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清miR-223、miR-424表达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张雯雯;翁景文;吴丹;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血清微小RNA(miRNA)-223、miR-424表达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1例ARDS新生儿为ARDS组,另同期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23、miR-424表达;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指数(OI)。根据OI进行病情评估并将ARDS新生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8)、重度组(n=28);根据28 d临床结局将ARDS新生儿分为死亡组(n=22)、存活组(n=99)。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RDS新生儿血清miR-223、miR-424表达与OI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223、miR-424对ARDS新生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血清miR-223、miR-424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ARDS新生儿血清miR-223、miR-424表达与OI呈负相关(rs分别为-0.726、-0.776,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miR-223、miR-424表达依次降低(P均<0.05)。血清miR-223、miR-424联合预测ARDS新生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873)大于二者单独预测(0.787、0.7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RDS新生儿血清miR-223、miR-424表达降低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二者可能成为ARDS新生儿预后评估指标。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天麻素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董博;孔敏;宋莹;姜宁;李慧;张艳秋;张峰;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浓度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天麻素组、硫必利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予生理盐水5 mL/(kg·d)腹腔注射外,其余3组均予亚氨基二丙腈150 mg/(kg·d)腹腔注射制作多发性抽动症模型,造模共持续7 d。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大鼠进行药物干预。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天麻素组予天麻素20 mg/(kg·d)灌胃,硫必利组予硫必利1 mg/(kg·d)灌胃,共持续8周。干预前后对大鼠的刻板行为进行行为学评价;收集各组脑脊液,分别应用微透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其纹状体细胞外液的5-HT、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处死大鼠,快速分离出纹状体,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大鼠纹状体5-HT转运体(SERT)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刻板运动增多、细胞外液5-HT浓度降低、SERT蛋白表达灰度值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4周天麻组和硫必利组刻板运动开始减少(P均<0.05);干预8周后天麻组纹状体细胞外液5-HT浓度升高、SERT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硫必利组纹状体细胞外液5-HT浓度、SER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各组纹状体细胞外液5-HIA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天麻素具有与硫必利相似的抑制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刻板运动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浓度、SERT蛋白表达量有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乳腺癌组织中YTHDF1、USP2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熠;张红颜;柳晓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8(USP28)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3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YTHDF1、USP28 mRNA和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YTHDF1、USP28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YTHDF1、USP28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法分析YTHDF1、USP28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YTHDF1、USP28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YTHDF1蛋白表达与USP28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癌组织中YTHDF1、USP28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YTHDF1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4%(54/70)、90.91%(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28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71%(56/73)、90.91%(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THDF1阳性表达、USP28阳性表达、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YTHDF1、USP28表达升高,二者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3-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转铁蛋白受体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杨克鑫;刘一萌;赵天南;郭丽;张萍;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受体(TFRC)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慢病毒构建敲低和过表达TFRC的宫颈癌细胞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TFRC敲低阴性对照组、TFRC敲低组、TFRC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及TFRC过表达组。用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TFRC、真核起始因子(EIF4A3)、E-钙黏蛋白(E-cadb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情况,通过平板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FRC敲低组EIF4A3、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下降、E-cadb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克隆数减少、迁移率下降和侵袭细胞数量减少(P均<0.05);相反,TFRC过表达组EIF4A3、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表达量增加、E-cadberin表达量减少,细胞克隆数增加、迁移迁移率升高和侵袭细胞数量增加(P均<0.05)。结论 TFRC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EIF4A3可促进宫颈癌的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过表达和敲低EIF4A3可相应抵消敲低和过表达TFRC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6A相关lncRNA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孙卓伦;吴旻;高恒;王其平;

