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专题/残余胆固醇与冠心病预后

血清残余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力衰竭的关系

李丹妮;郭晨;孙玉宇;夏林莺;金萍;梁西颖;蒋伟;邓捷;

目的 分析血清残余胆固醇(R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评价RC联合hs-CRP对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201例,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75例)和非心力衰竭组(12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情况、TIMI分级、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收集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入院24 h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并计算RC。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C、hs-CRP与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联合hs-CRP对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心力衰竭组年龄偏大,男性、有糖尿病史者、有饮酒史者及TIMI分级0级者占比较高,LVEDD、LVESD、RC、hs-CRP、NT-proBNP、血尿素氮、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较高,LVEF、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甘油三酯、hs-CRP、RC是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联合hs-CRP对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灵敏度为0.592,特异度为0.613,P<0.05)。结论 高水平的RC、hs-CRP与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有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后发生心力衰竭有一定预测价值。

2025 年 06 期 v.65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4JC-YBQN-079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SF2-GJHX-12)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

陈晓云;熊莉;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66例,根据首次确诊及治疗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情况。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中的血脂相关指标,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R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166例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87例、未进展79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与未进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与未进展患者治疗前血清RC分别为0.58(0.35,0.84)、0.48(0.36,0.62)mmol/L,两者比较P<0.05;治疗后血清RC分别为0.85(0.63,1.24)、0.49(0.37,0.63)mmol/L,两者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RC升高(OR=1.094,95%CI:0.957~1.251,P>0.05)不是影响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血清RC升高(OR=1.365,95%CI:1.209~1.541,P<0.05)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40~0.711),截断值为0.74 mmol/L时,灵敏度为0.368,特异度为0.937;治疗后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AUC为0.815(95%CI:0.747~0.882),截断值为0.67 mmol/L时,灵敏度为0.724,特异度为0.848。结论 冠心病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RC均较高,治疗后血清RC较高与其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有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著

circRNA_009396在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中水平变化及其过表达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李伟彦;陈灿;

目的 观察环状RNA(circRNA)_009396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并探讨circRNA_009396过表达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HCFs)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房颤患者44例作为房颤组,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无房颤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外周血circRNA_009396水平,绘制外周血circRNA_009396诊断房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取传至第3~5代的HCFs,加入20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48 h以诱导纤维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纤维化相关指标Ⅰ型胶原α1链(COL1A1)、Ⅲ型胶原α1链(COL3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证实成功诱导HCFs纤维化;将诱导纤维化的HCFs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入circRNA_009396过表达质粒DNA 2.5μg以及Lipo8000转染试剂4μL,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circRNA_009396及COL1A1、COL3A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COL1A1、COL3A1、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房颤组与无房颤组外周血circRNA_009396水平分别为0.46±0.05、1.22±0.10,两组比较P<0.05。外周血circRNA_009396诊断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截断值为0.542时的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930。观察组细胞circRNA_009396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COL1A1、COL3A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细胞COL1A1、COL3A1、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房颤患者外周血circRNA_009396水平降低,过表达circRNA_009396可抑制AngⅡ诱导的HCFs纤维化。

2025 年 06 期 v.65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1515010482)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和靶基因筛选及其机制分析

郑璐瑶;韩艳丽;高红梅;靳乐;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纤维化(MF)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已发表的文献报道,筛选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的有效活性成分,小分子药物靶基因预测在线平台预测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MF相关疾病靶基因。将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和MF相关疾病靶基因取交集,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MF的潜在靶基因;将潜在靶基因导入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 2软件构建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基因-信号通路网络图,连接度排名前5位的潜在靶基因为核心靶基因,排名前8位的有效活性成分为核心有效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结合能。结果 共获得黄芪有效活性成分22种、当归有效活性成分2种,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437个,MF相关疾病靶基因1 733个,取交集后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MF的潜在靶基因166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基因涉及635个生物过程条目、160个分子功能条目和97个细胞组分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1(Rap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为熊竹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美迪紫檀素、3,9-二-O-甲基尼索林、异微凸剑叶莎醇、豆甾醇,5个核心靶基因分别为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MAPK1、MAPK3,其结合能均<0 kcal/mol,异鼠李素、异微凸剑叶莎醇与AKT1的结合能>-5 kcal/mol,其余结合能均<-5 kcal/mol。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的熊竹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等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EGFR、PIK3CA、MAPK1等核心靶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MF的作用。

2025 年 06 期 v.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04844)
[下载次数: 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4种染色方法对不同月龄小鼠窦房结组织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数量及间质组织成分的观察

孟健;樊红光;

