前叶肺组织,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XBP-1蛋白表达。结果 HPH组和HPH+shCtrl组RVSP较对照组增加,HPH+shXBP-1组RVSP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PH组和HPH+shCtrl组RVID降低,RVAW、RVHI增加;与HPH组和HPH+shCtrl组比较,HPH+shXBP-1组RVID增加,RVAW、RVHI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CVF较对照组升高,HPH+shXBP-1组CVF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NO、总NOS和iNOS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HPH+shXBP-1组血浆ET-1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NO、总NOS和iNOS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升高(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HPH+shXBP-1组IL-1β、IL-6、TNF-α水平较HPH组和HPH+shCtrl组降低(P均<0.05)。HPH组和HPH+shCtrl组WT%、WA%较对照组增加,HPH+shXBP-1组WT%、WA%较HPH组和HPH+shCtrl组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PH组和HPH+shCtrl组XBP-1蛋白表达升高;与HPH组和HPH+shCtrl组比较,HPH+shXBP-1组XBP-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特异性敲减平滑肌细胞XBP-1可降低HPH小鼠肺动脉压力,改善小鼠右心功能、心肌纤维化、肺动脉重塑、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和肺内炎症水平,XBP-1可能参与了HPH心肺损伤过程。

    2024年26期 v.64;No.132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临床研究

  •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应用观察

    黄斌;李丽英;廖艺;莫艳菊;黄汉灿;唐艳萍;刘若岚;谭永仙;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RF)治疗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COPD合并Ⅱ型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FNC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及呼吸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HFNC组采取HFNC治疗,共治疗28 d。治疗28 d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运动功能,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呼吸困难评分(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记录治疗28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治疗后,HFNC组6MWT、FEV_1、FVC、FEV_1/FVC、PaO_2、OI高于对照组,CAT评分、mMRC评分、PaCO_2低于对照组(P均<0.05)。HFN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HFNC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RF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增强运动耐力,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4年26期 v.64;No.132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miR-144、miR-14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郑博;杜蕊;郝咪;陈丽丽;吴惠琴;

    目的 探讨葡萄膜黑色素瘤(UM)组织微小RNA(miR-)144、miR-14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40例(140眼)UM患者(观察组)、100例(100眼)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取两组手术切除的葡萄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4、miR-145。比较两组miR-144、miR-145表达情况,以均数为界值将UM患者分为miR-144低表达、高表达以及miR-145低表达、高表达者,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UM患者miR-144、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miR-144、miR-145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预后,COX回归模型分析UM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病变组织miR-144、miR-145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iR-144低表达69例、高表达71例,miR-145低表达73例、高表达67例。与无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厚度≤8 mm、无眼外生长、T分期T_1~T_2期的UM患者比较,有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厚度>8 mm、有眼外生长、T分期T_3~T_4的UM患者miR-144、miR-145低表达者占比增加,miR-144、miR-145高表达者占比减少(P均<0.05)。miR-144、miR-145低表达UM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44、miR-145高表达患者(P均<0.01)。肿瘤厚度>8 mm及miR-144、miR-145低表达是U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UM组织中miR-144、miR-145表达降低,miR-144、miR-145低表达与UM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2024年26期 v.64;No.132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芪黄煎剂肠内滴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脾虚腑实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俞健;潘晋方;沈毅;张琦;刘举达;彭辉;陆二光;于庆生;

    目的 探讨芪黄煎剂对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D2根治术,术后表现为脾虚腑实证,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肠内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肠内滴注;两组均早晚各滴注1次,连续7 d。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淋巴细胞计数(LYM),计算LYM/NEU、LYM/P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分别于术后第1、7天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OL)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造影剂初到结肠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治疗后两组LYM、LYM/NEU、LYM/P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Hb、PAB、ALB、GL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PAB、GLO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第7天两组QOL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脾虚腑实证患者早期应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和消化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4年26期 v.64;No.132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周光全;陈果;牟皎;

    目的 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男,45岁。因“红斑性皮肤丘疹1个月,发现外周血原始细胞3 d”入院。入院时表现为皮肤红斑性丘疹、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肺部阴影。骨髓涂片显示存在两种异常细胞群,即20.5%的原始细胞和24.5%的pDCs。骨髓免疫分型检查显示,原始细胞表达CD34~+、CD117~+、CD123~+、HLA-DR~+、CD13~+、CD33~+、CD38~+和TdT~+。pDCs表达CD4~+、CD123~+(高)、CD303~+、CD38~+和HLA-DR~+,但不表达CD56;皮肤丘疹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DCs浸润,pDCs表达CD4~+、CD123~+和CD38~+,不表达CD56。对细胞分选的骨髓液中两种异常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原始细胞和pDCs具有基本一致的基因突变,提示pDCs与原始细胞具有类似的肿瘤克隆起源。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MPDCP。给予VA方案化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 MPDCP临床表现多样,骨髓涂片、骨髓免疫分型、骨髓基因测序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VA化疗方案能够使MPDCP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MRD阴性,且安全性较好。