    目的 探讨6-甲基腺嘌呤(m6A)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及基因型-组织表达公共数据库分别下载160例GBM组织和90例正常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GBM预后相关的m6A相关lncRNA,使用R语言分析GBM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6A相关lncRNA,利用LASSO分析进一步筛选关键lncRNA构建预后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对GBM预后的预测效能,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GBM样本中m6A相关lncRNA表达。将160例GBM患者按1∶1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根据预后模型计算风险评分,按中位风险评分将两个队列患者分别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训练队列高、低风险患者的转录表达谱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分析预后模型与干细胞相似性指数、GBM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共确定了10个关键lncRNA(AC073332.1、AC092171.2、DLEU1、AC126407.1、AC093388.1、AC124248.1、AC078883.1、AC008537.2、AC131235.2、SOX21-AS1)用于构建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队列高风险组总生存期低于低风险组(HR=5.64,95%CI:2.31~10.63,P<0.01),测试队列高风险组总生存期低于低风险组(HR=5.89,95%CI:2.67~12.34,P<0.01)。训练队列预后模型预测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832、0.837,测试队列预后模型预测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647、0.8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风险评分是GBM预后的独立因素(训练队列:HR=10.222,95%CI:4.141~25.237,P<0.01;测试队列:HR=8.277,95%CI:2.349~29.173,P<0.05)。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通路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在高风险组中显著富集,而细胞周期通路在低风险组中显著富集。风险评分与干细胞相似性指数呈正相关(r=0.642,P<0.01)。低风险组前神经元型、IDH1突变表型高于高风险组(P均<0.05),高风险组间质型、IDH1野生型亚型高于低风险组(P均<0.05)。结论 基于m6A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模型可准确预测GBM预后,预后预测模型的危险因子评分与干细胞相似性指数及GBM分子亚型有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术中未融合腰弯与未融合胸弯的矫正效果比较

    张延斌;肖斌;阎凯;行勇刚;何达;刘波;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选择性融合术中未融合腰弯与未融合胸弯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择AIS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选择性胸弯融合组42例和选择性腰弯融合组34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参数(包括胸弯Cobb角、胸腰弯或腰弯Cobb角)、矢状面参数(包括胸后凸、胸腰交界、腰前凸),计算未融合弯柔韧性、术后即刻矫正率、最终矫正率、Cobb角变化值,统计末次随访时Cobb角角度丢失、维持、改善例数。结果 选择性胸弯融合组术前腰弯Cobb角为28.1°±5.9°,未融合弯柔韧性为(106.88±29.43)%,末次随访时最终矫正率为(65.4±17.1)%;选择性腰弯融合组术前胸弯Cobb角为26.4°±6.9°,未融合弯柔韧性为(72.7±23.0)%,末次随访时最终矫正率为(44.7±26.6)%;两组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未融合腰弯Cobb角变化值及角度丢失、角度维持、角度改善占比与未融合胸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S接受选择性融合术中未融合腰弯的矫正效果优于未融合胸弯,随访期间未融合腰弯与未融合胸弯的行为特征类似,发生角度丢失和角度改善的概率基本一致。

    2023年16期 v.63;No.128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血清PAI-1、RBP4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刘明;张阳阳;谭伟;

    目的 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38例和复流组91例,另选取同期5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STEM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AI-1、RBP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I-1、RBP4水平对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清PAI-1、RBP4水平升高(P均<0.05)。与复流组比较,无复流组血清PAI-1、RBP4水平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AI-1、RBP4升高为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I-1、RBP4水平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AI-1、RBP4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STEMI患者血清PAI-1、RBP4水平升高与PCI后无复流有关,血清PAI-1联合RBP4预测PCI后无复流的价值较高。

    2023年16期 v.63;No.1282 22-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鼻咽癌组织中miR-107、FoxM1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陈娟;卡迪丽娅·木拉提;张瑾;唐亮;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

    目的 研究鼻咽癌(NPC)组织中微小RNA(miR)-107、叉头盒蛋白M1(FoxM1)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79例NPC患者,RT-qPCR法检测NP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07、FoxM1 mRNA、EMT通路基因N钙黏素(N-cad)、E钙黏素(E-cad)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 mRNA表达。采用t检验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miR-107与FoxM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miR-107、FoxM1 mRNA表达与EMT通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PC组织中FoxM1、N-cad、Snai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而miR-107、E-ca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NPC组织中miR-107、FoxM1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miR-107和FoxM1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03,P<0.05)。NPC组织中miR-107表达与E-cad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5),与N-cad、Snail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4、-0.621,P均<0.05)。FoxM1 mRNA表达与E-cad mRNA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37,P<0.05),与N-cad、Snail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34、0.736,P均<0.05)。结论 NPC组织中miR-107表达降低,而FoxM1表达增高,miR-107及FoxM1可能通过促进EMT通路基因表达,促进NPC进展,有可能成为新的NPC肿瘤标志物。

