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专题/残余胆固醇与冠心病预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

陈晓云;熊莉;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66例,根据首次确诊及治疗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情况。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中的血脂相关指标,并计算治疗前后血清R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 166例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87例、未进展79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与未进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与未进展患者治疗前血清RC分别为0.58(0.35,0.84)、0.48(0.36,0.62)mmol/L,两者比较P<0.05;治疗后血清RC分别为0.85(0.63,1.24)、0.49(0.37,0.63)mmol/L,两者比较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RC升高(OR=1.094,95%CI:0.957~1.251,P>0.05)不是影响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血清RC升高(OR=1.365,95%CI:1.209~1.541,P<0.05)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40~0.711),截断值为0.74 mmol/L时,灵敏度为0.368,特异度为0.937;治疗后血清RC预测冠心病药物治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AUC为0.815(95%CI:0.747~0.882),截断值为0.67 mmol/L时,灵敏度为0.724,特异度为0.848。结论 冠心病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RC均较高,治疗后血清RC较高与其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有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著

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和靶基因筛选及其机制分析

郑璐瑶;韩艳丽;高红梅;靳乐;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当归补血汤治疗心肌纤维化(MF)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已发表的文献报道,筛选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的有效活性成分,小分子药物靶基因预测在线平台预测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MF相关疾病靶基因。将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和MF相关疾病靶基因取交集,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MF的潜在靶基因;将潜在靶基因导入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 2软件构建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基因-信号通路网络图,连接度排名前5位的潜在靶基因为核心靶基因,排名前8位的有效活性成分为核心有效活性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结合能。结果 共获得黄芪有效活性成分22种、当归有效活性成分2种,有效活性成分相关靶基因437个,MF相关疾病靶基因1 733个,取交集后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MF的潜在靶基因166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基因涉及635个生物过程条目、160个分子功能条目和97个细胞组分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基因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1(Rap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个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为熊竹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美迪紫檀素、3,9-二-O-甲基尼索林、异微凸剑叶莎醇、豆甾醇,5个核心靶基因分别为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MAPK1、MAPK3,其结合能均<0 kcal/mol,异鼠李素、异微凸剑叶莎醇与AKT1的结合能>-5 kcal/mol,其余结合能均<-5 kcal/mol。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的熊竹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等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EGFR、PIK3CA、MAPK1等核心靶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MF的作用。

2025 年 06 期 v.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04844)
[下载次数: 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内镜下OTSC吻合夹系统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疗效分析

仇爱峰;李磊;施育华;杨勇;葛国侃;

目的 观察内镜下OTSC吻合夹系统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疗效,并分析OTSC技术夹闭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61例,34例接受内镜下OTSC夹闭治疗。观察OTSC吻合夹夹闭情况及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随访和生存情况;分析OTSC技术夹闭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34例患者中,OTSC技术夹闭成功28例,无出血、食管破裂及其他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夹闭失败6例,2例吻合夹无法释放患者行自膨式金属支架(cSEMS)治疗(瘘口均愈合),4例瘘口未闭合患者行cSEMS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瘘口愈合1例、死亡3例)。临床治疗成功31例(91.2%),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现消化道瘘;28例无瘤生存、瘘口愈合良好,3例非肿瘤相关性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手术至确诊瘘时间、确诊瘘至OTSC夹闭时间、瘘口最长径是影响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OTSC技术夹闭成功的影响因素(P均<0.05);将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手术至确诊瘘时间<3 d、确诊瘘至OTSC夹闭时间<7 d是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OTSC技术夹闭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早期行内镜下OTSC夹闭安全、有效。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宋燕;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肩周炎患者46例,单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SGB治疗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进行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评价;记录疼痛症状改善时间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时间;随访3个月,记录治疗后1、2、3个月的肩周炎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1、2、3、4周,两组肩关节VAS呈下降趋势,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呈升高趋势;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肩关节VAS低于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疼痛症状改善时间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肩周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SGB治疗肩周炎可快速缓解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改善,降低肩周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2025 年 06 期 v.6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202240)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312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检测分析

沈梦欣;李卉;李满满;张成成;江雨霏;徐闰红;易美琪;宋婕萍;

目的 分析312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和染色体异常核型情况。方法 选择因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导致不育的男性312例,其中无精子症179例、少精子症1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采用标准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检测染色体核型。结果 312例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14例(4.49%),其中无精子症患者6例(3.35%)、少精子症患者8例(6.02%),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无精子症因子(AZF)a区(sY84、sY86)微缺失1例(7.14%),为无精子症患者;AZFb区(sY127、sY134)微缺失1例(7.14%),为少精子症患者;AZFc区(sY254、sY255)微缺失11例(78.57%),其中无精子症患者4例、少精子症患者7例;AZFb区+AZFc区(sY127、sY134、sY254、sY255)微缺失1例(7.14%),为无精子症患者。312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40例(12.8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核型30例(9.62%)、常染色体异常核型10例(3.21%)。40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患者中,无精子症患者27例(15.08%)、少精子症患者13例(9.77%),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率高于少精子症患者(P<0.05)。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以AZFc区为主)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以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为主)是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不育的重要原因。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1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综述

功能性框架眼镜的光学理论及在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姚贤玮;孙伟;毕宏生;胡媛媛;