目的 基于HE染色法、改良的Masson三色法、Verh?eff弹力纤维染色法、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不同月龄小鼠窦房结组织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数量及间质组织成分变化。方法 选择C57野生型雄性小鼠20只,其中10日龄小鼠5只作为新生组,3~6月龄小鼠5只作为青年组,10~15月龄小鼠5只作为中年组,18~24月龄小鼠5只作为老年组。各组小鼠处死后取心脏,制作窦房结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法、改良的Masson三色法、Verh?eff弹力纤维染色法、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进行窦房结组织细胞学观察,记录其P细胞计数、T细胞计数、P/T细胞比例及总细胞密度、胶原纤维面积占比,Verh?eff弹力纤维染色法观察弹力纤维面积占比。结果 HE染色法观察结果: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细胞计数依次降低,胶原纤维面积占比依次升高(P均<0.05);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T细胞计数依次升高,而老年组低于青年组、中年组(P均<0.05);新生组、青年组P/T细胞比例高于中年组、老年组,老年组总细胞密度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改良的Masson三色法观察结果: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细胞计数及P/T细胞比例依次降低,胶原纤维面积占比依次升高(P均<0.05);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T细胞计数依次升高,而老年组低于中年组(P均<0.05);老年组总细胞密度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Verh?eff弹力纤维染色法观察结果: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细胞计数依次降低,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依次升高(P均<0.05);新生组、青年组、中年组T细胞计数依次升高而P/T细胞比例依次降低,老年组T细胞计数高于青年组而P/T细胞比例低于青年组(P均<0.05);老年组总细胞密度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结果:与新生组比较,中年组、老年组P细胞计数均降低而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升高,且老年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T细胞计数均高于新生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均<0.05);新生组P/T细胞比例高于其余各组,老年组总细胞密度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结论 随着月龄增长,小鼠窦房结组织P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T细胞计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间质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出现间质重构现象。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数据库及数据挖掘分析丙帕他莫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贾晓娜;王攀;

目的 基于数据库及数据挖掘分析丙帕他莫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丙帕他莫引起低血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提取相关文献资料。以“Propacetamol”为检索词,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药物不良反应开放数据库VigiAccess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2月8日;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7.0版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检索到的丙帕他莫不良反应进行标准化和分类,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在SOC和PT层级的报告频次及频率。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11篇,最终纳入11篇;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或是围手术期患者;多数为应用丙帕他莫退热的发热患者,少数为需镇痛的疼痛患者,部分文献未报告用药目的;丙帕他莫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有年龄较大、发热/菌血症、基线血压较高、联合用药等,引起低血压的时间不一,有报道分别为用药15 min后、用药30~60 min或用药2 h内;患者发生低血压后,5.9%~33.0%的患者给予静脉补液、血管加压药、正性肌力药等进行干预,无因低血压导致死亡的报道。共检索到VigiAccess数据库中丙帕他莫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 292份,93.60%来自亚洲、6.33%来自欧洲;丙帕他莫不良反应共累及27个SOC,其中频次排名第1位的是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4 566次(27.43%);丙帕他莫不良反应在PT层级的总频次为18 658次,其中频次排名第1位的是低血压4 056次(21.74%)。结论 丙帕他莫可导致低血压的发生,多发生于用药后15 min~2 h,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用药风险与获益,警惕高龄、重症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联合用药等风险因素,必要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