    2024年26期 v.64;No.132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张小静;董芬芬;屈源;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锌指蛋白1(VEZF1)、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RF2BP2)表达变化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拟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266例(AIS组),根据NIHSS评分评估病情,分为轻度94例、中度119例、重度53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33例作为对照组。AIS组入院时、对照组查体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VEZF1 mRNA,ELISA法检测IRF2BP2蛋白,比较两组及不同程度AIS患者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IS患者血清VEZF1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表达降低,其中重度患者低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患者低于重度患者(P均<0.01)。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770、-0.798,P均<0.01)。AIS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94例,预后不良72例。梗死体积大、NIHSS评分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VEZF1 mRNA高、IRF2BP2蛋白高是独立保护因素(P均<0.01)。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P均<0.05)。结论 血清VEZF1 mRNA、IRF2BP2蛋白水平降低与AIS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血清VEZF1 mRNA联合IRF2BP2蛋白检测能够较好地预测AI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

    2024年26期 v.64;No.132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依诺肝素钠抗凝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观察

    杨琨;张燕妮;林玲;张和平;张捷;

    目的 观察依诺肝素钠抗凝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20例CKD 5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6个月。于每次透析治疗前20~30 min,观察组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比较两组血小板和血脂变化,记录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凝血、出血、脱发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下降,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HDL、LDL、脂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TG水平升高、脂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TG、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可降低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且不减少血小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4年26期 v.64;No.132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核因子κB水平与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张力奋;夏成云;蒋健;邓富丽;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Th17与NF-κB的相关性。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肌酐、补体C_3和C_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h17、NF-κB对SLE肾损伤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7、NF-κB预测SLE肾损伤发生的价值。结果 124例患者中,发生肾损伤40例,发生率为32.26%。肾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NF-κB水平均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均<0.01)。SLE发生肾损伤患者Th17与NF-κB呈正相关(r=0.288,P<0.01)。与未发生肾损伤的SLE患者比较,肾损伤患者Th17、NF-κB、血肌酐、24 h尿蛋白、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IgG和Hb水平降低,抗ds-DNA抗体占比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Th17、NF-κB是SLE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Th17、NF-κB单独及联合预测SLE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33、0.784、0.887,均高于0.70,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Th17、NF-κB与SLE肾损伤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发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4年26期 v.64;No.132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Kobayashi评分及血清IFN-γ/IL-4对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效能

    吴娴婕;霍开明;

    目的 探讨Kobayashi评分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对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114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其中并发CAL 44例、未并发CAL 70例。根据病程及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Kobayashi评分,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计算IFN-γ/IL-4。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obayashi评分及IFN-γ/IL-4对IVIG无反应性KD并发GAL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obayashi评分、IFN-γ/IL-4对KD并发GAL的预测效能。结果 114例患儿中,并发CAL 44例,未并发CAL 7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Kobayashi评分及较低水平的IFN-γ/IL-4是IVIG无反应性KD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obayashi评分、IFN-γ/IL-4预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并发CAL的AUC分别为0.717、0.782,均>0.7,IFN-γ/IL-4、Kobayashi评分及FIB、ESR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预测KD并发CAL的AUC为0.868。结论 对于IVIG无反应性KD患儿,较高水平的Kobayashi评分及较低水平的血清IFN-γ/IL-4均会增加其并发CAL的风险,两者联合FIB和ESR对并发CAL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4年26期 v.64;No.1328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CKP与单侧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李元;李立平;李强;

    目的 比较经皮弯角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CK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CKP组32例、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后3 d内行脊柱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通过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KP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优于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P均<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均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KP和单侧PKP均为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有效微创手段,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脊柱功能;与单侧PKP相比,PCKP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更好、渗漏率更低。