近视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青少年(年龄<18岁)近视如不能及时控制,有可能会发展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可能会引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神经异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视觉健康。功能性框架眼镜凭借侵袭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正逐渐成为近视管理的主流措施之一。目前,功能性框架眼镜控制近视的光学理论主要包括调节滞后理论、周边离焦理论、高阶像差理论和对比度理论等,与这些理论相对应的框架眼镜类型包括双焦或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框架眼镜、高度非球面微透镜框架眼镜、多元透镜分区优化框架眼镜、同心环带柱镜框架眼镜和基于对比度理论设计的框架眼镜等。其中,双焦或渐进多焦点框架眼镜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有效性和适用人群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框架眼镜和高度非球面微透镜框架眼镜控制效果较好且具有长期性。此外,多元透镜分区优化框架眼镜、同心环带柱镜框架眼镜以及基于对比度理论设计的框架眼镜虽展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对国内外功能性框架眼镜控制近视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有助于为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近视防控方案提供依据。

2025 年 06 期 v.65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LCZX09); 山东省医学会科研项目(YXH2024ZM002); 山东省医药卫生发展计划项目(202407021370);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2022-ZXJK-04)
[下载次数: 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著

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舌脉、证型及中药处方数据分析

吴东雨;程凌;李华南;孙伟康;袁启鹏;刘晶;

目的 分析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的舌脉、证型及中药处方数据。方法 选择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GA患者8 344例,分析其舌脉特征、证型分布,以及方剂中中药的使用频次、类型、功效和主治病症等。使用R语言、Cytoscape软件分析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关联规则(包括强关联对药、角药、四味药),使用pheatmap包对频次排名前30位的中药进行phi相关分析,ggtree包进行层次聚类分析,总结新方组合。结果 8 344例GA患者中,舌质主要为红舌(3 315例,39.73%),舌苔主要为黄腻苔(4 357例,52.22%),脉象主要为滑数脉(2 656例,31.83%),证型主要为湿热蕴结证(6 175例,74.01%)。共收集方剂62 571个,包含中药512种,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27 525次(3.46%)、茯苓20 516次(2.58%)、当归18 204次(2.29%)、白术16 294次(2.05%)、丹参13 925次(1.75%),中药类型57种,中药功效1 458种,主治疾病3 153种;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为主。共有530条关联规则,其中对药规则230条、角药规则268条、四味药规则32条。phi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黄、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等中药之间的phi相关性较高。层次聚类分析得到4个新方组合,方剂1为大黄、土茯苓、黄柏、苍术、赤芍、牡丹皮、桂枝、牛膝、薏苡仁、泽泻,方剂2为白鲜皮、苦参、防风、金银花、黄连、黄芩、柴胡、地黄,方剂3为党参、山药、黄芪、白芍、川芎、丹参、当归,方剂4为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结论 2014—2024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GA患者舌脉特征多为舌质红、黄腻苔、滑数脉,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主,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策略,茯苓为核心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的“四妙散”类药物应用广泛;层次聚类分析提炼出4个新方组合,分别针对湿热瘀阻证、湿重热盛证、脾虚血瘀证及缓解期脾虚湿盛证患者。

2025 年 06 期 v.6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871,81860857); 江西省科技专项资金项目(20232ACB206051); 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领军人才(学术类)(20243BCE51009); 江西省中医优势专病专科项目[赣中医药综合字(2022)4号];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临床研究基地(第三批)建设项目[赣中医药科教字(2022)8号];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2510058);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XJ-S202420)
[下载次数: 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H2H模式下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孙超;吴成胜;王思宇;杨勇;冯霞;

目的 探讨H2H(Hospital to Home)模式下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方法 ALD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每组30例。各组均接受H2H管理小组管理,其中A组给予常规戒酒、保肝及营养指导,B组在A组基础上由临床营养师制定具体营养方案,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口服(每次1 g、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手握力]及微量元素(血清铁、钙、锌)。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炎症相关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微量元素等均得到改善(P均<0.05)。A、B、C组治疗后AST、ALT、TBIL、GGT水平依次降低,ALB水平及血清钙、铁、锌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C组治疗后WBC、CRP、IL-6水平低于A、B组(P均<0.01)。B、C组治疗后BMI、AMC、TSF及手握力高于A组(P均<0.05)。结论 H2H模式下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ALD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纠正营养不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微量元素吸收,临床疗效较好。

2025 年 06 期 v.65 ; 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创新发展项目(2023ZC547)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著

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在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伟;朱春雷;王学成;王天斌;何鸽;

目的 观察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侵蚀性痛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传统倾倒法冲洗切口的侵蚀性痛风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冲洗时间及冲洗液量,术前及术后1 d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升高或降低的例数,术前及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4 d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冲洗时间分别为(2.75±0.55)、(5.97±0.80)min,冲洗液量分别为(1 285.00±168.66)、(2 315.00±365.30)mL;两组比较P均<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清UA、CRP水平下降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 VAS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AOFAS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15例(75%)、乙级愈合4例(20%)、丙级愈合1例(5%),对照组分别为5例(25%)、12例(60%)、3例(15%);观察组术后14 d切口甲级愈合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侵蚀性痛风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切除术中使用医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切口的冲洗时间短,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及恢复第一跖趾关节功能。

2025 年 06 期 v.65 ;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限制性输液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液体管理效果观察

肖利允;王新;张春华;王新;刘光英;焦琦琦;张蕾;

目的 观察并评价限制性输液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液体管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液体管理采用常规快速补液方式,观察组采用限制性输液方式。对比两组术中总输液量、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及总尿量;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1)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记录患者T1、麻醉诱导后(T2)、胎儿娩出时(T3)、胎儿娩出后30 min(T4)、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产后出血、子宫切除、膀胱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总输液量、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5的Hb、PLT、HCT、FIB均低于T1,TT、PT、APTT均高于T1(P均<0.05);观察组T5的Hb、PLT、HCT、FIB高于对照组,TT、PT、APTT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T5的HR低于T1,T4、T5的MAP低于T1(P均<0.05);观察组T5的MA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实施限制性输液可有效减少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025 年 06 期 v.65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704604)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