    2023年16期 v.63;No.128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基础研究

  • 柚皮苷联合Ad-SDF-1α对极度低氧环境下MSC成骨分化及迁移的影响

    宁宇;汪伟;何继文;吴群海;刘想忠;许海甲;

    目的 观察柚皮苷联合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腺病毒(Ad-SDF-1α)对极度低氧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兔MSC,常规培养并传代。将不同浓度柚皮苷培养基加入MSC,常氧条件培养3 d,筛选柚皮苷最佳实验浓度。取传三代的MSC,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Ad-GFP组转染阴性对照腺病毒Ad-GFP,Ad-SDF-1α组、柚皮苷+Ad-SDF-1α组转染Ad-SDF-1α,空白组、柚皮苷组加入空白MSCM培养基,在常氧环境下培养6 h。取各组细胞,柚皮苷组、柚皮苷+Ad-SDF-1α组均加入1×10-4 mol/L柚皮苷培养基,空白组、阴性对照Ad-GFP组、Ad-SDF-1α组加入空白MSCM培养基,在极度低氧环境下继续培养3 d。用qPCR法检测成骨基因(BMP-2、Smad1、Smad5、Smad8、Runx2、Osterix)、迁移基因(CXCR4)表达,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BMP-2、Smads、Runx2、Osterix、CXCR4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DF-1α,用茜素红S染色法检测细胞成骨能力,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柚皮苷干预后MSC中BMP-2 mRNA表达较0 mol/L高(P均<0.05);柚皮苷浓度越高,BMP-2 mRNA表达越高。柚皮苷浓度高于1×10-4 mol/L时,SDF-1α、CXCR4 mRNA表达降低(P均<0.05);柚皮苷浓度低于1×10-4 mol/L时,SDF-1α、CXCR4 mRNA表达与0 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此,选取1×10-4 mol/L为柚皮苷最佳实验浓度。与空白组、阴性对照Ad-GFP组、柚皮苷组比较,柚皮苷+Ad-SDF-1α组成骨基因(BMP-2、Smad1、Smad5、Smad8、Runx2、Osterix)、迁移基因(CXCR4)表达均高(P均<0.05)。与空白组、阴性对照Ad-GFP组比较,柚皮苷组BMP-2、Smads、Runx2、Osterix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柚皮苷组比较,柚皮苷+Ad-SDF-1α组BMP-2、Smads、Runx2、Osterix、CXCR4蛋白表达及SDF-1α水平高(P均<0.05)。与空白组、阴性对照Ad-GFP组、Ad-SDF-1α组比较,柚皮苷组、柚皮苷+Ad-SDF-1α组矿化结节钙盐沉积吸光度值高(P均<0.05)。与空白组、阴性对照Ad-GFP组、柚皮苷组比较,Ad-SDF-1α组、柚皮苷+Ad-SDF-1α组迁移细胞吸光度值高(P均<0.05)。结论 极度低氧环境下,柚皮苷与Ad-SDF-1α可协同促进MSC的成骨分化,同时不影响Ad-SDF-1α促MSC迁移的作用。

    2023年16期 v.63;No.128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circ_0001879调控miR-599对脂多糖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田珺;闵彬;郭莉;涂艳阳;熊光华;梁贵玲;

    目的 探讨circ_0001879调控微小RNA-599(miR-599)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HUVECs。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HUVECs,随机分为Control组与LPS组以及Control组、LPS组、LPS+si-NC组、LPS+si-circ_0001879组,LPS+si-NC组、LPS+si-circ_0001879组经1μg/mL LPS处理24 h后分别予si-NC、si-circ_0001879转染,LPS组仅予LPS处理,Control组不予转染且未经LPS处理。收集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circ_0001879、miR-599表达,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按相关试剂盒说明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损伤指标含量。通过CircInteractome网站预测circ_0001879与miR-599的靶向调控关系。WT-circ_0001879和MUT-circ_0001879分别与miR-NC和miR-599共转染HUVECs,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LPS组circ_000187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miR-599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t分别为15.960、14.152,P均<0.01)。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和LPS+si-NC组circ_0001879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LDH、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SOD、GSH-Px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LPS组和LPS+si-NC组比较,LPS+si-circ_0001879组circ_0001879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LDH、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SOD、GSH-Px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经CircInteractome网站预测,circ_0001879与miR-599存在互补的核苷酸序列;与转染miR-NC+WT-circ_0001879的HUVECs细胞比较,转染miR-599+WT-circ_0001879的HUVECs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t=17.483,P<0.05),而转染miR-NC+MUTcirc_0001879、miR-599+MUT-circ_0001879的HUVECs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6,P>0.05)。结论 circ_0001879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599缓解LPS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损伤。