2025 年 06 期 v.65 ; 民航医学中心(民航总医院)科研基金项目(202230)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吴小娟;王美平;曾静波;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老年人肌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获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随访数据,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判定肌少症。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体格测量数据[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右手握力、5 m步行速度、5次椅子站立时间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睡眠时长)、健康状况[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合并慢性病情况]、血清学检查指标[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Cr)、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肌少症的预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60岁以上老年人2 938名,肌少症患者447例(15.2%)。CESD评分增高、有跌倒史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Cr/CysC、高BMI为保护因素。基于CESD评分、跌倒史、Cr/CysC、BMI构建老年人肌少症预测模型,校正后的预测模型为-39.43+0.03×CESD评分+0.50×跌倒史-4.45×Cr/CysC+4.73×BMI+1.35×(Cr/CysC)2-0.13×BMI2。肌少症风险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1,预测价值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P均>0.05,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校准度较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干预价值。结论 高CESD评分、跌倒史是老年人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Cr/CysC、BMI为保护因素;基于CESD评分、跌倒史、Cr/CysC和BMI构建的肌少症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有助于筛选肌少症高危人群。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9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肠道菌群与痛风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李云鹤;庞静;郭冬梅;李纯璞;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肠道菌群与痛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肠道菌群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来自全基因组荟萃分析,包含不同种族的18 340例受试者,参与队列均分析了标准化的16 S核糖体RNA的基因图谱,最终总结出211个分类群(131属、35科、20目、16纲、9门);痛风相关SNP数据来自FinnGen联盟R8发布数据,包含7 461例痛风患者和221 323例健康对照。以SNP作为工具变量,肠道菌群为暴露因素,痛风为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方法分析肠道菌群与痛风发病的因果关系,以IVW分析结果为主。采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工具变量的异质性。进行反向MR分析,排除反向关联的可能性。结果 纳入196种肠道菌群,根据标准筛选得到2 248个相关的SNP位点。IVW分析显示,拟杆菌纲(OR=1.28,95%CI:1.06~1.56,P=0.012)、链球菌科(OR=1.22,95%CI:1.00~1.48,P=0.045)、Anaerostipes属(OR=1.27,95%CI:1.05~1.53,P=0.013)、瘤胃球菌属2(OR=1.16,95%CI:1.01~1.33,P=0.042)、链球菌属(OR=1.23,95%CI:1.01~1.50,P=0.038)、拟杆菌目(OR=1.28,95%CI:1.06~1.56,P=0.012)、拟杆菌门(OR=1.33,95%CI:1.08~1.64,P=0.007)与痛风发病风险呈正相关。霍氏真杆菌属(OR=0.81,95%CI:0.68~0.96,P=0.015)、瘤胃球菌属UCG010组(OR=0.78,95%CI:0.63~0.97,P=0.023)、Subdoligranulum属(OR=0.83,95%CI:0.69~1.00,P=0.047)与痛风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且未显示多效性、异质性及反向因果关系。结论 肠道菌群与痛风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拟杆菌纲、链球菌科、Anaerostipes属、瘤胃球菌属2、链球菌属、拟杆菌目、拟杆菌门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霍氏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UCG010组、Subdoligranulum属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

2025 年 06 期 v.65 ;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M-2022076); 山东省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NS209)
[下载次数: 3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舌脉、证型及中药处方数据分析

吴东雨;程凌;李华南;孙伟康;袁启鹏;刘晶;

目的 分析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的舌脉、证型及中药处方数据。方法 选择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GA患者8 344例,分析其舌脉特征、证型分布,以及方剂中中药的使用频次、类型、功效和主治病症等。使用R语言、Cytoscape软件分析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关联规则(包括强关联对药、角药、四味药),使用pheatmap包对频次排名前30位的中药进行phi相关分析,ggtree包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总结新方组合。结果 8 344例GA患者中,舌质主要为红舌(3 315例,39.73%),舌苔主要为黄腻苔(4 357例,52.22%),脉象主要为滑数脉(2 656例,31.83%),证型主要为湿热蕴结证(6 175例,74.01%)。共收集方剂62 571个,包含中药512种,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27 525次(3.46%)、茯苓20 516次(2.58%)、当归18 204次(2.29%)、白术16 294次(2.05%)、丹参13 925次(1.75%),中药类型57种,中药功效1 458种,主治疾病3 153种;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为主。共有530条关联规则,其中对药规则230条、角药规则268条、四味药规则32条。phi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黄、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等中药之间的phi相关性较高。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新方组合,方剂1为大黄、土茯苓、黄柏、苍术、赤芍、牡丹皮、桂枝、牛膝、薏苡仁、泽泻,方剂2为白鲜皮、苦参、防风、金银花、黄连、黄芩、柴胡、地黄,方剂3为党参、山药、黄芪、白芍、川芎、丹参、当归,方剂4为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结论 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GA患者舌脉特征多为舌质红、黄腻苔、滑数脉,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主,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策略,茯苓为核心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的“四妙散”类药物应用广泛;层次聚类分析提炼出4个新方组合,分别针对湿热瘀阻证、湿重热盛证、脾虚血瘀证及缓解期脾虚湿盛证患者。

2025 年 06 期 v.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871,81860857); 江西省科技专项资金项目(20232ACB206051); 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领军人才(学术类)(20243BCE51009); 江西省中医优势专病专科项目[赣中医药综合字(2022)4号];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临床研究基地(第三批)建设项目[赣中医药科教字(2022)8号];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2510058);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XJ-S202420)
[下载次数: 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在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伟;朱春雷;王学成;王天斌;何鸽;

目的 观察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侵蚀性痛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传统倾倒法冲洗切口的侵蚀性痛风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冲洗时间及冲洗液量,术前及术后1 d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升高或降低的例数,术前及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4 d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冲洗时间分别为(2.75±0.55)、(5.97±0.80)min,冲洗液量分别为(1 285.00±168.66)、(2 315.00±365.30)mL;两组比较P均<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下降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 VAS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15例(75%)、乙级愈合4例(20%)、丙级愈合1例(5%),对照组分别为5例(25%)、12例(60%)、3例(15%);观察组术后14 d切口甲级愈合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冲洗时间短,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及恢复第一跖趾关节功能。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 下一页 尾页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