    2024年26期 v.64;No.132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张甜甜;吴利萍;刘晶晶;佟贝;杜宁宁;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肾胺酶(RNLS)、肝活素(HP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90例PCOS患者(PCOS组),根据鹿特丹分型评估PCOS病情程度,其中A型23例、B型23例、C型24例、D型20例。另选择9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NLS、HPS。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与鹿特丹分型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NLS、HPS对PCOS的诊断效能。结果 PCOS组RNLS、HPS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PCOS组中,随着病情程度减轻,血清RNLS、HPS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PCOS组体质量指数(BMI)、睾酮、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生成素(FSH)、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NLS、HPS水平高于对照组,雌二醇、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与鹿特丹分型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683、0.671,P均<0.05)。BMI、睾酮、LH/FSH、HOMA-IR、RNLS、HPS是PCOS发病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RNLS、HPS联合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单项指标(P均<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RNLS、HPS水平升高,与PCOS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PCO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024年26期 v.64;No.132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运滏;唐思杰;吕洁;史静;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类常见的由躯体感觉神经损伤以及相关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外周以及中枢神经受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的重要诱因。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支持细胞,其诱导的中枢神经炎症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除了维持中枢稳态以及分泌各种营养因子维护神经元正常功能外,在各种神经损伤以及疾病当中还能够调控免疫以及炎症反应。星形胶质细胞中的JAK/STAT、NF-κB、PI3K/AKT、Nrf2、TGF-β_1、Wnt/β-catenin、C/EBPβ等通路或因子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极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这些通路或因子有助于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2024年26期 v.64;No.132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在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肖丽莹;李妍锦;王瑶;黑倩雯;王尉蓉;雷雯;

    肺栓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是CT肺动脉造影,但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对于经济拮据、肾功能异常、碘造影剂过敏等患者而言,CTPA并不适用。因此,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早期诊断以及快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肺栓塞患者至关重要。肺栓塞患者因为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心肌缺氧,常合并心肌损伤,出现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升高,包括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脑利钠肽、和肽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以及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等。这些心脏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升高与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医生诊治肺栓塞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26期 v.64;No.1328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衡;程瑶;黄丽;黄舒婷;陈巧巧;张宗瑞;代妮;杨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生物活性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循环中仅有极少游离状态IGF-1具有生物活性,绝大部分IGF-1主要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结合,丧失了生物活性,但这种结合方式是可逆的。IGF-1通过与IGFBP-3可逆性结合的方式调节循环中游离态IGF-1的水平,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在糖代谢方面,IGF-1通过抑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提高肝脏和肌肉等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在脂代谢方面,IGF-1能够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肝脏脂质合成,并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在骨代谢方面,IGF-1能够促进Ⅰ型骨胶原和骨基质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深入了解IGF-1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26期 v.64;No.132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寇玉玲;王梅;刘天民;李忠华;梁冬妮;王诚;

    DNA错配修复(MMR)功能的丧失及微卫星(MS)重复序列的改变均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检测对子宫内膜癌(EC)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化疗敏感性判断以及高危人群的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可从蛋白质层面使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MMR蛋白,或从基因组层面使用PCR毛细管电泳(PCR-CE)、二代测序(NGS)方法检测MSI状态。IHC检测的优势是检测成本低、耗时短,但容易出现部分病例漏诊或误诊;PCR-CE检测的优势是能进行外部能力测试、结果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但在临床检测时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NGS-MSI检测的优势是检测位点多,测序量大,准确率高,能够检测MMR系统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算法及评判标准对NGS-MSI进行规范及标准化。了解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为EC的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系统的决策方案。

    2024年26期 v.64;No.132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进展

    宁敏琦;洪莉;何勇;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涉及神经源性、肌源性和结缔组织源性等多种发病机制。目前,SUI的非手术治疗包括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子宫托、电刺激、功能性磁刺激、点阵CO_2激光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特点,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和子宫托简便易行,但要求患者高依从性;电刺激、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和点阵CO_2激光治疗依赖于仪器设备,但见效快,疗效较为安全;干细胞治疗等新兴微创疗法因其有效性和减少患者痛苦的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手术治疗伴随着更少的并发症和更低的风险,是治疗SUI的首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有效的治疗体验。

    2024年26期 v.64;No.132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

    王鑫梅;谢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异质性强,以多器官不同程度受累、病情反复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特点。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来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羟氯喹是氯喹的羟基化类似物,治疗SLE效果较为显著。HCQ可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阻断抗原呈递、抑制细胞自噬、抑制钙动员等多种途径发挥对SLE的治疗作用。HCQ作为SLE的基础用药,常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联合应用,对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SLE相关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探讨HCQ治疗SLE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能够为临床治疗SLE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扩大HCQ的临床应用。

    2024年26期 v.64;No.1328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