    2023年16期 v.63;No.128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临床研究

  • 子宫动脉阻力指数联合血清GPX1、AT-Ⅲ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预测价值

    秦聪颖;刘丽娟;曹淑新;李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联合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抗凝血酶-Ⅲ(AT-Ⅲ)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96例PPP产妇,根据胎盘植入深度将其分为粘连型55例、植入型76例和穿透型65例。统计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经腹超声检测UtA-R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PX1,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P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tA-RI联合血清GPX1、AT-Ⅲ预测PPP产妇产后大出血的价值。结果 196例PPP产妇中,发生产后大出血135例,无产后大出血61例。产后大出血者UtA-RI及血清GPX1、AT-Ⅲ水平均低于无产后大出血者(P均<0.05)。穿透型胎盘植入是PPP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UtA-RI、GPX1、AT-Ⅲ是其保护因素(P均<0.05)。UtA-RI、GPX1联合AT-Ⅲ预测PPP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39、0.732、0.735(P均<0.05)。结论 PPP产妇UtA-RI及血清GPX1、AT-Ⅲ水平均降低,且与PPP植入深度及产后大出血发生有关,联合三项指标检测可提高其对产后大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3年16期 v.63;No.128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miR-21、miR-122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变化

    杨邦勇;李兵;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血清miR-21、miR-122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DP孕妇142例(观察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80例、子痫前期62例,同期选择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分别采用RT-qPCR法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miR-21、miR-122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HDP孕妇血清miR-21、miR-122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21、miR-12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miR-21、miR-122水平均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P均<0.05)。观察组miR-21、miR-122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miR-21、miR-122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P均<0.05)。HDP孕妇血清miR-21、miR-122及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均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量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孕周、孕前BMI无关(P均>0.05)。结论 HDP孕妇血清miR-21、miR-122水平显著升高,其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降低;血清miR-21、miR-122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HDP的发生、发展有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51-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60例高危型HPV感染藏族妇女阴道菌群分析

    刘春桃;胡红;陈尧俊;谢美龄;

    目的 分析6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藏族妇女阴道菌群变化。方法 选择藏族妇女209例,根据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分为宫颈高危型HPV阳性60例(观察组)、宫颈高危型HPV阴性149例(对照组)。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脱落的上皮细胞,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采集并提取阴道分泌物DNA,使用带Barcode的特异引物806R和338F进行高效、高保真PCR扩增,构建DNA文库,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Uparse软件进行物种分类,以Mothur方法进行物种注释,采用Alpha多样性分析阴道菌群多样性(Chao指数)和丰富度(Shannon指数);按照rRNA基因数据库进行门与属水平的物种分类,计算菌群相对丰度;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软件分析组间相对丰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菌群。采集阴道分泌物,离心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结果 对照组TCT检查未见宫颈病变,观察组存在11种高危型HPV亚型,TCT检查均存在宫颈病变,其中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20例、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1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例、鳞状细胞癌4例。在门水平上,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泌物相对丰度>1%的阴道菌群均有五个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变形菌门,其中观察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属水平上,对照组阴道分泌物相对丰度>1%的阴道菌群主要有乳杆菌属、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梭菌属、奇异菌属五个菌属,观察组阴道分泌物相对丰度>1%的阴道菌群主要有乳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普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梭菌属六个菌属,其中观察组奇异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梭菌属菌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阴道分泌物Chao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藏族妇女阴道分泌物菌群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以及乳酸菌属、奇异菌属失调,阴道菌群丰富度增加、多样性减少,并且阴道分泌物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2023年16期 v.63;No.128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仿生物电联合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外周血雌孕激素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刘满平;贾琳;王晓云;吴秀梅;朱甲鹤;邢璐;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联合优思明治疗对人工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流产术后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口服优思明治疗,观察组采取仿生物电联合口服优思明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月经转归时间)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月经转归时间、阴道出血时间缩短,阴道出血量减少(P均<0.05);术后第7天,两组RI、PI、PSV及ACTH、P、LH、FSH、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4、28天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同期增加(P均<0.05)。结论 仿生物电治疗联合优思明可维持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卵巢功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2023年16期 v.63;No.128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观察

    徐方锐;胡俊峰;王然;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甲、乙、丙三组各40例,组间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乙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丙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记录术中麻醉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6、24 h疼痛、镇静、舒适度评分,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甲组、乙组比较,丙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缩短,术后6 h丙组VAS评分下降、BCS评分升高,围术期不同时间点MAP、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乙两组(P均<0.05)。结论 妇科腔镜手术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不仅镇静镇疼效果好,且患者术后苏醒迅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少。

    2023年16期 v.63;No.128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脑脉利颗粒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曹玉萍;王倩;何大楼;

    目的 探究脑脉利颗粒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治疗,连续治疗20 d。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5 d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15 d,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IL-6、NSE、S100β、ET-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0.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与对照组(8.6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脉利颗粒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其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损伤、纠正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不同病理分型肾癌的诊断价值

    李瑞;赵正宇;单奔;陈小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不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患者76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8例、乳头状细胞癌23例、嫌色细胞癌15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肾脏320排640层CT增强扫描,观察肾癌的CT影像学特点,以CT分型标准确定相应肾癌亚型,比较CT分型与术后病理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不同亚型肾癌各扫描期CT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分型作为金标准,CT诊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74%、73.91%、93.33%,总体准确率为88.16%。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不同亚型肾癌的假包膜征、坏死囊变、钙化、非均质强化等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明细胞癌动脉期、排泄期、实质期CT值均高于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平扫期CT值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P均<0.05)。结论 不同亚型肾癌的CT征象不同,此对肾癌术前分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23年16期 v.63;No.128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5 mm摆位误差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剂量学的影响

    陈车;陈睿;陆治江;罗德红;

    目的 探究5 mm摆位误差对早期保乳术后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患者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患者12例。在每例患者原治疗计划基础上将计划中心点向患者左、右、头、脚、腹、背6个方向平移5 mm,模拟对应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标记为P_(X+5)、P_(X-5)、P_(Y+5)、P_(Y-5)、P_(Z+5)、P_(Z-5)),将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模拟计划与原计划(P0)进行比较,得到靶区剂量参数及心肺照射量参数的差异。靶区剂量参数:肿瘤靶区(GTV)、全乳临床靶区(CTV)的V95,即95%的靶区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百分比,计划肿瘤靶区(PGTV)和计划靶区(PTV)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心肺照射量参数:左肺V5、V20、肺平均剂量(MLD),心脏V8、心脏平均剂量(MHD)。结果 各方向摆位误差模拟计划的GTV V95与P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TV V95均较P0小,且P_(X-5)、P_(Z+5)、P_(Z-5)与P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31、-2.52、-6.62,P均<0.05)。各方向摆位误差模拟计划的PGTV、PTV的HI均较P0大(t分别为6.05、4.90、2.46、11.00、8.86、3.60, 7.19、8.83、7.43、6.17、7.70、7.52,P均<0.05),PTV的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43、-15.85、-4.04、-2.26、3.22、-17.69,P均<0.05)。左肺V5和MLD在P_(X+5)、P_(Y-5)、P_(Z+5)较P0低(t分别为-9.63、-7.23、-18.73,-9.24、-3.96、-37.18,P均<0.05),而在P_(X-5)、P_(Y+5)、P_(Z-5)较P0大(t分别为19.56、3.71、9.41, 32.64、4.31、36.47,P均<0.05);左肺V20在P_(X-5)、P_(Z-5)较P0大(t分别为2.53、3.21,P均<0.05)。心脏V8和MHD在P_(X+5)、P_(Y-5)、P_(Z+5)较P0低(t分别为-9.24、-2.44、-16.76,-9.30、-3.31、-14.98,P均<0.05),在P_(X-5)、P_(Z-5)较P0大(t分别为27.77、16.05, 17.94、14.51,P均<0.05)。结论 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5 mm摆位误差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患者靶区剂量参数和心肺照射量影响各不相同,其中背侧方向摆位误差使得靶区剂量学参数最差,右侧及背侧方向摆位误差使得心肺照射量增加幅度较大,需给予纠正。

    2023年16期 v.63;No.1282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肝细胞癌组织H2AFY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陈玉涛;张大鹏;张鹏;宫春雨;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H2A组蛋白家族成员Y(H2AFY)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取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2AFY表达。比较H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H2AFY表达,分析H2AFY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比较不同H2AFY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HCC组织H2AFY高表达84例、低表达58例,癌旁正常组织H2AFY高表达12例、低表达130例。HCC组织H2AFY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81.574,P<0.01)。H2AFY表达与年龄、肿瘤最大径、微血管浸润、TNM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合并肝硬化、HBsAg阳性、肿瘤数目及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无关(P均>0.05)。术后随访3年,H2AFY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分别死亡26、9例。H2AFY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0%、84.5%,H2AFY高表达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H2AFY低表达者(χ2=4.635,P<0.05)。结论 HCC组织H2AFY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疗效观察

    叶菁;陈燕;曾泽宇;吴结红;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出血高危老年AMI患者100例,根据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90 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45 mg,每天2次;持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BMI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两组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出血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增加MACCE发生率,且可降低出血风险。

    2023年16期 v.63;No.128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

    刘燕玲;阚璇;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25例MP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组127例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9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探究两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差异;分析各血小板参数水平与CRP、D-二聚体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SMPP组入院时的PLT_2水平低于GMPP组(P<0.05),MPV_2、MPV/P高于GMPP组(P均<0.05),两组PDW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LT在病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但SMPP组ΔPLT_1低于GMPP组(P<0.05),ΔPLT_2高于GMPP组(P<0.05);病程初期MPV在SMPP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GMPP组明显降低,病程后期两组MPV均下降,且SMPP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程初期两组PDW均无明显变化,病程后期均下降,且SMPP组下降更明显(P<0.05)。CRP_2与PLT_2、ΔMPV_2、ΔPDW_2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0.149、-0.205,P均<0.05),与PDW_2、MPV_2、MPV/P_2、ΔPLT_2呈正相关(r分别为0.179、0.35、0.142、0.323、0.229,P均<0.05)。共44例患儿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与PDW_2、MPV_2、MPV/P、ΔPDW_1、ΔMPV_1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2、0.426、0.307、0.441、0.350,P均<0.05),与PLT_2、ΔPLT_1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241、-0.11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外性别、年龄、CRP_2、LDH影响后,PLT_2、MPV/P、ΔPLT_1、ΔPLT_2、ΔMPV_1、ΔMPV_2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_2、MPV_2、MPV/P、ΔPLT_1、ΔMPV_1对SMPP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608、0.735、0.653、0.587。结论 MPP患儿入院时PLT<253.5×10~9/L、MPV>10.35 fL、PDW>11.65 fL、MPV/PLT>3.89及病程初期PLT无明显增高(ΔPLT_1<9.5×10~9/L)、MPV无明显下降(ΔMPV_1>0.248 fL)提示重症可能性大。

    2023年16期 v.63;No.1282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并发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张宁;刘梅;毛国顺;李利;张超;于冰洁;于丽;

    目的 探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并发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的影响因素,构建ID/DD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61例,根据是否发生ID/DD将其分为ID/DD组42例和非ID/DD组219例;比较两组儿童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并发ID/DD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两组儿童出生胎龄、喂养方式、孕期是否高危史、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看电子产品时间以及使用有声读物教授儿童语言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人工喂养、孕期高危史、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5 000元、每天看电子产品时间> 1 h、教儿童语言未使用有声读物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并发ID/DD的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6(95%CI:0.869~0.923),内部验证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826~0.882)。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并发ID/DD与早产、人工喂养、孕期高危史、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依据此类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评估和量化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并发ID/DD的风险。

    2023年16期 v.63;No.128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时期肌力康复训练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临床观察

    杜向一;孟景红;孙涛;张仲;赵海涛;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肌力康复训练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跖筋膜炎患者200例,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1、2、3、4组分别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同期和治疗1、2、3周进行肌力康复训练。末次治疗次日,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1天与末次治疗次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和踝关节活动功能,采用Novel Pedar鞋垫式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检测足底压力、冲量、接触面积等足底生物力学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统计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2、3、4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且观察1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2、3、4组(P均<0.05),而观察2、3、4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五组治疗后VAS、足底压力、足底冲量及血清PCT、CRP、SA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OFAS评分及足底接触面积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1、2、3、4组治疗后VAS、足底压力、足底冲量及血清PCT、CRP、SA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OFAS评分及足底接触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1组治疗后VAS、足底压力、足底冲量及血清PCT、CRP、SAA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2、3、4组治疗后,AOFAS评分及足底接触面积均显著高于观察2、3、4组治疗后(P均<0.05);观察2、3、4组治疗后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力康复训练辅助能够提高体外冲击波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踝关节活动功能,改善足底生物力学特征,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与体外冲击波治疗同期辅助效果最好。

    2023年16期 v.63;No.128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临床观察

    李志海;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GCTTS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首先给予手术治疗,切除主要病灶后,对周围的残余组织进行液氮冷冻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周患者发生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手足部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手足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表现、外观满意度、功能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手足部GCTTS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愈合快、功能恢复快,且复发率低。

    2023年16期 v.63;No.1282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lncRNA影响脊髓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田新鹏;李道辉;戴永文;刘源;毕航川;王俊飞;陈凌强;

    脊髓损伤(SCI)涉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或缺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lncRNA在SCI后病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具体表现为促进SCI后神经细胞功能改变、调节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减缓神经性疼痛以及促进血管的再生等。

    2023年16期 v.63;No.128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齐荣玉;李春红;邹建芳;

    职业紧张是指个体所在工作岗位要求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匹配时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现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都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其致病因素虽然繁杂,但职业紧张已被多项研究证明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研究发现,职业紧张水平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相关性,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亦有关系;职业紧张主要通过生物学机制、神经生物学-行为机制、阻碍药物治疗机制诱发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星朋;袁振;闫新峰;王正惠;贺业腾;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RCCT)是一种由于钙盐在肩袖肌腱中沉积而引起关节周围炎症反应的自限性疾病,是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最易累及肩袖冈上肌腱,其次为冈下肌腱和肩胛下肌腱。迄今为止,RCC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目前,RCCT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肩峰下皮质类固醇注射、超声引导穿刺灌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若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可考虑行关节镜下手术并作为最终的治疗选择,但采取关节镜下单纯清理钙化灶还是在清理钙化灶同时修复破损肩袖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特发性突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贾岩峰;杨相立;

    糖皮质激素在世界范围内被用作特发性突聋的标准治疗。但由于全身性用药的不良反应,包括代谢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胃肠道出血、骨质疏松或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使得部分患者改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另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亦可作为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无效患者的补救措施。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的给药方法主要为耳后注射给药和鼓室内注射给药,前者倾向于低频或中频下降型耳聋患者,而后者倾向于高频下降型和全聋型患者,二者也可联合使用。在临床研究中,尽管耳后注射和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突聋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争议。二者相比,耳后注射应用方便,操作相对简单,且不良反应较少。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双上转肌麻痹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韩爱军;韩惠芳;廖茹娟;刘素江;代书英;王娟;刘媛;高宇;王亚楠;徐红佳;韩丽霄;

    双上转肌麻痹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眼球运动障碍所致的复杂性斜视,病因较复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眼全方位上转受限,多伴有上睑下垂和水平斜视,易误诊误治。双上转肌麻痹发病机制主要存在眼肌机械性限制、神经麻痹、核上性损害3种学说,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以及各种眼科特殊检查,如眼位和斜视度、眼球运动、眼睑形态、牵拉试验、眼眶影像学检查等。双上转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式有传统斜肌直肌术、Hummelsheim术、Jensen术、Knapp术,各种手术方式均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其中Knapp手术及其改良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

    2023年16期 v.63;No.1282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